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回复: 0

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67
发表于 2021-9-17 17: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特点、实践优势与现实启示
毛清芸,陈旭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一次以强有力的政治基石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来自制度的根本保障和动力支持。无数次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实践经验,都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思想统一、行动有效、信念坚定的实践优势。在新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更要始终秉持历史自信、效果自信和实践自信,一如既往坚持走特色路线、群众路线、发展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保障;实践优势;制度自信

2019年底和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肆虐并逐步蔓延至全国。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次疫情恰逢春运时期,武汉市作为交通枢纽人口流动巨大,仅“春运期间,武汉地区铁路、公路、航空预计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1],这对本就艰难的疫情阻击工作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高效引领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成为摆在我党面前的最大任务。新冠肺炎疫情刻不容缓,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再一次对我国提出了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国内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继非典疫情、汶川地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果,也再一次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所具有的制度保障特色和实践优势。

一、保障特点:强有力的政治基石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以将它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以及经济危机等五大类。”[2](p103)这些事件都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广泛性、公共性和灾害性。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决定了在处理过程中政府需要具备强有力的前期预防、过程应对、后期总结等治理能力。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面对其发展的迅猛势头,党中央用坚定的决心、高效的手段,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种源于制度的保障,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公共事件处理凸显了强有力的制度特征。

(一)党的领导提供组织保证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展速度令人措手不及的特点,处理这类事件的关键是需要政府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敏锐的处理措施。党的坚强领导为应对来自各类突发事件的治理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反应。习近平同志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听取肺炎疫情防控汇报后,党中央立即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陆续派出了中央指导组,将防控疫情作为头等大事,并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部署要求。随着全国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党中央、国务院又针对新的疫情形势特点,提出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原则。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状况,因时因势挑战应对方案,真正做到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有效。

其次,基层党组织坚决执行,发挥堡垒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上空。本次抗疫中,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国家部署,成为疫情防控的支撑性力量并取得了广泛明显的成果。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等基层的党组织,在宣传防疫、管控隔离、信息传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切断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链条。

最后,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对党员个体而言,他们始终用个人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党员干部的担当和责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最艰苦的工作党员先上,最困难的地方有党员。在本次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党员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武汉市各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下沉到各社区与众多志愿者一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岗位的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完成本职工作,为抗疫做好后援,以个体的点滴坚守为抗疫贡献力量。

(二)全局统筹催生行动合力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3]结合湖北省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紧张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卫健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各地区均陆续派出了多支驰援湖北省的医护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互助的精神,缓解湖北省的抗疫压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4]为了助力湖北省更好地进行防控工作,我国还实施了“一省包一市”的对口支援方案,以省为单位对口支援湖北省内各市州的方式,形成对“一对一”的对口支援关系,举全国优势资源全力支援湖北省的防疫工作,实现了科学、精准的全局统筹,并成功实现了疫情防控的阶段胜利。

首先,全局统筹依赖于科学决策。面对疫情的突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以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为全国更好地开展防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这种科学决策需要不断加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事件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善后恢复阶段的学习能力,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急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2](p106)

其次,全局统筹得益于治理理念。“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治理的历史传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5](p5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防止社会恐慌,并以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疫情发生初期,在及时科学分离病毒后我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了病毒基因序列,正确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世界防疫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经验。

最后,全局统筹依赖于精准实施。在本次抗疫中,我国注重实施精准的防控措施,采用精准化的策略和方案,实施精准抗疫。我国采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疫情严重的武汉市,按照患者的病情状况,实施了分区分层的收治方案,建立定点医院,筹建方舱医院;同时组织防疫力量下沉社区,不断突破疫情难关,逐步控制疫情并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则实施精准防控,在疫情逐步稳定后,有序开展复工复产的工作,防控和复工两手抓,逐步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为后续长时间的全球抗疫做好准备。

