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0|回复: 0

清华简新见“湛(沈)”字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67
发表于 2022-1-6 10: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清华简新见“湛(沈)”字说①
黄德宽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新出战国楚简中的“湛”字(典籍多作“沈”或“沉”),我们曾撰文进行过考释。② 黄德宽:《释新出战国楚简中的“湛”字》,《中山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49—52页。该文发表之后,对该字也有一些新的讨论,如董珊《释“pagenumber_ebook=43,pagenumber_book=38”——兼说哀成叔鼎铭文》一文(《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8年,第111—115页)。典籍中“湛”“沈”“沉”三者的使用,不同的文献有所差别,关于三者关系的梳理详见该文,后世多习惯用“沉”,我们在引文时一般尊重原作用字习惯。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九辑的整理研究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材料,这些材料对楚文字“湛”的考释是很重要的补充,故撰此文,以供参考。

一、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沈)瘗珪辟(璧)
《治政之道》第43号简有如下一段文字:

故卲龟,鳏祀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磔)禳,祈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沈)瘗(?)珪辟(璧)、我(牺)全(牷)、馈鬯,以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祈)亓(其)多福,乃即以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复)之。

简文“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沈)瘗(?)珪辟(璧)”,注释疑为“瘗”的这个字,所疑是比较合理的。《周礼·春官·司巫》:“凡祭祀,守瘗。”郑玄注:“瘗,谓若祭地祇,有埋牲玉者也。”“瘗”前一字作“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5”,即“湛(沈)”字。该字从水从禾从牛,这个形体的出现,可进一步证明我们对楚简“湛(沈)”字形体的分析是正确的。甲骨文“湛(沈)”或从沝从“牛”,楚文字这个“湛(沈)”字不仅从“禾”,同时也从“牛”,传承了甲骨文从“牛”的写法。这是一条很难得的材料,由此可确立甲骨文与楚文字“湛(沈)”字形体的联系。

简文“湛(沈)瘗”连用,即典籍之“沈埋”或“埋沈”。《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以貍沈祭山林川泽”,孙诒让疏:“貍沈兼牲玉币言之”,“《山海经》说瘗祠之礼用玉者尤多”,“《穆天子传》说礼河,有沈璧,沈牛马豕羊,亦沈祭牲玉两有之证”。① 孙诒让:《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1315页。 简文“pagenumber_ebook=41,pagenumber_book=36(沈)瘗珪辟(璧)”,与传世文献记载“沈埋”用“玉”或“珪璧”相吻合。《左传·定公三年》:“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曰:‘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②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1707页。这是“沈玉”的记载。《后汉书·祭祀志上》“(建武三十年)三月,上(光武帝)幸鲁”,刘昭注补引《汉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河,沈用白马珪璧各一……涉渭、灞、泾、雒他名水如此者,沈珪璧各一。律,在所给祠具;及行,沈祠他川水,先驱投石,少府给珪璧。不满百里者不沈。”③ 《后汉书·祭祀上》,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3162页。楚简沈埋用“珪璧”,也与《汉祀令》所记一致。④ 关于“湛(沈)”玉或珪璧的材料,参见黄德宽:《释新出战国楚简中的“湛”字》。

《治政之道》这条关于沈祭的新材料,对分析楚简“湛(沈)”的形体结构,建立该形体与甲骨文的联系至关重要,且辞例和用法与文献记载密合无间,这进一步证明我们关于楚简“湛(沈)”字的考释是没有问题的。

