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师《当代资本主义》 第三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科技与教育 第一—四节
第一节 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简述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
战后发生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科学技术革命,有着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
1、科学技术革命具有全球性
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开始于美国,然后又扩大到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科技革命不只是在一个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展开,而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展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使用已经大大地突破了国界。当今世界各国正日益强烈地感受到新的科学技术浪潮的冲击。这次革命是世界性的、全方位的科技革命,其规模、深度和影响都超过了前两次科学技术革命。
2、科学技术革命具有广泛性
过去的两次科技革命只涉及自然科学的某个领域和某些工业部门,而战后的这次科学技术革命规模大,涉及领域广。它不只是个别领域的革命,而是几乎各个部门的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它深入到了农业、工业、能源、交通、办公、服务乃至生态环境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这次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已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持和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另外,战后,这次科技革命在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出一系列新兴工业,而且,这次科技革命使科学与技术门类划分越来越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越加密切。
3、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大大加强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各门学科互相渗透日益加强,学科问的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如电子学与生物科学结合,产生了生物电子学;电子学与医疗结合,产生了医学电子学;电子学与光学结合又产生了光电子学,还产生了电化学、物理化学、海洋化学等边缘科学。
4、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日益紧密
二战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者关系从不紧密或不够紧密转变为非常紧密,科学对技术的指导作用从不明显转变为十分明显。现在科学和技术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出现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在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形成了技术科学化,科学成为技术与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另一面,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又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新手段,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发明创造,科学技术化使现代科学革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5、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出现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促使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表现为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从而使科学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过程时间周期大大缩短。这就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技术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二、简述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原因。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战后新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自然科学的研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使自然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
二、生产发展所产生的矛盾,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在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各种矛盾,有些是不能通过改进旧的技术和工艺来解决的,而只能在根本创新的基础上解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战后的军备竞赛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一方面,摧毁了大量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垄断竞争加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和资本集中的程度不断提高,垄断统治日益加强。但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它只不过是改变了竞争的条件;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反而使竞争的规模更加扩大了。
五、市场竞争对科学技术的刺激。
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战后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简述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发生的变化。
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劳动方式的变化。
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劳动对象的变化。
再次,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最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分工协作进一步发展。
二、简述战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就业结构的变化。
就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农业部门就业人口不断减少。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导致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部门转移,使农业就业入口日益减少。
(2)传统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急剧减少,新兴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部门迅速崛起,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
(3)服务业尤其是信息业的就业人数迅速增加。
三、 简述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而且也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在:
第一,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由于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垄断资本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加剧,并由此引起其他一系列矛盾的加剧,这些矛盾是私人垄断资本所不能解决的,这就促使了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的相结合,于是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获得持续、全面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导形式。
第二,促进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战后科学技术的推动,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以及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都极大地推动了商品、劳务、资本以及生产过程和科学技术的跨国界流动,国际垄断日益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
