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1|回复: 0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企业研发活动盈余操纵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19-8-8 1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企业研发活动盈余操纵

摘 要: 审计委员会是企业内部重要的治理机制,现有文献对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是否能够有效抑制研发活动中隐蔽的盈余操纵行为关注不足。本文利用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研发活动视角,针对研发活动专业性强、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特点,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和技术背景对研发过程中盈余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能显著抑制企业削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背景显著降低了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提示上市公司在审计委员会设计时,需综合考虑不同成员的专业背景,实现知识与能力互补,有助于抑制企业研发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 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 研发支出; 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为了响应鼓励创新的国家政策,上市公司研发活动日益增多。研发活动的特征为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且这种行为极其隐秘难于察觉:一是高风险的特征,导致不确定性较大,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给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造成很大困难[1];二是高度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2],缺少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很难有效利用研发活动信息,无法判断管理层缩减研发支出、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等行为的合理性,导致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难以被人发现。因此研发活动很可能沦为管理层业绩操纵的手段,有效监管研发活动中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不仅关系到企业创新效率,甚至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治理可以显著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专业性以及勤勉程度等是影响审计委员会履行监督职能效果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不同特征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也大相径庭。不同专业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专业背景影响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的高低。现有关于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的研究发现,具有财务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具有较好的治理效应,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但大部分研究忽略了审计委员会在研发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审计委员会治理能否抑制研发活动伴随的隐秘的盈余管理行为,何种专业背景能够增加审计委员会对研发活动中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现有文献关注不足。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针对研发活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与专业性较高的特征,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和技术背景对研发活动中盈余操纵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历识别出管理层利用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的盈余管理;具有相应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利用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自身对本行业生产、设计和研发活动中的经验,有效抑制异常缩减研发支出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比现有研究,本文的贡献可能体现在以下三点。
其一,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现有文献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往往从总体指标入手,针对研发活动中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可操控研发支出角度研究了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另外还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的影响。
其二,丰富了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领域的研究。已有文献研究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时,通常考察独立性和财务专长,但研发活动的特征导致识别研发活动中盈余管理需要更丰富的审计知识和对技术的了解。据此本文根据研发活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与专业技术背景对研发这种专业性活动的治理效应。
其三,更直观地度量了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现有研究视角大多为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企业更可能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3-4],但并没有直接考察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程度。本文通过模型设计测算了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水平,更直观地考察了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
二、文献回顾
(一)研发活动中的盈余管理
研究表明企业业绩下滑或业绩难以达到投资者预期时,管理层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操纵业绩。调整投资活动,操纵研发投资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管理层粉饰业绩、操纵盈余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管理层还可以将研发支出资本化作为会计政策选择手段,从而实现业绩操纵的目的。
1. 研发活动中的真实盈余管理
通过操纵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业绩操纵的常见手段,公司高管可能会为实现盈余目标选择削减研发支出,或延期实施新投资项目。研究表明管理层为了操纵业绩会调整投资预算[5]。范海峰和胡玉明(2013)[6]发现,削减研发投资已经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朱红军等(2016)[7]也认为,由于研发活动具有专业性较高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特点,公司管理层很有可能通过削减研发投资增加当期盈利。
2.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
