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7|回复: 0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19-7-7 19: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刘 境1,孙慧君1,2,李 默1,解梦汐1,乌日娜1,武俊瑞1,*
(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2.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摘 要:通过探究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构成以及风味特征变化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7 份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的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NaCl含量及菌落总数进行测定,根据采样地点的不同对样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由于不同的发酵地点、条件、工艺而导致发酵液的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品风味特征变化与小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存在直接关系。选择7 份在样品成分含量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自然发酵锦州小菜进行乳酸菌分离筛选,分离出24 株乳酸菌疑似菌株,初步鉴定10 株为杆菌,14 株为球菌。进一步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24 株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序列分析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24 株菌均为乳酸菌,分别来自4 个属10 个种,10 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8 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 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3 株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关键词:自然发酵锦州小菜;成分含量;乳酸菌;16S rDNA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是以黄瓜、青椒、小茄子、蒜等10 种新鲜蔬菜配制优质虾油在自然条件下腌制而成的,首先将腌制蔬菜洗净、淋干后,装入缸中,再向其中加入虾油、食盐、汤汁经过腌制3~6 h后,洗净盐卤再加入虾油腌制7 d而成。小菜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是锦州的特色美食之一[1-2]。曲玲童等[3]从锦州腌渍小菜中筛选出28 株耐盐乳酸菌,并对其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菌种产酸能力进行分析,得到1 株高产耐盐乳酸菌菌株L7。孙慧君等[4]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从10 份采自不同地区的传统发酵锦州小菜的样品中鉴定出8 种微生物,其中细菌属5 种,真菌属3 种,证实自然发酵锦州小菜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是挖掘乳酸菌的宝库[5-6]。目前普遍认为,小菜在腌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发酵作用是乳酸菌引起的乳酸发酵,乳酸的产生不仅降低发酵蔬菜的酸度,抑制杂菌的生长,而且样品会形成自身独特的风味特征[7]。
本实验对27 份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的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NaCl含量及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由于发酵的地点、条件和工艺的不同,导致不同样品间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6]。氨基酸态氮又称为氨基氮,是酱油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酱油调味品鲜味的主要来源,为发酵小菜呈现鲜味特征。有些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降低亚硝酸盐、NaCl和总酸含量,提高产品的营养质量和风味质量,从而发现样品风味特征变化与小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之间的关系[8-10]。选择7 份在样品风味特征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发酵锦州小菜进行乳酸菌分离筛选,采用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进行菌种的鉴定,探究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乳酸菌的构成[11-16]。将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与发酵期间微生物多样性联系起来有助于合适发酵剂的选择,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
选取常见的锦州自然发酵制作的特色小菜作为研究材料,样品于同一日上午采集于辽宁锦州市内3 区的5 个地点,次日上午采集沈阳皇姑区早市样品,共计6 个地点。共采集27 份自然发酵小菜,每份样品平行采集3 次。
MRS培养基:蛋白胨 10 g、无水乙酸钠3 g、K2HPO4 2 g、MgSO4·7H2O 0.575 g、MnSO4·H2O 0.25 g、葡萄糖20 g、柠檬酸三钠2.42 g、酵母粉4 g、牛肉浸膏8 g、吐温80 1 g、琼脂(半固体)1.75 g、琼脂(固体)20 g。不添加琼脂为MRS液体培养基。试剂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0 mg/mL蛋白酶K、dNTP、loading buffer、Marker 2000、溴化乙锭染色液、Taq DNA聚合酶沈阳森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向引物2 7 F(5’-AGAGTTTGATCCTGGCTCAG-3’)、反向引物1495R(5’-CTACGGCTACCTTGTTACGA-3’) 上海派森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琼脂糖 北京沃比森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细菌DNA试剂、含量测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SH2100 pH计 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培养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ZHJH-C1112C无菌操作台 北京瑞尔欣德科技有限公司;KDN-04A凯氏定氮仪 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GMSX-280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北京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TGL-168高速台式离心机、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New Brunswick超低温冰箱德国Eppendorf公司;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 美国伯乐公司;DYY-6C电泳仪 北京六一仪器厂;真空冷冻干燥机 美国基因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样品的采集
