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回复: 0

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分析与思考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9-10 13: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宗教学8种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
邢国忠 黄 强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根本原则。通过对《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科学与无神论》《五台山研究》《中国穆斯林》《中国宗教》《佛学研究》这8本宗教学研究核心期刊中3130篇样本的量化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宗教学研究大体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对缺位;二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意识不强;三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宗教理论话语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宗教研究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马克思主义学术立场,深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研究,为解决人类宗教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指导地位;研究范式

习近平在2016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学研究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2](p.10)有学者断章取义,片面强调价值中立,将马克思主义从宗教学领域排除[3]等。这反映出学界对宗教学发展的理性反思,但可能还缺少定量的客观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表现形态如何?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基于此,笔者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学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量化分析,全面评估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9—2020)目录》收录的《世界宗教文化》《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科学与无神论》《五台山研究》《中国穆斯林》《中国宗教》《佛学研究》8种期刊从1978 年至2019 年每年第一期①1978年至1994年宗教学期刊只有《宗教学研究》《中国穆斯林》《五台山研究》3种,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不利于开展比较研究。1994年,《世界宗教文化》《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创刊。因此,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时间以1994年为起点。通过对我国宗教学领域8种代表性期刊学术论文的文献梳理,我们发现1994年至2019年第1期刊载的学术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范式、话语体系等方面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便于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故选取这8种期刊第1期刊载的学术论文作为主要研究样本。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共计3130篇。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量化为以下三个具体指标。

第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鲜明的问题意识,由研究样本的研究主题和主要论点分析得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关于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鲜明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p.9)

第二,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从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加以判断。“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4](pp.8-9)将“马克思研究范式”纳入评估指标,能够更加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宗教学领域的实际状态。宗教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包括具体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和研究理论等,能否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研究宗教现象、解决宗教问题,是评判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指标。

第三,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述,根据论文的具体表述分析判断。能否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词汇是检验作者及其研究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总称,既涵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在判定马克思主义语词使用时,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无神论”“宗教消亡”“宗教工作”“信教问题”“宗教批判”“宗教渗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宗教信仰自由”等都纳入评判标准。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导向、话语和研究范式等六个指标。具体而言,评估分类包括:有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无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是否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与实事求是方法;问题导向分为有问题导向与无问题导向;话语表述分为有马克思主义话语和无马克思主义话语,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话语又包含关键词中有无“马克思主义”话语和正文有无“马克思主义”话语两类;研究范式按照实际运用的研究范式予以标注,如世俗化理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平衡论、宗教渗透论、多元宗教现代性理论、宗教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

二、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学研究经历了学科恢复、理论引介、理论反思和本土化研究的不同阶段,既有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也受到经济全球化时代“宗教热”的现实冲击。对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评析,有助于我们全景式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基本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世界宗教文化》《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科学与无神论》《五台山研究》《中国穆斯林》《中国宗教》《佛学研究》刊发的3130篇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宗教历史与知识类论文960 篇,占样本总数的30.67%;宗教理论类论文841 篇,占样本总数的26.87%;具体宗教发展类论文480 篇,占样本总数的15.34%;宗教与科学类论文306篇,占样本总数的9.78%;宗教与社会类论文511篇,占样本总数的16.33%;宗教研究方法类论文32篇,占样本总数的1.02%。根据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宗教研究中比较注重对宗教历史、知识与宗教基本理论的研究,忽视对宗教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运用的深入探讨。同时,研究样本覆盖宗教学学科各个主要领域,分布比较合理,适合用以评估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原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文主要从研究样本的总体学术导向来分析其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就是看该研究样本是否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进行研究;依据该研究样本是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进行研究,来判定其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本文首先根据1994年至2019年的样本数据分年份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论文出现频数(以下简称“频数”)做了分析,如图1所示。

根据图1 反映的数据信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加以分析:

第一,关于1994 年至2019 年每年样本总量的变化分析。

1994 年至2019 年,每年样本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除《佛学研究》2001年、2009年刊载论文未被中国知网收录,导致该年样本数量减少以外,其他年份的样本总量均高于2002年之前每年的样本总量。这表明近年来我国关于宗教学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明显。

