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回复: 0

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百年历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67
发表于 2022-2-1 09: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百年历程、经验总结和趋势展望
□胡继冬1,2

(1.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2.南阳师范学院 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由于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还存在尚需完善的地方,这也成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未来努力方向。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百年历程;经验总结;趋势展望

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教育干部、联系群众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将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真、善、美的品质,作为一种社会价值目标而不断进行发掘、培育、宣传、弘扬,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也要提升至更高层面,肩负更多的使命。因此,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伟大历程,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宝贵经验,更加自信地展望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未来趋势,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融合与冲突并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增强价值认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民族、国家和政党的生死存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维护、巩固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虽然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屡遭批驳,但仍不时沉渣泛起,披着形形色色的外衣通过不同的方法扰乱社会舆论、混淆视听。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其世界观和历史观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欺骗性和迷惑性,它通过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甚至还利用一些历史事件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将“虚无”的触角延伸到现实,主张以西方价值观念来重新书写历史,妄图从历史依据上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现实合法性,以实现其搞乱人民的思想、动摇人民的信仰和阻挠中华民族复兴的罪恶目的。对此,党和国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对其进行深刻揭露,严厉批驳,肃清其危害。红色文化资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气节和精神,全面诠释着新中国的历史根源、伟大成绩和发展道路,深刻印证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现实合法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既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和反动目的,更能正本清源,破除历史虚无主义之弊。

(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因为它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文化的安全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文化自信问题,在论述坚定“四个自信”的时候,特别强调要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红色文化资源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经验的凝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世界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所讲:“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1](p1516)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可以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凸显中国的制度优势,让中国文化勃发新的生机和璀璨光芒,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对西方文化的超越,让世界人民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精神的伟大,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

(三)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够极大彰显中国特色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绽放出中国特有的精神风采,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信念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抗战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等。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彰显出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中的精神风貌,凝聚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斗争使命和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够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这一历史轨迹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是中国独有的,由此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成功谱写出人类历史文化记忆的独特篇章,是绽放在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美丽奇葩。

(四)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增强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资源记录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沧桑和奋斗历程,展现了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忘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致力于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宏伟画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到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光荣历史;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迎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尤其是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等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可以通过唤起、重现、固化和刻写等方式,对新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奋斗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史所蕴含的历史经验进行传承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合法性予以肯定与认同。立足当下,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进行弘扬,其核心内容就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认同,成为中国共产党强大动员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之源。

二、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百年历程
一百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发展与革命斗争、社会发展与人民利益的辩证关系,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广泛融合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事业和工作之中,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初步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革命文物的保存为中心
建党初期,党的活动在秘密状态下开展,党的主要主张和党员身份需要保守秘密,受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包括一大召开时制定的一大纲领原件等许多重要红色文化资源都没能保存下来。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中央苏区政府于1931年正式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明确要求由部队或苏区政府收集整理革命烈士的遗物,并存放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以表纪念[2](p8)。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第一所纪念性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开放,这所中央苏区革命博物馆主要用于陈列革命烈士的遗物,同时还用于召开追悼大会。1940年,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了首届革命烈士遗物系列展览。1948年,为悼念在战争中为国牺牲的东北革命烈士,中央政府批准在哈尔滨建立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主要是搜集和保存革命烈士的日用品、遗作和译著、遗物,以示纪念,同时也兼顾褒奖革命气节、传播无产阶级先进理念以及开展革命动员等政治宣传功能。其中,物的保护是基本内容,展览是主要形式,受到战争环境的限制,大多局限于党中央所在的地方,规模不大,内容单一,影响范围小[3](p109)。

(二)加速推进阶段(1949—1978年):侧重于革命传统的纪念与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纪念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教育引导人们慎终追远,党和政府加大了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力度。1950年3月成立了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1950年6月,中央政府制定了《征集革命文物令》,规定凡一切有关革命之文献与实物,如秘密和公开时期之报章、杂志、文告、年鉴、图书、档案、货币、革命先进和烈士的文稿等均在征集之列[4](p231)。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历史教育,保存珍贵的革命斗争史料,全国各博物馆等机构也纷纷展开了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1961年7月1日,中国革命博物馆也正式开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全国性的纪念馆、博物馆的数量不断递增。1949年,我国仅有两所全国性的革命纪念馆,截至1980年,我国已有多达142所全国性的革命纪念馆。除了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形式的纪念场所以外,我国还修建了大量的纪念广场以及纪念碑。例如,北京市就在1958年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3](p110)。

(三)重点实施阶段(1978—2012年):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经济相结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不断涌入,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给我国主流价值观带来严重冲击。因此,有效利用革命纪念地和场馆,强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非常紧迫。于是,中央在1982年制定了第一部《革命文物保护法》。1983年,还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将我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充分体现在各个博物馆和纪念馆的陈列展览活动中。199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在各级学校中加强“两史一情”教育[5](p371-372)。紧接着,党和政府陆续颁布了《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进入21世纪后,红色旅游成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和强大推手。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了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成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方式。

