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回复: 0

近代早期英国的独身观念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8-16 13: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近代早期英国的独身观念*
李 伟

[摘 要]英国宗教改革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冲击和婚姻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反对婚姻生活的独身观念逐渐在近代早期社会中萌芽成型,许多未婚的青年男女对婚姻望而却步。加之部分已婚人士以自己失败的婚姻为例,告诫未婚人士避开婚姻的陷阱,更坚定了他(她)们独身的决心,独身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男女双方都担心婚姻带来的只有经济损失和感情背叛,从而使自己陷入婚姻的陷阱无法自拔。独身观念激励了更多的人保持独身,独身者也因独身而受到社会的批评和质疑。尽管如此,独身观念的传播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们可以以独身的状态过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随着女性独身者数量的增加,女性的群体意识增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父权制的权威。

[关键词]近代早期;英国;独身观念

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中有大量独身人士,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独身现象出现的原因归结于经济因素、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和宗教信仰差异等方面。戴安娜·奥哈拉和彼得·拉什顿都从经济因素出发,考察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中的婚恋市场和婚姻缔结(1)戴安娜·奥哈拉:《求爱和约束:对英格兰都铎王朝婚姻缔结的反思》(Diana O’Hara,ed., Courtship and Constraint:Rethinking the Making of Marriage in Tudor England),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彼得·拉什顿:“财产、权利和家庭:近代早期英格兰有争议的婚姻问题”(Peter Rushton,“Property,Power and Family Networks:the Problem of Disputed Marriage in Early Modern England”),《家庭史杂志》,《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第3期(1986年11月)第210~212页。;基思·赖特森既肯定了经济收益在婚姻缔结过程中的作用,又关注到了浪漫吸引力的重要性(2)基思·赖特森:《英国社会(1580—1680)》(Keith Wrightson,ed.,English Society 1580—1680),伦敦:劳特里奇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80页。;劳雷尔·艾姆托尔和凯勒·多萝西亚将大量独身人士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多种要素,诸如经济、宗教、人口等多方面的影响(3)劳雷尔·艾姆托尔、凯勒·多萝西亚:《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单身女性》(Laurel Amtower and Kehler Dorothea,ed.,The Single Women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ngland),亚利桑那: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随着研究的深入,个体的主观意志逐步被纳入考量,埃米·弗洛伊德考察了独身女性因独身受到的蔑视及独身者对婚姻的看法(4)埃米·弗洛伊德:《永不结婚:近代早期英格兰独身女性》(Amy M.Froide,ed.,Never Married:Singlewome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国内也有学者分析了近代早期英国“剩女”的成因(5)曾亚英:《论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中“剩女”的成因》,《安康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105~108页。,但是她们都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考察独身问题,没有关注男性独身者的主观意志及独身观念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17—18世纪一系列反映近代早期人们对婚姻态度的小册子,考察独身观念出现的原因及其对独身者自身、社会以及国家的影响。

一 独身观念的出现
近代早期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文主义和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价值得到了充分关注,与之相关的情感世界亦得到重视,旧的基督教准则受到挑战,人们开始重新考量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进而影响了他(她)们对婚姻的态度。男女双方都极力宣扬单身的快乐,痛诉婚姻带来的各种“苦难”,这类事例在近代早期英国出版的各类小册子中屡见不鲜,足以见证近代早期英国独身观念的出现。

从女性来说,不少人坚信自己是婚姻中最大的受害者,并为独身辩护,号召更多的女性远离男性,过独身的生活。

第一,倡导独身的女性提出,婚姻带来的只有束缚,这与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不是女性应该承受的苦难,而且在婚姻生活中需要忍受丈夫的专制压迫、养育孩子和分娩时的痛苦等。因此,女性团体中出现了将婚姻视为牛轭的独身观念,而“去除牛轭是最好的”,认为“没有男性陪伴的女性是幸福的”(6)凯塔琳娜·M.威尔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女作家》(Katharina M.Wilson,ed.,Women Writers of the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雅典:佐治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2页。。凯瑟琳·菲利普(Katherine Phillips)在一首描述婚姻状态的诗中将婚姻生活与单身生活作对比,将单身生活视为天堂。在她看来,处女是无罪的,纯洁带来的是满足和幸福的生活(7)N.H.基布尔:《17世纪女性文化认同:一本读物》(N.H.Keeble,ed.,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Seventeenth-Century Woman:A Reader),伦敦:劳特里奇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55~256页。,否定了单身会使女性来世受到惩罚的言论。