从自然发酵锦州小菜6 个地点采集的27 份不同样品采集情况见表1。
表1 样品采集
Table1 Details of naturally fermented pickle samples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

1.3.2 总酸含量测定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网络培训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在《条例》和《规划》的指引下,各相关方要适应新趋势,树立新理念,构建新生态,这是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网络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正如马云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式演讲中提到:“互联网必须是一个生态,这个生态必须由多物种组成。物种越丰富,生态越健康。参与的人越多,才能真正做到共荣共存、相互依赖。”所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网络培训也是一个生态,只有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携手并进,这个新生态才能显示出勃勃生机,才能真正体现网络培训的价值,才能更好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发挥重要作用。
取样品捣碎后,称取20 g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入50 mL H2O混合均匀后补全溶液。用3 层滤布去除小菜固体。量取50 mL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 滴酚酞指示剂,用0.1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终点,结果取3 次平均值[17]。
1.3.3 氨基酸态氮含量测定
称取捣碎样品0.5 g,加入50 mL H2O,混匀后,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线摇匀,弃去初滤液。量取20 mL样品稀释液倒入200 mL烧杯中,加入60 mL H2O,再用0.05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 8.2。向其中加入10 mL 36%的甲醛试剂,混匀后再用NaOH标准溶液(0.05 mol/L)继续滴定,此溶液pH 9.2时终止滴定[18]。
1.3.4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样品经预处理后,吸取40 mL滤液于50 mL带塞比色管中,另取0.00、0.20、0.40、0.60、0.80、1.00、1.50、2.00、2.50 mL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50 mL带塞比色管中。于标准管与试样管中分别加入2 mL 4 g/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 min后分别加入1 mL 2 g/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加水至刻线,混匀,静置15 min,用2 cm比色皿,在538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液调零。每个样品测3 次数值,计算平均值,绘制标准曲线[19]。
1.3.5 NaCl含量测定
称取捣碎样品5.0 g,置于150 mL烧杯中加入80 mL H2O,煮沸30 min,待冷却后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滤纸过滤,留滤液备用。吸取5 mL滤液,置于100 mL锥形瓶中,滴加1 mL铬酸钾溶液。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至橙红色为滴定终点,用5 mL H2O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取3 次平均值[20]。
1.3.6 菌落总数测定
称取25 g小菜置于225 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振荡混匀,进行10 倍系列梯度稀释。选择2~3 个适宜稀释度的匀液,分别取1 mL匀液涂平板,每个稀释梯度做3 个平行实验,取平均值[21]。
1.3.7 乳酸菌分离筛选
1.3.7.1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2)钻孔。成孔设备以YT28凿岩机较为合适,在施工时应确保孔位、方向、孔径以及深度等参数满足工程要求,依据施工区域以及爆破性质的实际情况配备不同的人员数量,结束钻孔作业后应进行及时验收,对于非达标空洞而言应再次造孔。
取1 mL自然发酵锦州小菜发酵液置于10 倍系列梯度稀释的灭菌生理盐水中,将5~8 个梯度稀释液接种到含有2%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中,在37 ℃厌氧条件下培养48 h,挑选有钙圈的菌落,划线进行分离纯化出单菌落,经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观察,将革兰氏阳性菌进行甘油保藏。同时进行过氧化氢酶生理生化实验,确认纯菌种,过氧化氢酶阴性的无芽孢杆菌为乳酸菌[22-26]。
1.3.7.2 16S rDNA序列分析
利用CTAB法提取细菌基因组乳酸菌疑似菌株的DNA,采用16S rDNA进行PCR扩增。正向引物为27F(对应于Escherichia coil 8~27位碱基):5’-AGAGTTTGATCCTGGCTCAG-3’;反向引物为1495R(对应于E. coil 1 495~1 515位碱基):5’-CTACGGCTACCTTGTTACGA-3’,由上海派森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扩增产物的检测,若PCR扩增成功,约在1 500 bp处可见到明亮条带,测序由上海派森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27-29]。
1.3.7.3 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将PCR扩增产物送到上海派森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输入GenBank数据库中,与数据库中已测出的基因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以16S rDNA的序列同源性大于99%为标准进行种属归类[30]。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需要加快建设、重点发展。近年,在金华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建成水利门户网站、电子政务、防汛综合业务数据管理、水雨情监控测报等信息化系统,在信息发布、政务公开、防汛减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水利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全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水利信息化不进则退,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为新时期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和SPSS软件进行各指标数据的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2.1 成分含量测定
