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某管沟宽度为8m,降水轻型井点在平面上宜采用( )布置形式。
A. 单排
B. 双排
C. 环形
D. U形
2.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
A. 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B. 轻锤高击,高提重打
C. 轻锤低击,低提重打
D. 重锤高击,高提重打
3.打桩施工时,应先沉设( )的桩。
A. 入土深度深和截面小
B. 入土深度深和截面大
C. 入土深度浅和截面小
D. 入土深度浅和截面大
4.从建筑施工的角度,土石的分类主要是根据( )进行分类的。
A. 粒径大小
B. 承载能力
C. 坚硬程度
D. 孔隙率
5.( )是指水通过土体时的难易程度。
A. 土的可松性
B. 土的渗透性
C. 土的含水量
D. 土的可松性系数
6.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应( )。
A. 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 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 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 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7.在土石方工程中,( )属于六类土。
A. 软石
B. 坚石
C. 次坚石
D. 特坚石
8.土按照开挖的难易程度可分为( )。
A. 从易到难分为五类
B. 从易到难分为八类
C. 从难到易分为五类
D. 从难到易分为八类
9.有关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桩、端承桩均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 摩擦桩、端承桩均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
C. 端承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摩擦桩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D. 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10.浇筑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 )。
A. 1.5m
B. 2m
C. 2.5m
D. 3m
11.前四类土由软到硬的排列顺序为( )。
A. 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
B. 普通土、松软土、坚土、砂砾坚土
C. 松软土、普通土、砂砾坚土、坚土
D. 坚土、砂砾坚土、松软土、普通土
12.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土体含水量大且不稳定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B. 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原则
C. 开挖时如有超挖应立即填平
D.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应采取降水措施后开挖
13.填方工程中,若采用的填料具有不同透水性时,宜将透水性较大的填料( )。
A. 填在上部
B. 填在中间
C. 填在下部
D. 与透水性小的材料掺杂
14.下面属于抓铲挖掘机的工作特点的是( )。
A. 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B. 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C. 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D. 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15.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应用较广的护壁方法是( )。
A. 浇注混凝土护壁
B. 砖砌体护壁
C. 沉井护壁
D. 钢套管护壁
16.某工程使用端承桩基础,基坑拟采用放坡开挖,其坡度大小与( )无关。
A. 持力层位置
B. 开挖深度与方法
C. 坡顶荷载及排水情况
D. 边坡留置时间
17.跨度为8m,混凝土强度为C30的现浇混凝土梁,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 )方可拆除底模。
A. 15N/mm2
B. 21N/mm2
C. 22.5N/mm2
D. 30N/mm2
18.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 )作为土的夯实标准。
A. 可松性
B. 天然密度
C. 干密度
D. 含水量
1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锤击法施工时,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开始打桩时短距低击
B. 正式打桩时重锤低击
C. 打桩时应注意观察桩的入土深度
D. 桩入土深度的控制应以桩端设计标高为主
20.当混凝土高度超过( )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串筒下落。
A. 2m
B. 3m
C. 4m
D. 5m
21.天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然经回填夯实业部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土得这种性质称为土的( )。
A. 最初可松性系数
B. 最终可松性系数
C. 可松性
D. 渗透性
22.下面属于正铲挖掘机的工作特点的是( )。
A. 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B. 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C. 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D. 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2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采用锤击沉桩法施工时,其施工工序包括①打桩机就位;②确定桩位和打桩顺序;③吊桩喂桩;④校正;⑤锤击沉桩。通常的施工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④
D. ②①③⑤④
24.观察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 )。
A. 基坑中心点
B. 基坑边角处
C. 受力较大的部位
D. 最后开挖的部位
25.轻型井点系统使用时,正常出水规律是( )。
A. 先小后大,先浊后清
B. 先大后小,先浊后清
C. 先小后大,先清后浊
D. 先大后小,先清后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