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回复: 0

新时代对“老三篇”精神的传承发展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67
发表于 2021-9-8 13: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新时代对“老三篇”精神的传承发展
孙 颖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宗旨、集体主义的价值信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传承发展了毛泽东“老三篇”蕴含的要义与精神核心。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根本的党性品格;集体主义价值立场是支撑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精神核心,其以利己利他的高尚品格作为思想品德前提,在新时代产生了新的国际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发扬“愚公精神”的关键在于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认识事物,“愚公精神”是坚守信念、排除万难、夺取最终胜利的坚毅品格。这些品格与精神,在2019年至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充分发扬“老三篇”精神,勇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不断夺取新胜利。

[关键词]老三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宗旨,集体主义的价值信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传承发展了毛泽东“老三篇”蕴含的要义与精神核心。2019 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这场“全民皆兵”的“战疫”生发出诸多感人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先进集体,让人民再一次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理念的先进性和中华儿女的高尚品格。

一、始终将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
所谓“根本”,即指事物建立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底,是事物能够持存延续的动源,是事物独立于其他事物而自洽的核心依据。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将其确立为根本宗旨,党组织领导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以人民为根本。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以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为例,强调共产党人的义利观、生死观、道德观均应以人民利益为基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1](p.1004)这一论述愈加坚定、强化了我们党的党性准则,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源泉动力。

这次“抗疫”战斗中涌现许多为了人民利益而舍己奉献的“新时代张思德”,如七八十岁高龄仍奋战在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如那些积极冲锋在抗疫一线组织实施联防联控与应急服务的基层党员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坚守防控一线,等等,他们均是疫情特殊时期的模范表率。自疫情发生以来,战斗奉献在各个岗位上的许多如张思德一般平凡而伟大的基层共产党员,为人民撑起一片天,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成为抗疫的中坚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他们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践着以人民利益为准绳的原则。针对疫情,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务必高度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关心爱护,再次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将人民作为根本的党性品格。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2](p.40)坚持人民主体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也是党发展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明确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仍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反复强调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而奋斗的目标、依靠人民主体力量实现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使命,这既是新时代对“为人民服务”原则宗旨的传承发展,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成就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新时代奋斗的实践哲学和价值归属,始终围绕“人民”这一核心,高度重视“人民性”这一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

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属性要求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核心。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p.44)这说明,共产党在根本上代表的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人民认可拥护的。人民这一始基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4](pp.4-5)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动力是人民。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开篇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p.1004)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目标就是带领广大劳苦人民消灭封建残余、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和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翻身解放。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不忘本来”,不仅是对民族文化血脉基因的守护传承,也在宏观上蕴含对一切被实践证明的真理认识的弘扬,“人民是无产阶级政党之根”就是一再被历史证明了的需要永恒传承的真理。“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客观条件的新变化,在为人民谋幸福的立场上高度概括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以此作为新时代的工作重点,要求紧紧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回应人民的期待、增进民生福祉,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在新时代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核心力量。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只有以其彻底的说服力掌握人民群众,才能成为推动实践的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深谙依靠人民力量的道理,“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①参见《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ah.people.com.cn/n/2014/0218/c360737-20591200.html。新时代应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依靠人民的智慧和本领创造历史伟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伟大力量。

二、集体主义精神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集体主义精神集中表现在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干大事的行动中。这次疫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防控形势的积极变化,与全国上下自觉履践集体主义精神密不可分。例如,众多社会自组织、行业精英、自由个体以捐款的方式为疫情重灾区送去物资与祝福,体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16个省“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湖北,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体现集体主义精神与共同体意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组织地方及各相关部门积极展开联防联控,通过各方配合与响应,真正形成全国一盘棋,展示强大的行动力,等等。在抗疫阻击战中,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团结奋战,充分反映了自觉践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的巨大效能。

