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关系学》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36道,总分:36分】中国石油大学
1.( )是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核心 (满分:1)
A. 组织信誉
B. 组织服务
C. 组织形象
D. 企业美誉
2.( )是公共关系最根本的职责。 (满分:1)
A. 咨询建议
B. 采集信息
C. 参与决策
D. 协调沟通
3.在众多宣传性公共关系手段中,( )是一种最主动、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满分:1)
A. 新闻报道
B. 专题通讯
C. 制造新闻
D. 记者专访
4.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 ) (满分:1)
A. 目标性
B. 整体性
C. 变动性
D. 稳定性
5.( )是新闻稿的“眼睛”。 (满分:1)
A. 标题
B. 新闻导语
C. 新闻事实
D. 结尾
6.世界上第一位把公共关系学带入大学校园的人是( ) (满分:1)
A. 艾维·李
B. 伯内斯
C. 卡特利普
D. 哈洛
7.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满分:1)
A. 组织
B. 公众
C. 组织和传播
D. 组织和公众
8.( )是社会组织的细胞。 (满分:1)
A. 政府
B. 公众
C. 干部
D. 员工
9.是公共关系人员的思想灵魂( ) (满分:1)
A. 形象意识
B. 公众意识
C. 开放意识
D. 公共关系意识
10.新闻的重点是( ) (满分:1)
A. 标题
B. 新闻导语
C. 新闻事实
D. 结尾
11.公共关系运用新闻传播不具备下列的哪项优点( ) (满分:1)
A. 相关性程度高
B. 客观性强
C. 社会影响大
D. 经济合算
12.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塑造( ) (满分:1)
A. 组织形象
B. 组织信誉
C. 公众态度
D. 企业美誉
13.( )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满分:1)
A. 股东关系的协调
B. 员工关系协调
C. 赢得顾客信赖
D. 股东与员工关系的协调
14.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作( ) (满分:1)
A. 定型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首因效应
15.( )是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公共关系不可能得以扩大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满分:1)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政治民主的发展
C. 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
D. 民众意识的觉醒
1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满分:1)
A. 组织
B. 企业
C. 公众
D. 政府
17.职业社团和群众组织属于( ) (满分:1)
A. 公益性组织
B. 互利性组织
C. 赢利性组织
D. 服务性组织
18.态度层次的传播主要对象是( ) (满分:1)
A. 非公众
B. 潜在公众
C. 知晓公众
D. 行动公众
19.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 (满分:1)
A. 《公共关系学》
B. 《舆论明鉴》
C. 《有效公共关系》
D. 《公众舆论的形成》
20.现代控制论传播模式是谁提出( ) (满分:1)
A. 韦弗
B. 香农
C. 威尔伯·施拉姆
D. 威廉
21.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不包括( ) (满分:1)
A. 人际关系环境
B. 组织内部管理环境
C. 组织的生态环境
D. 组织外观环境
22.3、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可以把公众分为( ) (满分:1)
A. 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B.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C. 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和被追求公众
D. 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23.( )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 (满分:1)
A. 协调利益
B. 组织的自我完善
C. 创造和谐的组织
D. 真实
24.( )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 (满分:1)
A. 传播
B. 协调
C. 组织
D. 实施
25.( )是全部公共关系协调的关键。 (满分:1)
A. 外部公共关系
B. 内部公共关系
C. 企业和政府关系
D. 外部公众和企业的关系
26.艾维·李的《原则宣言》提出的观点是( ) (满分:1)
A. 联络公众感情
B. 公众必须被告知
C. 一切为了公众
D. 需求层次论
27.巴纳姆时期公共关系的特点是( ) (满分:1)
A. 提出了“说真话”的宣传思想
B. 公众受愚弄的时期
C. 真正为公共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D. 全新的现代发展时期
28.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 (满分:1)
A. 社会组织
B. 公众
C. 政府
D. 企业
29.信宿是( ) (满分:1)
A. 传播的内容
B. 受传者
C. 信道
D. 传播者
30.公共关系传播坚持( )。 (满分:1)
A. 传递的原则
B. 反馈的原则
C. 自我为中心的原则
D. 双向沟通的原则
31.( )已经成为人类使用最多、作用也最大的一种传播形式。 (满分:1)
A. 自我传播
B. 人际传播
C. 组织传播
D. 大众传播
32.在按照公众的态度对公众进行分类时,组织最希望( )的态度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满分:1)
A. 顺意公众
B. 逆意公众
C. 边缘公众
D. 独立公众
33.( )是知晓公众发展的结果。 (满分:1)
