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658|回复: 0

福师《外国经济学说史》(十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086
发表于 2021-3-15 13: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福师《外国经济学说史》FAQ(十二)
第十七章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一、新古典经济学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现代经济学家把A.斯密、D.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J.S.穆勒的经济学说,包括这个时期的其他经济学在内,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剑桥学派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所以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
 1)发端:边际革命
 它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所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为起点。这个重要事件就是后来经济学界所说的“边际革命”。这是指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同时各自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
 而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的重要著作。
 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2)成熟:马歇尔大综合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这种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之一是英国的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穆勒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二、简答马歇尔的方法论?
  ①运用所谓“连续原理”来分析经济现象。所谓“连续原理”就是说各种经济现象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没有严格区分。根中间级现象都是互相决定的,而没有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②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③运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 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 所谓局部均衡法是以单个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为分析对象,不考虑它同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简述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
 建立在局部均衡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从均衡价格论的角度看,是为它做理论准备的;马歇尔的分配理论,又是他的均衡价格理论在各个生产要素的价值决定问题上的具体应用。马歇尔就是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把其他经济理论联系起来,构成他的整个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由该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决定的,用商品的均衡价格去衡量商品的价值。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就是他的价值理论,他把价格当作价值,用对价格分析代替了对价值的分析。
  所谓均衡价格, 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需求价格是消费者(买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这是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供给价格是由生产者(卖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接受的价格,这是由边际真实生产费用所决定的。
  需求价格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这就构成需求表,在坐标图上形成需求曲线D(图中x轴表示数量,y轴表示价格)。
供给价格由于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起作用,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增的,这就构成供给表,在坐标图上形成供给曲线S。供求两曲线相交于E点,即均衡点。OP即均衡价格,OQ即均衡量,此即均衡价格水平的成交量。

四、简述马歇尔均衡决定的时间分析?
  时间分析:在价值论的供求均衡体系中,引进时间因素,分成极短时间、短期和长期。只有把时间分析方法用到供求均衡价格理论体系中去,确定在各种时间需求与供给两种因素对价格所起作用的不同,才能调和生产费用说和边际效用说。
  按时间长短分成三种均衡价格:
  ①极短时的市场价格,时间短暂到无法改变供给量,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状况,即市场现存商品量的边际效用。
  ②短时期的均衡价格,即在现存的技术设备和工业组织的基础上伸缩产量,而没有足够时间去增加设备、改进技术和组织以适应需求的变动。这时,均衡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
  ③长时期的均衡价格,即技术、设备和组织均有足够时间加以改变以适应需求的变化。这时,均衡价格虽仍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但是,生产费用对商品的价值起着主导作用。
  总之,时间愈短, 需求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大; 时间愈长,供给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大。这种均衡价格论无非是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混合成一体的庸俗价值论。
五、简述马歇尔的分配理论?
在分配理论方面,马歇尔把均衡价格理论应用到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上,并接受了萨伊“三位一体公式”。不过在说法上把“生产三要素”改为“生产四要素”,把“三位一体公式”改换成“四位一体公式”, 除“劳动——工资”、 “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外,增添了“组织——利润”。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一、简述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演变与影响?
 1.马歇尔的追随者阶段
在凯恩斯的学生时代以至30年代初,在英国经济学界,特别是在剑桥大学,占统治地位的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马歇尔兼收并蓄,把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供求论、边际生产力论、货币数量说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折衷主义的、集经济学大成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是在马歇尔的直接熏陶下成长的,他接受马歇尔的理论体系,力图把它运用到货币领域中去。但战后英国经济的长期萧条和严重失业,促使凯恩斯考虑如何解决经济失调的对策。开始时,他只是在货币领域里打圈圈。
  在20年代,他坚持稳定物价,把物价稳定看作是防止经济波动的前提,并把战后的经济灾难归诸于通货紧缩。至于当时存在的严重失业问题,他也认为可以利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加以解决。为此,他建议实行通货管理,由中央银行操纵利率,使投资率趋于稳定并与储蓄率相均衡,以达到物价稳定的目的。
2.自身体系的形成
  在《货币论》中,凯恩斯已提出储蓄与投资均衡关系的分析,但在那里他只是把这两个变量看作决定利率和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 以后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 他把储蓄和投资的均衡从决定利率转而视作决定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因素,这是他突破传统经济学,建立《通论》新理论体系的一个关键。
  在1929年,凯恩斯竭力支持乔治提出的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认为公共工程开支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就业,而且可以通过工程雇用人员收入的增加,间接增加其他工业部门的就业,这是他后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思想发展的萌芽,是他开始摒弃某些正统观点的发端。只是由于这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他对自己的见解的论辩,是软弱无力的。
