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回复: 0

体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67
发表于 2021-8-22 17: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体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王登峰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北京 100816)

摘 要: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体教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体教配合、体教结合、体教融合3个发展阶段。“体教配合”阶段体教双方都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共同目标,形成了中国群众(学校)体育发展的“黄金时代”。“体教结合”阶段由于强化了体育的竞技金牌价值,一方面促进了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形成了运动员培养忽视文化学习的片面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忽视了“增强人民体质”的目标和学生成长评价体系过分偏重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和体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金牌大国”普遍体质弱化的被动局面。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到新时代,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完善竞技人才结构。把“体教配合”与“体教结合”的主旨结合起来,形成“体教融合”。以“三大球”为重点实施领域,抓住教会、勤练、常赛关键环节,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历史背景;重点领域

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围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对新时代中国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其本质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这对于新时代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教双方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体教配合、体教结合、体教融合3个发展阶段。

1.1 体教配合,共同实现提高国民体质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及数次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中,无论机构设置是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还是教育部、体育总局,都表明教育、体育是分属两个部门并行发展的两项事业。一个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一个注重运动技能和竞技运动员的培养。20世纪50年代,两者出现交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体育事业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题词。毛泽东同志对学校体育工作、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1950年6月19日,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毛泽东写信给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就学生健康问题再次致信给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青少年学生学业负担和身体健康的深切关注。体育是当时学校“三育”之一,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而当时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也是“增强人民体质”,与教育事业指导方针是一致的。此时的体育、教育之间理念一致,目标相同,都是为了增强国民体质。因而,在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方面,体教之间相互配合。这种配合只是两者之间外部的互动、联动,形象地说,就是两个集合出现短暂的相交现象,相互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就是共同推进20世纪50—60年代群体性体育运动轰轰烈烈开展。

1.2 体教结合,着眼于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进行体教结合的尝试。1984年新中国回归奥运大家庭,并参加了当年在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首次参赛就夺得15枚金牌,极大地提振国人士气、激发爱国热情。摘金夺银、为国争光,成为新中国回归奥运大家庭后呼声最高的强音。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发〔1984〕20号),指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体教双方萌生出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共同心愿。

体教结合发轫的标志是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1987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允许部分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文件发布后相关高校纷纷筹办高水平运动队,招收专业运动员入学就读。这一举措主要着眼于高校普通学生缺乏竞技运动训练,无法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体育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质,而基本上没有掌握运动技能,更谈不上竞技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的运动员培养是由体育部门组织,几乎完全脱离了学校教育体系。然而,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在实践中打破了竞技运动员单独培养模式,提升了运动员文化素质并带动了学校体育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开始承担部分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短时间内出现了以清华大学跳水队、北京大学乒乓球队、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球队等为代表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水平竞技运动员。

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体育部门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提高竞技水平上,而学校体育也出现了锦标主义倾向。不少学校重视少数人的运动训练竞赛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身体锻炼,比赛越来越多,奖牌越来越多,相形之下青少年体质健康却一直下滑,具体表现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且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和力量素质出现下降。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上,此段时间体教之间出现交集,这个交集的出现一段时间内曾成效显著,但少数人的体育竞技导致广泛性群众体育运动偃旗息鼓,没有从根本上带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同时,很多运动员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全部精力用于体育训练,缺乏系统的文化学习,退役以后的就业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历史发展的线索表明,新时代解决体教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已迫在眉睫,体教融合势在必行。

2 体教融合的价值
2.1 学校体育的新目标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怎样培养人”强调要从6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涉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表明全社会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要达成高度共识,三者涉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关键问题。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是对学校体育要实现目标的高度凝练概括,进而对学校体育的内容作出了质的界定。学校体育面向每一位学生,具有群众体育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参加相关体育运动的热情,而让兴趣一直保持下去的最直接途径,就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从而在经常性体育运动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的初始目标;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实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高级目标,在运动中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就必须让学生参与经常性的体育竞赛,这既是维持运动习惯、享受运动乐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必由之路。因此,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目标导向、自上而下的引领带动,以及群众性与竞技性相辅相成、普及性与提高性辩证统一的特点。

