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创新与体验:奥运会媒体运行溯源及2022冬奥媒体愿景研究
钟 新1,2,陈国韵1,令 倩1
(1.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 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摘 要:奥运会媒体运行是实现奥林匹克传播目标的重要支撑体系。《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办奥“新规范”与中国“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是节俭办奥与利益相关方体验同等重要,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历届奥运会媒体运行经验、规范以及未来奥运会媒体体验愿景,可为深度理解媒体需求、实现精准而避免浪费的媒体运行提供参考。基于奥运会媒体运行历史溯源、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问卷调查、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深度访谈,以奥运媒体体验为研究重点,系统考察了奥运媒体运行体系中包含媒体后勤服务、奥林匹克信息服务、新闻中心与媒体村等媒体场馆建设及服务的多个子系统的规范与创新,发现专业、便捷、温暖、实用是受访中外记者对冬奥会媒体运行体系的核心体验目标。
关键词: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媒体运行;媒体体验;愿景
1.概念界定、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1 核心概念界定
媒体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在《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2016)(全文均为同一版本)媒体部分的第一句话中得到生动诠释:“媒体将奥运会和残奥会以及体育的价值带给世界上数十亿观众和读者。”媒体是奥运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需要获得奥组委提供的必要保障条件才能开展报道工作。奥运会媒体运行即是由东道国奥组委根据国际奥委会要求负责组织实施的围绕全球媒体参与奥运报道资格、所需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保障体系,包括资格审查、后勤服务、奥林匹克信息服务、新闻中心与媒体村等媒体专门场馆建设及服务等。
从溯源看,媒体运行(media operation)这一概念的使用不晚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而媒体服务(press services)这一概念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9届奥运会的官方报告中首次出现(范帆,2009),但是,“媒体服务”与“媒体运行”实践在媒体参加1896年首届奥运会报道时就开始了。
从范畴看,“媒体运行”在“媒体服务”内容扩展到相当程度、较大范围突破了传统服务内容时产生,意味着“媒体运行”指代既包含传统媒体服务又超越传统媒体服务的实践范畴,因此,当今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在组织结构中高于媒体服务处,负责统管各类媒体服务工作。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部除综合处外设立了5个处对应相关工作:新闻中心处负责规划和运行主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re,MPC)和山地新闻中心(Zhangjiakou Mountain Press Centre,ZPC);场馆媒体中心处(Venue Media Centre,VMCs)负责规划和运行竞赛及非竞赛场馆的场馆媒体中心;转播中心处负责国际广播中心(International Broadcast Centre,IBC)和山地转播中心(Zhangjiakou Mountain Broadcast Centre,ZBC)的协调和服务;转播协调处负责竞赛及非竞赛场馆综合区的转播协调工作;媒体服务及奥林匹克信息处负责媒体和奥林匹克信息服务,统筹协调记者注册证件以及物流、交通、安保等相关政策制定和服务协调。
从本质看,媒体服务、媒体运行的核心和精髓就是服务,因此,在奥运会的规范性文本中,媒体服务(media services)①媒体服务概念诞生时为press services,指面向当时参与奥运报道的通讯社、报纸、杂志的服务。奥运会一直沿用press指通讯社、报纸、杂志,用broadcaster指后来参与奥运转播的广播电视,用media指参与报道或转播的所有媒体,而用media services指对所有媒体的服务。也用于指代广义“媒体运行”“媒体服务”的实践范畴,这是广义的服务;另一方面,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下设各处也强调其不同的服务功能,这是狭义的具体服务。可见,媒体运行与媒体服务这两个概念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视角进行互换使用。
为了方便理解和叙述,本文按照奥组委媒体运行部机构设置及相关服务内容界定媒体运行体系和具体子系统,即以“媒体运行”统称所有媒体相关服务以及媒体场馆建设和运行,以“媒体后勤服务”“奥林匹克信息服务”“媒体场馆服务”等概念指代媒体运行的具体服务内容。
1.2 研究背景
奥运会媒体运行诞生于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并在奥运会120多年发展历程中逐步丰富、升级,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行体系和操作规范,体现在《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和各种指南中。遵循合同和指南成为历届奥运会媒体运行的基本原则。同时,观摩学习往届奥运会媒体运行的实践经验,与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部等相关部门经常沟通,与经验丰富的注册新闻记者、持权转播商等服务对象直接交流,并结合本届主办城市实际情况,在延续惯例和规范中致力创新发展,成为奥运会媒体运行的基本逻辑。
奥运会媒体运行实践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接触和实践媒体运行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高长力(2008)援引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的话说“要尊重媒体,重视媒体,为媒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阐述了重视媒体这个“非常重要的客户群”的3个理由:一是,其是人数最多的客户群;二是,媒体人员有丰富的往届奥运会报道经验;三是,这些媒体花费大价钱购买了奥运会报道权或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采访报道奥运会,自然要求得到良好的服务,并表示北京奥组委将“提供规范的、标准的、周到的服务”。作为新概念和新实践的“媒体运行”在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中得到普及并出色实践,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是中国第二次实践奥运会(不含青奥会)媒体运行、第一次实践冬奥会媒体运行。2019年6月27日,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处从新闻宣传部独立出来,正式成立媒体运行部。