二、天命非pagenumber_ebook=41,pagenumber_book=36(忱)
《迺命二》第9号简有“天命非pagenumber_ebook=41,pagenumber_book=36(忱),昌唯宜悳(德)”一语,句中“pagenumber_ebook=41,pagenumber_book=36”字,是一个从沝悤声的形声字,整理报告注释将该字作为“湛(沈)”的异体,读为“忱”。这样的处理有充分的文献根据。《尚书·大诰》:“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康诰》:“天畏(威)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君奭》:“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尚书》各篇之“天棐忱辞”“越天棐忱”“若天棐忱”,与简文“天命非pagenumber_ebook=41,pagenumber_book=36(忱)”皆可相互参证,“pagenumber_ebook=41,pagenumber_book=36”相当于“忱”。前人多读“棐忱”为“辅忱”,扞格不通。整理者引据孙诒让《尚书骈枝》的意见,“谓天命无常,不可信也”,显然是正确的。《诗·大明》:“天难忱斯,不易维王。”毛传:“忱,信也。”《说文解字》:“谌,诚谛也。”引《诗》作“天难谌斯。”《大明》“天难忱斯,不易维王”,与《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一致,乃强调天命难信,唯王本人可以使天命不易。《君奭》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难谌”“天不可信”,盖强调受天命、尽人事者乃可久长,成汤、文武受天命而功成,皆在拥有辅臣、虔敬人事之故。《诗·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毛传:“谌,诚也。”《韩诗外传》引作“其命匪訦”,“谌”作“訦”。⑤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第2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922页。 《说文》:“忱,诚也。”引《诗》作“天命匪忱”;“谌,燕代东齐谓信谌。”文献所用“谌”“訦”“忱”,皆为同源词,楚简“pagenumber_ebook=41,pagenumber_book=36(沈)”则为借字。

清华简《迺命二》新见从沝悤声之字,应为楚文字“湛(沈)”的异体,其声符“悤”替代了所“湛(沈)”之物。“悤”古音属清纽东部字,“湛(沈)”属定纽侵部字,“悤”乃“湛(沈)”加注的声符。“侵”“东”“冬”古音关系密切,侵部“湛(沈)”常与东、冬二部字合韵或通假,如《楚辞·九辩》:“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椉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湛”与“中、丰”合韵。《天问》:“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开阿顺,而赐封之?”“沈”与“封”相押。《书》类文献中的“冲人”,清华简《金縢》《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等篇作“沈人”;“冲子”,清华简《摄命》篇作“沈子”。“悤”声字与侵部字相通的例子,如《尧典》“钦明文思”,或作“聪明文思”。⑥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第24页。以上材料表明,“悤”作为楚文字“湛(沈)”的声符,从音韵方面看是合适的。

这个从沝悤声的“湛(沈)”字异体,也可省作从水悤声。清华简第五辑《厚父》篇第9号简:“天命不可漗,斯民心难测”,该篇注释说:“此字右边形体近‘悤’,可隶作‘漗’,读为‘撞’,指冲撞。也可能是‘法’的讹字,‘法’常读为‘废’。”现在看来,此字即“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字省体,也读为“忱”。“天命不可漗(忱)”,犹《君奭》之“天不可信”,读“撞”或“法(废)”非是。

《厚父》篇还有两个“湛(沈)”字,一个是第6号简“湳(沉)湎于非彝”的“沉”,一个是第13号简“母(毋)湛于酉(酒)”的“湛”。“湛于酒”所用“湛”字文献多见,而第6号简“湳(沉)”字则是首次出现。“湳”从水南声,注释谓“湳、沉古音很近”,二者相通。从字形、字音两方面来看,注释将该字隶定为“湳”读作“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湳”字出现于较晚文献,主要为水名或姓氏用字。我们怀疑《厚父》用作“沉”的这个字,与文献“湳”可能只是一个同形字,该字形当另有来源。我们知道甲骨文“湛(沈)”字从沝从牛或从羊,楚文字出现了从水从禾从牛的形体,如上举“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厚父》所谓“湳”字,很有可能是从水从禾从羊的“湛(沈)”字。楚简“南”字的下部已讹从“羊”,上部与“禾”形近,因此,楚文字“湛(沈)”从禾从羊的部分有可能讹作声符“南”,楚简中遂出现一个从水南声的“湛(沈)”字。