2.2 体育的社会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论述,与他多次对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和目标阐述是一致的。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冬奥会期间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我最看重的是通过体育比赛获得其他附加值。毛主席就说过体育可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要通过发展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与健康。”2016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2017年6月14日,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以及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中获奖的运动员代表时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实现3个目标,首先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其次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磨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第三个目标才是提高中国体育的竞技水平。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体育的根本和价值所在。

从学校体育来说,它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论述与发展中国体育的目标论述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周朝官学教育体系要求学生掌握6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一种文理兼通、体美相融以实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教育,其中射、御属于职业教育或体育的范畴,在促进人的“文质彬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代中国教育先驱和奠基者蔡元培,在体育教育方面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理论,主张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公民道德和修养。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是无德智也”。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强健身体为基础,德与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也表明体育与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许多共同点,两者融合是历史必然。

2.3 体教融合的价值
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到新时代,要解决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完善竞技人才结构。“体教配合”阶段没有把竞技金牌作为目标,体教双方都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共同目标,形成了中国群众(学校)体育发展的“黄金时代”。“体教结合”阶段由于强化了体育的竞技金牌价值,一方面促进了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形成了运动员培养严重忽视文化学习的片面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忽视了“增强人民体质”的目标和学生成长评价体系过分偏重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和体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金牌大国”普遍体质弱化的被动局面。由于培养模式问题,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的结构也出现了新问题,即个人技巧项目全面超越、集体项目全面弱化;学校教育也出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体美劳”结构性弱化的问题。直接的推论,就是把“体教配合”与“体教结合”的主旨结合起来,形成“体教融合”。但这又不是简单相加,需要不断深化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和对竞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这不是一次回归而是一次升华。竞技人才培养是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副产品,是在面向人人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自下而上层层遴选脱颖而出的“生力军”。

3 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体育普遍存在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课上学生学不会运动技能,而且体育课上也没有竞赛。不会运动技能、没有竞赛,学生享受运动乐趣也就无从谈起,课后练什么、怎么练没有目标和方向。教练赛的缺失、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场地器材不完备、体育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特别是伴随着升学压力,学生学业负担加重,文化课学习成为主流和核心,体育课逐渐被边缘化,成为经常被挤占的对象,致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

新时代学校体育要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在宏观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研制和出台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治理水平。从教学实践角度,要强化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目标、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运动技能,都要加入课外锻炼、课余训练,都要参与体育竞赛。从体制机制建设的角度,要加快推进学校体育保障条件建设。最重要的是应研究、探索“指挥棒”,即评价手段的改进与创新。要积极探索体育评价与中高考招生制度的对接机制。以学生体质健康、近视防控为先导,将学校体育的多项指标系统性地纳入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评价体系,推进师资配置、场地建设和经费投入。从实施方法的角度,要在校园足球取得成效、获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运动项目教学的改革。通过综合施策,突出体育的育人功能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在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教会、勤练、常赛上,需要通过体教融合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实现体教双方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赢。例如,在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上,通过“聚”的方式,由体育系统和足协派出高水平教练员担任首席教练,负责将县域内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和最佳阵容队员聚拢到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对区域内有足球运动潜质的学生进行专业化提高性训练,培养足球竞技和后备人才。通过“散”的方式,教师、教练员和学生回到各自学校、家庭和社区,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足球专业人员教足球、促进更多的学生踢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培养的足球运动员学生优先向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输入,实现了让体育系统高水平教练“走进来”,让有潜质的足球运动员学生“走出去”,教育系统充分共享了体育系统优质教练员资源,体育系统实现了优先选材,学生具有多向发展空间,学校和家庭共同受益的多赢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如果说教会、勤练、常赛是实现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的路径,那么体教融合就是打通这一路径的关键所在。

4 竞技运动员的成长
竞技运动员的培养对于我国在国际赛事中摘金夺银,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成长观。一方面,要避免学校仅仅为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得荣誉而只对少数招录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忽视了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体育系统注重运动员技能培养而忽略文化教育,致使人才成长不全面的问题。

