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扫码加微信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专科)》18年6月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奥鹏四川农业大学完整答案

第1题1、城市生活垃圾的产污系数一般用每人每天的垃圾产量来表示,下面给出的数据,哪一个更接近我国目前大中城市的实际垃圾产污系统()kg/人·天。
A、0.50.5;
B、0.71.5;
C、1.52.0;
D、2.02.5.
第2题19、在堆肥处理的()阶段,嗜温性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嗜温性微生物利用肥堆中最容易分解的可溶性物质,如淀粉、糖类等迅速增殖,并释放热量,使肥堆温度不断升高。
A、潜伏;
B、中温;
C、高温
D、腐熟
第3题8、重介质分选时,下列物质中常用来作为重介质的为()。
A、粉煤灰
B、硅铁
C、粘土
D、炉渣
第4题12、对于含有大量硫酸钙及亚硫酸钙的废渣进行固化处理时,主要方法为()。
A、玻璃固化
B、沥青固化
C、塑料固化
D、自胶结固化
第5题23、终场防渗系统中调整层的作用是()。
A、用于控制填埋场气体;
B、阻止外部水分渗入填埋场;
C、利于表面植物生长;
D、保护防渗层不受干燥收缩、冻结解冻,防止排水层的堵塞、维持防渗系统的稳定等。
第6题16、厌氧消化处理时,初始物料碳氮比以():1最为适宜。
A、10;B:30;
B、40
C、50
第7题28、筛分效率最高的筛子是()。
A、固定筛;
B、转筒筛;
C、摇动筛;
D、振动筛
第8题7、不同密度矿物质分选的难易程度可大致按其等降比判断,其中等降比e5时,该矿物质属()。
A、难选物质
B、易选物质C、极易重力分选物质
C、较易选物质
第9题26、以下关于填埋气的产生过程的阶段划分,正确的是()。
A、酸发酵阶段、产甲烷阶段、稳定阶段;
B、好氧分解阶段、好氧至厌氧过渡阶段、酸发酵阶段、产甲烷阶段、稳定阶段;
C、好氧分解阶段、好氧至厌氧过渡阶段、酸发酵阶段、产甲烷阶段;
D、好氧分解阶段、兼氧分解阶段、厌氧分解阶段。
第10题30、()不适于含沙量高的污泥脱水。
A、板框压滤机;
B、滚压带式压滤机;
C、离心过滤机;
D、真空过滤机
第11题14、焚烧技术有:()、流化燃烧技术、旋转燃烧技术。
A、层状燃烧技术
B、表面燃烧技术
C、分解燃烧技术
D、焚烧技术
第12题20、防渗方式中,防渗层向水平方向铺设,防止渗滤液向周围及垂直方向渗透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方式是()
A、倾斜防渗
B、垂直防渗
C、水平防渗
D、辅助防渗
第13题2、粉煤灰属于()。
A、生活垃圾;
B、工业固体废物;
C、农业固体废物;
D、放射性固体废物。
第14题6、()破碎机属于挤压型破碎机,适用于坚硬和中硬度废物的破碎。
A、锤式;
B、颚式;
C、剪切式;
D、冲击式
第15题21、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以()为主。
A、填埋
B、焚烧
C、堆肥
D、热解
第16题24、终场防渗系统中保护层的作用是()。
A、用于控制填埋场气体;
B、阻止外部水分渗入填埋场;
C、利于表面植物生长;
D、保护防渗层不受干燥收缩、冻结解冻,防止排水层的堵塞、维持防渗系统的稳定等。
第17题5、破碎工艺中的干式破碎法有机械能破碎和()
A、湿式破碎
B、压碎
C、剪切
D、非机械能破碎
第18题17、判断厌氧程度可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当厌氧消化正常进行时,Eh应维持在()左右。
A、300mV;B:100mV;
B、300mV
C、100mV
第19题11、对于高放射性的固体废物,主要采用()法进行固化处理。
A、水泥固化
B、玻璃固化
C、塑料固化
D、自胶结固化
第20题29、()不适于粘度较大的污泥脱水。
A、板框压滤机;
B、滚压带式压滤机;
C、离心过滤机;
D、真空过滤机
第21题15、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是()。
A、干燥段
B、燃烧段
C、燃烬段
第22题9、可用磁选方法回收的垃圾组分为()。
A、废纸;
B、塑料;
C、钢铁;
D、玻璃
第23题22、医疗垃圾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处理。
A、焚烧
B、填埋
C、堆肥
D、消毒后填埋
第24题10、下列固体废物固化方法中,不需要加热的是()。
A、水泥固化
B、沥青固化
C、塑料固化
D、自胶结固化
第25题13、一般情况下,焚烧原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干燥、()和燃烧。
A、蒸发
B、脱水
C、热分解
D、结晶

更多免费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8-5-22 16:3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明星用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3-29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