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水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水资源量总体上在减少,尤其是很多河流流域水资源都在减少,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全球性的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在很多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污水问题加剧、水安全形势恶化。在很多地区人类也面临着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冲突、水资源管理的跨国合作等等问题。在很多国家内部地区和国家之间,水资源的冲突直接导致了不稳定和冲突。根据联合国《2018年世界水发展报告》,目前世界上有19亿人口生活在水安全无保障地区,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30亿。在水质量方面,全球有18亿人口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饮用水,对于水相关疾病没有任何防范。全球所产生的污水有80%都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和再利用而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水灾害风险方面,受到洪水威胁的人口将在2050年从目前的12亿增加到16亿人,接近世界人口的20%。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到2030年将面临着40%的全球水资源赤字。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地表水和沿海地区水富营养化将遍及全球。这一切将会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也将导致贫困、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加深以及水资源冲突等矛盾的加剧。① 参见 UNESCO,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8,2018年3月22日,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6/002614/261424e.pdf,2018年6月15日。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从联合国到不同国家层面上对应对水危机都做出了艰巨的努力,但是,人们面临的这些水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加剧的趋势。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人类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水困扰,水将成为制约全球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已经没有悬念。在全球性的水危机环境中,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都会受到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如因为水问题而导致的疾病流行、贫困、粮食减产、经济衰退甚至战争冲突等。
(三)水问题更多地显现出其社会属性
人类面临的水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水的自然属性,更多地显现出其社会属性,但遗憾的是这种社会属性中显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反向于人类生存利益的走势。当前水的问题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科学去加以研究解决,而且很多问题只有社会科学研究才能指出解决的路径。例如,在全球263个跨界的河流流域中,就有158个流域缺乏合作管理的框架。在现有的105个合作机制中,涉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国家的流域约占了2/3,然而,只有20%的合作机制具有多边性质。这一切表明在流域管理过程中,仍缺少能在双边或者多边合作管理框架下管理共享的水资源的合作机制和政治意愿,缺失分享潜在利益的有效机制。③ 参见 UNESCO,The U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5,Water for a Sustainable World,2015年3月22日,http://www.unesco.org/new/en/natural-sciences/environment/water/wwap/wwdr/2015-water-for-a-sustainableworld/,2018年10月15日。在当代,跨界流域水资源问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也会导致流域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因此,水资源管理的合作是化解水危机、实现和平的重要途径。这一切必须要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解决的路径和方案,成为决策的参考。
中国正在打一场消除农村贫困的攻坚战,水问题同样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联合国早已经关注到了水和贫困之间的关系:“水的获取和贫困息息相关。通过水资源管理实现减贫是一个面向贫困人口的有效框架行动,包含许多相互关联的内容,如管理问题、水质问题、获取水的途径、维持生计、能力建设和赋权、涉水灾害的预防和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管理等。”① UNESCO,The U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5,Water for a Sustainable World,2015年3月22日,http://www.unesco.org/new/en/natural-sciences/environment/water/wwap/wwdr/2015-water-for-a-sustainableworld/,2018年6月17日。在广大的贫困地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不仅带来了疾病、家庭贫困,同时也带来社会不公平、冲突等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球有8.5亿农村人口缺乏农业灌溉用水,而农业是其主要生计,这将使他们无法摆脱贫困。反过来,贫困也使得人们缺乏投资、无法改善当地的供水条件和用水服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没有水安全状况的改善,就难以消除贫困。