第三,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主义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促进了国际间的投资、贸易、技术转让和科学交流,推动各国关系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储存。而高科技应用的突猛进,则使这种融合与渗透空前加剧。由于新技术革命带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使生产大大社会化,特别是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交通手段和通讯渠道,更把各国的经济活动联为一个整体,因此,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发展变化
一、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六、七十年代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变化。
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六、七十年代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变化,可以发现,其基本指导思想和特点是,加强教育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联系,以增强这一体制和机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管理体制方面的变化。60年代以来“非集中化”是各国教育领域流行的一个口号,实际上是管理权限下放。在重点实行放权的同时,又采取新的形式加强中央协调、控制能力的做法,目的都在于提高教育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联系,以增强这一体制和机制活力和效率。
(2)运行机制方面的变化。一般的说,这些国家教育运行机制中长期有社会参与的成分和传统。教育外部人士通过参与大学董事会控制大学的重大决策。但是,六十年代之后,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运行机制中,社会参与从范围、人数、深度、影响等各个方面看,都有了很大变化,并对教育发展与改革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这一机制中十分庞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大大拓宽了教育与外部的联系,增强了教育的适应性。
二、简述70年代中后期西方教育面临的问题。
到了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两次经济危机和长期滞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失业,教育质量下降,教育经费削减,教师收入下降,学龄人口大幅度波动等等,使教育又一下跌到了危机的边缘。80年代被称为“紧缩的年代”、“不确定的年代”。
1、如何面对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青年失业的挑战。自70年代以来,失业问题始终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失业青年中,无疑首当其冲和占较大比例的是那些中途辍学、既无文凭又无一技之长者,以及接受了义务教育但没有接受过一定职业培训的青年。
2、如何对付经费削减。从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经济出现危机和各级教育入学人数不同程度地有所减少,教育经费遭到削减,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开始下降。
3、学龄人口较大幅度浮动。到70年代中期,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已度过或达到战后人口生育高峰,接着人口出生率都不同程度下降,只有日本和意大利的生育高峰期延续到80年代初后开始下降。总的来说,多数继续向谷底下降,少数8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从谷底有所回升。这给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第四节 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向
一、为什么教育事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教育事业本身也不再仅仅是教师和学校的事业,而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重视终身教育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终身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实行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成人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发达国家的大学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为了适应社会成人的不同需要,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他们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设置了灵活的学位课程。在发达国家一些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已实行与企业公司合作,双方培养研究生。更加重视专业继续教育。发达国家的专业继续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人不在为学位而到大学学习,这一部分人学习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为了掌握一种新的技能以寻找新的工作;为了了解某一门学科的发展;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和丰富生活。为了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要,大学开设了大量的非学位课程。
3、成人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发达国家成人教育采取的形式包括各种专业和职业技术培训计划,远距离教育、企业大学、和其他推广服务计划、以及为一些社会团体的各种教育计划等。
4、向远距离教学发展。目前在欧洲已设立了一个远距离学习中心网络,这个网络专门为欧洲国家各大公司培养人才,享有工商管理硕士资格,可以担当公司的经理,这些人受到了工商界的欢迎。此外,参加远距离教学的学员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必须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远距离教学新增设了软件工程和投资分析等新学科,以帮助学员将具备各种优越的竞争能力。针对有的人只想根据自己的需要多掌握一两门技能,远距离教学课程增设了短期课程教学计划,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时发给结业证书。
二、举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
1、美国。其教育改革的动向主要包括:
(1)初等教育,改革内容主要是:加强教育内容的统一性;重新重视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质量。
(2)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增强高等教育机构中社会学生比例。
(3)终身教育,改革的动向是接受终身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年龄层次来看,35岁以上年龄的人增加特别明显。从性别来看,女子略高于男子。课程的机构来看,企业所开设的课程增多。
2、英国。其教育改革的动向主要包括:
(1)初等、中等教育,其改革的内容是:
基础学科(重点课程)的全国统一化;中学考试的一元化;改善和扩充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师质量。
(2)高等教育。主要着眼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改善学校经营管理等。
(3)终身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3、法国。其教育改革的动向包括
(1)初等、中等教育。其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改进科技教育、提高教师质量等五项内容。
(2)高等教育,针对“学士失业”现象着力提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3)终身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4、西德。其教育改革的动向主要包括:
(1)初等、中等教育;其改革的内容涉及修改小学教育大纲;重新探讨完全中学高年级的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培养等。
(2)高等教育。其改革的内容是修改大学大纲法。新设私立大学;终身教育的规模扩大,形式多样。
5、日本。其改革的动向主要包括:
(1)初等、中等教育,其改革的内容是改进教育内容;改善教科书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后期的中等教育结构。
(2)高等教育。其改革内容是探讨普通教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容和模式,重新研讨现行的学分制,灵活地划分学期和学年,扩大插班转学的可能性。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向多样化发展,积极改革入学考试制度。
(3)终身教育。其改革的内容是提倡评价多元化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终身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