第二,男性对婚姻的背叛使男性成为女性眼中恶毒的存在。18世纪笛福在一篇小册子中将男性比喻为“蟾蜍”,其毒液会腐蚀妻子,还以优雅的科琳娜为例,婚前她是整个城镇人们羡慕的对象,婚后却被无情抛弃,没有人比她的经历更加悲惨(8)丹尼尔·笛福:《婚姻》(Daniel Defoe,Matrimony),伦敦:T.里德1739年版,第4页。。因此,女性认为,一旦步入婚姻,男性求爱时的各种殷勤便荡然无存。

第三,表明了女性坚持独身的决心。18世纪中期一篇小册子中,作者指出男性坐如圣人,却内心邪恶,不能相信;建议未婚的女性都要吸取教训,宁愿爱一个女性,也不能相信男性(9)匿名:《善良的处女控诉年轻男性的无情》(Anon.,The Kind Virgins Complaint against a Young Man’s Unkindness),伦敦:[出版者不详]1750年版,第1页。。部分女性迫于生活压力或者为情所困,渴望男性的陪伴。为此,一位未婚的女性为了劝诫其侄女保持独身,直言“拥有一个丈夫”不是明智之举,不要因为一时之乐而后悔终身。因为五百个人中,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婚姻的枷锁早已后悔了上千次。然而,所有的老姑娘,一旦对性欲的渴望逐渐消退,就会因保留着她们的自由而感到高兴,一致认同单身生活的舒适(10)伯纳德·曼德维尔:《不戴面具的处女》(Bernard Mandeville,The Virgin Unmask’d),伦敦:T.库珀1742年版,第50~51页。。她们坚信,婚姻只是一时的乐趣,独身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只有远离男性才能避免这些苦难。这些均强化了人们对独身的渴求,尤其是女性将独身视作一种明智选择。

同样,倡导独身的男性奉劝男性不要被女性的外表迷惑,还详细描绘了男性理想的生活状态,并表明他们独身的决心。

第一,倡导单身的男性将女性的外表视作一张虚假的面具,力劝男性不要被女性的外表蒙蔽了双眼。部分男性被女性的外表迷惑,对婚姻充满渴望,倡导独身的男性却认为:“尽管她们美丽的脸庞经过粉饰之后有很大的诱惑,但它依然像是美味的水果,再精心照料也会腐烂。”(11)爱德华·沃德:《宽容的丈夫和通奸的妻子》(Edward Ward,The Forgiving Husband,and Adulteress Wife),伦敦:H.希尔斯1709年版,第3页。近代早期一系列小册子中还明确了男性对女性忠贞的质疑,不厌其烦地向读者阐释拥有妻子会带来各种不幸的后果。小册子作者将婚姻视作苦海,甚至以亲身实例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奉劝那些对婚姻生活存在幻想的男性认清婚姻带来的各种不幸。此外,倡导独身的男性也会视婚姻为束缚。在他们眼中,婚姻是丧失自由的表现,坚决不能容忍。男性认为,独身是在空气中重获自由,是精神的解放(12)罗伯特·古尔德:《被抛弃的爱》(Robert Gould,Love given o’re),伦敦[出版者不详]1709年版,第3页。。

第二,向男性展示了理想的生活追求。我们可以在18世纪初一篇描述乡村生活的诗歌中觅其踪迹,在作者眼中普通男性理想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拥有一个简陋的小屋,附近有一片丛林,可以在那里学习或交友。每天善始善终,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拥有一个妻子(13)T.B.:《关于几个主题的诗歌汇编》(T.B.,Miscellany Poems on Several Subjects),伦敦:R.詹韦1702年版,第26页。。尽管没有妻子的陪伴,但是他们不会因为缺少妻子而感到孤独,反而认为书籍、旅行以及友谊和饮酒带来的欢乐远远胜于一个妻子(14) 爱德华·沃德:《独身生活的愉悦》(Edward Ward,The Pleasures of Single Life),伦敦:J.努特1701年版,第1~4、10页。。理想生活当中有上帝赐予他们的强壮身体、平静的内心以及每日新的消遣。