同时,每年样本总量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占该年样本总量的比例(以下简称“占比”)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有三个时间段“占比”增长明显。其一,1999年至2000年。在样本总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此间经历“法轮功”组织非法聚集事件及其被认定为邪教等,人们对宗教的理性认知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宗教现象,导致“占比”急剧上升。其二,2012 年至2014 年。随着一系列党员专项教育活动的展开,党和国家对理想信念问题、共产党员信教问题作出更加明确的要求,直接导致该年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宗教研究的论文数量的攀升及“占比”增加。其三,2016 年至2017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发展,故样本总量呈现小幅增长,“占比”上升明显。

第二,关于1994年至2019年每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论文出现频数的分析。

在这26 年间,“频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占比”的变化基本一致,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根据图1所示,2001年与2009年的“频数”明显低于周边年份。通过分析得知,主要原因是在大致相同的“频数”背景下,2001年与2009年的样本总量相对较少。二是当“频数”基本持平或处于上升趋势时,若其变化幅度小于“样本总量”变化幅度,则“占比”呈下降趋势,若其变化幅度大于“样本总量”变化幅度,则“占比”呈上升趋势;当“频数”处于下降趋势,“占比”亦呈下降趋势。

第三,关于1994 年至2019 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论文占该年样本比例的分析。

根据图1 显示的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可以将其分为3个波段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1994—2000年。根据数据统计,1994年至2000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论文占比在30%左右,其间出现了两个小波峰。1994 年至1995 年“占比”急剧攀升,在1995年达到第一个波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必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982年颁发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极大推动了我国一系列宗教政策的落地、落实。此外,受全球范围内宗教热的影响,中国各类宗教信徒人数增长明显,全社会对宗教的关注日益加深,学界关于宗教的争论也愈来愈激烈。1993年11月,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要十分警觉,切不可掉以轻心。”[5](p.250)同时,1995年《中国宗教》的创刊为人们研究宗教问题、解释宗教现象提供了新的学术平台。

pagenumber_ebook=35,pagenumber_book=30
图1 1994年至2019年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论文频数图

第二个波峰出现于2000年。“法轮功”的出现,尤其是1999年4月25日震惊中外的非法聚集事件,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同年7月,党中央颁布《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功”的通知》《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专项学习教育活动。1999年《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创刊,为研究科学与无神论、批判邪教及其组织提供了更为专业、更加集中的学术平台。同年10 月,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正式认定“法轮功”为邪教。因此,1999 年至2000 年“占比”急速增长,并在2000年达到此间波段的顶峰。

二是2000—2013 年。随着“法轮功”问题的阶段性解决,全社会对待宗教的关注度逐渐下降。2000 年至2001 年的“占比”迅速减少,反映出当时的宗教研究主要着眼于有热度的宗教问题,但却可能缺少对宗教基本理论尤其是邪教组织产生的根源、本质、作用机制、演变趋势以及社会影响的基础性学理探讨。这也为后面宗教研究的起伏波动埋下了伏笔。

根据图1 所示,2001 年以后,“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起伏较平缓,比值大多在30%以上。这说明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人们对包括邪教在内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的认识更加理性,但从以下三个变化较为明显的波段不难看出人们的认识存在反复的过程。

第一个明显波段是2001 年至2004 年。2001年12月10日,江泽民在《论宗教问题》中指出,“既然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要长期存在,我们就要对宗教事务进行科学的管理。这种管理,既要有利于抑制宗教中的消极因素,又要有利于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6](pp.388、554)这促使学界更加全面地看待宗教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同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6](p.637)随着全社会对宗教认识的逐步深入,“占比”在2003年达到一个高点。

第二个明显波段是2005 年至2007 年。2004年5月28日,“全能神”信徒制造的恐怖血案再次引发学界乃至全社会对邪教的关注。在“全球宗教热”大背景下,宗教激进主义的跨国界传播,对我国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不少学者的研究视角开始更加主动地从研究宗教的积极作用转向研究宗教的负面影响。全社会对宗教的关注度再次上升,研究成果随之增加,故在2006年达到第二个高点。

