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声音遗产”,是指将某一类或者多种声响作为主要的研究线索和考察对象,探讨声音在建构个体自我意识和群体身份认同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探究声音如何影响城市生活者的日常实践及其情感表达[21](p126-134)。我们在此将江汉关的钟声视为一种声音遗产并非意在将听觉感官从整体性的声音景观中剥离,而是将其视为审视听觉文化,考量听觉感受,体验城市文化,建立地方感的另一维度。首先,我们引入谢弗对于“噪音”的探讨。谢弗在20 世纪70 年代著有《噪音》(The Book of Noise)一书,他提出现代城市就是一个“声效战场”(sonic battleground),即人类暴露在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噪音中。尽管谢弗对于现代工业噪音的强烈批判被认为是乌托邦式的朴素幻想,但从其“世界声音景观工程”的声音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真正强调的是理想声音景观的平衡与和谐[22](p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