第三,倡导独身的男性表明了坚持独身的决心。18世纪初期,一本名为《独身生活的愉悦》的小册子,描绘了一位已婚男性痛诉婚姻生活的悲惨,怀念单身时期的幸福生活。他表示:“一旦法律使我从中解脱,如果女性能再次说服我,我将用我的肉和骨来做婚宴,我不会邀请任何宾客来参加我的婚礼,只有魔鬼和牧师来祝福我的新娘。”这正是此时极端厌女情绪的具体表现。加之宗教改革后社会对单身女性的各种偏见,进一步丑化了女性的角色,她们成为男性眼中一种可怕的存在,认为其本性邪恶无法改变,整个大自然都为女性的恐怖感到叹息,唯恐避之不及,要让男性改变对女性的看法,除非天然磁铁失去吸引力,雪是黑色的,太阳在漆黑的夜里升起,大海静止不动,乌云不会带来降雨。在那些男性眼中,女性成为烫手的山芋,必须避而远之。

近代早期倡导独身的男女双方都历数婚姻带来的不幸,不愿陷入婚姻的牢笼,号召保持独身。男女双方就婚姻得失问题的辩论层出不穷,到18世纪初达到了高潮,独身观念日渐成型。

二 独身观念出现的原因
近代早期英国独身观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渗透到日常生活,男女双方都想通过婚姻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和精神安慰,生活过于贫穷者在婚姻协商过程中首当其冲。一些教区也会限制穷人结婚,以免她们结婚生子因无力抚养而增加教区负担。近代早期友爱婚姻开始兴起,婚姻的缔结不再仅仅是家族间的联合,男女双方更重视婚姻中夫妻间的情感。如果男女双方无法从婚姻中获得情感慰藉,反而视婚姻为束缚,那么就都会对婚姻感到厌烦,继而出现了独身的观念。具体说来,独身观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男女双方都担心婚姻带来的只有经济损失而不愿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姻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婚姻缔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婚前嫁妆和寡居时期寡妇所得遗产数量的协商、婚后供养家庭的负担在婚姻协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男性不愿因娶贫穷的女性而为自己带来经济负担,富裕的女性则担心婚姻会使她们失去财产和经济独立。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独身观念便应运而生了。

从婚姻缔结初始,男性就表现出对女性嫁妆的重视,女性结婚时是否能够带来嫁妆成为男性考虑是否结婚的重要因素。出于对女性嫁妆的考量,部分男性在考虑婚姻的过程中产生犹豫。彼得·厄尔就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婚姻使他们原有的资产翻倍,这就使大多数有厌女症的人更加赞同女性必须支付嫁妆的观念。”(15)彼得·厄尔:《英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商业、社会和家庭生活(1660—1730)》(Peter Earle,ed.,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Business,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1660—1730),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在17世纪的一篇小册子中,作者直言女性必须首先支付嫁妆。不仅如此,作者还将女性嫁妆的多寡同女性的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如果待嫁女子既无嫁妆,也无内在美,娶了她们什么都得不到(16)罗兰·杜贾丁:《关于婚姻生活和独身生活的论述》(Roland Du Jardin,A Discourse of the Married and Single Life),伦敦:艾恩斯·曼1621年版,第73~74页。。17世纪一系列小册子都描述了许多女性因嫁妆不足而在婚姻协商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然而,女性却认为,她们在选择缔结婚姻之时便丧失了自己在经济上的独立,是婚姻的牺牲品。按照英国普通法的规定,婚后女性的财产要转移到丈夫手中,妻子也无权同他人签订商业合同。还有部分女性认为男性前后言行不一,只是为了女性的财产,因此也产生了独身不婚的观念。例如,17世纪后期一篇小册子中伊菲利亚(Ephelia)与斯特文(Strephon)相恋的实例证实了这一论断。斯特文在伊菲利亚财富充足时与她相恋,并挥霍她的财富,却在她物质贫乏时同其他女性结婚,弃她而去(17)伊菲利亚:《不同场合下的女性诗歌》(Ephelia,Female Poems on Several Occasions),伦敦:詹姆斯·科特尼1684年版,第77~79页。。这使得女性在面临婚姻选择时更为审慎,且更为关注自己的经济状况。许多贵族父母宁愿女儿不结婚,也不愿使家族陷入财务危机,因此独身未婚的女性在贵族中更为流行。总而言之,部分贫穷的女性因无力支付足够的嫁妆而被迫独身,富裕的女性则因不愿失去经济独立而选择独身。哥德伯格(Goldberg)指出:“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就业前景让女性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鼓励她们延迟进入婚姻生活,或者彻底避免婚姻,而不是刺激她们更早或者更多地进入婚姻。”(18)约翰·哈彻:“对英格兰人口史的理解(1450—1750)”(John Hatcher,“Understanding 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England 1450—1750”),《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第180期(2003年8月),第94页。