(四)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提升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带动老区经济发展、深化革命文化保护等多措并举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6]习近平同志先后到井冈山、延安和遵义等革命圣地进行考察,对革命老区的经济开发与革命文物的保护等具体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一方面明确了红色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专门详细规划了十几条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重点路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更加凸显了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并努力实现与地方经济更加良性的互动,以拉动地方区域内各种资源的互利结合、相关性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社会力量的有序参与。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也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并公布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这是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制度创新之举。2019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也相继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进一步加大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经验总结
随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断成长,其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科学理论体系,吸收了人类创造的所有优秀文化成果,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的,在具体过程中严格遵守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伟大的理论性从根本上确保了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科学的实践性又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实践效果又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科学精神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7](p31)。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其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且在将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能巩固、加强,而不能动摇、削弱,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经验。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必须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就是为绝大部分人谋福利,而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立场,并且深深融入红色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以人为本也是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只有做到了以人为本,才能赋予这项保护工作良好的时代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代表了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胜利的关键。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这种血脉联系也意味着只能经由人民群众的双手,才能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价值。从实践层面来看,在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英雄模范,瞻仰革命旧址,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从经济层面上看,以红色旅游产业为载体来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让革命老区的自然资源获得宣传和推广,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7](p34)。总之,正是中国共产党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导向,切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主动性,并自觉成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推动者。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必须与时俱进
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阶段,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状况的综合反映。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显著的主题,是一定时期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理念要想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一定要与时代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时刻彰显出时代的特征,并能够解释、回答时代的主题。历史文化是思想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特殊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变化施加重要影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的主要形态,必然要与时代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并彰显出时代的特征,科学回答时代的主题。因此,针对不同的时期、任务和背景,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内容与形式也必然是不同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要彰显现在历史阶段的特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广泛的感召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对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施加重要影响,推动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内容与形态上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必须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实践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任务阶段和不同的背景下产生的,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是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文化形态。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来源于中国的实际,服务于中国实际,又要回到中国的实际接受检验,是反映中国实际的文化律动。因此,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就是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客观事实的不断结合,不断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使其焕发出旺盛的活力。总之,一部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创业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改革开放历史和科学发展历史。因此,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红色文化资源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四、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趋势展望
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由于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还存在尚需完善的地方,这也成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凸显内涵,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文化积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具体实践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风格的体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因而,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彰显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红色基因及其思想内涵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华部分[8](p493)。所以,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注重从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内涵出发,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推动实地探访,让人民群众通过亲自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收集与整理,在体验式教育中实现思想的升华。“文化的力量,深刻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8](p494)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能够有效激励、感染和带动人们追求真理、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而且,红色文化资源还可以和影视、培训、旅游、娱乐、出版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一颗新星,散发出耀眼光芒,从而激发出我国文化市场的活力,更加突出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凸显其深刻的内涵,不但有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精髓,还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强化保护,引导红色文化资源的持续开发
红色文化资源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其保护和抢救的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预期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必须遵循有效保护、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原则,引导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盲目开发,甚至会造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抓紧救护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抓紧还原、修复和保存物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非物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则是尽快获得仍然健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与他们进行协商,以保护收集他们熟知或珍藏的但还未保护、传承下来的红色文化资源。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保护体系以避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人为破坏,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禁止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损毁象征着红色文化资源的文物建筑,让那些破坏者遭受严厉的法律惩罚等。最后,加强对物态红色文化资源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加快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妥善维护和保养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未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其开发利用前,要进行可行性的分析与科学严密的论证,务必广泛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在获得准确的结论后才能实施[8](p495)。

(三)优化整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强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互利双赢的效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形式具体包括:其一,“红”“绿”资源的共享。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但是,红色旅游景区一般是位于自然风光美丽的山区,因此,要从红色、绿色资源的互利共享出发,因地制宜地广泛宣传地方文化,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带动红色旅游的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一条能观赏自然风光的红色旅游线路[9](p74)。其二,相似或相同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的重组。目前在我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主题大多相似甚至相同,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明确的主题。未来我们可以将这些相似或相同主题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重组,例如,可以利用毛泽东同志走过的湖南、江西以及陕西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为一条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充分展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事业中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其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全国性整理。党领导人民在近百年的革命奋斗历史中积淀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目前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却大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因此,为了向人民群众更加系统地展现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评估与分析,进行系统的规划,建立全国性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9](p75)。

(四)注重转化,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效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0](p137)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值得传承的历史记忆,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激励,是珍贵的教育素材。因而,在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应该注重转化,真正发挥其育人的功效。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育人功能表现在许多层面,它不但可以提升中国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还能够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热爱党、热爱国家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发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尤为重要的是,还能够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11](p57)。所以,我国党政宣传部门和各级学校都应重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以我党成立100年历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为基础,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突出以文化人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优势,坚持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红色历史激励感染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各类宣传教育中去,定期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题教育活动和传承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的体验式实践,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以文化人相结合、自主探索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育人常态,构筑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周士禹,李本公.优抚保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3]王春晓.可参观性:消费主义下红色文化空间的生产[J].贵州社会科学,2020(4).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徐宝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N].人民日报,2020-09-28(05).

[7]史杰.中国共产党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

[8]胡伟.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C]//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福州: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红色文化论坛”,2012-12-06.

[9]刘建平,刘向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1]曾长秋,李霞.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与红色文化的传播[J].湖湘论坛,2012(9).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2-28 09:31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