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回复: 0

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2-3-10 14: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
王战平,刘雨齐,谭春辉,朱宸良

摘 要 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的建立阶段直接影响到合作的形成与成效,对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相关理论,归纳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列表;提取及整理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的用户数据,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其进行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编码,识别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识别出包括3个主范畴、14个副范畴在内的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社区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用户建立合作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

关键词 虚拟学术社区 科研合作建立 影响因素 质性分析

0 引言
目前虚拟学术社区已成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学术交流通常深受时空影响,限制了学术交流中的科研人员合作[1]。虚拟学术社区是一种以学术交往为目的的虚拟社区,开辟了新的互动交流模式,使知识交流不受时空约束,提高了互动效率[2],基于虚拟学术社区的科研合作应运而生。科研合作是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以实现产生新科学知识的共同目标[4],也是科研人员应对大科学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5]。科研合作分为不同阶段,包括合作的建立、形成、发展、完成等4 个阶段[6]。合作的建立是开端,这个阶段是合作者在一定规则下由于利益而产生合作意愿并建立合作,合作的建立促进合作的形成;当合作形成到一定规模、达成一定运行模式时,就会过渡到合作的发展阶段;合作发展中不断补充细节,形成有序发展,进而促成合作的完成,至此,整个合作阶段才算完成。由此可知,合作建立阶段是科研合作的基础,决定后续3个阶段的实现与最终成效。虚拟学术社区的科研合作涉及较广泛的活动范围,目前业界对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一般多是依托于一两个相关理论,如技术接受模型(TAM)、计划行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构建相应的假设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从而探究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7-10]。

虽然知识共享是科研合作的行为表征,且相关研究视角与结论对分析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影响因素具有借鉴价值,但如何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的不同阶段来研究相应的影响因素,以提升科研合作绩效,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着手,借鉴相关理论,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社区因素3个维度,通过采集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的用户发帖相关数据,利用质性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探究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同类研究抛砖引玉。

1 理论基础及研究变量
1.1 理论基础
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的合作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比较特殊的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目前已有诸多理论用于对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的研究,如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这些理论,同样构成研究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1)社会认知理论。研究者一般结合班杜拉创立的社会认知理论进行分析,即个体、个体行为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3个要素之间一直有着持续的相互作用[11],而个体的行为决策是内部个体因素(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 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我效能被认为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反应的基本决定因素[12]。郭淑红等[13]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影响虚拟社区中信息流动和信息共享的3个因素:自我能力感、结果预期和信任。尚永辉等[14]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实证分析社区氛围、成员主体两方面与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秦丹[11]将影响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分解为学习者所体验到的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对知识共享的结果预期以及知识共享的自我效能感3类。Hsu MH等[15]釆用社会认知理论,探究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自我效能具有直接及间接的影响,而个人结果期望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社区、网络或社会之间关系网络中嵌入的资产或资源的总和,存在于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中[16]。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资本划分为3个维度:结构维度表现为社会互动关系;关系维度表现为信任、互惠和认同的规范;认知维度表现为共同愿景和共享语言[17]。赵玲等[18]发现用户对社区成员的熟悉、感知的相似性以及对成员的相互信任都正向影响虚拟社区感;而用户的成员身份(注册成员和非注册成员)调节熟悉和影响力、熟悉和沉浸感之间的关系。郑万松等[19]发现社会资本中几个重要的变量,如信任、形象、失去知识的权威、乐于助人等,对知识共享有显著影响。

(3)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他人的作用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从众、服从、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虚拟社区成员其实是社区中的一个个体,但是虚拟社区作为一个团体对个体的行为会产生相应作用。周涛等[9]从顺从、认同、内化3个社会影响因素对成员行为的作用展开分析,通过主观规范、社会认可、团体规范3个因素对共享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黄彦婷等[20]基于社会影响理论发现,物质奖励通过主观规范的顺从机制产生短暂的知识共享意愿;互惠关系在主观规范认同机制作用下,通过改变共享态度促进知识共享意愿的产生;组织信任文化通过内化机制深化知识共享态度和意愿。

(4)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间的互动行为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参与者与对方开展相关活动的同时交换有价值的资源,该理论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循互惠原则。社会交换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各个领域的个人行为,如信息共享行为[21]和在线社区用户行为[22]。张琦涓[23]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个人因素(信任、社会报酬、利他主义、自我效能感)、社区文化以及信息技术3个方面构建知识共享行为模型,并提出相应理论假设。桂平等[24]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发现互惠、声望追求和利他显著影响健康知识共享意愿,信任对共享意愿的影响没有得到支持。