在婚姻维系过程中,男女双方都将经济财产损失归结为对方的过错。男性将女性用各种贵重物品装饰自己看作内心虚荣的表现,并指责她们不知足,只会败坏丈夫的家产。女性却认为,她们正常的花销不足以使男性陷入经济危机中,男性才是财富最大的挥霍者(19)丹尼尔·笛福:《婚姻》,第2~3页。。正是近代早期婚姻缔结对男女双方财富的冲击,以及婚后经济安全的不确定性,打击了人们对婚姻的渴望,使得独身生活成为许多年轻男女的选择。

第二,友爱婚姻的兴起,男女双方的结合不再仅仅是家族之间的联合,未婚的男女青年对婚姻伴侣的忠诚有了更高的需求。独身观念的产生与男女双方质疑婚姻伴侣对婚姻不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男性过度强调女性的贞洁和行为规范,是两性关系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男性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重视女性的贞操以及女性对婚姻的忠诚度。从一系列代表男性心声的小册子可以看出,他们一致认为,女性生性好色,容易经不住诱惑,会在丈夫外出时私会情人,甚至诋毁丈夫,使丈夫沦为世人的笑柄。在一篇名为《大度的丈夫和通奸的妻子》的小册子中,作者痛诉妻子出轨后在丈夫面前悔恨认错请求原谅,获得丈夫的原谅却依然没有悔改,历数了女性的罪恶深重(20)爱德华·沃德:《宽容的丈夫和通奸的妻子》,第1~11页。。在父权制的文化观念下,如果男性不能很好地控制他的妻子,就会被认为无法承担起掌管家庭的责任,受到社会的非议而名誉尽失,为了避免婚后妻子带来的伤痛,就渴望独身的生活。有人说:“在婚床上宁可抱住一只刺猬,也不要去抱一个失去贞洁的姑娘。”(21)爱德华·福珂斯著,孙小宁译:《情爱的觉醒——文艺复兴时代》,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页。

女性则对男性婚前婚后的巨大反差表示强烈的抗议,指责他们始乱终弃。17世纪的一篇小册子诉说了女性轻信男性的谎言所遭受的苦难。作者认为,太多的女性没有经得住男性的诱惑而最终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男性求爱时期的称颂与赞扬,麻痹了她们的耳朵,使女性丧失了分辨真伪的能力,向男性屈服(22) 理查德·艾姆斯:《西尔维娅对女性不幸的控诉》(Richard Ames,Sylvia’s Complaint of Her Sexes Unhappiness),伦敦:理查德·鲍德温1692年版,第4、12页。。此外,女性还认为女性婚后沦为男性的附属物,其婚姻生活还会面临妓女的威胁。因为本该珍惜妻子的男性选择了“拜倒在唯利是图的妓女脚下”(23) 理查德·艾姆斯:《西尔维娅对女性不幸的控诉》(Richard Ames,Sylvia’s Complaint of Her Sexes Unhappiness),伦敦:理查德·鲍德温1692年版,第4、12页。,所谓“只见新人盈盈笑,哪管旧人哭声哀”的悲剧在妻子身上一览无余。