2.1.1 样品总酸含量分析
表2 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理化品质检验结果
Table2 Chemical and microbial measurements of naturally fermented Jinzhou pickle
     
注:同一采集地点样品同列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

如表2所示,在27 份样品中CS3的总酸质量分数最高,为(1.400±0.117)%,样品SY1的总酸质量分数最低,为(0.041±0.001)%,各样品之间的差值较大,极差为1.359%。根据商务部标准SB/T 10439—2007《酱腌菜》中的盐水渍菜和农业部标准NY/T 437—2000《绿色食品酱腌菜》中的发酵性咸菜相关标准不大于1.0%或不大于1.5%[31-32],即样品符合标准要求。根据27 份样品的采集地点进行差异性分析,样品DRF2、DRF4、DRF5和DRF7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样品DRF2、DRF5和DRF6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与发酵环境(温度、时间、pH值)有关,在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群和微生物的变化不同,生产出不同风味质量的发酵小菜。
2.1.2 样品氨基酸态氮含量分析
如表2所示,采用甲醛滴定法对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含有的氨基酸态氮进行检测,含量范围在1.00~81.48 mg/100 g,极差为80.48 mg/100 g。样品ZS2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为81.48 mg/100 g,样品DRF3氨基酸态氮含量最低,为1.00 mg/100 g。这可能由于黄瓜在腌制的过程中添加了红油调味品,使得样品DRF7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大大增加。根据27 份样品的采集地点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样品ZSXY、ZS5、DRF4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21.28、24.36、27.58 mg/100 g,说明虾油中含有的鲜味物质成分较高,是虾油以及虾油黄瓜类小菜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并且赋予其较高的氨基酸态氮含量。
数据化的意义在于正在变革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电商场景数据信息库已成为时代的刚需。诸多行业、商业都根植于数据,并通过数据完成迭代,凭借算法完成优化。电子商务数据化是指要悉心洞察商务个体存在的新意义,运用新的连接方法、数据手段,快速制定出被测试、量化的电商场景数据化方案。
2.1.3 样品亚硝酸盐含量分析
如表2所示,根据27 份样品的采集地点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SY6-1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为(17.184±0.043)mg/kg,ZS1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为(0.347±0.002)mg/kg。Z S 4、Z S 5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分别为(9.370±0.003)、(5.552±0.009) mg/kg。因为ZS4、ZS5样品具有较长的发酵腌制时间,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与总酸含量相比,总酸含量较高的JL4、DRF1、JL1所含的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由此可知,酸对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中委员会建议每日摄取亚硝酸盐的量要小于0.07 mg/kg,并将标准人体质量按60 kg计,每人每日摄入亚硝酸盐量最多为4.2 mg/kg。这就需要生产者严格控制食品加工工艺,防止亚硝酸盐含量的超标,确保质量符合食品规范要求[33-34]。
2.1.4 样品NaCl含量分析
采用亚硝酸银方法对27 份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的NaCl含量进行测定,由表2可知,其数值范围在1.037%~25.74%之间,ZSXY的NaCl含量比较高,ZSXY(虾油黄瓜)经过鲜虾腌制而成,所有NaCl含量比较高,SY6-2、HL2、HL3的NaCl含量较其他小菜的NaCl含量较高。其余的小菜NaCl质量分数均在2.044%~8.974%之间。采用SPSS软件根据27 份样品的采集地点进行差异分析,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
2.1.5 样品菌落总数分析
按GB/T 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如表2所示,自然发酵小菜本身存在微生物活动,因此,国家对于酱腌菜中的细菌总数并未做出严格的卫生标准。对27 份自然发酵的锦州小菜进行菌落计数,并根据样品的不同采集地点进行差异性分析,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DRF1、DRF7、CS1、JL3、ZS1菌落数均在104 CFU/g,其他几种样品菌落数均在105~106 CFU/g之间,与样品DRF1、DRF7、CS1、JL3和ZS1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腌制过程中添加食醋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从而确保酱腌菜的质量状况较好。菌落数在105~106 CFU/g之间有可能是露天腌制的小菜,导致其菌落数增加。
2.2 乳酸的分离与鉴定
2.2.1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根据乳酸菌的形态学特征,从7 份样品(DRF2、CS1、HL1、JL3、SY1、ZSXY和ZS1)中分离出24 株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和过氧化氢酶阴性反应,24 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株,过氧化氢酶为阴性。初步分离出10 株杆菌和14株球菌为乳酸菌疑似菌株。部分乳酸菌菌株的镜检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乳酸菌部分菌株镜检结果(×100)
Fig.1 Microscopic images of selected isolates from seven pickle samples ( × 100)

2.2.2 PCR扩增结果
以分离菌株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采用1%琼脂糖凝胶泳对其进行检测。若所扩增的产物在1 500 bp左右处有明显条带,说明PCR扩增成功,可以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乳酸菌疑似菌的DNA的PCR扩增产物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PCR产物检测电泳图
Fig.2 Electrophoresis of PCR amplified 16S rDNA sequence

2.2.3 乳酸菌16S rDNA同源性比对结果
表3 16S rDNA同源性比对结果
Table3 Homology analysi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by 16S rDNA sequence
     
?