国际奥委会新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冬奥会的指示,成为媒体运行需要遵循的核心理念和需要追求的核心目标:2014年出台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为奥林匹克运动组织运行提出了40条改革建议,而“可持续”“公信力”“青年”成为系统性改革的三大核心理念;2015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冬奥会申办代表团的贺信中提出了“精彩、非凡、卓越”的办赛目标;2015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办奥理念;2018年2月平昌冬奥会开幕之际,国际奥委会第132次全会正式推出办奥“新规范”,总共118项改革措施将《奥林匹克2020议程》诸多构想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要求在节俭办奥的同时保障利益相关方的体验。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从申办到举办全程指导下的第一届冬奥会,也为北京冬奥会创造新的奥运遗产提供了机遇。北京2022年冬奥会具有五大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包括“一方面促进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利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双奥运’品牌遗产的形成”(易剑东等,2016)。
本文基于对奥运会媒体运行溯源,对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的考察,对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的调查,探讨奥运会媒体运行体系如何在延续规范、致力创新、提升媒体体验的进程中不断完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确立媒体运行的两大体系研究思路
《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2020议程》《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等规范性文本为研究者理解媒体运行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深度访谈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奥运会媒体运行历史、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模式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历史视角和实践案例。《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对利益相关方服务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媒体服务部分列举了四大“关键成功要素”(key success factors):一是为文字和摄影记者设立主新闻中心(MPC),为转播商设立国际广播中心(IBC),并提供24/7支持;二是设立IBC/MPC联合交通枢纽,或每个中心单独设立交通枢纽,提供到各场馆和驻地的交通服务;三是赛前精心筹划并及时提供媒体所需的场馆设施和服务;四是及时提供比赛结果、相关数据以及媒体所需的其他信息。这四大关键要素可以划分为两大体系:奥运会媒体场馆运行、设施与服务和奥林匹克信息服务与媒体后勤服务。这两大体系为本文提供了简化复杂信息的思路,构成了本文的两大主体部分。鉴于奥运会历史上的媒体运行始于后勤保障服务、赛事信息服务,本文按照历史发展逻辑先讨论信息服务与后勤服务体系,再讨论场馆运行、设施与服务。
1.3.2 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调查
《奥林匹克2020议程》要求“最大程度实现与奥林匹克运动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强调“运动员体验”是对申办城市的重要评估标准。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中明确指出:“奥组委均需确保向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始终如一的高质量的‘奥运会体验’”。增强利益相关方体验成为巴赫主席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而研究利益相关方的体验愿景成为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的重要课题。2017年上半年,受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作者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就北京冬奥会利益相关方体验愿景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作者作为子课题承担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了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
问卷涵盖了对北京冬奥会的总体期待,媒体报道领域和选题偏好,工作生活服务,新闻发布会服务,场馆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东道国特色、创新举措6个方面问题,用中、英文版本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一共收回了90份有效问卷。受访者所在媒体来自中国、中国香港、荷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美国、巴西、秘鲁16个国家(地区)奥委会区域,73.3%的问卷受访者来自中国内地媒体。从受访者职位看,问卷较全面覆盖了相关媒体职位:7.8%为媒体管理者,45.6%为文字记者,3.3%为摄影记者,20.0%为转播商记者、主持人、解说员,20.0%为转播商技术人员。
受访者的从业经历和知识储备基本适合调查需要:多数(58.9%)有奥运会、冬奥会、夏季(冬季)青年奥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的现场报道经历;31.1%认为对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冰雪体育项目“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本研究对东道国持权转播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十几位管理者、摄像师、记者、技术人员等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并分别对不愿意透露机构名称和个人姓名的奥运会最重要的国际持权转播商之一的驻京记者进行了邮件访谈,对另一家国际著名新闻媒体的驻京记者进行了邮件访谈。这些访谈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细节,在帮助研究者感知冬奥会媒体运行的细节、重点、难点方面至关重要。
1.3.3 焦点小组讨论: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调研
2020年1月16日,研究者在位于首钢遗址的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以焦点小组讨论的形式与媒体运行部的3位处长(新闻中心处高郅、转播中心处陈煜、媒体服务及奥林匹克信息处林洁)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深度交流。
2 媒体运行之:媒体后勤服务与奥林匹克信息服务体系
