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在某些活动之前进行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而进行的评价是( )( )。 (满分:2)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阶段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2.“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 (满分:2)
A. 巴班斯基
B. 布卢姆
C. 帕克赫斯特
D. 瓦根舍因
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_____。 (满分:2)
A. 情境模式
B. 目标模式
C. 批判模式
D. 过程模式
4.“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 )。 (满分:2)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 (满分:2)
A. 古德莱德
B. 帕里斯
C. 斯金纳
D. 兰德
6.“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 (满分:2)
A. 一般发展
B. 自我实现
C. 全面发展
D. 情感发展
7.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满分:2)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8.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 )。 (满分:2)
A. 复习
B. 实践
C. 方法
D. 拓展
9.学习方式转变意味着: (满分:2)
A. 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B. 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C. 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D. 强调由单一形转向多样性
10.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 (满分:2)
A. 量的研究
B. 质的研究
C. 课堂研究
D. 试验研究
11.下列各项中( )(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满分:2)
A. 随机访问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问题教学
12.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 (满分:2)
A. 轮形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
C.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 STS课程
13.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 )是其中之一。 (满分:2)
A. 行为主义教学论
B. 人本主义教学论
C. 尝试教学论
D. 发展性教学论
1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 (满分:2)
A. 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 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 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 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15.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 )( )。 (满分:2)
A. 教师和学生
B. 社会和生活
C. 目标和过程
D. 行为和目标
1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 (满分:2)
A. 赞科夫
B. 巴班斯基
C. 维果茨基
D. 列昂节夫
1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学科内容和( )( )三个方面。 (满分:2)
A. 生活经验
B. 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C. 指导者
D. 学习环境
18.新课程强调: (满分:2)
A.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B.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C.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D.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19.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 )( )。 (满分:2)
A.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 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20.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 (满分:2)
A. 哲学取向
B. 心理学取向
C. 忠实取向
D. 背离取向
21.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 )存在的。 (满分:2)
A. 先知者
B. 管理者
C. 促进者
D. 指导者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 (满分:2)
A. 整合性
B. 逻辑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23.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 )( )。 (满分:2)
A. 精确性
B. 普遍性
C. 规范性
D. 模糊性
2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 )( )。 (满分:2)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坦纳
25.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 )( )。 (满分:2)
A. 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B. 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C. 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D. 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26.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满分:2)
A. 讲解
B. 讲读
C. 讲述
D. 讲演
27.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 )。 (满分:2)
A. 杜威
B. 洛克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28.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 (满分:2)
A.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 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 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2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 )( )的描述。 (满分:2)
A. 长期性
B. 连续性
C. 广泛性
D. 间接性
30.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 )( )( )。 (满分:2)
A. 课程目标
B. 学生需要
C. 社会需要
D. 教师计划
31.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 )( )。 (满分:2)
A. 半封闭性试题
B. 开放性试题
C. 半开放性试题
D. 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
32.教学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满分:2)
A. 终极性
B. 时代性
C. 学科性
D. 活动性
33.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 )( )。 (满分:2)
A. 进步主义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永恒主义课程
D. 要素主义课程
34.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 )( )。 (满分:2)
A. 合作学习
B. 分组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同步学习
35.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 )。 (满分:2)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经验课程
D. 学科课程
36.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满分:2)
A. 学校功能重建
B.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C.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3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 (满分:2)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38.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满分:2)
A. 教育思想
B. 专业精神
C. 教育智慧
D. 专业人格
39.“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 )的观点。 (满分:2)
A. 被动适应论
B. 主动适应论
C. 滞后论
D. 超越论
40.“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 (满分:2)
A. 活动分析
B. 解放兴趣
C. 八年研究
D. 泰罗主义
二、多选题:
1.信息交换途径有: (满分:2)
A. 经验交流
B. 经验总结会
C. 信息发布会
D. 读书汇报会
2.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 )( )、( )( )和( )( )。 (满分:2)
A. 实践性
B. 关联性
C. 统一性
D. 内在联系
3.新教学观应注意的问题( )( )( )。 (满分:2)
A. 个性教育与个体的社会化
B. 儿童行为障碍及其矫正
C.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D. 提倡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4.怎样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知识生命化)? (满分:2)
A. 用思维来建构知识
B. 用经验来激活知识
C. 用想象来拓展知识
D. 用情感来丰富知识
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 (满分:2)
A. 研究性学习
B.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 劳动与技术服务
D. 信息技术教育
6.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叙事”型的两类文章: (满分:2)
A. 学习叙事
B. 教学叙事
C. 生活叙事
D. 成长叙事
7.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 )( )。 (满分:2)
A. 统一性
B. 连续性
C. 序列性
D. 整合性
8.选择案例的要求有: (满分:2)
A. 趣味性
B. 代表性
C. 典型性
D. 针对性
9.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能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 )。 (满分:2)
A. 改革本身的因素
B. 学校内部的因素
C. 学校外部的因素
D. 学校实施的因素
10.教师引导的特点: (满分:2)
A. 含而不露
B. 开而不达
C. 指而不明
D. 引而不发
本内容由奥鹏易百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