根据表3序列比对结果可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菌株为:ZSXY1-1和SY1-3为干酪乳杆菌(L. casei),CS1-2和HL1-4为弯曲乳杆菌(L. curvatus),ZS1-1为类植物乳杆菌(L.paraplantarum),ZS1-3、HL1-1和CS1-1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CS1-4和HL1-3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菌株为:HL1-2为Enterococcus sp. Y12,ZS1-2为Enterococcus sp. M7,DRF2-2为粪链球菌(E. lactis),ZSXY1-2、JL3-1和SY1-1为屎肠球菌(E. faecium),SY1-2和JL3-2为明串珠菌(L. lacti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菌株:JL3-3和CS1-3为Streptococcus sp.;气球菌属(Aerococcus)的菌株为:DRF2-4为Aerococcus sp.;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的菌株为:DRF2-3为微小魏斯氏菌(W. minor);DRF2-1和SY1-4为绿色魏斯氏菌属(W. viridescens)。
3 讨论与结论
由于实验采集的样品发酵液来自不同的地点、条件和工艺,因此导致成分含量和乳酸菌构成产生差异。对27 份样品的理化指标根据采样地点的不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发酵液当中亚硝酸盐含量、NaCl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出现显著差异(P<0.05),然而部分样品总酸含量和菌落总数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多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7 份在样品风味特征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发酵锦州小菜进行乳酸菌分离筛选,DRF2和SY1两种样品的总酸含量较低,发现样品中均有W. viridescens的存在,能够起到降酸作用。CS1、HL1和ZS1三种样品的亚硝酸含量较低,其中ZS1样品的亚硝酸含量较HL1和CS2低,原因是ZS1样品中的L. plantarum能够发酵产酸、醛、酯类物质,小菜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碳水化物和蛋白质发生水解,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其酸类物质及代谢产物会抑制亚硝酸盐含量的生成。DRF2样品中含有W. minor,研究表明,在8% NaCl质量分数时生长较快,在其他NaCl质量分数的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尤其在10% NaCl条件下W. minor会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综合推动财务内控管理的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在经营中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信息又是隐藏在数据中的,如何获取足够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成为提高企业决策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进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时候,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企业外部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综合,为财务管理对于提供数据支持,使其更加有效地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和效率,从而真正发挥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作用。
自然发酵性食品中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国内外学者从自然发酵性蔬菜制品中分离出不同种类的乳酸菌资源,证明乳酸菌是自然发酵蔬菜制品中的优势菌群,在发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锦州小菜是东北辽宁省发酵性食品的代表。在自然发酵锦州小菜中分离筛选出的乳酸菌中发现,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数量明显多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泡菜等发酵食品中的魏斯氏菌(Weissella)在发酵初期为优势菌种,在发酵后期被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代替。对7 份自然发酵小菜样品进行乳酸菌分离,共分离出24 株乳酸菌。其中不但分离出L. casei、E. faecium、L. curvatus、L. pentosus、Streptococcus sp.、Enterococcus sp.、L. lactis、Aerococcus sp.等常见的乳酸菌,同时还有W. viridescens、W. minor,这是其他文献鲜有报道的。
通过本研究可知,自然发酵的锦州小菜中蕴含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与其他的泡菜等发酵性食品相比,自然发酵的锦州小菜有独特的乳酸菌种类、组成,并且具有区域性发酵食品的代表特点。从锦州小菜中分离筛选出优势乳酸菌进行纯种发酵,为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的工艺改进及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也为探究自然发酵锦州小菜的风味特征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选志. 锦州什锦小菜[J]. 中国酿造, 1992, 11(4): 37-38.
[2] 陈曾三. 锦州虾油什锦小菜制作方法[J]. 中国调味品, 2004(10): 26-28.DOI:10.3969/j.issn.1000-9973.2004.10.008.
[3] 曲玲童, 牛文静, 孙征, 等. 锦州盐渍小菜张耐盐乳酸菌的筛选与产酸性能研究[J]. 中国酿造, 2012, 31(6): 83-87. DOI:10.3969/j.issn.0254-5071.2012.06.022.
[4] 孙慧君, 张颖, 王洪玉, 等. 传统发酵锦州小菜中主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 38(2): 15-19.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02003.
[5] 丛敏, 李欣蔚, 武俊瑞, 等. PCR-DGGE分析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中乳酸菌多样性[J]. 食品科学, 2016, 37(7): 78-8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07015.
[6] 曹碧璇, 胡滨, 刘爱平. 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细菌多样性[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 41(11): 76-80.DOI:10.13995/j.cnki.11-1802/ts.201511014.