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是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进行业绩操纵的另一种手段。国外研究表明管理层会出于利润平滑动机而资本化研发支出,如Oswald和Zarowin(2007)[8]发现,当会计政策允许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管理层会通过调节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来进行盈余管理。国内学者也认为盈余管理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重要动机之一[9],允许研发支出资本化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和新的手段。我国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但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理人的职业判断,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隐性选择进行业绩调节。当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为避免亏损、保持上市资格会把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3]。当公司经理人当期薪酬辩护需求较大时,上市公司更可能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政策[4]。
学者从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两方面,考察了研发活动中盈余操纵的影响因素,发现管理层动机以及内部治理是影响盈余操纵行为的重要因素。审计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财务报告形成过程、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审计委员会理应对研发活动中盈余操纵行为起到治理作用,但现有文献对这个问题关注不足。另外,现有研究大多将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直接定义为盈余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很有可能是遵照会计准则,正当地选择将研发支出资本化,这种直接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定义为盈余管理的度量方法存在偏误,需要构建指标更精确且直接度量研发活动应计盈余管理水平。
(二)审计委员会治理与盈余管理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10]。审计委员会可以直接审查公司财务信息,并能与外部审计相互配合提升财务报告质量,而会计盈余质量又是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审计委员会是提高盈余质量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不大可能参与盈余管理[11],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低[12]。较多研究关注了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关系。蔡卫星和高明华(2009)[13]研究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教育背景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鉴于本文研究主题为审计委员会成员专业背景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下面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审计委员会专业特征和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加以综述。
专业性是影响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是关注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会计与财务专业背景。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财务报告出现问题的可能性[14]。如果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的成员拥有财务背景,其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可能性更小[15];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存在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专家能提升会计稳健性及应计质量[16];Zhang(2007)[17]等发现审计委员会中会计专家能起到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作用。Badolato等(2014)[18]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及其较高的地位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Cohen等(2014)[19]认为,同时拥有财务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比只有财务背景的财务报告质量更高。潘珺和余玉苗(2017)[20]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具有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成员或行业专家成员的数量越多,应计盈余质量越高。此外,审计委员会专业性能够弥补独立性不足造成的治理能力下降。研究表明,即使审计委员会不完全独立,也可以通过提高委员会成员的专业性来增强履职效果[21]。
大量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是抑制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研究考察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时大多从总体操控指标入手,专门针对研发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针对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的研究仅关注了财务与会计专业背景,忽略了其他专业背景。研发活动具有专业性强的特征,但现有研究却忽略了审计委员会技术专长对研发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审计委员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直接监督和外部审计辅助三个途径降低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的监督等措施改善公司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以保证财务信息生成的可靠性;也可以直接对财务报告的形成过程进行监督,直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外部审计,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协作,从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尽管审计委员会从理论上被赋予行使公司会计、审计监管职责并嵌入公司治理体系之中,但是审计委员会履职效率真正发挥还依赖于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专业能力。专业背景指个人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专业知识等特征,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是其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不同专业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专业能力与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专业背景的审计委员更具备其履职所需的相关知识与专业能力。
审计委员会成员若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合法及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等发表专业意见,从而提高盈余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是审计委员会成员获得财务会计专长的重要来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使审计委员会成员接受了专业培训[22],这使他们更有能力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问题,处理复杂会计事项;具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的人员积累了大量的财务经验,而这些经验极有可能与企业所属行业的经营特征相关[23]。这些知识与经验有助于审计委员会更好地履行监督和咨询职能,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更加清楚外部审计师工作的流程与安排,可以更好地配合外部审计师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提高财务报表质量。