第三个明显波段是2007年至2012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使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7]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数据上的表现就是“占比”开始增加。2008年,我国宗教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热点,即各大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服务社会,比如汶川地震中佛教界发挥心灵慰藉、心理救援、公益慈善等功能。同时,部分宗教团体出现过度商业化现象,引发学者对宗教与社会尤其是“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讨论与反思。2009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管理,促进和谐,全力维护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8]这进一步促进人们全面认识宗教现象及其作用,因此2010 年“占比”达到又一高点。

三是2013—2019年。近年来,部分共产党员的信教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习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要给共产党人补“钙”,就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系列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亦持续升温。据图1 所示,自2014年起,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论文占比逐年增加,2015年及之后占比高达38%以上。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学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热情和自觉。2017年,“占比”更是攀升至48.57%。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占比”最高的2017 年,也没有超过50%。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不难发现,当社会出现比较突出的宗教问题尤其是“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极大危害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时,学界对其关注显著增加。但随着邪教问题的阶段性解决,学者们对于这一现象的关注也在下降。由此可见,学界对宗教的不少研究是同宗教领域的热门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缺少对热门事件的持续跟踪关注及其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的学理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9](pp.289-290)宗教学研究具有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是指: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能够有意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解决宗教问题,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宗教学研究应本着“去向何方”的问题意识,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解释宗教现象后面的实质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一方面,需要从各个角度对宗教现象及规律进行研究,比如宗教现象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宗教对话学以及宗教生态学等。另一方面,还需要回归社会生活,研究宗教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宗教问题,为推进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不少论文都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占到样本总数的48.49%,但部分期刊的录用论文问题导向不明确,如《佛学研究》的723篇样本论文中,问题导向明确的论文占比仅为40.39%,《世界宗教文化》的364篇样本论文中,问题导向明确的论文仅占样本总数的44.23%。

(三)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体分析宗教现象,剖析宗教问题。

根据图2所示,《佛学研究》723篇样本中,仅66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9.13%;《宗教学研究》707篇样本中,仅82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11.60%;《世界宗教研究》387 篇样本中,仅53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13.70%;《世界宗教文化》364 篇样本中,仅65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17.86%;《五台山研究》184 篇样本中,仅44 篇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23.91%;《中国穆斯林》214 篇样本中,仅86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40.19%;《科学与无神论》250 篇样本中,仅119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47.60%。其中,占比最高的期刊是《中国宗教》,其301篇样本中有189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占该期刊样本的62.79%。原因可能是,部分期刊刊发的论文侧重于宗教知识、宗教历史、宗教文献等,比如《佛学研究》主要研究佛学理论以及佛学文献经典,故使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样本数量少,与同类期刊相比,具有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样本占该期刊样本总量的比例最小。同时,《中国宗教》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样本占该期刊的样本比例最高,是由于该期刊不仅研究宗教文献资料,也侧重于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方面的研究与传播。

(四)马克思主义话语
马克思主义话语是马克思主义表达、叙述和阐明理论逻辑的外显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发挥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判定中,本文主要看研究样本的关键词和正文中是否包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标志性语词。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共有556 篇论文的关键词有马克思主义话语,占样本总数的17.76%;共有662篇论文的正文中有马克思主义话语,占样本总数的21.15%。对样本论文进行网格式量化分析后发现,不少研究样本以“宗教心理”“宗教经济”“宗教市场”等为关键词,通篇缺乏明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

pagenumber_ebook=37,pagenumber_book=32
图2 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在各期刊所占比例图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在宗教学研究型论文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表现情况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指导地位的现状。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正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是:随着宗教学研究的深入,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不少学者开始从单纯研究宗教知识、借鉴西方宗教研究范式,转向站在人民立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角度,有意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来研究宗教现象;多数研究型论文能够坚持问题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研究,为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宗教学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仍需要学界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理探讨。根据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仅有21.15%的样本包括“宗教问题”“国家安全”“科学无神论”等核心话语,这充分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我国宗教学研究领域的相对缺位;仅有48.49%的研究样本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研究宗教现象如宗教与文化、宗教与科学等,但对最根本的问题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仍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