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支撑的工业文明,在文化价值观念层面倡导以经济人假设为依据的个人主义,在行为选择上支持从功利角度出发进行所谓理性权衡的工具理性。这种自利意识经年累月发展至新自由主义阶段,愈发呈现极端化的不良后果,不顾他人、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愈发使人类文明走向灾难。正如查尔斯·泰勒所指出,“个人主义的黑暗面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们的生活既平庸又狭窄,使我们的生活更缺乏意义,更缺少对他人及社会的关心”。[5](p.5)时代发展愈加呼唤集体主义精神。本次抗疫战斗,若没有发扬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的集体主义精神,若没有那些甘于奉献、勇于承担、无畏牺牲的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英雄的倾力付出,若没有每一个居家隔离的“14 亿普通战士”积极配合的防控机制,疫情的蔓延扩散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其巨大能量被此次疫情再度勘验检查,并已借此次疫情的防控效果再次向世人展现。

可见,集体主义价值立场是支撑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精神核心,其以利己利他的高尚品格作为思想品德前提,是新时代的国际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不仅大力褒扬白求恩同志精益求精的业务能力,更强调学习他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品格修养,心系苍生的大爱之心,及一种超越民族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6](p.539)共产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制度拒绝故步自封、僵化保守的排他性博弈或斗争,提倡开放包容的人类社会组织和发展模式。这要求具备一种广阔的人类视野和博爱精神。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倘若没有如此胸怀和境界,便无法将人类解放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就难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这样一种充满包容力和集体主义大爱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不是局限于对作为个体的时代新人、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启示要求,而是更多体现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观念、大格局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重思想文化方面的交融汇通、经济发展领域的互利共赢、大国外交层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这无疑是新时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整体全局视野下的新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可视为集体主义的新发展,表达一种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不同种族之间、不同文明地域之间确立起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集体主义价值立场。

在发展方针方面,我们反对单边主义,提倡多边共享、合作共赢。新时代我国将面临经济全球化继续延展加深、世界多极化格局加速演变的愈加微妙复杂的国际形势。虽然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渐趋放缓、资本形态和结构有所变化,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没变。这表明,国际上罔顾发展规律、逆时代潮流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策略,只会对全球经济造成难以预估的重大损失,根本上有损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历史进步。人类未来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事业必须在世界历史性的协同合作、公平互利中才能实现,过去一切零和博弈的落后腐朽思维都应被时代所摒弃。新时代中国率先以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做出表率,以自身的经济发展经验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带动经济区域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力图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建构新的全球经济公共平台。

在文化文明方面,我们拒绝保守主义,提倡尊重包容、互汇融通。异质文化间的切磋交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更是如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更需要在融通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回应和解决迫切的时代问题,推动文明进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对此,习近平提出“六性”要求,首先强调继承性和民族性,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是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的结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将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有机融通,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7]哲学社会科学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精神品格、价值观念,习近平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特征概括,实际上要求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和哲学思维应打破各层面、各领域间的壁垒,在包容中引领时代:其一,只有在对比分析和批判吸收中融通多元优质文化资源,才能使世界的成为民族的、民族的成为世界的,使新型文化形态更具多面性、共识度;其二,包容不代表抛弃本民族的文化底蕴,而要求保持民族本色和保护文化基因,使之在与时代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碰撞中推陈出新,实现当代转型和新形态转化,永葆生命力和活力;其三,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要更勇于在国际知识话语权中占领一席之地,讲好中国故事。只有在与他者的对话交流、论辩交锋、互通交融中,才能让世界深入认识“开放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在文化特质品性上,这无疑是新时代的国际主义。

三、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之道
抗疫战斗中的感人故事彰显着重灾面前的人间温暖,但疫情的严峻性更警示人类反思如何解决由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造成的人与自然紧张关系,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衡的绿色生活方式。尤其是2020 年开年以来,除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美国乙型流感、澳大利亚火灾沙尘暴洪灾冰雹、非洲蝗灾粮食危机、西班牙“西娅拉”风暴、菲律宾火山喷发、土耳其地震等灾难频出不断,且呈现比以往更加强烈的烈度与更大的规模。人与自然的关系引起全世界重视,也将在理论上掀起新一轮现代工业文明危机的再度拷问,即无论是当下的抗击疫情,还是长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全世界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事实上,早在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中,便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度认识。虽然这篇短文在当时主要在于鼓舞、激励、教育全党在革命的艰难时刻、决胜时期,更应团结和带领人民咬紧牙关、坚定信念、排除万难,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为夺取最终的全面胜利而坚持到底。但毛泽东所肯认与强调的愚公精神,从精神发源与动力成效上内在包含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面对暗流涌动、复杂多变、严峻难料的世界性与人类性诸多危机时,更需要发扬这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愚公精神”。