具体到研发活动,由于研发活动具有较高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给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造成很大困难[1]。缩减研发投资的真实盈余管理是研发活动中管理层业绩操纵的常见手段,并且隐秘性较强。外部人员很难判断当期企业是否有研发投资需要,以及所需资金多寡。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可以参考以往工作中积累的审计经验以及同行业公司研发活动信息,识别和干预管理层缩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另外,具有专业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全面的内部信息,帮助外部审计师发现管理层异常缩减研发投资的盈余管理行为。
研发活动中,管理层还可以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业绩操纵。在实务中,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是否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管理层的职业判断,这使得表面上没有选择空间的研发支出会计政策其实具有了可选择性,从而具有明显的会计政策隐性选择特征[24]。管理层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盈余管理更为隐秘,外部人员很难得知研发活动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但具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较为丰富的会计知识和处理复杂会计事项的从业经验,有助于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研发活动中的会计处理做出合理选择,从而降低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由于较高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于企业研发投资需求、研发过程、目前的研发阶段以及形成成果的可能性等信息,外部人往往难以获取,这导致外部审计师发现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的难度增加。具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对专业审计准则规范熟悉了解,并了解外部审计人员的角色和审计程序的局限。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审计委员会可以给予审计师更全面和有用的内部信息,更好地与外部审计相互配合识别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进行的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据此提出假设1和假设2。
H1 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成员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缩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
H2 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成员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盈余管理。
由于商业模式快速变化,公司业务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这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从业经历,而我国目前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专业性没有太多规定,仅要求审计委员会至少有一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具有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格或会计学副教授以上职称等资质的独立董事,并担任召集人。上市公司在组建审计委员会时应该注意对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其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互补[25]。虽然审计委员会主要参与公司的会计与审计工作,但履职过程也会涉及到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技术问题。因此审计委员会不仅需要专业的会计专家,而且需要技术专家等各类专业人士。
研发活动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特点,使得无论估计企业正常研发支出水平,还是判断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正当性,都要求审计委员会除具备会计审计专长外,还需要与本行业相关的技术知识。Cohen等(2014)[19]发现,如果会计、审计实务类专家同时具备行业知识则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国内研究表明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提高企业研发效率,肯定了独立董事技术背景的重要性[12]。胡元木等(2016)[26]的研究发现技术型独立董事可以降低研发支出操控。从审计委员会履职看,一方面具有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利用自身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评估企业的研发投资需求,判断管理层是否对研发投资进行操纵,有意缩减研发支出;另一方面具有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研发活动所处阶段、研发进展和预期成果,可以对研发支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做出更清楚的判断,防止管理层不当选择会计政策。可以预计,具有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可以通过直接监督和协助外部审计的方式,利用自身技术知识与经验抑制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进行的盈余管理。据此提出假设3和假设4。
H3 具有技术背景成员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缩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
H4 具有技术背景成员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盈余管理。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2007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满足条件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但2009年前披露研发支出明细的公司较少,由于计算研发支出盈余管理需要每年每个行业具有一定的样本数量,因此本文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保留详细披露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金额的公司样本,并剔除ST、*ST公司与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所有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其中研发支出相关数据来自财务报表附注,审计委员会成员专业背景通过翻阅简历手工整理,对所有连续变量按照1%和99%水平的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
1.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
通过手工整理审计委员会成员简历,设计两个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变量,一是审计委员会是否存在曾于或现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委员(DAFCMT),若存在DAFCMT取1,否则取0;二是审计委员会中具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背景成员的数量(NAFCMT)。