第三,近代早期悍妇的形象使男性对婚姻望而却步,而女性则因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而不再甘心忍受父权社会的控制。男女双方对婚姻角色的认知,强化了双方对婚姻的不认同感,进而渴望独身,享受独身带来的自由及美好,独身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般而言,女性是婚姻中的弱者,但是在男弱女强的家庭中,男性也会成为婚姻中的受害者。近代早期悍妇的形象使很多男性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怀念单身的幸福生活。许多小册子刻画了悍妇的恐怖形象:她们会控制并侮辱男性,使男性屈从于她的意志,并掌管家庭内外一切事务,使男性毫无用武之地(24)匿名:《给单身汉的建议》(Anon,Advice to Batchelors),伦敦:J.迪肯1685年版,第1页。。流行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对于妻子的负面描述。在男性心中,悍妇的形象根深蒂固,与社会对女性的期许截然相反,因而男性应当远离女性的迫害。

女性则不堪忍受父权制度下丈夫的控制,试图反抗。她们认为,妻子才是婚姻和家庭的受害者,她们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还要受到丈夫严格的控制,甚至惨遭家暴的噩运。在父权制文化观念的影响下,男性为了在世人面前保持高大威猛的形象,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彰显自己的强者特征,甚至使用暴力,务必要把妻子训练为符合自己心意的贤妻良母。例如,18世纪一篇小册子中描绘丈夫虐待妻子的例子,其中狡诈凶狠的查鲁斯(Charus)扬言是秉承上帝的旨意来拯救妻子,并引用圣经中的文本,认为殴打妻子对妻子来说如同食物般至关重要(25)丹尼尔·笛福:《婚姻》,第4~5页。。父权制下女性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英国法律又为男性的暴力提供了法律依据(26)安东尼·弗莱彻:《英国的性别、性和从属(1500—1800)》(Anthony Fletcher,ed.,Gender,Sex and Subordination in England(1500—1800)),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193页。,这也为女性以独身的方式反抗男性埋下了伏笔。

总体来看,近代早期婚姻关系中,两性间存在的主从关系影响了双方对婚姻的认知以及接受力。宗教改革宣扬的人人平等的观念并未赋予女性真正的平等,女性的形象还被恶意丑化,成为了男性眼中的悍妇。婚姻关系中女性仍旧处在弱势地位,男性仍然是家庭生活的主导者。男性对婚姻的恐惧和女性对婚姻的不满,共同促发了独身观念的发展。既然婚姻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何不逃离婚姻的束缚奴役,尽享独身的快乐呢?然而,这种独身观念不仅对独身者个人有影响,而且对社会和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 独身观念的影响
近代早期英国独身观念的出现和传播,使更多的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结婚生子并非自己的唯一选择。随着单身人士数量的增加,独身者因未能给国家带来需要的人口,在社会中受到批评和指责,尤其是独身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歧视更多。为此,独身女性意识到应该联合起来,抵抗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就有利于女性群体意识的增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独身观念过于极端,不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

第一,独身观念的出现和传播,直接后果是产生了大量单身人士。独身者因未能给国家带来所需人口而成为社会中的异类,受到社会各界的非议和惩罚。

独身观念激励更多的人保持单身,单身人士数量增加影响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17世纪的最后十年间,英国没有明显的人口增长,直到1780年,除了个别年份英国人口年增长速度为0.1%~0.6%外,英国人口增加缓慢,1711—1740年间人口增加率最低(27)N.L.特兰特:《工业革命以来的人口: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为例》(N.L.Tranter,ed.,Population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Case of England and Wale),纽约:克鲁姆·海尔姆有限公司1973年版,第44页。。在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口的特殊时期,单身人士不能为国家带来必要的人口,他们就从社会中的受害者变成了当时人眼中的社会危害者。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同时规范传统的社会秩序,社会各界要求对独身者加以惩罚,最终将其纳入传统社会的轨道中去。约翰·邓顿(John Dunton)建议对于保持独身者征税,所得收入用来帮助40岁以下的女性,使其有能力结婚(28) 埃米·弗洛伊德:《永不结婚:近代早期英格兰独身女性》,第166、167页。。只是邓顿以年龄来区分单身女性,他认为40岁以上者濒临绝经期而无法生育,因此只强调帮助40岁以下的单身女性。邓顿的征税对象不只有单身男性,还有等额数量财富的单身女性。号召对独身者进行惩罚的观念在政府的法令条款中也有所体现。威廉和玛丽在位期间颁布婚姻责任税来支付对外战争的费用。该法令规定向25岁以上的单身汉和没有子女的鳏夫纳税,从1695年持续到了1706年(29) 埃米·弗洛伊德:《永不结婚:近代早期英格兰独身女性》,第166、167页。。尽管没有证据表明该法律迫使单身者结束单身状态,却不难发现一个流行的观念,即单身人士没有结婚生育为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应该受到惩罚。