本部分所讨论的媒体后勤服务与信息服务是由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媒体服务及奥林匹克信息处负责执行的媒体运行任务,是直接面向媒体记者个人的服务。
2.1 后勤服务媒体体验目标与重点、难点
2.1.1 后勤服务媒体体验目标:便捷、温暖
为注册媒体提供便捷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是国际奥委会和奥组委的初心。1896年首届奥运会,有12名欧洲记者应邀到雅典采访报道,奥组委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准备了一条船观看游泳比赛,也为媒体记者们提供了一条船,为记者观看和报道游泳比赛提供了极大便利,记者们还作为贵宾出席了乔治一世在王宫大厅为获胜运动员举行的午餐会及奥运会后的希腊皇室答谢晚宴,受到很高的礼遇(范帆,2009)。
历届奥运会媒体服务无论是延续规范还是创新内容和形式,都遵循了为媒体提供周到服务、令媒体感到便捷和温暖的基本逻辑。1908年第4届奥运会,伦敦奥组委成立现代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媒体委员会(press committee),专门负责媒体服务,这是媒体服务组织模式的创新。媒体委员会在赛场设置媒体工作间(press room),让记者可以边看比赛边工作,有助于增强奥运报道的现场感。1912年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媒体委员会的16名委员中有11名为媒体从业者,这使媒体委员会更加理解媒体的需求,其媒体服务内容有所拓展,包括赛场记者席位、比赛门票、新闻信息、通信工具(30部电话、电报站)、媒体工作间等。设备齐全的媒体工作间从此成为奥运会媒体服务的“保留项目”。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媒体服务的重要创新是载入奥运史册的信息传输服务:报务员通过电缆,把乌拉圭和阿根廷比赛的结果从阿姆斯特丹经由纽约传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总共花费40 s。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运动员和媒体人员的每个房间都配备了专属母语翻译人员为沟通提供方便,而日本运动员和媒体人员的房间还设有榻榻米,传递出宾至如归的温暖。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的摄像机设在国王讲话席附近,方便拍摄国王宣布开幕的画面,而另有机位在皇家座席背后拍大全景,这是电视参与奥运会转播和报道后媒体服务内容的拓展,即为电视机构安排最佳拍摄位置(范帆,2009)。
媒体后勤服务内容涵盖从注册、证件、器材物流和清关、机场抵离、食宿、交通、医疗、安保等工作与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需要相关部门的大量政策协调和运行协调。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媒体服务的重要创新就是为记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外交部、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等29部门抽调专人联署办公,以新闻中心为总服务台全程负责协调,受理中外媒体记者的签证申请、采访申请、住宿、餐饮甚至旅游等生活服务申请,并通过联合办公系统实现申请受理、审核、批准、答复、协调落实和服务提供等环节“一站式”完成(范帆,2009)。
在后勤保障方面,奥组委媒体服务的重要角色就是协调者。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媒体服务及奥林匹克信息处处长林洁说:“我们处是代表冬奥组委内各个业务口对接记者去落实记者的需求。注册在运动会服务部,要成立注册中心。媒体现在比较关心的问题是注册记者所持的卡什么时候开始生效,他们什么时候可以来。他们比其他利益相关方来得更早。货物清关是我们物流部门管,涉及设备设施免税等。2020年4月就会出来很多手册,比如货运指南、注册指南、住宿指南。”
2.1.2 媒体后勤服务重点、难点:交通服务高居榜首
2.1.2.1 受访记者对奥运会后勤服务重点、难点的认知
媒体服务内容与记者工作生活的全流程密切相关,毫无疑问是记者体验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开展《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调查》的重要目标是获得中外记者对奥运会媒体服务体验的既往经验以及对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服务的体验愿景。
面对问卷中的第一个问题“对于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哪些特征是您最期待看到的?”时,60.0%的受访者选择了“开放、透明的媒体报道环境和一流的媒体服务”,使高质量媒体服务成为媒体人最期待的方面(图1)。
pagenumber_ebook=45,pagenumber_book=43
图1 受访记者对北京冬奥会的总体期待
Figure 1.General Expectations of Interviewed Journalists for 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
调查问卷列举了10项可能影响媒体人员工作、生活体验的方面,分别从重要性和问题性提问:“结合您参与赛事活动报道的经历,以下哪些方面的服务体验是您最为看重的?”;“在您曾参与报道的赛事活动中,您认为以下哪些方面的服务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73.3%)受访者认为交通服务至关重要,同时,餐饮、技术支持和宾馆住宿等也是直接影响媒体体验感的重要方面(图2),而交通(61.1%)服务、技术支持(46.7%)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两大方面(图3)。值得注意的是,交通服务在重要性和问题性两方面都备受关注。技术支持将在场馆设施部分讨论,住宿服务在媒体村部分讨论。本部分重点讨论交通服务、餐饮服务以及深度访谈中记者们经常提及的安保服务。
pagenumber_ebook=45,pagenumber_book=43
图2 受访者对奥运会媒体服务环节重要性的认知
Figure 2.Respondents’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Olympic Media Operation
pagenumber_ebook=45,pagenumber_book=43
图3 受访者对奥运会媒体服务最容易出现问题环节的认知
Figure 3.Respondents'Perception of the Most Problematic Links in Olympic Media Services
2.1.2.2 交通服务:举办奥运会“关键成功要素”之一
在《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媒体部分列举的四大“关键成功要素”中,交通名列第二。受访记者们对历届奥运会以及其他大型赛事交通服务的体验记忆更加凸显交通服务的重要性:某届冬季运动会,记者从新闻中心坐班车到山地,然后需要滑雪到场馆,这似乎为不会滑雪的记者设置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需要携带设备的记者提出了巨大挑战;设置媒体村的奥运会,媒体村通常距离场馆比较近,坐班车10~15 min就可以到场馆,但有的奥运会没有媒体村,需要媒体自己找住所,则可能距离场馆比较远,例如某届奥运会,中国媒体人员住在一所大学里,需要坐火车去场馆;某届奥运会,高峰时间明显班车不足,记者较长时间等待,不能快速疏散,耗费记者的时间,影响休息和工作;某届冬季运动会,媒体大巴车只能拉到山脚下,搬着机器上山非常困难;某届奥运会,给媒体自有采访车划定的停车区距离场馆很远,扛着设备要走很远的路;某届奥运会在开幕前两天,记者因公共汽车和奥运班车标识混淆不清被“放鸽子”,赛事过半后媒体服务才真正走入正轨。
