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回复: 0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9-24 1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解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杜志章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是要领会其核心要义,包括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任务是“发展是第一要务”,重要保障是“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等。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治国理政

2020年6月,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单位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该著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也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典和原著,根据中央“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理论创新。新时代中国面临诸多新的时代性课题,包括如何保持中国健康快速发展,使中国由一个大国发展成为一个强国;如何突破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围堵和破坏,使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在21 世纪的中国被高高举起;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未来发展,在解答一系列时代性课题、解决一系列时代性难题、应对一系列时代性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涉及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全面系统学”,又要“深入思考学”;不仅要掌握其全貌,也要抓住其核心和重点。透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任务是“发展是第一要务”,重要保障是“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

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站在“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一方面要回望过去所走过的路,总结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要放眼未来,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p184)。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而且来之不易,因此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3](p21)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并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过程。10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中国的理想;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中国朝着共产主义方向迈进了一大步;1956年,伴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40多年的探索,中国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而且非常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长期而艰难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可概括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其中,“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有两层含义:一是不走封闭的发展道路,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因此要实行对外开放;二是不走僵化的教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结合时代特点、实践需要和民族特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因此要实行对内改革。“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资本主义世界开放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邪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3](p26)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p119)未来中国的发展要行稳致远,直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1](p118)。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行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把“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推出了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完成了中央和地方党政机构改革;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等,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p6)“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p6)“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p6)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

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在1840 年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曾掀起过一次又一次“救亡图存”“革新图强”的浪潮,但是他们都失败了,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相继被历史所淘汰。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仅用了28 年时间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革命过程中建立并领导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最终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掌握政权。因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人民的选择。如果说新中国成立时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她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革命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今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她带领中国人民通过建设和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还取决于她是否能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这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体现。其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p6)。这句话可以进一步抽象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共产党领导”。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有类似的论述:“在资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4](p373)这个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中“无产阶级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因此,社会主义时期只能是共产党领导。当下,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过渡性社会特征尤为突出,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再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西方政党制度下的政党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其任务是通过竞争性选举,努力成为执政党,从而代表其利益集团的利益。这是西方政党选举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执政不是为了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是整个工人阶级、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且肩负着艰巨而光荣使命。不仅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也肩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经过近百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世界上被高高举起;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其肩负的使命,就必须长期执政。

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所谓“党的全面领导”就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首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符合中国“大一统”传统。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构成复杂。“上下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纵横九万里而井井有序”,其根源在于“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大一统局面好的时期都是和谐稳定、繁荣昌盛;相反,凡是大一统局面差的时期都是四分五裂、社会动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实施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制度,全国上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的制度,实施统一的法律,奉行统一的价值,追求一致的目标,从而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局面,也体现了“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其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由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的现实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p10)因此,发展仍然是当前中国第一要务,发展仍然是硬道理。要发展就离不开稳定的环境。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呈高度正相关。正如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所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5](p284)在新时代,要保持稳定就得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再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p12)因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还需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面临外部势力的干涉和破坏,也将应对诸多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因此,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确保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朝着共同的政治目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证;二是在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思想引领;三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组织保证。

新时代应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首先,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p114)一方面,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必须依法执政,才能确保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有效性,最终决定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且必须长期执政,因此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是高度一致的。其次,处理好“党与政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曾有过党政分开的尝试,但事实证明党政分开不适合当今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党政关系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曾经讨论过党政分开问题,目的是解决效率不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拖拉等问题。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当时我们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都不够,对如何解决好我们面临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是探索性的”[1](p167)。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我们对党政关系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能放弃这一条,但是党要善于领导。”[5](p179)因此,处理好党政关系,不能片面地讲党政分开,也不能片面地讲党政合一,“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无论怎么分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1](p168)。再次,处理好“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从一创立就有明确的社会革命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在通往共产主义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具体的社会革命任务和社会革命目标。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任务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铁还得自身硬”,由于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社会革命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因此必须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提升战斗力。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p1)

第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7](p27)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第三,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3](p43)党的执政水平、执政成效甚至执政地位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第四,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体现。“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到那时,‘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p4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新时代,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仍然要不断把“蛋糕”做大,但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还要强调把“蛋糕”分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党的十八大为界,可以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半程,如果说前半程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后半程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前半程是要把“蛋糕”做大,那么后半程则是要把做大的“蛋糕”分好;如果说前半程更注重“效率”,那么后半程则更注重“公平”;如果说前半程追求“高速度发展”,那么后半程则是追求“高质量发展”。在当前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最具有战略性的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2020 年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不会变,因为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退路和弹性。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主要矛盾,党中央逐步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该路线的核心就是: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

改革开放40 多年过去了,中国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国家的综合实力都显著提高,中国已走到了发展中国家前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成熟阶段了呢?虽然中国社会主义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发展问题,如果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我们集中解决的是发展的“数量”(把“蛋糕”做大)问题,那么今后我们要解决的是发展的“质量”(把“蛋糕”分好)问题;如果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我们重点是追求“富起来”目标,那么今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强起来”。因此,在新时代,发展仍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1](p10)

当然,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一定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选择,“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1](p238)。

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1](p217)。“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p13)

关于这个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是这样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p13)对于开展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提出了“五个更加自觉”,即“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1](p13)。这“五个更加自觉”表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险挑战主要来自五个方面,指明了新时代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主旨讲话[N].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9/03/c_129946128.htm.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邓小平文选: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020.11.001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44(2020)11-0005-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国家治理综合评估体系研究”(15BKS064)。

作者简介:杜志章(1972—),男,湖北咸丰人,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 申 华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3 04:26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