同样通过查阅审计委员会成员简历,确定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并设立两个技术背景变量。一是审计委员会是否存在具有技术背景的委员(DTECMT),若存在DTECMT取1,否则取0;二是审计委员会中具有技术背景成员的数量(NTECMT)。参考胡元木等(2016)[26]的研究,技术背景的主要标准如下:(1)简历中明确显示该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工程师、研究员以及技术类相关职称,或为与企业技术相关的高校教授;(2)审计委员毕业于与企业相关的理工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或在技术行业协会担任主要负责人;(3)审计委员简历中显示其具有在研发、技术或设计岗位的工作经历。以上技术相关职称、学历教育专业、技术行业协会经历以及技术岗位工作经验均需要与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技术相关。
2. 真实盈余管理:操控性研发支出
借鉴现有研究普遍的方法,本文采用真实盈余管理中酌量性费用期望模型(Roychowdhury模型),认为研发费用与上期收入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分行业分年度进行回归,模型回归残差乘以100即操控研发支出盈余管理水平(EXRD)。模型中,TA表示年末总资产,S表示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盈余管理水平时,删除了年度行业样本总数少于8个的样本,最终样本9 197个。

3. 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研发支出资本化
研发支出资本化可能是研发成功信号和盈余管理手段二者综合的结果。因此,若要估计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首先应该要估计出企业正常状况下企业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的可能性。参考王燕妮等(2013)[27]、黄亮化和谢德仁(2014)[24]的研究,建立如下模型,估测在正常状况下企业选择资本化会计政策的合理概率。模型如下
CAPi,t=α0+α1R&Di,t+α2Lnpati,t+α3EIi,t+α4Lnsalryi,t+α5HTi,t+α6INVi,t+α7Fini,t+α8Tangi,t+α9ROAi,t+α10Sizei,t+α11Levi,t+α12TobinQi,t+α13Agei,t+ΣYear+ΣIndustry+εi,t
CAP表示会计政策选择,当年上市公司将研发支出进行了资本化取1,否则取0。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研发支出资本化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即技术可行性、使用或出售的意图、经济价值、成功的可能性及可靠计量。也就是说若企业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则该研发项目已经形成初步成果,具有经济价值。模型中研发投资水平(R&D,用当期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表示)和专利存量(Lnpat,当年企业拥有专利数加1,再取对数)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研发投入越多、研发能力越强,研发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越高。核心员工股权激励(EI,当年上市公司对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取1,否则为0),员工薪酬水平(Lnsalry,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员工人数,再取对数)衡量企业激励程度,激励程度越高,研发成功率越高。模型还控制了高新技术行业因素(HT,行业代码为C5、C7、C8和G的上市公司取1,否则为0),企业投资水平(INV,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总资产)、融资难易程度(Fin,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之和/总资产),以及资产结构(Tang,固定资产净额、存货净额之和/总资产)对研发活动的影响。另外,还控制了企业盈利能力(ROA)、规模(Size)、成长性(TobinQ)和上市年限(Age)的影响,并引入年份和行业虚拟变量。模型中上述变量会影响研发成功的可能性,可以利用这些变量估计企业正当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的概率。
根据模型估计的系数,测算对研发支出进行合理资本化的概率用该估计值减去实际会计政策选择其含义为会计政策选择的激进程度,也就是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其数值越小,说明若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将研发支出进行合理资本化的可能性较小,但企业却选择了资本化的会计政策,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高。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变量用来衡量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其数值越小说明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出于研究稳健性的考虑,若企业当年选择了对研发支出进行全部费用化,Apem>0,但由于这些企业都选择了最保守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政策,因此将Apem>0的样本其Apem取值替换为0,Apem<0的样本不做处理,将其定义为Apem_t,是一个在0处截尾的变量。
4. 控制变量
适当借鉴胡元木等(2016)[26]、谢德仁等(2014)[4]的研究,本文设定的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高管持股比例、无形资本比例等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假设1和假设3,参考胡元木等(2016)[26]的研究,建立如下模型。若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专长或技术专长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缩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那么专业背景(PB)的系数α1显著为正,即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会显著地抑制研发支出异常缩减。
EXRDi,t=α0+α1PBi,t+α3SIZEi,t+α4LEVi,t+α5TOP1i,t+α6SOEi,t+α7MGTi,t+α8INDRi,t+α9Audopini,t+α10big4i,t+ΣYear+ΣIndustry+εi,t
(3)
为了验证假设2和假设4,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考察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这种盈余管理的影响。模型中控制了上市公司避免亏损和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动机(OEM),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是盈余管理手段的可能性更大。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影响,包括管理层持股、绝对薪酬和管理层外部薪酬差距(MGT/Lnwage/Gap),管理层持股比例越大,外部薪酬差距越大,研发支出资本化是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另外还控制了公司特征以及外部治理机制。若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那么PB的系数α1应显著为正。
表1 主要变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Apemi,t=α0+α1PBi,t+α2OEMi,t+α3Lnwagei,t+α4Gapi,t+α5SOEi,t+α6INDRi,t+α7MGTi,t+α8Sizei,t+α9TOP1i,t+α10Agei,t+α11Cflowi,t+α12Audopini,t+α13Big4i,t+α14Insholdi,t+ΣYear+ΣIndustry+εi,t
(4)