目前,宗教学研究存在三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完全照搬套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读当下中国社会的宗教现象;二是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三是片面强调宗教研究的价值中立,将马克思主义排除出宗教学研究领域。宗教现象与宗教实际问题固然纷繁复杂,但“它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3]所谓脱离社会存在的“价值中立”是根本不存在的,其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研究立场摇摆不定、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相对滞后、研究话语刻意模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是阻碍包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在内的宗教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困境。总体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话语体系仍然有待发展与完善。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不断加强宗教研究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习近平在2016 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2](p.8)就宗教研究而言,“宗教现象固然复杂,但它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没有基于一定教义的宗教观念,就没有宗教。因此,宗教研究要成为科学,首先必须对以有神论为核心的宗教观念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的判断”。[3]我国宗教研究发展的最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础理论研究。我们只有真正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才能真正明白宗教的本质、产生、存在根源及其社会作用机制,为正确灵活处理宗教问题、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资源宝库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宗教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丰富发展,我国宗教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扎根中国大地研究宗教现象,为解决人类宗教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应成为每一位学者的理论自觉意识。宗教研究人员应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持肯定而非排斥态度,多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宗教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第二,坚持扎根中国本土、面向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立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0](p.11)满足需要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问题,一是是否满足需要,二是如何满足需要。对第二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毛泽东也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11](p.1515)研究当代中国的宗教现象,一方面重在兼收并蓄,另一方面重在理论创新。要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来研究宗教现象并解决宗教问题。“在宗教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全面的事实出发,最重要的是,必须看到宗教有神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和神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忽视或否认其中的某一个方面,都会离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12]与此同时,“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2](p.20)当前,部分学者简单套用西方宗教理论和宗教研究范式来解释我国的宗教现象,导致出现“水土不服”“食洋不化”的现象。我国宗教研究不是为了迎合所谓西方标准而展开,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阐释宗教现象、解决宗教问题提供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

第三,加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研究。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地下宗教野蛮生长、新兴宗教迅速蔓延、民间宗教迅猛回温”,“各种‘西化’、分化的意识形态的渗透行为也打着宗教的旗号在破坏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制度”[13]等新情况新问题,要明确我国宗教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坚持、发展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200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远远大于信仰上的差异性,绝不能把这种信仰上的差异引导到政治上的对立上去。”[14](p.263)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与经济上的利益是一致的,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宗教工作,积极引导信教群众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同不信教群众一起紧跟党的步伐,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贡献力量,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找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根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1]加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研究的最关键因素在于人。作为当代中国的宗教研究人员,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宗教学研究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16-04-24.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田心铭.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研究必须坚持无神论立场——纪念毛泽东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研究的批示50周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3).

[4][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2009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贾庆林会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宗教,2009,(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田心铭.宗教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13]朱哲,李泓霏.论新时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J].世界宗教研究,2018,(4).

[14]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On the Guiding Role of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Religion:A Survey of Eight Core Journals in Religious Studies

(Xing Guo-zhong and Huang Qiang)

Adherence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t theories of relig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rough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3130 articles from eight core journals of religious studies which include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Religions Studies,Science and Atheism,Mt.Wutai Researches,Majallah al-Muslim al-Sini,China Religion,Buddhist Studies,statistics suggest three major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ligious studies:first,the relative absence of Marxist positions,perspectives and methods;second,lack of problem awareness of actively guiding religion to adapt to a socialist society; third,the underdevelopment of a discourse system of religious 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style and Chinese tempera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skills and Marxist academic positions of religious researchers,deepen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n actively guiding the adaptation of religion to a socialist society,and contribute China’s wisdom and China’s solutions to the religious problems of mankind.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273(2020)05-0027-0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8BKS17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邢国忠,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澄 宇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5 05:03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