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回复: 0

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8-10 13: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王利明 黄文艺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我们党矢志不渝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人类历史上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模式,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绚丽多姿的法治中国建设历史画卷。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探索制定新型宪法和法律制度,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等新经验,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新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了《宪法》《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文化大革命”十年,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拨乱反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百年奋斗,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是一部与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时代潮流同频共振史,是一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同向同行史,是一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步共进史。

第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10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基本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正是由于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法治建设才能成功克服各种风险挑战而取得历史性成就,并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第二,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治国之道、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重大战略抉择。(2)熊选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载《人民日报》,2021-03-16。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概念,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依法执政”概念,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006年,胡锦涛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3)《胡锦涛文选》,第2卷,4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执政的渐次提出和深入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开启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依法执政基本方式有机结合的治国理政新境界。(4)张文显:《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

第三,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积累的立法经验,致力于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立法先行,加强立法工作,立改废释并举,立法工作步入快车道,到2010年底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参见许安标:《新中国70年立法成就与经验》,载《中国人大》,2019(21)。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机关主体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制定的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治国理政的大典,为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提供了法治保障。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成果,它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四,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纪律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以铁的纪律规矩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执掌政权后,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快党内法规制定步伐,与时俱进制订出台了一大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党内法规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6)宋功德、张文显主编:《党内法规学》,4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从纵向上看,这个法规制度体系是由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中央纪委和中央各部门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省级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党中央授权的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等四个层次构成。从横向上看,这个法规制度体系由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等四大制度板块构成。(7)参见宋功德:《坚持依规治党》,载《中国法学》,2018(2)。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已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第五,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一个表征法治各个要素衔接配合程度、各个环节协同高效状态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科学范畴,并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除了前述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经过70多年的持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初步构建起来。在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上,完善全面实施宪法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守法激励机制,形成了以宪法实施为基础、执法监察司法守法互相贯通的法治实施体系。在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上,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监督法律和制度,健全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机制,形成了运行有序、约束有力、制约有效的法治监督体系。在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上,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加快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深化法治领域科技应用,推进法治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构建起了立体化、可持续、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第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科学法治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法治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8)关于三次历史性飞跃,详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49-6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创立了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了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法治理论体系,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科学的法治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制度创新力、实践引领力。

第七,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论法治、立足全局谋法治、着眼整体行法治,把法治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最大限度释放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在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保障民主、繁荣文化、治理社会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后,全面依法治国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有力促进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有力维护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消除绝对贫困等伟大成就。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历程很不平凡,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认真总结这些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看清走过的路、辨识脚下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法治中国建设新传奇。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统领性、全局性、决定性作用。一是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的作用,即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法治建设不犯方向性、颠覆性错误。二是战略谋划、顶层设计的作用,即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明确法治建设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推动法治工作蹄疾步稳推进。三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作用,即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资源,破解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四是督促检查、督办落实的作用,即加强法治工作的督导督察,及时发现短板、纠正偏差、追究责任,推动各地区各单位知责明责尽责。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9)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法治赢得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首先,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的最广大参与者。积极探索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的新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等制度,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渠道,更好地广纳民意、广集民智、广用民力。其次,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的最大受益者。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法治问题作为发力点,推出更具靶向性、实效性的改革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最后,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的最终评判者。在法治建设中,不断改进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方式方法,健全法治建设成效评价机制,真正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人民群众手中。

第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中国法治版图结构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三个关键环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三大重点板块,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中,无论哪一个关键环节明显滞后,无论哪一个重点板块成为短板,都会严重影响法治建设的质量和速度。近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通过做出法治建设决定、制定法治建设规划等形式,加强对三个关键环节、三大重点板块的统筹谋划、衔接协调,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系统化整体化推进。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必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成功经验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确立起法德共治的治理格局。这主要体现在,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领域,贯穿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坚持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更加注重把孝悌仁义、诚信友爱、扶贫济困、和睦和谐、公序良俗等道德理念转化为法律规范,更加注重通过执法司法打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引导社会成员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坚持以德治支撑和保障法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社会成员道德修养、文明素质,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性、和谐性,从源头上消弭矛盾纠纷、预防违法犯罪。

第五,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1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推动改革和法治相同步、相衔接,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以法治引领改革方向、以法治规范改革进程、以法治化解改革风险、以法治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有力保障了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11)张文显:《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同时,更加注重以改革思维和改革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不懈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破除各种制约法治效能的体制机制障碍。新时代法治领域改革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化的变革,涉及党的领导体制、立法体制、行政执法体制、国家监察体制、司法体制、守法激励机制、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等领域的变革,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

第六,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在法治领域,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经验。这主要包括,加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共同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贩毒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摧毁了一大批跨境犯罪团伙,有力维护了境内安全稳定。运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手段开展斗争,增强对外法律斗争能力,占领国际法治和道义制高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坚持我国利益拓展到哪里,法治保障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健全我国海外利益法律保护机制,维护我国国家、公民和法人海外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

第七,坚持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合理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是法治中国建设一以贯之的重要方法论。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法律制度成就,蕴含着先辈们的制度智慧和实践理性。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法律文明传统,不是中国构建新型法治的绊脚石,而是中国新型法治成长的沃土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12)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110-11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近年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对中华法律文明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给中国法治体系增添了更多本土元素、民族特色,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奉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不同法系和国家分享着许多跨越时空的法治理念、制度、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广泛吸纳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使中国法治建设迅速跟上了世界法治文明发展潮流。在吸纳外来法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创新性继受、融通性发展,因此,中国法治非但没有变成西方法治的再版,反而在不少方面超越了西方法治。

法治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党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了未来30年法治中国建设“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的近期目标是,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效,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内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的中期目标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的远景目标是,法律规范科学完备统一,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监督,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确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13)参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载《人民日报》,2021-01-11。为完成好这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向着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目标不断前进。

作者: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wang_liming@263.net;黄文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hwyjhy@126.com

(责任编辑 李 理)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 08:30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