媒体交通服务体验包括媒体班车乘坐体验,媒体自有交通工具配套服务体验以及城际、郊区场馆接驳交通服务体验3个主要方面。关于班车乘坐体验,受访者希望班车服务可以做到准时、快捷,提供清晰、易识别的线路和站点信息,提供便利的乘降条件,控制班车乘降地点至场馆特别是雪上项目场馆的距离;在赛事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的高峰时段,应适度加密班车间隔,确保大量媒体人员快速到达或离开。关于使用自有交通工具所需的配套服务,受访者希望各场馆、各媒体中心能够提供便捷的媒体车辆停车服务;因媒体人员可能携带大量器材,媒体车辆的停车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各场所的入口,同时,各场所应预留足够空间供大型转播车辆行驶和停放。关于城际、郊区场馆接驳交通服务,受访者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压缩各赛区之间的交通耗时。
各类指引标识的规范性、实用性直接影响媒体人员的体验。受访者认为两类指引标识都重要:一是设置在机场(车站)、各场馆、各媒体中心以及媒体驻地宾馆等场所,用于提示路线、设施和服务的标识;二是户外用于指引行车道路或步行路线的标识。受访媒体人员希望北京冬奥会能够高度重视指引标识的规范设计和布置,确保媒体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标识信息,可以无障碍地前往各处,使用各类设施和服务。
可持续办奥、节俭办奥理念更要求多赛区的冬奥会媒体交通服务进行统筹协调,力求在满足需求、提升体验与避免浪费之间做到最佳平衡。林洁说:“我们要尽量测算准确,以符合节俭办奥的需求。但是,北京、张家口、延庆3个赛区,媒体人员如何分布,现在很难预测。媒体说,要等赛程出来才能制定转播计划、报道计划,才能知道人员分布。媒体提供需求了,我们才能有数据提供给(冬奥组)委内负责交通的部门,环环相扣。此外,媒体住宿是交通设计的基础数据。北京冬奥会将以签约酒店而不是媒体村的方式为媒体提供住宿,签约酒店的优点可能是距离场馆近,但缺点是比较分散,这又增加了交通服务的难度。交通运输部门问我们多少记者需要跨赛区交通,我们很难准确预测。我们只能说,新闻记者可能跨赛区更多,转播商一般在同一个赛区工作,可能在赛区内不同场馆工作。我们要预测跨赛区的交通需求、班车频次,真的很难。”
2.1.2.3 餐饮服务:热食、热饮最直接传递温暖
报道过冬奥会的记者、摄像最渴望的是热食、热饮。一位参加过都灵冬奥会、温哥华冬奥会等7届奥运会转播的受访摄像师说,有的冬奥会A证可以吃热食,但B证不能,如果条件允许,希望雪上有热餐,因为-20℃的室外,摄像、记者要从早上站到晚上。对热食和其他防冻、保暖设施、用品的期待是记者们冬奥体验愿景的重要内容。
相对灵活的就餐时间也是媒体人的体验期待。媒体工作时间不规律,难以做到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集中用餐,错过常规的用餐时间可能成为常态。记者们期待餐饮供应时间可以满足随时就餐的需求,同时,期待可以在主要工作、休息地点就近获得餐饮服务,期待餐饮服务兼顾国际标准与地方特色。
在寒冷冬季随时提供热食对媒体服务是极大挑战。林洁表示,山顶上的温度可能在-30℃,热食在端出来的瞬间可能就凉了,只能在室内来吃。热食、热饮可以直接传递温暖,但可能也是媒体服务的难点。
2.1.2.4 安保服务:安全与便捷的平衡
奥运会安保服务在重大安全事件的刺激下获得发展。1972年9月5日,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期间,8名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成员凌晨翻越奥运村后墙,闯入以色列代表团驻地,当场打死两名以色列运动员,并劫持其他9名以色列运动员作为人质,要求以色列释放所扣押的200多名巴勒斯坦人。这次绑架事件造成全部人质和一名联邦德国特警死亡,是奥运会历史上最早、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恐怖事件,被称为“黑九月事件”。这以后,国际奥委会和历届奥组委开始重视奥运会安保问题。2001年“9/11”事件更进一步促使奥运会加强安保措施(范帆,2009)。
奥运会参与者最直接体验到的安保服务是安检。为了万无一失的安全,安检程序往往比较繁琐。受访中国转播商提及参加中国大型运动会报道时不尽如人意的一些安检体验,并希望冬奥会安保服务可以避免类似问题:某届亚运会和大运会,三脚架不能进入场馆,记者认为可能是安保人员不够了解媒体器材,需要对安保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某届全运会,进赛场的入口只有一个,媒体人员和运动员需要一起排长队等待安检,记者建议运动员和媒体人员分流安检;某届全运会,安检需要脱大衣,对于穿戴好装备的媒体人员和运动员都十分不方便,既费事、费时,也容易受凉,记者认为如果要脱衣服安检最好在室内温暖的空间里;中国安保人员通常比较严肃,记者认为安保人员如果微笑服务会让奥运会参与者体验更好。受访记者们充分肯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IBC里面发车直接到场馆不需要再安检”的做法,这就是北京奥运会实行的“从干净区到干净区”的模式。总之,受访媒体人对安检工作表示充分理解,愿意积极配合安检工作,也期待安检工作能够更加专业、高效、友善地开展,能够充分考虑到媒体工作的特殊性。
林洁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施的“从干净区到干净区”的安检模式是北京冬奥会安检模式创新的基础,这需要交通运输部门和安保部门的合作,考虑到媒体携带器材的问题,会尽量让媒体的车位靠近安检入口处。
2.2 奥林匹克信息服务体验目标:及时、准确、全面
奥林匹克信息服务指的是为参加奥运报道的注册记者提供运动员背景信息、东道国背景信息、赛程安排、比赛成绩、赛时重要活动信息等事实性信息。资深奥运记者通常会自己积累背景信息,但奥林匹克信息服务系统全面的背景信息,及时、准确、权威的赛事信息,是个人努力难以企及的。
奥组委为媒体提供奥运信息不晚于1900年第2届巴黎奥运会,组织者在举办前2个月就开始向体育报或报纸的体育版面提供奥运信息。1912年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奥组委媒体委员会的服务内容中就包含了新闻信息,在赛时组建了奥林匹克新闻局。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除赛事消息外,组委会还提供了一个多语种的扬声器,丰富了信息服务渠道。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强调赛前信息服务,赛中设立新闻助理岗位,并将信息服务拓展到运动员和媒体驻地奥运村(范帆,2009)。
1946年诞生的电子计算机为奥林匹克信息服务的电子化带来机遇。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奥组委在新闻中心为媒体提供了3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能提供5亿条资料,还配备了63种不同键盘的打字机,还在媒体区域提供闭路电视,供记者观看各个现场比赛的实况(范帆,2009)。为记者提供电视转播实况随后成为媒体服务保留项目。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创建的电子信息系统(EMS)进一步升级电子信息服务。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创造了INFO1996系统,将信息上传互联网,为奥林匹克信息服务竖立又一座里程碑。奥林匹克INFO系统得以延续,如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INFO2008。