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的秉持。发扬“愚公精神”,关键在于面向未来、开放包容,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认识事物。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和实干的作风脚踏实地决然推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跬步积累,才能走向最终成功。习近平针对疫情的影响指出:“新冠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①参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打赢抗疫战斗必须坚持到底夺取全面胜利,不能在任何阶段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也不能因疫病的来势汹汹而恐慌不安、轻言放弃,只有以从容不迫、坚定不移的决心才能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共产主义事业、民族复兴事业同样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整个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中的一个时期。显然,这样的历史伟业是需要代际传承来最终完成的,绝不是一代人或一批人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时代问题和现实条件在发展中实现。因此,支撑与指导关乎整个民族前途命运、关涉相关重大目标和战略决策成败与否的科学理念就显得格外重要。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重问题导向,结合时代所需、国情所需、人民所需,立足于社会发展现实创新思维,兼顾对发展动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实现途径、价值追求的全局性、战略性把握。步入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对的挑战除了继续在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摸索前行外,还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路上受到的来自世界各方不友好或敌对势力的非议、阻挠、排斥;既有来自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突出的深层次矛盾和多元性风险,又有来自国际社会在社会制度形态、话语权地位、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施加的压力。当前,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国际争端、霸权主义等诸多复杂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普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打铁自身硬,必须全国一盘棋,必须协同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协调平衡关系、以绿色打造美好幸福、以开放助推内外联动、以共享推进共同富裕,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先进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实现关键突破、建设美丽中国、打造人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战略指导思想,深刻展现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视为新时代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论延展。

新时代坚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且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愚公精神”,是坚守信念、排除万难、夺取最终胜利的坚毅品格。在抗疫进入攻坚紧要关头时,习近平为全体国民再打一剂强心针,“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①参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新时代发展同样需要坚如磐石的信仰与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行动。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强调,不断坚持工作会感动“上帝”——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会和我们一起移山。新时代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党全国人民更应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勠力同心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迈进。习近平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越是在发展的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念,彰显团结的力量,发挥“愚公移山”精神。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和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规律,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正确有效指导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改革取得重大胜利的思想与方法核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9](p.1516)正是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人民一步步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新时代只有坚定同一信念,充分认识这场实现伟大梦想所需要的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勇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不断夺取新胜利。

[参考文选]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8]习近平给比尔·盖茨回信[N].人民日报,2020-02-23.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pirit of“The Three Classical Texts”by Mao Ze-dong in the New Era

(Sun Y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2019 touched all Chinese, as this war of epidemic prevention in which all Chinese took part in combating the virus witnessed many moving stories,heroes and advanced collectives. Throughout epidemic prevention, the people-centered tenet, the collective belief,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essence and spiritual core in Mao Ze-dong’s“The Three Classical Texts”. The 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PC,and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from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spirit and character of the Party;the collectivist stand is the spiritual core that support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of concentrated efforts. It takes the noble character of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a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prerequisite and produces a new spirit of inter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in the new era; The key to carrying forward Yu Gong’s indomitable spirit lies in recognizing the world with an attitu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the spirit suggests the firm character of sticking to faith, eliminating all difficulties and winning the final victory. Only when we fully understand the protracted nature,complexity and arduousness of the great struggle for the great dream,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in“The Three Classical Texts”, and dare to“find a way through mountains and rivers”,can we continue to win new victories with the indomitable will of“setting foot on a bumpy path,fighting against difficulties and starting again”,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20)02-0101-06

作者:孙颖,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图 图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5-1-11 09:08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