不仅如此,独身者更容易在道德上受到谴责,尤其是部分贫穷的独身女性迫于生活压力,更有可能走上“性”犯罪道路。从18世纪初的一些讽刺性诗歌中不难发现,独身女性会被诬蔑为“女巫”,并认为只有使她们血流殆尽才能破解她们的巫术(30)匿名:《对老姑娘的讽刺》(Anon,A Satyr upon Old Maids),伦敦:W.德纳姆1712年版,第8~9页。。

第二,英国社会独身观念的出现和扩散,有助于改变人们的婚姻观念,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并非是否结婚。

独身观念的传播使一些人对异性彻底失望,转而选择独身,然而并非所有的独身倡导者与所有的异性都彻底断绝来往。一些单身女性与男性建立了事实上的婚姻关系,只是她们并没有结婚,有可能是因为男性是牧师,或者他们已同其他女性结婚只是没有居住在一起,又或者是她们觉得正式的婚姻不是必要的(31)迈克尔·希恩:“理论和实践:中世纪社会非自由民和贫穷者的婚姻”(Michael Sheehan,“Theory and Practice:Marriage of the Unfree and Poor in Medieval Society”),《中世纪研究》(Mediaeval Studies)第50期(1988年1月),第457~487页。。

此外,单身女性因为没有丈夫和孩子,又不能建立自己的家庭成为一家之主,所以只能以寄居者的身份同父母或兄弟的家庭同住,加强了与亲属之间的联系。然而,有的单身女性不愿寄宿在亲属家中,而是选择与相同婚姻状态的人生活在一起,即霍夫顿所说的“单身女性的聚集”(spinster clustering)(32) 奥尔温·霍夫顿:“没有男性的女性: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寡妇和单身女性”(Olven Hufton,“Women without Men:Widows and Spinsters in Britain and Franc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家庭史杂志》(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第4期(1984年冬),第361、355~376页。。寡妇同单身女性一样,她们通常是以姻亲关系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生活在一起。单身女性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联系密切,尤其是她们的女性亲属,从有财产的女性的财产继承者便可看出在分配自己财富时更倾向于自己的朋友和亲属,尤其是女性朋友和亲属。

部分女性对“独身”带来的讽刺和污蔑表示恐惧。对此,玛丽·阿斯特尔在她的作品中指出,不久的将来走进了婚姻殿堂的那些人只是被“老姑娘”这一恐怖称呼惊吓过度所致,事实上除了傻子,没有人会因她有这样的称呼而斥责她,明智的女性也不会被它吓倒(33)玛丽·阿斯特尔:《对女士强烈的建议》[Mary Astell,A Serious Proposal to the Ladies(Part II)],伦敦:R.威尔金1694年版,第160页。。她鼓励未婚女性独身才是享受,坚定了人们对独身的信心。

第三,女性独身者号召更多的女性采取措施提升自己,反抗男性的控制和压迫,女性群体意识萌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父权制的权威。

独身女性因未婚而在社会中受到各种限制,她们不能合法地进行贸易,社会对穷人的救济也将单身女性排除在外。单身女性无法像妻子和寡妇那样从社会中得到贫困救济,但她们可以从其他单身女性那里得到帮助,加深了她们对于同一社会群体的认知和维护,增强了女性的群体意识。女性共同的经历和社会期望,使女性群体之间更容易达成某些共识并为自己辩护。