(5)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个体行为生成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作为计划过程的结果,个体行为受到态度、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25]。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金丹[26]在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引入了社会网络关系、信任、形象、乐于助人变量,结果发现信任、形象、乐于助人对知识共享态度有正向影响。

(6)技术接受理论。技术接受理论认为用户对系统的感知会影响态度,而态度决定意图,进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张岌秋[27]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探讨虚拟社区中信息获取与信息共享的意愿和行为,结果发现,感知信息获取有用、自我效能和认同是信息获取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感知信息获取有用和信息获取意愿对信息获取行为有显著影响。

(7)成就激励理论。成就激励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28]。成就激励理论主要是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来影响用户的动机,从而影响用户的合作行为。刘丽群等[28]采用成就激励理论解释社区成员参与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动机。

1.2 研究变量
对上述7个主要理论所描述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划分为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社区因素3个维度,作为研究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变量,并通过具体数据与分析来确定最终的影响因素,参见表1。

表1 相关理论及研究变量

pagenumber_ebook=23,pagenumber_book=19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具体方法包括:(1)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对文本进行由浅入深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提炼的方法。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了解并掌握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科研合作的相关概念,并对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影响科研人员合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之上,基于7 个相关的理论,提出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2)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指与量化研究方法相对应的研究方法,不依赖量化的资料与方法,而是对现象的性质直接进行描述与分析的方法[29]。它是从事物的内在特性去探究事物的一种方法,从而对事物的本质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弥补量化研究方法的不足。因此,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质性分析工具NVivo11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NVivo是世界上最大的质性研究软件开发商QSR International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定性数据分析软件之一,旨在帮助研究者组织、分析和查询非结构化或定性数据,如访谈、调查问卷、文献、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内容[30]。使用质性研究工具进行分析,不但简化数据分析的流程,提高效率,还能更加准确地对文本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加科学。

2.2 数据收集
常见的虚拟学术社区有开放式课件共享平台、数字出版平台、开放存取资源性平台、学术博客、学术论坛等[31]。例如“丁香园”是我国国内一大型的虚拟医学学术社区,用户一般是医生和医学生,讨论的是专业话题,主要专注于分享和交流自己相关研究板块的知识,是医学类专业人员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本文着重探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而“丁香园”有“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作为新手学习的入门版块,注册用户在平台里相互认知、介绍经验、探讨升级、寻求合作、开启后续沟通交流合作之门,具有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特征。本文选取“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相关帖文作为数据分析来源,从中析取出相应的影响因素。

通过八爪鱼从“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采集出回复大于20的帖子,以文本形式保存(数据采集于2019年6月2日),剔除与研究无关的内容,采集到3,280条帖子数据。为了确定文本的有效性,通过人工筛选和抽查,删去屏蔽用户的相关帖子(帖子内容基本为重复无效的数据),最终提取了3,232条有效文本数据。

“丁香园”社区中的用户等级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等级,与积分关联,依次为入门站友、常驻站友、铁杆站友、准中级站友、中级站友;一类是特殊等级,与职务相关,包括荣誉超版、管理员、版主、版助、荣誉版主、社区客服、技术支持等。为了方便研究,按照积分标准,积分为0、积分大于1小于50、积分大于50分别为入门站友、初级站友(常驻站友、铁杆站友)、中级站友(准中级站友、中级站友)。另外划分有特殊身份的站友,如管理员(管理员、社区客服、技术支持、志愿者)、版主(荣誉超版、版主、版助、荣誉版主)、特殊站友(VIP 站友、中级VIP 站友、嘉宾)等,一共分成了6类用户。具体见表2。从表2看出,在“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发帖且回复大于20的用户分布情况:按积分计算等级的用户中,入门站友数量最多,占据很大比重;初级站友数量也较多;中级站友数量较少。在特殊等级分类中,版主的数量比较多,管理员和特殊站友的数量比较少。

表2 不同用户分类 (单位:个)

pagenumber_ebook=24,pagenumber_book=20
3 编码方式与编码过程
本文选取编码能力较完善、业界比较认可的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处理后的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3.1 编码方式
借鉴相关研究[32],从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式对文本数据进行编码。为了使数据的结果可信度更高,采用测试编码和正式编码的方式:(1)测试编码。随机选取150条数据,由2位小组成员独立地对这些数据进行编码。对这一数据首先进行自底向上的编码,建立范畴节点,然后结合自顶向下的方式建立主范畴对范畴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前文理论,对名称和节点描述进行修改、补充,最终形成可用于正式编码的范畴节点体系。(2)正式编码。选取剩余的2,932条数据,结合范畴节点体系,进行正式的编码,值得注意的是,一条数据可能包含一个以上的范畴节点。例如,“分享加分经验,同时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前半句为一个范畴节点(分享经验),后半句为另一个范畴节点(求助)。按照上述的步骤编码,最终得到32 个范畴节点,相应的有3,126 个参考点。同时进一步的对范畴节点体系进行丰富和补充,最后识别出科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结果。