三、五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臬)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沈)迻
《成人》第9—10号简曰:“五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臬)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沈)迻(移),五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辞)不圣(听)。”句中“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迻”之“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注释者认为其字从沝从贝,疑为“湛”字异构,亦即“沈”字。“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释作“湛(沈)”字异体应无疑义,这个异体只是将所“湛(沈)”之物变为“贝”而已。《迺命二》第13号简有“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沈)迻不懽(劝)”一语,根据“天命非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忱)”,可知“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迻”即“沈迻”,也即《成人》之“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迻”,“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与“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二者都是“湛(沈)”字异体。“沈迻”之“迻”疑读作“滞”,“迻”为余纽歌部字,“滞”是定纽月部字,二字声纽皆为舌头音,韵部对转,读音近同。“沈滞”一词见于先秦典籍,“沈”指沈没;“滞”有积聚、凝滞、废弃等义。《国语·周语下》:“气不沈滞,而亦不散越。”韦注:“沈,伏。滞,积也。”① 徐元诰:《国语集解》(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93页。楚辞《九辩》:“愿沈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王逸注:“思欲潜匿,自屏弃也。”《国语·楚语下》:“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滞久而不振,生乃不殖。”韦昭注:“滞,废也。”② 徐元诰:《国语集解》(修订本),第518页。参考以上文献训释,《成人》“五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臬)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沈)迻(滞)”,指“五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臬)”沈没废止而不用;《迺命二》“沈迻(滞)不懽(劝)”,指沉沦自弃而不思进取。

此外,《成人》篇注释释文引述长沙子弹库帛书乙篇第二部分“伥(长)曰青[阳]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二曰未〈朱〉明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单),三曰翏黄难,四曰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湛)墨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一条材料,并指出这段文字中旧释“沁”的字疑释“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即“湛(沈)”字。根据帛书较为清晰的照片,可以辨认出该字确实从水从贝,注释将这个字改释为“pagenumber_ebook=42,pagenumber_book=37”,读作“湛(沈)”,是可取的。帛书所附图形中的四木,是代表四方四时的标志。按照注释的意见,四木之名前两字分别是“青阳、朱明、膠黄、沈墨”,皆与颜色相关,与帛书四木的颜色相配。③ 李零指出:“黄木不见于帛书,帛书左下角之木是用墨线白描,恐所记有误。帛书左下角白木代表西方和秋天。”见氏著:《楚帛书研究(十一种)》,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第62页。案:李零怀疑帛书有误是合理的,这段文字下有“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五木,附图只有四木配四方四时。《淮南子·时则训》之四时四方分别与“青”“赤”“白”“黑”相配,与帛书配置一致。惟季夏之月又与“黄”色相配,“天子衣黄衣”,“朝于中宫”,“黄”配五方之“中”,以牵合于五色五方。 “沈墨”指深黑色。《周礼·考工记·弓人》:“筋欲敝之敝,漆欲测,丝欲沈。”郑玄注:“测犹清也。”孔广森引《尔雅·释言》谓“测”当训“深”。“沈”,郑玄注:“言如在水中时色。”贾公彦疏:“言丝欲沈,则据干燥时,色还如在水湅之色。”④ 孙诒让:《周礼正义》,第3541—3542页。“沈”与“测”皆表示色泽深。“沈墨”代表北方也见于文献。《淮南子·道应训》:“若我南游乎冈pagenumber_ebook=43,pagenumber_book=38之野,北息乎沉墨之乡,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光,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瞩。”① 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884—885页。这里提到四方之地,“沉墨之乡”代表北方之地,可为楚帛书北方之木称作“沈墨pagenumber_ebook=43,pagenumber_book=38”提供一条旁证。

除上举第九辑这些新见“湛(沈)”字材料外,第八辑《心是谓中》篇有“心情母(毋)又(有)所至,百体四pagenumber_ebook=43,pagenumber_book=38(相)莫不pagenumber_ebook=43,pagenumber_book=38”一语,该篇注释疑这个从“马”省从“田”的字为奔逸之“逸”字,“pagenumber_ebook=43,pagenumber_book=38”是“湛(沈)”字异体,谓“逸沉”指“放纵沉沦”。根据第九辑新公布的材料,注释者的意见应可信从。

清华简第九辑提供的新材料,可进一步确认楚文字“湛(沈)”及其异体,这为正确解读有关出土文献尤其是楚文字资料提供了可能。根据楚简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楚文字“湛(沈)”字不仅在构形思路上与甲骨文一脉相承,还因意符叠加置换(如从禾从又或从贝)、声化(从悤声)、省形(省一水)、讹形(禾、羊讹为南声)等造成多个异体,这体现了汉字的历史发展和楚文字的地域特色,是很值得关注的文字演变现象。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2-31 07:39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