(三)文化传统凝聚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在各种艰难险阻中不断奋进、拼搏的历史。无论遇到何种突发公共事件,我国都能依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凝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以应对突发的危难和困局。个体在国家利益面前总是能够做到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各地方之间总能够发扬互助精神共渡难关;各民族之间始终团结一心、守望互助。

首先,个人与集体的奉献精神。湖北省的医护人员始终奋斗在战“疫”一线,以个人的奉献为遏制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随后,全国各地紧急征调医护人员,大批医护人员积极行动、踊跃报名,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与病毒抗争的最前沿。个人在国家利益面前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这种以医护工作者为代表的个体汇集的职业特质和行业精神一直成为防疫攻坚的坚强支柱。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个体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得到彰显,成为保障群体利益的重要有生力量。

其次,地方之间的互助精神。各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抽调医护精英,迅速组织起多批次医疗队奔赴湖北省,缓解湖北省医护队伍的抗疫压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医疗物质资源紧张的状况,全国各个省份还组织了大量急需的医疗物资的采购和统筹,无条件地整合资源,坚定驰援湖北省,解决湖北省的燃眉之急。同时,还积极宣传防疫工作,缓解各地区群众对湖北省的情感恐慌,接纳滞留外地的湖北人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负责的态度实施科学隔离措施,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地区与地区的守望互助。

最后,民族的团结精神。无论是南北还是东西,各民族都以实际行动守望相助。各地的少数民族自发组织捐款、捐物,各类援助物资源源不断送往湖北省,用实际行动支援一线抗疫工作;同时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医护人员自发参与到抗击疫情一线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紧密相连的文化传统,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二、实践优势: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经验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一次次成功经验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来自实践考验中不断被验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思想统一、行动有效、信念坚定的实践优势。

(一)思想统一:坚持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我党的力量之源,为人民服务也一直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直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总是能做到思想的统一,始终以人民为先,时刻与人民紧密相连,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

首先,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6]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不断增长的确诊病例与死亡病例数在一段时间内总是高居不下,防疫工作刻不容缓。国家迅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下达“武汉封城”的决定切断传染渠道,以决胜的态度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健康,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迅速筹建方舱医院,“坚定不移落实应收尽收,加快增设床位并提高收治能力,宁可让床等人,也不要让人等床”[7],确保及时收治病人,治疗患者。

其次,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家以负责的态度通报疫情情况,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以每天两次发布的频率介绍防疫工作情况,及时通报疫情数据,积极回应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地也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各地抗疫进程。2020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公告,公开向全国征集疫情防控线索,发动人民的力量“向社会征集有关地方和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以及改进和加强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8]坚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对人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及时给予答复和调查。

最后,确保人民的肯定和满意。为了缓解抗疫的压力,从个体角度,2月7日,财政部便明确表示将对患者实行“财政兜底”,即对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措施,中央财政补助60%;针对疑似患者,其费用中央财政视情给予适当补助。2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明确表示:“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储备作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相关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现有收储制度和办法,……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9]政府的兜底承诺是让患者、救护医院以及生产相关急需医疗物品的企业都放下经济包袱和心理包袱,能够全力以赴参与到抗疫行动中。“截至3月4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104.8亿元,目前已使用714.3亿元,主要用于救治患者、医务人员工作补贴、医院购置收储疫情防控物资以及救助困难家庭等,后续还有390.5亿元可投入使用”[10]。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急人民之所急,以人民的需求为本,始终坚持确保人民的肯定和满意,切实做到了始终以人民为重。

(二)行动有效: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党的集中领导,发挥公有制经济的核心作用,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这种集中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势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凸显了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作用,在当下的防疫形势下发挥了集中指挥、集中动员和集中分配的作用,为抗击疫情打下坚实基础,让行动更加高速和有效。