A. 行动公众
B. 内部公众
C. 社区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D. 潜在公众
34.搞好( )是整个公共关系协调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满分:1)
A. 外部公共关系
B. 内部公共关系
C. 企业和政府关系
D. 外部公众和企业的关系
35.四大电子媒介在公共关系传播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 ) (满分:1)
A. 电脑互联网
B. 电影与录像
C. 广播
D. 电视
36.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是( ) (满分:1)
A. 社会交往中的个体
B. 组织内部中的个体
C. 组织经营管理中的组织传播行为
D. 公众
二、多选题:【35道,总分:35分】
1.从信息载体的物质形式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分为( )。 (满分:1)
A. 人体媒介
B. 印刷媒介
C. 电子媒介
D. 实物媒介
2.公共关系三要素( ) (满分:1)
A. 组织
B. 公众
C. 传播
D. 手段
3.传播者的社会信誉度一般由哪些因素形成( ) (满分:1)
A. 首因效应
B. 名人效应
C. 心理效应
D. 权威效应
4.股东一般包括( ) (满分:1)
A. 股票持有者
B. 股票交易者
C. 团体投资者
D. 投机者
5.新闻稿的结构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 )。 (满分:1)
A. 金字塔式结构
B. 倒金字塔式结构
C. 并列结构
D. 顺时结构
6.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分类,可将公众分为( ) (满分:1)
A. 个体公众
B. 组织公众
C. 内部公众
D. 外部公众
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有哪些 ( ) (满分:1)
A. 公共关系经济实体
B. 公共关系公司
C. 公共关系社团组织
D. 社会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
8.公共关系最常见的几种指代( ) (满分:1)
A. 公共关系意识
B. 公共关系状态
C. 公共关系活动
D. 公共关系学科
9.公共关系传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 (满分:1)
A. 引导公众行为的功能
B. 影响和改变公众态度的功能
C. 反馈信息的功能
D. 传递信息的功能
10.政府的特征包括( ) (满分:1)
A. 权威性
B. 复杂性
C. 服务性
D. 独立性
11.公共关系活动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 (满分:1)
A. 自觉的公共关系活动和自发的公共关系活动
B. 兼及的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的公共关系活动
C. 单一的公共关系活动和系列的公共关系活动
D. 良好的公共关系活动和不良的公共关系活动
12.组织形象的特性包括( ) (满分:1)
A. 主客观两重性
B. 多维性
C. 相对性
D. 相对稳定性
13.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哪几类( ) (满分:1)
A. 组织形象信息
B. 产品形象信息
C. 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
D. 组织协调信息
14.公众一般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 (满分:1)
A. 共同性
B. 可变性
C. 相关性
D. 多样性
15.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分类,可以将公众分成( ) (满分:1)
A. 非公众
B. 潜在公众
C. 知晓公众
D. 行动公众
16.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满分:1)
A. 经验的方法
B. 实验的方法
C. 实践的方法
D. 测验的方法
17.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 ) (满分:1)
A. 公共关系基础学科知识
B. 背景学科知识
C. 专业学科知识
D. 相关学科知识及操作性学科知识
18.公共关系社团的特点有几点( ) (满分:1)
A. 群众性
B. 松散性
C. 权威性
D. 非营利性
19.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特征主要是( ) (满分:1)
A. 公众对象的复杂性
B. 公众需求的多元性
C. 公众利益的同一性
D. 公共关系的变动性
20.构成现代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包括( )。 (满分:1)
A. 人体媒介
B. 印刷媒介
C. 电子媒介
D. 实物媒介
21.传播学对“人的态度转变促进”课题的研究理论包括( )。 (满分:1)
A. 枪弹论
B. 两面宣传论
C. 逐级传播论
D. 传播技巧论
22.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是由谁提出( ) (满分:1)
A. 香农
B. 韦弗
C. 威尔伯·施拉姆
D. 威廉
23.组织形象的构成( ) (满分:1)
A. 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B. 知名度与美誉度
C. 组织公共关系意识
D. 组织形象定位
24.常用的公共关系宣传方式( )。 (满分:1)
A. 报纸图书杂志
B. 公共关系新闻稿
C. 策划新闻事件
D. 关公关系广告
25.公共关系传播的常用媒介有( )。 (满分:1)
A. 报纸图书杂志
B. 电视广播
C. 电影与录像
D. 电脑互联网
26.一般可以把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分为哪几个层次( )。 (满分:1)
A. 知晓层次
B. 态度层次
C. 行为层次
D. 反馈层次
27.制作公共关系广告的基本原则( )。 (满分:1)
A. 实事求是
B. 独具风格、富于创新
C. 避免商业痕迹过重
D. 要反映组织的优势
28.符号媒介包括( )。 (满分:1)
A. 有声语言媒介
B. 无声语言媒介
C. 有声非语言媒介
D. 无声非语言媒介
29.人类的传播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的类型( )。 (满分:1)
A. 自我传播
B. 人际传播