五、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EXRD的中位数为-0.181,说明样本公司中大部分存在缩减研发支出行为;Apem的中位数为0.167,说明样本公司中大部分没有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DAFCMT的均值是0.286,说明样本公司中约有29%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中存在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成员;DTECMT的均值为0.586,说明约有59%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中存在具有技术背景的成员。余下变量的统计量都在合理范围内。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两个变量(DAFCMT/NAFCMT)与操控性研发支出(EXRD)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的两个变量(DTECMT/NTECMT)与操控性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初步分析表明,对于缩减研发投资的真实盈余管理,技术背景审计委员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理作用。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两个变量(DAFCMT/NAFCMT)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Apem)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为正;而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的两个变量(DTECMT/NTECMT)与预期相关性并不显著。这可能说明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有助于抑制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盈余管理。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步支持了假设H2、H3。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左下为Pearson相关系数,右上侧为Spearman相关系数。
续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左下为Pearson相关系数,右上侧为Spearman相关系数。
(三)回归分析
1.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真实盈余管理
模型(3)的回归结果见表4。由表4的(1)、(2)两列,用两种方式衡量的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DAFCMT/NAFCMT)与操控性研发支出的关系并不显著。(3)、(4)两列,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变量(DTECMT/NTECMT)系数为正,并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具有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抑制管理层异常缩减研发投资的真实盈余管理。假设1没有得到验证,假设3得到了验证。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不能抑制管理层削减研发投资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审计委员会具备技术背景可以抑制管理层削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这是可能因为企业研发活动具有高度专业性,即使具有审计知识与经验的人员也会由于专业技术知识所限,难以识别管理层削减研发投资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具备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利用自身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评估企业的合理研发投资需求,以此判断管理层是否对研发投资进行刻意缩减。可见对于隐秘性较强的削减研发投资的真实盈余管理,具备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发挥更好的治理效果。
表4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操纵性研发支出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t值。
2.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
模型(4)的回归结果见表5。表中4(1)-(4)列因变量为Apem,其取值越小表示上市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大。(5)-(8)列因变量为Apem_t,是在0处结尾的变量,故(5)-(8)列为Tobit回归结果。(1)、(2)两列,用两种方式衡量的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DAFCMT/NAFCMT)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正相关,在5%水平显著;(3)、(4)两列,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变量(DTECMT/NTECMT)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的关系不显著。这表明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抑制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盈余管理。(5)-(8)列的结果与(1)-(4)列基本一致。假设2得到验证,而假设4没有得到验证。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能抑制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审计委员会具备技术背景并不能对管理层滥用会计政策起到治理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研发支出会计的计量和确认较为复杂,特别是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需要职业判断。具有会计师事务所从业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较为丰富的会计知识和处理复杂会计事项的从业经验,能够更好地监督管理层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但具有技术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缺少必要的会计知识和从业经验,从而导致治理效应不足。
表5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t值。
表6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z值。
(四)稳健性检验
1.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
根据上文的分析,若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起到了监督作用,那么审计委员会中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或技术背景委员的上市公司会选择更稳健的会计政策,较倾向于将研发支出费用化。因此建立了如下的模型直接考察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企业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其中,MCAP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分类,若当年上市公司将全部研发支出费用化取0;余下样本中若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资本化研发支出/研发支出总额)低于当年同行业中位数取1,大于当年同行业中位数取2。MCAP取值小,表示上市公司选择了更稳健的会计政策,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低。模型的ordered-logit回归结果见表6。由回归结果可见,代表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两个变量(DAFCMT/NAFCMT)系数均显著为负,但技术背景两个变量(DTECMT/NTECMT)系数并不显著。说明审计委员会的会计师事务所背景使上市公司选择了更稳健的会计政策,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低,但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不存在这种治理效应。这从侧面证明,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可有效抑制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
