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党—国家”体制与政党类型的演变:使命型政党的产生与定型
既然西方政党类型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西方政治体制框架基础之上,那么在非西方的政治框架中(尤其是“政党—国家”体制)的政党,又具有什么样的类型化特征呢?从历史来看,“政党—国家”体制的形成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在世界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影响。“政党—国家”体制(party state system)在相关研究成果中也被称为党国体制、政党国家或党治国家。作为一种政权体制形态,政党国家体制是由政党作为民族的“代表”来建构并统治国家的国家形态[20](p68-80)。从政党体制的角度来看,政党国家在整体上可以归类于“一党制”国家的范畴。就其起源来看,一般认为,“政党—国家”体制起源于苏联,是20 世纪不发达国家进行共产主义革命解决现代化危机的产物,由此形成的特殊国家形态也就带有鲜明的共产主义革命政治体系的特点[21](p5)。萨托利也认为,“政党—国家”体制“这个标签通常被贴在共产主义国家的身上”[16](p70)。这种特征是由建构“政党—国家”体制的无产阶级政党所决定的。依托于“政党—国家”体制,政党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位置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传统西方政治框架中的政党截然不同。这也就使得政党在运行中形成了特殊的运行逻辑和组织特征,在类型上具备了相应的特殊性。
[5]Von Beyme K.Political parties in western democracies[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5.
[6]Maurice Duverger.Political parties:the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M].London:Methuen;New York:Wiley,1954.
[7]张冬冬.比较视野下的政党组织——成员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8]Richard S.Katz,Peter Mair.Changing Models of Party Organization and Party Democracy:The Emergence of the Cartel Party[J].Party Politics,Vol.1,No.1,1995.
[9]André Krouwel.Party Models.Richard S.Katz and William Crotty[C]//Handbook of Party Politics.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