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扫码加微信
福师《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五章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一、为什么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早在建军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规定人民军队是工农的武装,是为人民谋利益的。1929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颁发的布告宣布:红军的宗旨是帮助工人、农民以及一切被压迫阶级得到解放。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人民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因而必须无条件地为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战斗,全心全意地保护人民,时刻同人民站在一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人民军队就有了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就有了战胜一切敌人的物质保证和力量源泉。中国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战斗历程表明:人民军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团结和外部团结;就能有一个正确的争取敌军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就能形成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原则;就能利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从事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产,改善军队生活和减轻人民负担;就能得到人民群众对军队的热情支持和援助,形成真正的人民战争。因此,只要人民军队牢固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就能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是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它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
提出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党的绝对领导使人民军队保持了无产阶级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军队,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首要条件,是实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以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只有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够保持和发扬中国红军的光荣传统,使人民军队在十分困难和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充分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忠实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从而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保持了人民军队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第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党有力量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把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使革命战争获得最深厚的人力物力来源。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没有兵权就没有发言权。
第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里。毛泽东历来强调,人民的武装部队,必须永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绝不能让它成为个人野心家的工具。
第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人民军队能够始终保持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各级党组织成为所在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战斗的坚强核心,从而使整个部队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群体。
可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命根子。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新型的人民军队。
三、为什么说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
进攻和防御是战争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决战防御,它和消极防御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战略。积极防御是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正确处理攻与防、进与退、歼敌与守土等关系,在战略防御时以战略反攻和进攻及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为目的,在防御中采取战役、战斗的攻势行动,从被动中争取主动,以不断歼灭和消耗敌人有生力量,适时地转入反攻和决战进攻,直至挫败敌人。因而,其实质就是在防御中积极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以攻势行动来解决克敌制胜的问题。毛泽东指出:“防御战是能够在被动的形式中具有主动的内容的,是能够由形式上的被动阶段转入形式上内容上的主动阶段的。”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消极防御则不顾战争的实际,把攻防、进退等截然分开,绝然对立,是单纯的为防御而防御,因而始终是防不胜防被动挨打的,将招致最后的失败。毛泽东主张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严厉批评消极防御者是保守主义在军事上的表现,是最愚蠢的人。由毛泽东等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独特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体系,把积极防御的原则提高到战略的地位,把进攻和防御紧密结合、交替使用,赋予了防御以更深刻的含义和更新的内容,使积极防御成为指导战争全过程的战略。
中国革命战争之所以必须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法,是由敌强我弱这一根本特点决定的。毛泽东在分析中国红军战争史时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而且又经过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二是敌人强大;三是红军的弱小;四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第一个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个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红军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实行积极防御,必须把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的进攻战结合起来。中国革命战争的敌强我弱特点,规定了人民军队在很长的时间内只能处于战略防御地位。但是,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又不能单纯依靠防御,必须对敌人进行主动进攻,待机破敌。因此,战略防御问题成为人民军队作战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如果只讲进攻,鼓吹“全面出击”,而不采取防御手段,就会成为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同样,如果认为在防御时不能采取必要的攻势行动,主张“处处设防”,就会成为军事上的保守主义或逃跑主义。必须把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的进攻战紧密结合起来,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只有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集合多了,才能达到战略防御的目的。实行积极防御,必须把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结合起来。中国革命战争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只要“国内革命势力没有聚积到足以突破内外敌人的主要阵地以前,国际革命势力没有打破和钳制大部分国际反动势力以前,我们的革命战争依然是持久战。从这一点出发,规定我们长期作战的战略方针”。如果在这上面性急是要吃亏的,提倡“速决”更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必须实行速决战。“只有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集合了很多,即是使得很多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都因迅速解决战斗之 故而取得胜利 ,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如果在战役和战术中不实行速决战,就有被敌人包围消灭的危险。进行速决战需要许多条件,如准备充足、不失时机、集中兵力打运动中之敌等等。实行积极防御,必须把战略上的内线作战和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结合起来。内线作战是军队处于防御或被包围态势下的作战,外线作战是军队在进攻或实施包围态势下的作战。毛泽东指出:敌分路向我进攻,敌处于外线作战,我处于内线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可采取灵活的运动战,集中兵力突然包围一部分敌人而攻击之。这样,“敌之战略作战上的外线和进攻,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不得不变成内线和防御。我之战略作战上的内线和防御,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变成了外线和进攻”。战略内线作战向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转变,重要的是将敌人对我战略上的分进合击变为我对敌战役战术上的分进合击。
