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缘起
曼西市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林德夫妇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起点。20 世纪20 年代,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曼西市(Muncie)作为田野调查点,并将之命名为“中镇”(“Middletown”音译为“米德尔顿”)。中镇是美国典型小城社区,当时的居民约为3万人(2019年约7万人),曾经是美国传统工业发达地区,但在20世纪初逐渐没落。1924年,林德夫妇在写给曼西市民的一封信中,把这座城市定义为“一个典型的健全的美国小城市”,侧面反映了选择曼西的原因。1929 年,他们在第一本学术专著《米德尔顿: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的“绪论”部分进一步提出选择中镇的原因是:“旨在同步研究美国的一个小城市纵横交织的复杂生活趋向。严格地说,典型的城市是不存在的,但我们本项研究所选择的城市具备多数社区共同的特点。”[1](p10)典型和健全都是相对而言的。曼西这座城市虽小,但各种制度和关系比较健全,具有小而全的特征,因此更有利于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调查。从整体上来说,美国社会的核心在中小城市,而不是现代化大都市。随后,社会学家纷纷涌入中镇开展研究工作,并形成了丰富成果。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1937 年林德夫妇出版的另外一本专著《转变中的中镇:文化冲突研究》(《Middletown in Transi⁃tion: A study in Culture Conflicts》),展示了文化冲突下中镇的变迁。20世纪70年代,卡普勒、巴尔等继续开展研究并形成新一波高潮,出版了《中镇家庭》(《Middletown Families:Fifty Years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虔诚的人们》(《All Faithful People: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Middletown’s Religion》)等专著以及大量学术论文。1979 年,电影人皮特拍摄了中镇相关纪录片并在一些媒体播出。进入21世纪,中镇研究的代表作是拉希特等所著的《中镇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Middletown》)。这本书的亮点是改变了以往仅仅以白人为研究对象的局面,增加了非裔美国人及其社区相关活动。
艺术家要进行艺术创作,除了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和创作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创作动机和创作热情。中镇民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不带有功利性,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良好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的。从年龄上来看,他们大多数在60岁以上,已经退休并具有退休金或者其他固定收入。当笔者多次以不同方式询问艺术创作原因的时候,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纯属娱乐(Just for fun)。当然,身处消费社会,如果艺术作品能带来利润,他们也是不拒绝的,因为这也是自身价值认同的一种方式。如现年69 岁的罗瑞曾经在波尔州立大学学习过艺术,但并未以此为职业。她养育了三个儿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并独立生活。她在退休前协助丈夫做房地产等相关事务,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因此,退休后的她有足够的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擅长绘画,创作出大量作品,并出版了三本儿童绘本:《小菜一碟》《凯蒂,等一等》《够了!》。这些绘本所使用的图片都由她自己创作,主要以她6岁的孙子、邻居家小孩等作为主人公,描述儿童眼中的世界,具有童真美和较强的生活气息。中镇民间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还集中体现在民间乐队及艺术家身上。中镇富有代表性的乐队主要有以下5支:怀旧乐队、美国家乡乐队、小调舞蹈队、中印度长笛合唱团以及曼西交响乐团。美国家乡乐队已经成立了30余年,成立之初有60余名成员,能够演奏各种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为中镇居民奉献了上千场免费公共音乐会,深受中镇居民喜爱,为本地的艺术生活增添了色彩。当然,他们也参加一些庆典活动以获取一定报酬。从数量上来看,中镇民间乐队的数量远远赶不上中国,这与两地人口基数的巨大差别有关系。再者,因为各个社区都分布有艺术家,日常可以自行组织艺术活动。这些民间艺术家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基本都属于中产阶级及以上,因此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将艺术日常生活化,或者说将日常生活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