在中国,水与减贫之间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笔者对云南省一些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缺水问题仍是制约很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问题。以宁蒗县为例,目前仍有6.3万人的饮水和生活用水非常困难,有15万亩农田无水灌溉,有灌溉条件的农地仅占耕地面积的34%。但是,与此同时,全县90%的地表水没有得到利用就流入江河,很多贫困自然村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但是没有引水和蓄水、分水的设施,尤其是在金沙江两岸,很多农户因缺水而无法扩大种植,甚至不能保证收成。这种现象在广大的贫困山区都很普遍。水短缺是制约当地脱贫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在一些贫困地区,水问题得不到有效化解还不完全是自然条件问题,与科学的规划、工作决策、管理机制建设乃至于投资的科学化不足也有直接关系。如果水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状况改善就得不到保障,也就难以摆脱贫困。因此,水和贫困、减贫之间的矛盾目前仍然是扶贫攻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除资金问题外,化解缺水困境过程中如何做到有效规划建设项目并且合理投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好以后,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如何达成政府和农民之间、农民和农民之间有效的管理合作,如何有效维持目前扶贫攻坚中建设起来的水利系统的长期运转,如何培养起农民的良好卫生的用水行为等都是一些新的难题,需要研究解决。
联合国对水安全的定义是:“水安全即人类有能力保障可持续地供应质优量足的水,维持人类生存和福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类免受水污染和疾病的威胁并在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下维持生态系统。”①UNESCO,The U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5,Water for a Sustainable World,2015年3月22日,http://www.unesco.org/new/en/natural-sciences/environment/water/wwap/wwdr/2015-water-for-a-sustainableworld/,2018年6月15日。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水安全除了足够可持续的水供应之外,还涉及社会福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类健康、有利于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等,是一个涉及自然和人类社会广泛领域的综合性问题。人类的水安全绝不仅仅是拥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还反映在与水相关的社会安全的方方面面,这一切都是与社会科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既然我们要从人类社会中去寻找水危机的化解之道,就必须理解不同社会和文明背景下人们对水的理解、水对不同社会所起到的构建作用和建立在水的利用管理之上的社会关系,了解产生水问题的根源,去探索化解水危机、解决水问题的路径、机制和方法等等,这就需要社会科学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因此,不论是构建人水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还是解决当下的具体问题,都不可缺少社会科学的研究。这也是为什么当今水利工程技术高度发达却不能从根本上化解水危机,而社会科学大有作为的原因所在。
尽管古代中国和希腊分别处于东、西方,但是这些思想家对水的思考和提出的诸多水的哲理和水管理的原理却是相通的,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两个文明中对水的探索都表现出这样的事实:这些思想家们尽管具有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参与了对水的本质以及水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探讨,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原理。他们在关注水的自然属性的同时,也在关注水的社会属性。③ 参见 Xiao Yun.Zheng.and Angelakis,Andreas.N,Chinese and Greek Ancient Urban Hydro-technologie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Water Science&Technology Water Supply,No.2,2018。希腊的古代贤哲们将水这样一种自然物质第一次带进了哲学和科学的范畴,将社会和文化的理念引入了水的范畴,④ 参见 Koutsoyiannis,D.and Angelakis,Andreas.N.,Hydrologic and Hydraul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ncient Greece,in B.A.Stewart and T.Howell,eds.,Encyclopedia of Water Science,New York:Marcel Dekker,Inc.,2003,p.415。中国的古代贤哲也同样发挥了这一作用。因此,如果今天我们说他们播下了后世水文科学的种子,那么,这颗种子也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水进行研究与水的自然科学属性研究一样早,但当前基于自然科学对水的研究的成就无论在理论构建、实际应用和成果规模上都远远高于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这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我们深入人类社会的具体层面,我们可以发现水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从人类对水的认识和喜好、自然崇拜、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精神世界构成,到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社会关系、行为模式、社会组织、权力结构也都有直接互动关系。人类历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包括了人类的迁移、冲突和战争、文明的消亡也同样和水有直接关系。没有任何一种物质如水一样能够在人类社会之中无所不在地贯通。因此,当一些学者要选择一个词来描述水在社会中的本质的时候,贯通性(connectivity)是一个最适当的词。