C. 组织传播
D. 大众传播
30.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 (满分:1)
A. 主客体角色的一体性
B. 主客体利益的同一性
C. 主客体关系的稳定性
D. 主客体身份的多样性
31.从国际上看,公共关系公司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 (满分:1)
A. 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B. 专项业务服务公司
C. 特殊业务服务公司
D. 专门业务服务公司
32.公共关系经历了( )历史阶段,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满分:1)
A. 巴纳姆时期
B. 艾维·李时期
C. 伯内斯时期
D. 现代时期
33.公共关系学的任务是( ) (满分:1)
A. 弄清理论
B. 指导实践
C. 培养人才
D. 服务社会
34.传播的隐含要素包括( ) (满分:1)
A. 时空环境
B. 心理状态
C. 文化背景
D. 信誉意识
35.按照组织获利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将组织划分为( ) (满分:1)
A. 互利性组织
B. 赢利性组织
C. 服务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三、判断题:【29道,总分:29分】
1.所谓公众中的“意见领袖”,就是指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公众舆论在公共关系过程中是一个确定不变的因素。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我国古代就有原始公共关系观念与活动。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纵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见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和职业化是同步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存在着天然联系。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共关系活动也就越重要。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公共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活动和职能。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公众关系工作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要求公众与组织双方互惠互利。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舆论是无形的关系。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公共关系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05年。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1.公关组织、公关人员和受众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2.现在公众的形成时期是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最佳时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3.政府公众对象主要是指政府官员。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4.组织所面对的公众是永远不变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5.舆论是无形的关系。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6.新闻制造是组织借助于一定的由头,人为地制造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7.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8.所谓公众中的“意见领袖”,就是指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9.组织所面对的公众是永远不变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0.知晓公众是由行动公众发展而来。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1.组织不只是被动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且还会以自己的行为创造和改进环境。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2.公共关系效果评估,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发挥的是效益功能。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3.公共关系本质上是信息的传递。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4.公共关系在所有决策和行动上,均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5.公共关系本质上是信息的传递。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6.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心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7.边缘公众是对组织持中间态度或意向不明朗的公众群体。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8.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心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9.一个组织形象蓝图首先来源于行政和技术业务管理阶层。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