3.2 编码过程
(1)开放式编码。通过编码、标签、登录等步骤概念化和范畴化,提取用户文本数据(示例见表3)。浏览用户数据进行编码,通过概念、范畴比较以及理论基础的灵活运用,从原始资料中得出初始概念,对原始资料的初始概念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得到33个范畴。

表3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部分)

pagenumber_ebook=25,pagenumber_book=21
(2)主轴编码。借鉴社会资本理论,同时根据扎根理论构建[33],建立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社区因素3个主范畴,并对33个范畴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汇集成14个副范畴,并将范畴和副范畴归纳到主范畴节点体系中,见表4。

(3)选择性编码。对编码结果进行汇总后,进一步对上述范畴节点描述、范畴归类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内容修正和完善范畴节点描述、关系,最终形成了基于科研人员合作建立阶段影响因素范畴节点体系。上述的3个主范畴均对虚拟学术社区合作建立阶段有着显著影响。基于影响的方式,本研究构建出虚拟学术社区合作建立阶段的模型图,如图1所示。

表4 用户数据的主轴编码分析

pagenumber_ebook=25,pagenumber_book=21
pagenumber_ebook=25,pagenumber_book=21
图1 虚拟学术社区合作建立阶段影响因素模型图

(4)饱和度检验。为确保图1所示的虚拟学术社区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是完善的,且研究范畴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利用剩下的150条数据进行饱和度检验,并邀请一位相关研究领域的同学参加检验,3人同时进行同一流程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在编码过程中没有发现新的概念范畴和关联关系,因此可以判定上述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4 影响因素分析
4.1 个人因素识别结果
经过编码分析与汇总,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个人因素识别结果见表5。

表5 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个人因素识别结果

pagenumber_ebook=26,pagenumber_book=22
(1)自我效能:感知到的自我效能在影响个体的动机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4],是用户在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知识共享所进行的主观判断。在“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块,一般是入门站友对自己是否能完成目标的预期。这表明在合作建立的初期,自我效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入门站友寻求合作的态度。

(2)结果预期:结果预期是指用户期望在社区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或者疑惑得到解答,结果预期又分为个人期望(如获得更多尊重和结交更多朋友)和社区相关期望(知识共享对社区的影响)[35]。这里主要是指个人的结果预期,包括求助、请教问题、寻求支持、结交朋友等。在“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主要是入门站友或者初级站友的求助帖,期望得到关于社区使用方法和自己研究领域疑惑的解答。版主、特殊站友和中级站友的发帖也都收到结果预期的影响。

(3)感知有用:感知有用是个人对使用虚拟社区能提高个人绩效程度的主观判断。这里指站友认为“丁香园”可以帮助自己提升自己,包括个人能力、知识存储、用户等级。感知有用影响入门站友、初级站友、中级站友和版主的发帖,但是其影响程度远小于结果预期。

(4)利他:利他是贡献知识帮助他人,一种不求回报奉献精神。“丁香园”精神中包含奉献精神,所以各级站友发帖基本都得都受利他因素的影响,利他因素也是推动社区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5)行为态度:行为态度是社区成员在社区中的行为抱有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感觉。在“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初级站友、中级站友和版主一般对“丁香园”的体验持有正面的态度,入门站友对自己付出的回报呈积极态度,少数站友由于等级限制呈消极态度。

(6)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指社区成员对是否采取某项行为所感受到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可能来自对用户影响较大的人或者对用户很重要的人。这里主要是指对重要用户或者影响较大的用户应该参与到这个社区中来,主观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入门站友、初级站友、中级站友、版主和特殊站友的发帖行为。

(7)知觉行为控制:知觉行为控制主要是指个人过去的经验或者预期对行为的阻碍。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入门站友、初级站友、中级站友和版主在产生需求希望得到解决的时候受到用户等级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建立合作。

4.2 人际因素识别结果
Hsien-Cheng Lin等[36]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会增加用户对社交媒体的结果期望和信息交流,由此可见,在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中,人际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经过编码分析与汇总,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人际因素识别结果,见表6。