4.1 走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之路
通过体教融合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存在一个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通过面向人人的教会、勤练、常赛,从而实现运动项目的普及,又通过技能提高带动运动普及,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多到少、由广到精的金字塔型结构,极大地改变竞赛是少数人的专利现象,同时,又最大范围地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群体性体育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上,需要遵循运动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走普及提高厚积薄发、自下而上脱颖而出道路。以校园足球为例,要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每人每周都要学、练球,通过班级竞赛选出班队,通过校内联赛选出校队,通过县(区)、市、省由下而上层层遴选出县队、市队、省队,再通过校园足球夏令营选出不同年龄组的全国最佳阵容。这种自下而上的竞赛在拉动校园足球普及的同时,也促进了校园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校园足球除了培养有扎实文化基础的优秀职业足球运动员,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学生成为会踢球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律师、公务员等,让更多人有足球爱好陪伴终生。通过这种方式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再成为高水平足球竞技人才,这既有利于学生多向就业,也有利于运动员退役后就业,还有利于带动其他人参与足球运动从而形成深厚的足球文化和社会氛围。

4.2 发挥举国体制培养个别项目竞技人才优势
所谓举国体制就是国家集中相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积极性,有效配置竞技体育资源,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全国上下形成合力,在奥运会等高层次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中追求成绩的最大化。多年来,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项目上优势明显、成绩突出,这与走举国体制之路具有密切关系。这表明,在一些技巧类、个体类、非接触类运动项目上,我国需要继续坚持走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人才之路,不断优化竞技运动员培养的内部结构。同时,要加强体教融合,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实现文化与技能双促进、共提高。

5 下一步工作建议
5.1 整合青少年体育赛事和运动会
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通过体教融合进一步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改称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

5.2 以“三大球”为重点实施领域
足球、篮球、排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青少年学生也乐于参与。不同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项目,“三大球”是群体性体育项目,需要走普及推广提高的发展道路。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大球”改革发展的精神,以教会、勤练、常赛作为核心理念,以体教融合作为重要举措,加强新时代学校足球、篮球、排球教育教学改革。要明方向,更好地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体教双方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要谋全局,按照《意见》要求,搭建和完善竞赛体系,为普通学校、竞技体育、社会俱乐部提供彼此交流的平台,发挥赛事推进青少年体育普及的杠杆作用、检验体育训练成果的标尺作用及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的助推器作用。要调结构,中国“三大球”在男、女队发展水平上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中国女排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赢得桂冠,女排精神代表着时代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因此,在推进“三大球”改革发展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中国女足、女篮也曾一度走在国际女足、女篮前列,引领女足、女篮发展。在推进“三大球”体教融合过程中,要总结女排、女足成功经验,推进男队发展。

5.3 构建体教高度融合体系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注重研究青少年体育发展中跨行业、跨领域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改革的贯彻落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业水平改革,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在体育高等院校建立“三大球”学院等;进一步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等。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强化政策保障等。通过体教双方的共同努力,着力打造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体教融合新模式,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新范式。

体教融合,基础在教育,这既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打破体育、教育樊篱,体育部门、职业和业余俱乐部的人才、基础设施资源要深度融入校园体育,体教双方共同培育高水平教师、教练,共享人才、设施资源,解决普及中的师资、场地短缺以及提高中的优质人才短缺的问题。建立体育系统高水平教练进入学校体育的制度和机制,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也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信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开展,一定会实现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同频共振、比翼齐飞。

参考文献:

胡金波,2012.超越路径依赖推动融合发展:江苏“教体融合”新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3):1-8.

王登峰,2013.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8(1):1-7.

王登峰,2017.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体育科学,37(12):3-6.

王登峰,2019.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学校体育革命性变革: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以上委员会议上的讲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4(3):185-187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WANG Dengf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Health and Arts Educ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816,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to put the sports talents training into the system of national education.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both education and sports has experienced three progressive stages:The coope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and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In the stage of the coope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both sides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regarded“enhancing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as their common goal,which formed the“golden time”of mass(school)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In the stage of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the value of gold medals in competitive sports was emphasized.On the one hand,the strategy of using national concentrated efforts and resources to win the gold medals was enhanced,while the knowledge learning was seriously ignored in the athletes training.On the other hand,due to the neglect of the goal of“strengthening people's physique”,and the students;growth evaluation system overemphas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cultural courses and ignores the problems of sports and physique,which leads to the passive situation of weakening the general physique of“gold medal pow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the most direct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strengthen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adolescents and to optimize the talents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sports.Therefore,we should combine the theme of“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and“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to form“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three big balls”,grasp the key links of teaching,hard training and regular competition,and strive to cultivate high-level sports talents while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Keywords: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school sports;competitive sports;historical background;key areas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5-1-11 15:08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