水用不同的方式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相互连接起来,这种直接连接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都是互相依存的。而贯通性的达成与社会组织的复杂程度有关,越是复杂的社会中水的贯通性越广。③ 参见 Hannerz U.,Cultural Complexity:Studies i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Meaning,New York,US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2。美国学者哈斯特拉普使用“水世界”这个概念来描述水在人类社会中的功能,形象地表明水在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人类的生存状态和行为都是在水世界中的互动。④ 参见 Hastrup K,ed.,The Question of Resilience:Soci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Copenhagen,Copenhagen University Press,2009。从这些概念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水贯穿在人类社会方方面面。水不但有自然属性,也有广泛的文化和社会属性。因此,在本世纪初国际学术界曾经有过一次关于“水是什么”“水的含意”的广泛讨论,人们更加明确水除了是一种自然的物质之外,在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社会环境、使用的途径中,水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讨论将人们对水的认识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这也同样激发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去研究水的问题。① 参见 Jamie Linton,What Is Water?The History of a Modern Abstraction,Vancouver:UBCPress,2010;Veronica Strang,The Meaning of Water,Oxford,England:Berg Publishers,2004。
(三)水政治研究
这一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过程与博弈,水资源的控制和管理、水资源的公平分配、水资源冲突等水在区域、国家间政治关系相关问题。水政治的研究目前重点关注是流域之间的水资源冲突和管理、国际河流合作、水对于本地区和国家间政治格局的影响,水权、水外交、水政治史等,是当代社会科学对水研究较为广阔并且成果丰硕的一个领域。② 参见 Leah J.Wilds,Water Politics in Northern Nevada,ACentury of Struggle,Reno: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2010;Rutgerd Boelens,Out of the Mainstream:Water Rights,Politics and Identity,London:Routledge,2010;David L.Feldman,Water Politics:Governing Our Most Precious Resource,Oxford:Polity,2017。 此外,水公平、水与人权、水与气候变化、水管理的社会性别问题等也都是这个领域内的热点。③ 参见 Lisa Hiwasaki,Water for life——Water for Whose Life:Water,Cultural 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Nations,in B.B Johnstone,et al eds.,Water,Cultural Diversity,and Glodal Environmental Change,Paris:Springer,2012,pp.509-531;M.Morgen,Cultural Flows:Assering Indigenou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Water of the Murray-Darling River System,Astralia,in.B.B Johnstone,et al eds.,Water,Cultural Diversity,and Glodal Environmental Change,Paris:Springer,2012,pp.453-459。
(四)水合作研究
在当代随着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的冲突和分割从一个国家的内部到国际层面都日益凸现,2010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2013年为国际水合作年,同年的国际水日主题也确定为水合作,目的在于通过水资源的合作,应对水资源的取得、分配和服务需求逐渐增加而带来的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上。通过联合国的推动,近年来水合作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包括从地区和国家层面、国际间水合作,从农村到城市、不同种族间的水合作,去保护、分配和更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④ 参见 UNESCO,Free Flow:Reach Water Security Through Cooperation,Paris:Unesco Publishing and Tudor Rose,2013。
(五)水伦理研究
水伦理研究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它始源于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设立的“淡水利用的伦理”工作组于2004年发表的“水与伦理”报告。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了一系列的水伦理研究的项目,在欧美的很多大学都有学者进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水伦理研究的核心是人类在使用水资源、建设水相关项目、改变水的自然状态的过程中人们所遵循的原则、价值判断,也就是影响人类对待水的行为的原则和价值,这一切包括了从人类微观到宏观的价值判断、决策和行为。水伦理研究涉及河流管理与控制、农业灌溉、城市公共与居民用水、水业用水、水治理、土著人的伦理思想等广泛的领域,即在这些过程中伦理所扮演的角色。水伦理不仅在学术层面上被广泛探讨,在现实中也被广泛运用。⑤ 参见 David Groenfeidt,Water Ethics:AValues Approach to Solving the Water Crisis,New York:Routledge,2013,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