表7 剔除审计委员会同时存在两种专业背景的样本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t值。
MCAPi,t=α0+α1R&Di,t+α3Lnpati,t+α4Fini,t+α5Tangi,t+α6OEMi,t+α7Gapi,t+α8MGTi,t+α9Levi,t+α10TOP1i,t+α11SOEi,t+α12Sizei,t+α13ROAi,t+α14INDRi,t+α15Insholdi,t+α16Big4i,t+α17Audopini,t+ΣYear+ΣIndustry+εi,t
(6)
2. 两种专业背景共存的情况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可能存在既有会计事务所背景又有技术背景的情形,这些样本的存在可能使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研发活动盈余管理的实证结果存在相互影响,出于稳健性考虑对该部分样本进行剔除,以明确会计事务所背景与技术背景在抑制研发活动盈余管理方面的互补性。由表7实证结果可见,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降低了缩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而事务所背景降低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应计盈余管理,即上文的结果仍然稳健。
表8 审计委员会治理的滞后效应

3. 审计委员会治理的滞后效应
由于审计委员会对研发活动的治理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因此将上市公司上年度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变量值(L.PB)代替当年值,重复上文的回归过程,实证结果仍然稳健。
表9 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专利产出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z值。
(五)进一步分析
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一旦将研发支出资本化,可以认为企业的研发活动已经具备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最终获得成果的可能性很大。利用企业当年专利申请数量(PAT)衡量研发成果,若企业严格遵从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那么资本化行为与企业当年申请专利的数量理应有较高的相关性,否则若企业出于盈余管理动机对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资本化行为与申请专利数量的相关性较低。参考温军和冯根福(2012)[28]以及徐欣和唐清泉(2012)[1]的研究,建立如下的泊松回归模型,从侧面检验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研发活动中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的影响。模型中ITR表示无形资产比例,其余变量定义与上文相同。若假设2、假设4成立,那么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会增加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专利申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模型中研发支出资本化与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的交乘项(CAP×PB)系数γ3应显著为正。这表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具有专业背景时,研发支出资本化伴随着更多创新产出,换句话说研发支出资本化是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更低。
PATi,t=γ0+γ1CAPi,t+γ2PBi,t+γ3CAPi,t*PBi,t+γ4Cflowi,t+γ5TOP1i,t+γ6MGTi,t+γ7INDRi,t+γ8Levi,t+γ9ITRi,t+γ10TobinQi,t+γ11ROAi,t+γ12Sizei,t+γ13SOEi,t+γ14Agei,t+ΣYear+ΣIndustry+ε
表9中(1)列没有引入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以及其与资本化的交乘项,以此考察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专利申请的回归系数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合理性。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专利申请的回归系数为0.310,在1%水平显著。这表明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行为的经济结果确实伴随着专利产出,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专利申请回归系数衡量盈余管理程度具有一定合理性。(2)-(3)列分别引入两种方式衡量的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DAFCMT/NAFCMT)及其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交乘项(PB*CAP)。两个交乘项的系数都显著为正,并在1%水平显著,这表明当审计委员会内具有会计师事务所背景时,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专利产出之间的正向关系会显著增加,换句话说降低了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4)-(5)审计委员会技术背景变量(DTECMT/NTECMT)与研发支出资本化变量的两个交乘项系数不显著。本部分证明,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能够降低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发活动具有专业性强、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特点,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进行盈余操纵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审计委员会是企业内部重要的治理机制,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有助于抑制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进行的隐蔽盈余管理。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专业背景对管理层可能通过研发活动进行的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技术背景审计委员会有效抑制了企业异常研发投资削减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审计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背景降低了企业通过将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而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的可能。
本文的研究结果充分表明:首先,在建立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战略背景下,应采取切实措施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等内部机制的治理作用,例如提高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在审计委员会中纳入更多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成员从而有效防止企业利用研发创新活动操纵业绩的机会主义行为。其次,目前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尚不成熟,专业性方面仅要求审计委员会至少具有一名具有财务与会计专长的委员,但对于其他专业背景的关注不足。在国家大力鼓励企业创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还应该综合考虑成员不同知识与经验的配合。例如在审计委员会中配备具有会计事务所背景成员以此削弱研发活动应计盈余管理,同时配备技术专业背景成员以此抑制缩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从而达到相互配合更全面干预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欣,唐清泉. R&D投资、知识存量与专利产出——基于专利产出类型和企业最终控制人视角的分析[J]. 经济管理,2012(7):49-59.