奥林匹克INFO系统的内容生产主体经历了由奥组委主要负责转向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OBS)主要负责的过程。INFO2008由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组建的包括外籍专家在内的大团队负责信息生产。据林洁介绍,媒体服务及奥林匹克信息处负责在赛前录入背景信息,将在平昌冬奥会信息的基础上更新,而赛时各场馆比赛结果等信息的采集、写作和上传将由OBS负责组织富有经验的专家、母语团队实施信息生产与系统维护,做起来比非母语国家的奥组委更加高效。奥组委负责信息系统前期硬件的搭建和基础信息的录入、OBS负责赛时信息生产是较为合理的分工合作模式,有助于持续提升奥林匹克信息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也为东道国奥组委减轻了工作量,而上、下届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信息共享与传承体现了国际合作共同创造和积累奥运遗产。
3 媒体运行之:媒体场馆、设施及服务体系
奥运会媒体场馆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新闻中心、转播中心、媒体村三类媒体场馆和建筑,新闻中心为文字、摄影记者服务,转播中心为转播商服务,媒体村供奥运记者住宿。
3.1 新闻中心:场馆空间、设施与服务
3.1.1 奥运会新闻中心的创立与发展
新闻中心服务对象以文字、摄影记者为主,而奥运会记者配额制度实现了注册媒体总量控制。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首次实行大通讯社优先的媒体名额分配制度。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首次实施了由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建议的记者配额制度。国际奥委会将文字、摄影记者的注册名额保持在3 000个。据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媒体服务处处长林洁2021年3月2日介绍,北京冬奥会仍然保持3 000名记者总配额,并已陆续分配给各机构。
历届奥组委为媒体提供的工作空间经历了从赛场的观赛席、摄影席、评论员席,到设施齐全的媒体工作间,到如今专门的新闻中心的发展。新闻中心的设立时间至少不晚于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这届新闻中心除了提供餐饮外还有免费居住空间。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新闻中心的服务内容满足了记者多方面需求:准备记者证、徽章、奥运会免费门票等;提供比赛结果和相关信息服务;打字、复印服务;多语种翻译服务;新闻中心到比赛场馆的交通服务;餐饮服务;咨询服务,等。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首次使用“主新闻中心”概念(范帆,2009)。今天,“主新闻中心”是包括主新闻中心、山地新闻中心、场馆新闻中心、非注册媒体新闻中心这一系列新闻中心的龙头,意味着奥运会媒体运行体系更加完善。
非注册媒体新闻中心因世界媒体的需要而生并逐渐成为新闻中心体系的重要构成。3 000名注册记者配额难以满足实际需求。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奥组委为5 000名非注册记者提供了赛事信息和设施设备。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悉尼市政府设立了奥运史上第一个非注册记者中心。
3.1.2 新闻中心服务体验目标:可持续、便捷、专业
《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对新闻中心场馆建筑强调可持续理念,对场馆位置强调便捷理念,而对空间大小的要求则体现了对场馆功能的专业测算。例如,主新闻中心和山地新闻中心所使用的建筑应当是现有的展览中心类的设施,或者大空间(类似仓库)、方便赛后改建的新建筑,或者可以满足需要的临时设施;新闻中心的位置应当靠近比赛场馆,并配有交通、住宿、餐饮等公共服务;夏季奥运会的主新闻中心提供30 000 m2可用空间;冬奥会的主新闻中心提供20 000 m2可用空间;山地新闻中心(仅冬奥会)不少于3 000 m2。
《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对场馆新闻中心设施设备和服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专业规范:设备齐全的媒体工作间;混合采访区;新闻发布间;媒体区和记者席,每一个记者席座位都要配有线和无线宽带互联网、电源、闭路电视(CATV)监视器;精心安排摄影师的位置,每一个位置都要无障碍地可以直接看清楚赛场(FOP)上的比赛和运动员,并要在每个位置上都配电源和有线宽带互联网。
数据传输对当今记者格外重要。《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要求包括每个记者席、所有比赛场馆的场馆新闻中心工作间和摄影席都要配光纤电缆,所有媒体区都应当可以无线上网,为大型新闻机构提供专线网络(VLAN)等;并特别考虑到残障记者的需求:每个场馆保证至少为坐轮椅的摄影记者预留一个摄影位置。
3.2 转播中心:奥运转播服务模式与媒体运行
3.2.1 转播中心的创立与发展
广播电视的诞生并参与奥运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感知,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改写了奥运会媒体运行的历史。
无线电广播诞生于1906年。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奥组委拒绝了广播采访奥运会的要求。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如日中天的广播取得了奥运门票,为41个国家的听众提供了实况直播,同时,奥运会媒体服务也开启了为电台服务的历史。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奥组委在主体育场搭建专门广播室,在赛场架设电缆网络,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在闭幕式上向全世界发表电台讲话。此外,德国的实验电视台录制了138 h的175个小项比赛实况并在距离柏林市中心15 km范围内的闭路电视播放,开启了电视转播奥运会的历史,随后面向电视转播的服务以铺设管线、安排摄像机位和赛场评论员席位等方式开展。(范帆,2009)。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新建了专门的广播中心;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除了开始使用“主新闻中心”概念,也开创了使用“国际广播中心”概念的历史(范帆,2009)。以后的历届奥运会沿用两大中心服务两大群体的模式,而冬奥会除了国际广播中心外,还设山地转播中心。
3.2.2 奥运转播服务体验目标:专业、合作
电视转播权是奥运会走向市场、发展奥运经济的关键。电视转播权经过了从东道国奥组委回到国际奥委会的历程,随后,国际奥委会成立OBS负责奥运会公共电视信号的制作并向转播商分发,而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重要职责是密切配合奥林匹克转播公司共同服务持权转播商,转播商则通过支付转播费获得转播权。
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问题在电视涉足奥运报道之初就显现出来了。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BBC共播出了64 h奥运节目,BBC与奥组委的协议中包含了支付1 000几尼(相当于3 000美元)的转播费,但奥组委最终没有让BBC兑现转播费。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一家美国电视机构想获得独家报道权,遭到广播电视界的强烈反对,最终所有广播电视网都获得免费报道权。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与伦敦转播公司关于独家播放权的协议引发争议,反对的电视公司认为奥运会属于新闻事件,不是纯娱乐,应该对所有的广播电视公司免费,墨尔本奥组委拒绝了广播电视公司的要求,借助BBC的技术力量制作了一部奥运影片,并进行了部分赛场的电视转播(范帆,2009)。