表6 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人际因素识别结果

pagenumber_ebook=26,pagenumber_book=22
(1)互惠。互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表现为在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积极的去帮助别人,又表现在通过贡献知识和相互交流增加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在新站友成长版,互惠对入门站友建立互相关注以寻求等级提升的发帖影响较大;对版主、初级站友、中级站友的发帖影响一般。

(2)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社区成员在社区中怀有共同的心愿,一方面是成员们想要在社区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是希望社区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合作建立阶段,共同愿景几乎影响所有级别的用户的发帖行为。

(3)熟悉。在社区中,熟悉感是用户交流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用户通过发帖来增加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在新站友成长版,占比较大的是入门站友的第一次发帖行为和基于新人报道的发帖行为,入门战友的这些行为是其建立合作的起点。

(4)信任。在建立合作的初期,科研社区的用户一般是基于对社区的信任,所以关于各级站友之间的信任在发帖的行为中没有很明显的表述出来。

4.3 社区因素识别结果
经过编码分析与汇总,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社区因素识别结果见表7。

表7 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社区因素识别结果

pagenumber_ebook=27,pagenumber_book=23
(1)社区氛围。社区氛围是衡量一个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用户选择该社区进行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本文分析的是新站友成长版,所以社区因素体现得更明显,社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和浓厚的氛围(欢迎新人),使入门站友产生归属感和沉浸感。版主发帖内容中社区氛围占比较高,即在合作建立阶段,社区氛围是影响版主发帖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社区信任。社区信任是用户初期使用该社区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净化社区环境,完善各版块,使用户倾向于使用该社区进行合作,是用户建立合作的基本条件。在新站友成长版,社区信任主要影响版主和管理员的发帖行为,在合作建立阶段,这类站友对社区信任展示的贡献较大。

(3)社区激励。社区激励是通过满足用户需求,增加用户的成就感等来达到鼓励成员讨论交流、社区高效运转的目的,激励机制对用户发帖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新站友成长版,主要是管理员、版主、特殊站友的发帖与激励机制相关,如提供或者展示激励方案等;而在其他用户的发帖中,没有明显地表述出受到了激励机制的影响,但是用户的知觉行为控制和结果预期的一部分内容与升级加分有关,从侧面体现了激励机制促进各级别战友建立科研合作的行为。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从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社区因素3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取“丁香园新站友成长版”的文本数据进行质性分析,结合用户等级进行研究,分析合作建立阶段的影响因素。

从表5可以看出,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个人因素中,“结果预期”的节点高达2,176,占总节点69.60%;“利他”“行为态度”“自我效能”“感知有用”影响次之,“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较小。从表6可以看出,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人际因素中,“互惠”对发帖行为影响最大,占总节点7.7%;“熟悉”和“共同愿景”次之,“信任”的影响因素最小。从表7可以看出,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的社区因素中,“社区氛围”影响较大,“社区信任”“激励机制”的影响相当。

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的发帖行为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入门站友的发帖行为比较活跃,主要受“结果预期”“互惠”“利他”“熟悉”等因素影响;初级站友发帖行为次之,主要受“结果预期”“利他”因素的影响;中级站友的发帖行为较少,主要是受“结果预期”“利他”因素影响。在特殊用户分类中,版主的发帖行为比较活跃,主要受到“利他”“社区氛围”“社区激励”等因素影响。可见,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建立阶段,个人因素、人际因素以及社区因素对不同用户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个人因素和人际因素主要影响等级用户的发帖行为,如满足知识需求、了解社区使用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可见该类用户一般是出于个人和人际需求建立合作。而社区因素主要影响特殊用户如版主的发帖,如营造社区氛围,呈现社区信任,以吸引用户建立合作。

本研究存在不足;在个人因素方面,对自我效能、结果预期的研究比较泛化,关于用户的个体背景因素、人格特征和社会文化品质的研究稍显不足;在人际因素方面,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合作行为的人际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用户间主观存在的关系,而对社区用户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关系网络、关系节点、关系强度等)影响的研究相对不足;在社区因素方面,对社区氛围的研究比较泛化,对社区环境社区属性的研究比较薄弱。未来关于虚拟学术社区的科研人员的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和社区氛围的研究可以更加细化,制定相关的分类以及规则;对用户的背景和行为的研究可以制定更加规范的分级制度,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研究;对社区用户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可以使用其他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主客观因素共同来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小筱,张敏,郑伟伟.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6(6):44-49.

[2]黄维,赵鹏.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6(4):68-73,103.

[3]袁静.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1(16):91-94.

[4]Sylvan Katz J.,Ben R.Martin.What i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J].Research Policy,1997,26(1):1-18.

