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回复: 0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衡的绿色生活方式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67
发表于 2021-9-8 12: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衡的绿色生活方式*
方世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真实原因目前虽然还在探究之中,但是,与2003年SARS疫情暴发有着惊人一致,即都与非法猎捕、非法销售和非法食用野生动物有关。尽管人类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野生动物在传播疾病方面的内在机理和基本规律,对这种病毒的研究还很有局限性,还没有最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然而,许多野生动物携带诸多病毒、寄生虫等,是已被科学证实了的客观事实。比如,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竟然高达4100多种,其中冠状病毒就达500多种。对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的SARS病毒、MERS(中东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毒、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等都属于冠状病毒,且自然界原宿主都可能是蝙蝠。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发现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有200多种,较重要的有89种。事实充分证明,食用野生动物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特殊滋补,也根本不是人类所追求的满足“口腹之欲”的高档生活享受,相反,人与动物携带的病毒之间接触机会的增加,打乱了长期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调平衡关系,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对付的疾病和空前灾难!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只有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衡的绿色生活方式,才能以科学健康文明安全的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绿色生活方式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衡关系的生活新理念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是自然界生命具有生机活力的象征,是自然界的本色和底色。绿色生活方式是人类在提高生活质量理念下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安全美好生活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价值目标,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所选择的与自然构成的一种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是人类在满足自身多样性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实质上是人类通过努力平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社会的需求,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社会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价值目标。注重人与自然共生的平衡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倡环保、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等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充分反映了现代文明人的科学价值理念和文明生活态度。

作为与生态野蛮、生态灾难、生态危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生态文明彰显的是人与自然在和谐共生中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进步的状态,体现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在文明生产和文明生活中促进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文明样式。生态本身无所谓文明与野蛮之分,生态文明是展示人的主体性和外部客体性作为对象性关系的一个概念。生态文明主要体现为人的文明实践行为和人的文明生活态度,主要通过人能否文明优雅地工作和生活表现出来。生态文明呼唤现代生活文明,能否善待动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否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调平衡关系,既不消极无为,又不向自然界过度索取,是衡量是否能达到现代生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价值性。

地球是人类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多种类型的野生动物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而丰富多样的重要资源。在多样性生物所构成的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每种野生动物都有其生存的价值,如果一些野生动物减少了,就会影响其他动物的生存,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不仅会影响动物之间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中构建起来的平衡关系,还会影响在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并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野生动物也是充满着巨大风险的天然病源库,是狂犬病、鼠疫、冠状病毒等许多人兽共患病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如果非法猎捕、非法销售经营野生动物和食用野生动物,必然会增加人们感染动物病毒的风险,其做法是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的表现,是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更是轻慢自己生命和对他人生命不负责以及对整个社会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绿色生活方式是标志现代美好生活的生活新时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在食物消费上,有些富裕起来的地方和人群,就将吃野生动物当作高档生活的象征,当作追求个性自由和炫耀生活品位的一种时尚。在许多城乡,餐馆、酒店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许多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而更容易使野生动物病毒感染到从业人员及那些吃野味者。在这次疫情焦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曾经有一份网传菜单,鼠、狗狸獾、猪狸獾、果子狸、狐狸、树熊、孔雀、大雁等野味均在其中。

在现代物质生活高度富有的社会,标志美好生活的生活新时尚到底是什么,新型冠状病毒将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关于什么是美好生活的现代生活新时尚,西方许多有识之士,如环境与生态保护主义者、绿色和平人士、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等,早在20世纪就深刻反思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弊端,提出了人类不要过多地控制自然界,而要努力维持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协调的平衡关系的主张,并且以身作则,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楷模。在20世纪50年代,《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的作者海伦·聂尔宁和丈夫斯科特·聂尔宁,为了以实际行动过上心目中理想的美好生活,逃离乏味的大城市,躬耕于乡间长达半个世纪以上,开创出一条返土归田的生活实践道路,可谓“20世纪的梭罗”。他们总结了有关健康和长寿的几个因素:积极、乐观的思想;问心无愧,安然自得;户外活动与深呼吸;不吸烟、不喝酒、不吸毒、不喝咖啡和茶;节制饮食——吃素,不吃糖和盐,尽量吃低脂肪的食品和半生半熟的食物。虽然有些绝对,但富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斯科特关于美好生活的名言,极大地鼓舞着后来无数绿色生活方式者:

“人的生活中重要的不在于你穿什么,而是你究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存在与奋斗,仅靠占有物质而活着,只能成为一个人生活中的障碍与负担。生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产,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现有的一切来作出贡献。斯科特与海伦都是长寿的代表,这对于今日提倡养生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来说,树立了典范。1962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问世,提出了生态危机来自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干预和破坏,从而让大自然失去了与人类和谐共生协调平衡关系的生态系统思想。卡逊认为,自然界需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协调平衡状态,必须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生态演变过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协调平衡关系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不要轻易对其过多干预,不要只是考虑人类主体自身的生活需要,更不能让人类的生活需要建立在打破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协调平衡关系基础上。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所揭示的仍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共生的协调平衡关系,认为按照既有的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将越来越失衡,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崩溃,这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担忧。1973年,E.F.舒马彻在他的《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强调,要通过合理利用技术,向可持续生活方式转型。1992年至2002年间,联合国就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增长举行了三场峰会,最终在2007年通过了《可持续消费和增长,推动气候友好型的家庭消费模式》,提出要在社区和家庭推行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经过国际社会有识之士多年的倡导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天不仅在瑞典、日本、荷兰等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我国,绿色生活方式也正在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1](p.50)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深刻反思这场重大灾难,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平衡关系的绿色生活方式,有助于全社会自觉调整和正确选择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8JZD007]和2019年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选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江苏实践研究”[19ZTB032]阶段性成果。

作者:方世南,苏州大学教授。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5-1-11 09:06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