格尔达·勒纳强调了单身女性的女权意识并为之辩护,指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的未婚女性——修女、寡妇、单身女性,都代表女性的权益,发出了女性的声音(34)格尔达·勒纳:《女权主义意识的诞生:自中世纪到1870年》(Gerda Lerner,ed.,The Creati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From the Middle Ages to 1870),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单身女性是女性利益的重要倡导者,她们号召为女性提供教育、经济、社会和法律需要。虽然不同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社会经历的女性对于女性权利的理解有所差异,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相信那是女性应有的权利,且越来越自信。简·贝克在《处女生活》中直言单身女性纯洁、虔诚、细心、友善,也同男性一样为国家和社区服务(35)简·贝克:《诗歌的消遣》(Jane Baker,Poetical Recreations),伦敦:本杰明·克雷1688年版,第12~13页。。思想极端的女性还号召应该像躲避瘟疫那样躲避男性的求婚,成立自己的议会,并建立自己的共和国,号召女性应该成为世界的主人(36)理查德·艾姆斯:《西尔维娅的报复》(Richard Ames,Sylvia’s Revenge),伦敦:理查德·鲍尔温1692年版,第20~22页。。一些有财产保障的单身女性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女性教育、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工作(37) 奥尔温·霍夫顿:“没有男性的女性: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寡妇和单身女性”(Olven Hufton,“Women without Men:Widows and Spinsters in Britain and Franc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家庭史杂志》(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第4期(1984年冬),第361、355~376页。,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成为反抗男性的重要手段。玛丽·阿斯特尔建议女性接受教育,因为教育使女性更加有用,避免愚蠢的行为,提高女性自身的美德,教育机构则是使女继承人和有财产者免于狡猾男性阴谋伤害的地方(38)埃米·弗洛伊德:《永不结婚:近代早期英格兰独身女性》,第171页。。女性已经认识到通过接受教育可以帮助女性摆脱男性的约束和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

到18世纪早期,公开倡导女性生来比男性低级的观点已经不能为人们所接受了。萨拉·门德尔松和帕特夏·克劳福德提出,近代早期女性内部出现了群体文化,包括女性间的友谊、妇女意识和女权主义等内容(39)萨拉·门德尔松、帕特夏·克劳福德:《近代早期英格兰的女性(1550—1720)》(Sara Mendelson and Patricia Crawford,Wome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1550—1720),牛津:克拉伦登出版公司1998年版。。女性反抗男性的控制引起了男性社会的恐慌。戴安娜·维纶对部分地区研究后指出,脱离家庭权威和男性主人束缚的女性(masterless),被视为父权社会统治秩序的威胁(40)黛安·维伦:“近代早期英格兰公共领域中的女性:以城市中报酬低廉者为例”(Diane Willen,“Women in the Public Sphere in Early Modern England:The Case of the Urban Working Poor”),《16世纪杂志》(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第4期(1988年冬),第561页。。无论是补充文化知识,改善经济状况,还是号召建立自己的统治,都是对男性父权制统治的反抗,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男性的控制,冲击了父权制的权威。

近代早期英国独身观念的出现,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男女双方关于婚姻、家庭认知存在较大分歧的结果。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主从地位,深刻影响了近代男女婚姻的选择和缔结。尽管双方围绕婚姻和独身问题的许多辩论只是停留在互相讥讽,以表达感受为主的层面,但是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对婚姻的态度和期望。独身观念的出现,是人们对于婚姻生活的片面理解所致,其本质反对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对失败婚姻的不满,对婚姻没有足够的信心。如果人们都能客观、冷静地看待婚姻和爱情,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女性,并给女性应有的公平,使两性之间的疑惑和误会减少,人们便会心甘情愿地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

The Concept of Celibacy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Li Wei

Abstract:The English Reformation opposed asceticism and affirmed the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of marriage,but the concept of celibacy and resisting matrimony began to sprout in society because of the impact on society of market economy and many other uncertain factors in marriage.As a consequence,many young people were discouraged from entering into marriage,and moreover,some married persons took their own failed marriage as the example,and warned those unmarried persons to avoid the pitfall of marriage,which confirmed people’s confidence in keeping single and made the concept of celibacy have further development.The reason was both male and female worried that marriage could only bring about economic losses and emotional betrayal,and make themselves fall into the pitfall of marriage and unredeemable forever.This concept encouraged more people to keep single,and the celibate people suffered criticism and questioning from society for being single.In spite of this situation,the spread of the celibacy concept made more people aware that they could live a happy life in the state of celibacy.Meanwhile,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ingle women,their group consciousness was strengthened and to some extent shocked the authority of patriarchy.

Keywords:Early Modern;England;Concept of Celibacy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 12:30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