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首次把电视转播权问题写进《奥林匹克宪章》,在第49条明确界定了奥运会的新闻和娱乐属性:奥运会现场直播是娱乐内容,国际奥委会是其转播权的唯一拥有者,由举办国组委会负责销售,所得收入按有关规定进行分配。宪章还规定,电视台和电视网都可以报道奥运新闻,并对新闻中可以使用现场镜头的时长做了具体规定。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100多家电视公司向全世界观众转播了奥运会(范帆,2009)。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在合同中规定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谈判由国际奥委会和奥组委双方共同承担。这届奥运会的重要创新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奥组委共同成立了奥林匹克转播机构,负责制作和提供奥运会赛事和重要活动的国际电视和广播公共信号,建设、运营IBC和其他场馆的转播设施,为奥运会持权转播商提供与转播有关的服务。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吸纳全世界奥运会信号制作的精英,组建OBS,该公司成为奥运会的主转播商,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公用信号的制作质量。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北京奥组委与OBS共同组建了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OB),承担主转播商任务。据了解,北京冬奥会没有成立类似BOB这样的机构,而是由OBS直接承担主转播商任务。
OBS作为主转播商的奥运会转播运行模式是重要的创新,对于稳定地延续奥运传统和提升公共信号质量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而转播服务的高度专业性也决定了OBS与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合作模式,即OBS主导、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配合的转播服务模式。《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中广播电视服务相关规范传递出的最重要信息就是与OBS密切合作。例如,与OBS全面合作设计所有广播电视相关的设施和场馆布局,计算机辅助设计场馆的管理程序应当经过OBS同意后确定;在全面咨询OBS的基础上,制定场馆运行计划,使不同场馆和体育赛事运行保持必要的一致性;与OBS密切合作制定赛程;向OBS提供主办城市和联合主办城市为OBS和持权转播商制定的通用拍摄政策,包括所要求的许可证以及/或者执照。
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中心处处长陈煜具体阐述了奥组委与OBS的关系:“主导权在OBS,例如,IBC里面可以放什么、能展示什么,我们要跟OBS商量;我们的工作难点还是政策协调,跟器材使用、跟景观拍摄等有关的协调,例如,肯定会、一定会用到无人机航拍,我们要去跟有关部门协调政策;一切一切,我们都是按照它的规范在逐一落实,在落实中,我们希望加入我们好的技术,新技术如果成熟,他们也愿意用,比如现在的5G是最新的传输技术。”
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中心处直接服务主转播商OBS,并成为OBS与奥组委内其他部门及主办城市相关方面的沟通桥梁,因此,转播中心处的合作精神与专业能力应是OBS的体验期待。
3.3 媒体村体验目标:近便、舒适
媒体村是奥组委为媒体人集中住宿准备的专属空间。当参加奥运报道和转播的媒体人增加到可观数量时,奥组委开始为媒体人专设媒体村。
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奥组委为运动员建造了奥运村,也把媒体人安排在奥运村住宿。洛杉矶奥运村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奥运村,占地250英亩,是由550余栋“奥林匹克小木屋”和3万株盛开的植物组成的小城市,内有餐厅、桑拿浴室、希腊剧院、理发店、邮局等设施,以及纯毛地毯、专用毛巾、阅览桌、热水洗浴、瓶装蒸馏水和电话等设备,还有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运动员提供芬兰浴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一人全天的吃、住费用为2美元(范帆,2009)。媒体住宿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奥运会媒体服务领域。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媒体人也住在奥运村。这是媒体人入住奥运村的媒体服务模式。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媒体人首次超过1万名,但此届奥运会没有设置媒体村,给奥运会媒体服务的交通、食宿安排带来诸多困难。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奥组委吸取洛杉矶奥运会的教训,在汉城奥林匹克公园内建设了交通方便、设施齐全的公寓式媒体村,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媒体村。该媒体村在设计时兼顾到赛后用途,设计为三居室、四居室的公寓式套房,并且在赛前已经出售,这为业主们各自表达对世界媒体人的热情欢迎创造了机会。媒体村里的银行、邮局、餐厅、商店、洗衣房等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媒体人的生活需要。
以后的历届奥运会或设媒体村或不设。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设置了专门的媒体村;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设媒体村,一万多名记者被安排在市区内外的酒店,这给媒体服务交通组织带来很大困难,对交通问题的差评也在新闻报道中有所体现;2000年悉尼奥运会吸取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教训,把全部体育场馆、新闻中心、奥运村、媒体村都集中在一个区域——霍姆布什湾,极大方便了运动员和媒体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设了7个媒体村,方便记者根据主要报道赛事就近选择入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立2个媒体村,其中,汇园公寓媒体村可以徒步到达“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主场馆群和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而绿色家园媒体村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附近,是奥运历史上单体最大的媒体村(范帆,2009)。
奥运会期间,诸多利益相关方的大型团队将在主办城市住宿至少17天,确保住宿是《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充足的住宿、与酒店谈判合理价格并尽早签约确保所需房间数;签约媒体酒店要尽可能靠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和主要竞赛场馆群,乘坐奥组委提供的交通工具最远不超过30 min;如果主办城市现有酒店数量不足,为注册媒体提供媒体村(根据奥运场馆分布情况设置一个以上媒体村),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永久性住宿设施;无论签约酒店还是媒体村,主要按三星级至四星级酒店标准为媒体和转播商预备,部分房间五星级;至少确保在奥运会开幕前14天、比赛期间以及闭幕后2天的住宿。合同还提供了各利益相关方所需房间数量、星级等具体参考数据。