四、为什么在中国游击战争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游击战争古今中外都有,但是众多的军事学家从来都是把它作为战术问题对待。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经验,第一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938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与《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集中而系统地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它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略作用,明确指出必须“把游击战放在战略观点上加以考察”,从而使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第一,游击战承担了在外线单独作战的任务。在一般情况下,游击战都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只有战术问题,无战略问题。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小而强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占地甚广的现象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发生了。由于敌人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下了很多空隙,于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乘虚而入,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因此,抗日游击战争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
第二,游击战规模很大。中日战争是异常残酷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灭亡中国之目的,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实行公开的掠夺。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并不能灭亡中国,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已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主要是已经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得到人民的普遍响应和拥护。抗日游击战争犹如燎原烈火熊熊燃烧,哪里有敌人,那里就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抗日游击战争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又相当的长,于是便提出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第三,游击战有自己的根据地。一般的游击战争都不存在建立根据地问题。但是由于中日战争的长期性、残酷性,使敌后游击战争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游击战争必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种根据地就是游击战争的总后方,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基地。
第四,游击战必须把自己提高到运动战。游击队的作战主要是消灭敌人,在决战问题上不起重大作用。为把自己造成决战的重要力量,最终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游击队必须向正规军发展,游击战必须向运动战发展。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抗日游击队经过必要的锻炼,逐渐把自己变成正规军,把游击战上升到运动战。实际上,中国抗日战争第三阶段的运动战,已不是第一阶段运动战的简单重复。这个阶段的运动战,很大一部分是由游击队变成的正规军,由游击战上升的运动战来担任的。
第五,游击战对正规战具有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整个游击战争,在敌人后方所起的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的作用和给予全国正规军和全国人民精神上的鼓励等等,都是在战略上配合了正规战争。至于在战役战斗上的配合作用则更大。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论述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时,也十分强调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形式的有机配合。指出,任何一种作战形式都不是孤立的,只有和其他作战形式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五、简述毛泽东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最有效的战略战术。毛泽东指出:“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改变敌我的形势。第一,改变进退形势。过去是敌进我退,现在是企图达到我进敌退之目的。集中兵力一战而胜,这个目的在本次战斗就达到了,也给予影响于全战役。第二,改变攻守形势。反攻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之间的过渡的东西,带着战略进攻前夜的性质,集中兵力就为达此目的。第三,改变内外线形势。处于战略上内线作战的军队,特别是处于被“围剿”环境的军队,蒙受着许多的不利。但它们可以而且完全应该在战役或战斗上把它改变过来,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这就要依靠集中兵力。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还因为它是实行歼灭战的基本条件。毛泽东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一个师。”只有实行歼灭战,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要打歼灭战,无论规模的大小,都应集中优势兵力。这样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全歼才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最充分地补充自己,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必须有正确的方法。集中兵力很重要,但实行起来比较难。毛泽东说:“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他要求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时,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打击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对于初战持慎重态度,要求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在决战问题上,执行有利的决战,避免不利的决战。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必须正确处理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的关系,反对军事上的平均主义。集中兵力是建立在保证对于战场作战的绝对或相对优势的原则上,是在敌人进攻时为了消灭敌人或者敌人取守势时为了消灭某些驻止之敌而采取的必要方法。集中兵力并不是绝对的集中,在一定条件下分兵以发动群众也是必要的。当敌取守势、暂时无集中打仗可能或者无法打破敌人围攻又力求脱离敌人以及地形和给养受限制时必须把兵力分散使用。兵力分散行动时,必须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以应付可能的事变,不要绝对的平均分散。毛泽东指出,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不反对作战方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主要的方向,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应有一个。战争实践一再证明,平均使用兵力是错误的。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必须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有些时候,为了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或者人民军队主力避免遭受敌军的严重打击以便休整再战,可以允许放弃某些地方,而且应该主动放弃一些地方。只要将敌军有生力量大量地歼灭了,就能收复失地,并且夺取新的地方。当然,凡是在敌我力量对比上能够保守或夺取的地方和在战役战术上有意义的地方,必须保守或夺取它们,否则就要犯错误。
六、为什么说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政治建军是无产阶级治军的根本,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主要标志。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从创立到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实践过程。早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毛泽东就把革命的政治工作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问题来抓,在军队中着手建立党代表制度、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首先提出并在人民军队中切实建立了各项政治工作制度。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单纯军事观点、军阀主义等倾向,明确规定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和基本原则,这是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34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1944年在毛泽东、周恩来主持下撰写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政治工作的性质、方向、 任务、 地位和方法,是军队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文献。1948年毛泽东起草的《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中指出,用“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方法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将使人民解放军无敌于天下。建立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实现人民军队建军宗旨,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的保证。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2-9 12: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明星用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4-26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