[5]王占军,潘梦君.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制约因素与机制改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5-124,128.

[6]Diane H Sonnenwald,Linda G Pierce.Information behavior in dynamic group work contexts:interwoven situational awareness,dense social networks and contested collaboration in command and control[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00,36(3):461-479.

[7]Chih Jou Chen,Shiu Wan Hung.To give or to receive? Factors influencing members’ knowledge sharing and community promotion in 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ies[J].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2010,47 (4):226-236.

[8]Guan Lin Chen,Shu Chen Yang,Shung Ming Tang.Sense of virtual community and knowledge contribution in a P3 virtual community: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J].Internet Research,2013,23 (1):4-26.

[9]周涛,鲁耀斌.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 (4):78-83.

[10]Norfadzilah Abdul Razak,Faizuniah Pangil,Md Lazim Md Zin,et al.Theories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Business Strategy[EB/OL].[2019-06-25].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1271122_Theories_of_Knowledge_Sharing_Behavi or_in_Business_Strategy.

[11]秦丹.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6):74-81.

[12]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 (2):191-215.

[13]郭淑红,刘臣.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虚拟社区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4(3):90-91,126.

[14]尚永辉,艾时钟,王凤艳.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127-132.

[15]Meng Hsiang Hsu,Teresa L Ju,Chia Hui Yen,et al.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virtual communit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self-efficacy,and outcome expect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6,65 (2):153-169.

[16]Hsin Hsin Chang,Shuang Shii Chuang.Social capital and individual motivations on knowledge sharing:Participant involvement as a moderator[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1,48 (1):9-18.

[17]Chao Min Chiu,Meng Hsiang Hsu,Eric T.G.Wang.Understand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 An integ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42(3):1872-1888.

[18]赵玲,鲁耀斌,邓朝华.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虚拟社区感研究[J].管理学报,2009,6(9):1169-1175.

[19]郑万松,孙晓琳,王刊良.基于社会资本和计划行为理论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48.

[20]黄彦婷,杨忠,金辉,等.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模型[J].情报杂志,2013(6):141-146.

[21]Hall H.,Widén G.,Paterson L..Not what you know,nor who you know,but who you know already: Examining online information sharing behaviours in a blogg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exchange theory[J].Libri,2010,60 (2):117-128.

[22]Byoungho Jin,Jin Yong Park,Hye Shin Kim.What makes online community members commit? A social exchange perspective[J].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29(6):587-599.

[23]张琦涓.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5.

[24]桂平,胡雪芬.健康在线社区成员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口碑和社会交换理论[J].教育现代化,2017(27):242-244,247.

[25]Niu Lung Guang.Decision-making determinant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MOOCs: Merg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odel[J].Computers & Education,2019,134(6):50-62.

[26]金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微信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27]张岌秋.虚拟社区信息获取与信息共享意愿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5(8):59-64,119.

[28]刘丽群,宋咏梅.虚拟社区中知识交流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3-51,95.

[29]冯昌扬.质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运用和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7):2-5,42.

[30]张帅,李晶,王文韬.分享经济背景下用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微博问答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7 (9):91-98.

[31]王东.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32]李永明,郑德俊,周海晨.用户知识贡献的心理动机识别[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12):126-132.

[33]钱慧敏,何江.基于扎根理论模型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分析[J].产经评论,2017(6):110-122.

[34]Bandura A.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2,37 (2): 122-147.

[35]Meng Hsiang Hsu,Teresa L.Ju,Chia-Hui Yen,et al.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virtual commun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self-efficacy,and outcome expect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7,65 (2):153-169.

[36]Hsien Cheng Lin,Chun Ming Chang.What motivates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social media?The roles of the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perceived interactivity[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8,55(6):771-780.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rtual Community Academic Co-oper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WANG Zhanping,LIU Yuqi,TAN Chunhui,ZHU Chenliang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information age,co-operation in the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The initial stage might affect greatly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virtual community academic cooperation.As a result,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rtual community academic cooper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By means of some relevant theories,a set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rtual community academic co-oper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are summarized.Then,the user data of the updated DXY BBS,a virtual communit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rs,are extracted and compiled,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NVivo11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so as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rtual community academic co-oper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It is found out that such influencing factors fall into three major categories,i.e.,individual factors,interpersonal factors and community factors,and they could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fourteen minor categories.Besides,in the initial stage of academic co-operation,different types of researchers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factors,and the degree of their being influenced differs.

Keywords virtual academic community; establishment of academic co-ope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qualitative analysis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4 07:56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