北京冬奥会以签约酒店方式为媒体提供住宿服务。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受访的处长们对媒体的住宿需求做了这样的分析:就近可能是最重要的,少花时间在路上,就有更多时间投入拍摄、采访、写作,出更多好作品,奥运会报道的机会不是常常有,有的记者可能就一次机会,留下遗憾可能就是终身遗憾;从调研看,媒体需求最多的是三星和四星级酒店,记者可能认为自己是来干活的,不是来享受的。
3.4 2022年北京冬奥会媒体场馆体验愿景
媒体和转播商(以下统称媒体)对媒体场馆的体验愿景对于理解媒体运行的重点、提升媒体体验的办奥目标有参考意义。基于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调查,这里主要讨论媒体对以下方面的期待。
3.4.1 对场馆设施和服务的体验愿景:便利
“关于新闻中心和转播中心等媒体工作场馆的设施和服务”,受访者最重视的4项依次是:电力、通信、网络等技术服务的便利性,演播室、记者席位等工作空间使用的便利性,交通便利性,获取赛事相关信息的便利性(图4)。
pagenumber_ebook=50,pagenumber_book=48
图4 受访者对奥运媒体场馆设施、服务的体验愿景
Figure 4.Respondents’Vision of the Experience on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of Olympic Media Venues
深度访谈提示媒体对冬奥会媒体服务的特别期待主要是:设置雪山实景演播室有助于增强山地转播的吸引力;长时间在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摄影、摄像会面临身体受寒、衣服鞋帽受湿、腿脚因长时间站立麻木等实际困难,期待有可以烘烤衣物的装置,能够提供热饮、热食和便携式座椅。
受访者在深度访谈中指出了往届志愿者服务体验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志愿者的期待:志愿者无法有效回答关于赛事、场馆信息的问询,语言能力、知识储备明显不足,而有的志愿者出于个人兴趣要求与知名记者、运动员合影,干扰记者的正常工作,期待志愿者增强相关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能力,增强志愿服务角色和职责意识。
3.4.2 对新闻发布会的体验愿景:信息
新闻发布会是新闻中心的日常活动,是媒体运行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媒体获得新闻信息、向新闻发布者直接提问的重要平台。对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新闻发布会受访者最重视的4个方面依次是:媒体通稿信息、时间地点安排、新闻发布会主题、报名参与的便利性(图5)。在深度访谈中,受访者期待北京冬奥组委保持官方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pagenumber_ebook=50,pagenumber_book=48
图5 受访者对新闻发布会的体验愿景
Figure 5.Respondents’Vision of the Experience on Press Conference
3.4.3 对媒体包的体验愿景:实用
装有各类必要资料、物品的媒体包成为媒体必不可少的“帮手”,同样也是颇具纪念意义的礼品。在被问及“您认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媒体包最应该配置哪些资料和物品?”时,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4种依次是:赛事活动信息,徽章、吉祥物等礼品和纪念品,手机SIM卡、公共交通卡等与公共服务相关的物品,保存有相关信息电子文档的存储介质(如U盘)(图6)。可见,满足新闻报道工作需要的赛事信息、标志性奥运礼品、在主办城市工作生活期间所需通讯、交通相关工具、方便携带和使用的电子信息是媒体期待的媒体包配置。深度访谈提示,媒体普遍期待专业、规范、翔实的媒体工作手册。
pagenumber_ebook=50,pagenumber_book=48
图6 受访者对冬奥会媒体包物品配置的期待
Figure 6.Respondents’Expectations on the Allocation of Media Packages for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3.4.4 对技术创新和文化特色的体验愿景:前沿、适度
受访者对技术创新的期待远超过对文化特色的期待,其中,“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是受访者最期待的(58.9%),而对“春节、长城等特色文化元素的体现”的期待度相对较低(21.1%)(图7)。
pagenumber_ebook=50,pagenumber_book=48
图7 受访者对冬奥会技术创新和文化特色的期待
Figure 7.Respondents’Expectatio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在深度访谈中,受访者认为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张灯结彩的中国年味会增添欢乐氛围,吃饺子体验等可以增强外国记者“在中国过个中国年”的美好记忆,红灯笼映衬下的场馆、雪场、城市会增加冬日的温馨气氛,镜头拍摄效果也比较好,同时,文化特色呈现不宜过度。受访的外国转播商驻京记者说:“文化符号必须呈现,但是,不能做过了,不能让人感觉太多了。”中国转播商的一名受访记者说:“只要能营造氛围即可。”受访非持权转播商的国际知名媒体记者说:“我觉得文化元素在奥运报道都属‘锦上添花’素材。体育记者肯定还是聚焦赛情,而其他新闻记者应该会更关注与奥运有关的时政经济社会等话题,以赛事为切入点进行相应报道,可能不会过于报道长城或春节等元素。当然对电视媒体来说,这些视觉效果丰富的元素会是很好的背景或花絮。”
用镜头体现东道国和主办城市文化也是OBS的题中应有之义。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转播中心处陈煜处长说:“OBS拍的东西也希望有故事,首钢工业遗址就是个故事;他们会设一些景观摄像机,在传输公共信号的间歇,会传送一些反映当地文化、城市面貌的画面,持权转播商在收到镜头后就可能去了解、去挖掘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会将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合二为一为主媒体中心(Main Media Centre,MMC),这与技术变革、媒体融合的趋势相契合,势必给媒体记者和转播商带来全新的体验。
4 结语
自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于19世纪末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以体育促进世界人民健康、交流、友谊与和平的崇高使命和人类的共同美好愿景,传递着“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100多年来,世界各国媒体为奥林匹克运动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传播、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奥运遗产:媒体报道和转播吸引了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奥运,使奥林匹克文化得以传播、传承;媒体报道和转播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得以广泛传播,让奥林匹克运动的高光时刻得以记录,永久性保留人类体育文明的魅力;媒体对东道国文化的报道呈现了丰富多样的世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价值观的传播、传承。