[2]胡元木. 技术独立董事可以提高R&D产出效率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2(2):136-142.
[3]王艳,冯延超,梁莱歆. 高科技企业R&D支出资本化的动机研究[J]. 财经研究,2011(4):103-111.
[4]谢德仁,姜博,刘永涛. 经理人薪酬辩护与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J]. 财经研究,2014(1):125-134.
[5]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3, 42(3):335-370.
[6]范海峰,胡玉明. R&D支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盈余管理[J]. 科研管理,2013(7):24-30.
[7]朱红军,王迪,李挺.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研发投资决策后果——基于创新和税收的分析视角[J]. 南开管理评论,2016(4):36-48+86.
[8]Dennis R O, Paul Zarowin. Capitalization of R&D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Stock Prices[J].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7,16(4):703-726.
[9]宗文龙,王睿,杨艳俊. 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动因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2009(4):439-454.
[10]朱锦余,胡春晖,易挺. 审计委员会的本质属性及制度创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4):3-11.
[11]Xie B, Iii W N D, Dadalt P J.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ole of the Board and the Audit Committe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3, 9(3):295-316.
[12]陈小林,胡淑娟. 审计委员会、盈余管理与信息透明度[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6):40-46.
[13]蔡卫星,高明华. 审计委员会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2009(4):120-127.
[14]Mcmullen D A. Audit Committee Performanc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Audit Committees[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1996, 15(1):87-103.
[15]Agrawal A, Chadha 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Scandals[J].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2005, 48(2):371-406.
[16]Krishnan G V, Visvanathan G. Does the SOX Definition of an Accounting Expert Matt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Committee Directors' Accounting Expertis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8, 25(3):827-858.
[17]Zhang Y, Zhou J, Zhou N.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Public Policy, 2007, 26(3):300-327.
[18]Badolato P G, Donelson D C, Ege M. 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Role of Statu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13, 58(2-3):208-230.
[19]Cohen J R, Hoitash U, Krishnamoorthy G, et al. The Effect of Audit Committee Industry Expertise on Monitoring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Process[J]. Accounting Review, 2010, 89(1): 243-273.
[20]潘珺,余玉苗. 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召集人影响力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J]. 南开管理评论,2017(1):108-118.
[21]Woidtke T, Yeh Y H.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The Role of the Audit Committee[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13, 23:1-24.
[22]Dowdell T D, Krishnan J. CAP Forum on Enron: Former Audit Firm Personnel as CFOs: Effect on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Perspectives, 2014, 3(1):117-142.
[23]Lennox C. Audit Quality and Executive Officers’ Affiliations with CPA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5, 39(2):201-231.
[24]黄亮华,谢德仁. IPO前的业绩压力、现金流约束与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J]. 南开管理评论,2014(6):72-82+138.
[25]胡苏,涂建明,贾云洁. 审计委员会的关键成功因素与治理绩效评价[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3):53-60.
[26]胡元木,刘佩,纪端. 技术独立董事能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基于可操控R&D费用视角[J]. 会计研究,2016(3):29-35+95.
[27] 王燕妮, 张书菊, 王方. R&D资本化与费用化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3, 31(4):546-553.
[28]温军,冯根福.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J]. 经济研究,2012(3):53-64.
Audit Committee with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Earnings Manipulation in R&D Activities
CHU You-wei
(School of Accounti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Audit committee is an essential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there’s not enough attention paid to governance effect of audit committee with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n earnings manipulation in R&D activities. Based o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of China from 2009 to 2015, deriv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high technical contents of R&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audit committee with CPA firm working background and technical background o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R&D investment. The results shows that audit committee with CPA firm working background reduced the chance that companies capitalized R&D expenditure which did not meet the criteria. Audit committee with technical background helped to restrain opportunistic reductions in R&D.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provide implications that audit committee with complementary skills and expertise helps to reduc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in R&D activities.
Key words:audit committee with CPA firm working background; audit committee with technical background; R&D expenditure; earnings management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4 08:28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