首先,坚持党的集中领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感染病例不断攀高,湖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Ⅰ级响应的省份的疫情指挥部将统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其指导下开展区域内的应急工作。这种公共事件响应机制的设立和及时响应,让公共事件的处理得到了“步调一致、行动有效”的保证,物资调配上统一进行调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全国范围内的抗疫效率和协同应战的能力。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各地陆续出台措施,支持相关疫情防控紧缺物资生产企业复工,保障一线的物资供应,实现了全国一盘棋,在宏观调控的支持下让抗疫工作稳步进行。

其次,公有制经济的集中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有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建三局作为主要建设方,在武汉市短期内迅速修建起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两所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实现了“中国速度”的奇迹建设。在这次紧急建设中,国有企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不计经济效益的建设节奏,在最短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艰巨的建设任务,也再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始终以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确保我国整体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最后,集中调动各方力量。抗疫形势刻不容缓,除了最需要的医护队伍源源不断援助湖北省,缓解湖北收治患者的压力,同时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国家紧急统筹和调拨更多的生活物资和紧缺的各类医疗物资,以最快速度打通了救援特殊通道。以武汉市为例,在短时间内建成十余所收治轻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方舱医院,做到应收尽收,防止家庭内部的交叉感染。同时,在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又积极支持各地复工复产,还在国家层面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关注低收入人群,解决失业问题,助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

(三)信念坚定:团结一心渡难关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以顽强的信念,同进退、同奋斗。在这种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必胜信念之下,全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互助精神,使得抗疫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一是发扬坚定的敬业精神,勇往直前。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深耕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之中,使人们在任何时期都能以实干、坚毅、专业的态度在各自岗位上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抗疫行动中,无数医护工作者被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以专业的医疗技术、坚毅卓绝的态度,顽强奋斗的职业精神,以身作则日夜奋战在抗疫的一线,从不放弃,始终与病毒进行顽强抗争,拯救被感染的患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敬业精神。无数医护工作者用生命守护生命,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线。在疫情抗击中,他们将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用奉献精神兑现自己的职业承诺。

二是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得失。在面对抗疫考验时,无数工作者放弃休假,义无反顾回到工作岗位。无数企业加大马力生产,加班加点,全力支援抗疫工作,连夜加班生产口罩和隔离服,缓解一线迫切需要的医疗物资需求。以在抗疫工作中肩负重要物资投递工作的邮政行业为例,“截至3月8日,全行业承运寄递疫情防控物资1.73亿件,累计8.24万吨,发运车辆2.4万辆,货运班次350架次。……中国邮政对送往湖北的物资优先处理、专门调度、快速送达,截至3月7日运送的防疫物资达9600吨”[11]。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秉持着奉献精神,以平凡人的贡献来支援抗疫工作。

三是发扬广泛的互助精神,助人自助。在抗疫之中面临着物资的短缺,全国各地、社会各界都积极调动物资,源源不断地对重点地区和机构组织捐赠。除此之外,无数志愿者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无论是直接参与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是参与宣传和排查的社区志愿者,或者参与物资统筹的红十字会志愿者都发扬了互助和奉献精神。以武汉市为例,由于交通管制,医护工作者上下班交通遇到困难,本地志愿者自发组织爱心车队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还有司机志愿者帮助确诊病人转运方舱医院。他们都以个体的积极参与,不断汇集到抗疫工作中,这种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在抗疫工作中不断得到凸显。

三、现实启示: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从应对金融危机、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到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以决胜的姿态,应对各类危机的挑战,在处理效果、发展形势等各个方面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优势。这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秉持历史自信,坚持走特色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一制度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不断摸索,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探索得出的。这种制度是在中国人民不断地摸索和运行的过程中,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程中,以实践的智慧构筑的属于中国人民的正确的选择,是结合中国国情,遵循中国人民意愿的伟大创造。正因为这一制度诞生于实践,成长于实践,当我国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时,这一蕴含丰富历史实践经验的制度优势才能得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具有久远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12](p6)我们需要一直坚持这一来自历史客观事实所呈现的制度自信。