始于首届奥运会的媒体运行在遵循《奥林匹克宪章》的百年实践中不断创新,沉淀出完善的运行体系和一整套规范,是最宝贵的奥运遗产之一,而每一届奥运会的媒体运行都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为这份奥运遗产做出新的贡献。《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新规范”与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高度契合,将有力推动北京冬奥会在可持续发展、提升利益相关方体验等重要目标引领下创新媒体运行模式,优化媒体运行规范。奥运会媒体运行演进历史以及“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体验愿景”所凝聚的专业、便捷、温暖、实用等核心体验目标,可为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媒体运行在“做”中默默贡献奥运会形象与东道国形象。正如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受访处长们所言:“媒体运行是不发声的,我们通过服务,让媒体感受好,更好地去报道奥运会;每个细节都代表我们的专业水平;我们熟悉规范、了解媒体体验愿景、与国际奥委会不断沟通,都是为了以更明晰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平畅地实施媒体运行,我们把各方面做好了,国家形象是水到渠成的事。”
参考文献:
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2016.《主办城市合同:运行规范》(Host City Contract:Operational Requirements,2016 年 12 月版)[S].北京:北京冬奥组委.
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2020.《奥林匹克2020议程》(Olympic Agenda 2020:20+20 Recommendations)[S].北京:北京冬奥组委.
范帆,2009.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高长力,2008.北京奥运会如何为媒体服务[J].中国广播,(5):26-28.
易剑东,王道杰,2016.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价值和意义[J].体育与科学,37(9):34-40,33.
Norms,Innovations and Experiences:A Study on Traceability of Olympic Media Operations and Media Vision for Beijing 202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Winter Games
ZHONG Xin1,2,CHEN Guoyun1,LING Qian1
1.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2.Humanistic Olympic Studies Center,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Olympic media 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system for achieving the Olympic communication goals.Olympic Agenda 2020,the“New Norms”,as well as China’s four concepts“Green Olympics,Shared Olympics,Open Olympics,and Frugal Olympics”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media operation of Beijing 202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Winter Games.The new requirements emphasize that sustainable operation and experiences of stakeholders are equally important and should be well balanced.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s and norms of media operation in Olympic history and to understand media vision of the coming Olympics for the sake of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media expectation,practice targeted and sustainable media operation.Based on the historical tracing of Olympic media operation,the questionnaire of media experience vision survey for Beijing 2022 Winter Games,and th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directors of Media Operation Department of Beijing Orga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202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Winter Games,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media experience oriented operation norms and innovations in Olympic media logistic services,Olympic information services,media center,media village and other Olympic media venues,and found that the professionalism,convenience,warmth and practicality are the core experience goals of survey participants for Beijing 202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Winter Games’media operation system.
Keywords: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Beijing 2022 Paralympic Winter Games;media operation;media experience;vision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21)01-0040-11
DOI:10.16469/j.css.202101005
收稿日期:2020-04-28;修订日期:2021-01-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XW005)。
第一作者简介:钟新(1967-),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公共外交、视听传播,E-mail:zhongxinruc@vip.sin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