  30年代初的萧条和失业,更趋严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传统经济学关于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说教彻底破产。迫切需要一套新的辩护理论来代替它, 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克服萧条和失业的对策。 正是适应这个需要,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通论》 出版初期曾受到少数正统派经济学家的批判和质疑, 也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通论》的基本观点不久便被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凯恩斯的追随者对《通论》进行了大量的诠释、修补和发展,形成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凯恩斯学派,或称凯恩斯主义。
二、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他认为对有效需求,从而对就业量起最终决定作用的,主要有如下三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量:
  ①“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他认为人们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的那么多,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愈增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愈大。
  ②“资本边际效率”,即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简单地说,就是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的利润率,它的大小取决于机器等设备的市场价格和预期收益,而且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企业家进行投资,除了看资本边际效率高低外, 还要考虑利率高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之间的差额就是投资诱导, 诱导越大, 投资就越大,反之亦然。利率不变,则投资支出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后者又取决于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的预期和获利可能性的信心状态。
  ③“流动偏好”,指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这种流动偏好或出于交易动机,便于应付日常支出;或出于谨慎动机,便于应付意外支出;或出于投机动机,便于抓住随时出现的投资机会。人们的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流动偏好愈强,对货币的需求量愈大,则愈需要给以较高的利息,人们才愿放弃这种流动性。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这种对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应量,货币的供应量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 流动偏好一定,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降低利率,刺激投资。
  在凯恩斯看来,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上述三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由于现代社会的消费倾向低下,在国民收入增加时,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扩大,储蓄增加。这时除非增加投资来弥补这个差距,抵消储蓄,否则,就业量就不可能继续维持原有水平。可是,又由于那些决定投资的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投资支出往往弥补不了上述差额,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这样,就业量在尚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或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
三、论述《通论》与过去传统经济学的分歧?
  《通论》对传统经济学的核心部分:价值论和分配论,几乎没有触动,甚至认为到达了充分就业点后,传统的一套仍然适用。分歧主要表现在:
  ①在就业理论方面,凯恩斯抨击“供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抛弃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工资、物价、利率的自由伸缩,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保持充分就业的教条;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前述有效需求的不足,并不总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就业量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只是可能达到的各种就业水平的一个特例和极限。
  ②在利息理论方面,传统经济学认为利率取决于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与储蓄(对资金的供应)。若储蓄相对于投资需求来说过多了,利率就会下降,从而可以刺激新的投资,使投资与储蓄量又均衡,保持充分就业。凯恩斯则否定这个传统理论,认为利率不决定于储蓄与投资,而决定于人们的“流动偏好”和货币的供应量。此外,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虽可刺激投资,但利率的下降有一定限度;如果投资前景不佳,资本边际效率很低,即使利率降到最低限度,也不足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③在工资理论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如果对劳动的需求低于供给,出现失业,工资就会下降,工资的下降就会使就业重新增加。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就业之所以不能够持续,则是由于工会组织等阻止工资降低,使工资具有“刚性”的结果。 凯恩斯否认这种说法,认为即使工资不具有刚性, 只要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且,降低工资不能“救治”失业,只能使消费需求更加不足,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④在货币理论方面,凯恩斯认为对物价起直接作用的不是货币供应量而是有效需求,前者只能间接影响物价。例如,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会使利率下降,如下降的幅度足以刺激投资,使有效需求增加,就有可能间接影响物价,但也须视起始的就业水平而定。若当时已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则由此引起的有效需求增加,就会引起物价上升;但若起始的就业水平很低,则对物价的影响很小或不发生影响。
  ⑤在分析方法上,传统的庸俗经济学一般侧重单个企业和单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分析以及单个商品、单个生产要素的供求与价格均衡关系的分析;而《通论》则侧重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总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两者有显著区别。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常称前者为 “微观经济分析” 或 “个量分析”;称后者为“宏观经济分析”或“总量分析”。
十、简述凯恩斯的政策建议?
  (1)货币政策及其运用
  在一定的流动性偏好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可以影响利息率的高低,而在一定的资本边际效率的情况下, 利息率的高低又可以决定投资量的多寡。 当消费水平不变时,投资量的多寡又决定国民收入的水平。因此,通过货币政策,西方国家可以提高或降低国民收入的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期,国家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使总需求或国民收入增加导充分就业水平。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时,国家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使总需求或国民收入降低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具体可以采用的货币政策包括改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改变贴现率和道义劝告等。
  (2)财政政策及其运用
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改变国家的消费和投资的办法来改变国民收入水平,主要政策包括改变预算支出和改变预算收入两方面。预算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方面, 预算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和增加。
十一、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些政策在战后50~60年代对刺激经济增长、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减,危机和失业并未消除,终于到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高涨和大量失业并存的“滞胀”,即停滞膨胀。
本内容由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 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2-25 14:28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