[7] 曹振辉, 刘永仕, 潘洪彬, 等. 乳酸菌的益生功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8): 366-370; 377.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5.24.072.
[8] 杨荣玲, 肖更生, 吴晓玉, 等. 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J]. 保鲜与加工, 2006(2): 15-18. DOI:10.3969/j.issn.1009-6221.2006.02.008.
[9] 黄道梅. 不同盐度的工业化盐渍萝卜多菌协同发酵过程中菌相变化与风味品质变化研究[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10] 陈廷涛, 张雁, 陈于陇, 等. 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制及其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 14(2): 217-224.
[11] 武俊瑞, 李欣, 李晓忱, 等. 自然发酵酸菜汁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J].食品科学, 2012, 33(15): 191-194.
[12] 乌日娜. 内蒙古传统酸马奶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14-15.
[13] 孟令帅, 张颖, 邹婷婷, 等. 辣白菜中的乳酸菌分离鉴定[J]. 食品科学, 2015, 36(11): 130-133.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511025.
[14] ISPIRLI H, DERTLI 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traditional koumiss and kuru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2018, 4: 1-9.
[15] RIZZELLO C G, LORUSSO A, MONTEMURRO M, et al. Use of sourdough made with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flour and autochthonous selected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enhancing the nutritional, textural and sensory features of white bread[J]. Food Microbiology, 2016, 56: 1-13. DOI:10.1016/j.fm.2015.11.018.
[16] WITTMANN C, LIAO J C, RUIZ-RODRÍGUEZ L, et al. Lactic acid bacteria[M]//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Wiley-VCH Verlag GmbH &Co. KGaA, 2017: 395-451.
[1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T 12456—200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8] 卫生部.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GB 5009.235—201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19] 卫生部. 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 GB 5009.33—2016[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2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 GB/T 12457—200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2—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22] 尹利端. 几种泡菜的安全性研究与优良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23] ELINA S, ELISA L, JOHANNA B.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dried vegetables and spices[J]. Food Microbiology, 2016, 53: 110-114.
[24] 李巧玉, 方芳, 堵国成, 等. 魏斯氏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发酵与工业, 2017(10): 241-247.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14934.
[25] 刘晓辉, 陈顺, 高晓梅, 等. 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研究[J]. 中国酿造, 2009, 28(2): 62-64. DOI:10.3969/j.issn.0254-5071.2009.02.019.
[26] 张香美, 赵玉星, 闫晓晶, 等. 1 株具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J]. 食品科学, 2018, 39(2): 93-98.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2015.
[27] 李欣, 武俊瑞, 田甜, 等. 大庆自然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耐酸菌株初步筛选[J]. 食品科学, 2014, 35(1): 150-154.DOI:10.7506/spkx1002-6630-201401029.
[28] 王磊, 张洁, 赵国忠. 东北酸菜优良乳酸菌筛选及抑菌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 2017, 36(7): 48-52.
[29] ADESULU-DAHUNSI A T, SANNI A I, JEYARAM K. Rapid differentiation among Lactobacillus, Pediococcus and Weissella species from some Nigerian indigenous fermented foods[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77: 39-44. DOI:10.1016/j.lwt.2016.11.007.
[30] LIU A, LIU G, HUANG C, et al.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of ripened Guang’yuan Suancai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probio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uancai[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85: 175-180.
[31] 卫生部. 酱腌菜卫生标准: SB/T 10439—200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2] 农业部. 绿色食品酱腌菜: NY/T 437—2000[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33] 张庆芳, 迟乃玉, 郑燕, 等.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28(8): 27-31. DOI:10.3321/j.issn:0253-990X.2002.08.007.
[34] 黄丽慧, 张雁, 陈于陇, 等. 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消长规律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3, 34(5): 303-307.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Naturally Fermented Jinzhou Pickle
LIU Jing1, SUN Huijun1,2, LI Mo1, XIE Mengxi1, WU Rina1, WU Junrui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2. Liaon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the composi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the fl av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in naturally fermented Jinzhou pickle for the purpose of laying the basis for i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contents of total acid, amino nitrogen, nitrite and NaCl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were determined in 27 samples,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sample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were analyzed. All investigate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pickle brines significantly varied with producing area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and methods (P < 0.05).We also found a direct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the fl avor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i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 total of 24 strains suspected of be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7 representative samples in terms of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ll thes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lactic acid bacteria by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including 10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8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3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and 3 strains of Weissella.
Keywords: naturally fermented Jinzhou pickle; chemical component content; lactic acid bacteria; 16S rDNA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4 02:52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