首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来自历史积淀的宝贵财富,它们植根于整个民族的文化意识之中,沉淀在每一个体的价值观内核,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会让无数个体身上带有集体规训的文化意识。中华民族的互助友爱精神,团结坚毅的性情始终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这种文化的张力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探寻适合我国的特色道路,决定了只有走属于中国的特色道路才是属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其次,坚持特色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共产主义理想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结果。面对各种公共危机,中国特色制度之下的各种优势和特点保障中国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贴合中国国情,也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共克时艰,度过危机,完成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坚持特色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马克思系列理论指导下,在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改进和逐步形成的备受人民肯定和拥护的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理论,在新时期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在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时形成最有效的反应机制和治理模式,紧跟时代浪潮,才能在困境中突破重围。

(二)秉持效果自信:坚持走群众路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仅是源于历史的自信,更有着深刻的效果自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群众的力量,我国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攻坚克难并渡过危机也越来越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以人民利益为先,坚持始终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是继续发扬制度优势以及秉持这一效果自信的关键。

在这种效果自信之下,我们需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首先,群众路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任何国家治理方式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国家治理的具体方式中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任何人、事都不能凌驾于人民的集体利益之上。只有这样,国家治理才能一直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之上。其次,群众路线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就是要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需求,知晓群众的困境,反思群众的要求,始终聆听群众的声音,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在突发事件中,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最快发现问题,也才能最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才能真正做到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最后,群众路线就是要发扬民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特别需要警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威胁,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保障人民的权力。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让我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也才能在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中拥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公信力、领导力,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秉持实践自信:坚持走发展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反过来对认识起着检验的作用。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中,无数次的实践效果都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秉持这种实践自信,我们需要坚持走发展的路线,始终以发展为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发展的观点需要兼顾处理突发公共危机的现实性,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着眼未来,不仅需要着手解决当下的困局,更要以此为契机延伸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完善工作。

首先,坚持发展的目标性。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我们要始终秉持着发展的目标性,才能不断应对各种事件的突发。保证发展的目标性能够让我们直面困境、聚焦问题,以集中的优势资源来保障目标的精准实现。我们要不断通过实践的总结,坚持目标的引领作用。在发展道路中清晰目标导向,同时也能够避免摸索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错误。其次,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处理公共事件时只有兼顾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处理效果。处理公共危机不仅仅是处理善后,更需要加强预防机制的完善,只有通过预防机制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同时,在处理突发公共危机时,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的可持续性离不开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的统一,这样才能够实现发展在各个阶段的持续,也才能以最优的状态保障和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坚持发展的科学性。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实践效果的差异能够检验这种发展是否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实践的历程证明,我们需要始终在实践中坚持发展的科学性。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依循科学的发展规律,有了科学的治理理念和体系,才能在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危机时顺利渡过难关,取得胜利,也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成熔兴.2020年武汉春运预计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N].湖北日报,2019-12-28(6).

[2]薛澜,钟开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3]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2-11(1).

[4]郝永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成就“中国之治”[N].人民日报,2020-03-13(9).

[5]李珍刚.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的时代价值[J].学习论坛,2019(12).

[6]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N].人民日报,2020-01-21(1).

[7]胡浩,赵文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N].人民日报,2020-02-12(2).

[8]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的公告[EB/OL].http://www.gov.cn/hudong/ducha/2020-01/24/content_5471979.html,2020-01-24.

[9]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EB/OL].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2/t20200209_1220182.html,2020-02-09.

[10]曲哲涵.各级财政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104.8亿元[N].人民日报,2020-03-06(1).

[11]邱超奕.邮政快递业复工率达92.5%[N].人民日报,2020-03-10(2).

[12]杨宗科.制度自信的历史逻辑[J].理论探索,2020(1).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20.05.005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20)05-0048-07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基于课堂大数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19VSZ086)。

作者简介:毛清芸(1991—),女,重庆巫山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陈旭远(196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申 华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5-1-11 00:06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