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501|回复: 0

吉大《货币银行学》faq(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8878
发表于 2021-3-14 10: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吉大《货币银行学》FAQ(三)
第五章 信用  
一、信用的本质是什么?
第一,是一种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第三,信用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二、信用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债权人与债务人:信用活动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信用的发生要以授信人对受信人的偿还承诺信任为前提。
2.时间间隔。信用活动的发生,必然具有资金转移的时间间隔,它是构成货币单方面让渡与还本付息的基本条件。
3.信用工具。信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信用以口头承诺,账面信用为依据,尚未使用正式的信用工具;第二阶段的信用关系是以正式的书面凭证为依据,如借贷契约、债务凭证等,这些构成了真正的信用工具;第三阶段为信用工具流动化的阶段,即各种信用工具,如债券、票据等都可以上市流通转让。三、现代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信用形式,就是表现借贷关系特征的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信用按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与长期信用;
按信用用途,可分为生产信用与消费信用;
按信用授受主体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四、商业信用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商业信用的债权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体现了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商业信用所贷出的资本是处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商品资本。
第三,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在产业繁荣时,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商品增多,对商业信用的需要也增加,以信用出售的商品也相应增加,反之,则相反。五、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1)作用:保证生产、流通顺畅,促进经济发展。商业信用直接同商品生产和流通相联系,直接为企业资本循环服务。在资本循环和周转中,各企业之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经常出现不一致,经常出现商品让渡同价格实现在时间上分离。生产出来的商品等待销售,而需要这些商品的企业又缺乏资金。如果仅用现款买卖,会使销售时间延长和再生产过程中断。而商业信用则发挥着加速资本循环和周转,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促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
(2)局限性。第一,信用的规模受到限制,授信能力有限。第二,信用的使用方向受到限制。第三,信用的对象有限,只有信用双方比较了解,特别是授信一方相信受信一方能如期清偿债务,信用活动才能成立。第四,商业信用期限较短,不能满足长期信用要求。六、如何理解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导形式?
第一,银行信用消除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银行可以把货币贷给任何一个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2.银行信用具有规模性。银行信用则不受交易额度的影响,小额资金主聚集为大额资金借贷,大额资金也可以分散为小额资金放贷。
3.银行信用具有贷款期限上的灵活性。银行信用形式下,可以提供不同期限的贷款,满足短中长期的不同需求。
4.银行信用具有核心性特征。现代银行信用是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其他信用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尤其是商业信用,更需要银行通过承兑、贴现和抵押贷款为其提供支持。
第二,银行作为专营货币的企业,具有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提供贷款的能力,其资金来源广、成本低,融资能力强;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专业信用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来识别与防范风险。因此,银行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任何其他信用形式都难以与之竞争。
第三,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还能创造信用,使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信用。 七、国家信用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在国家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多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
第二,国家信用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投资。
第三,调节经济活动,当经济出现衰退,有效需求不足,这时必须通过发行国债筹措资金,增加政府支出,推动经济扩张;反之,流通中货币过多,则可发行国债吸收货币,抑制经济过热。
第四,国债的流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八、消费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其主要形式有三种:
一是商品赊销。企业以赊销的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的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
二是消费信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个人、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等费用。
三是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客户只需持信用卡,便可以在接受该种信用卡的商店购买商品,定期与银行结账等等。九、信用工具的作用有哪些?
信用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信用工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格式,内容及其它要求,使各种信用关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地明确了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权益的安全性,从而促使各种信用关系稳定、健康地发展。
第二,信用工具对融通资金,搞活经济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信用工具的发行、转让、交易是形成资金市场的前提,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信用工具是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对象。
第三,信用工具对社会经济具有促进和影响的作用,使其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国家的方针政策可通过信用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以及金融市场的管理等行为而得以实施。十、信用工具的特征有哪些?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信用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复杂,但各种信用工具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偿还性。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没有偿还就没有信用。除股票外(股票并非普通债务凭证),所有信用工具都有明显的期限性,即偿还期,只是各种信用工具的偿还期不一样,以满足不同的信用双方对融资期限的要求。
第二,流动性。信用工具可以买卖、转让,对信用工具的所有者来说,可以随时将信用工具卖出,获取现款,收回投放在信用工具上的资金,信用工具的这种特性称为流动性。
流动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流动性的强弱叫变现能力,能随时变现而不受损失的信用工具,流动性强;在短期内不易脱手卖出的信用工具,流动性差。一般说来,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长流动性越差,流动性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即债务人的信誉越高,流动性越强。
第三,收益性。收益是各种投资者的最终目的。尽管信用工具具有融资、保值以及投机等多种职能,但信用工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定期和不定期的给它的持有者带来收益。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收益,如债券和存单在票据或存单上就载明了利率,到期按规定利率获得收益;另一种是随机收益,就是随行就市,按即期市场价格交易可获得的收益。
第六章 利息率
一、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利率影响消费和储蓄
由于利率是储蓄者提供生息资产的收益,当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产的收益提高,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居民就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同时,也会减少手持现金量,增加生息资产的供给。而高利率也会缩减企业的生产规模,这会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减少。
(二)利率影响投资
利率是企业投资的成本,利率越高,成本越大,生产和投资收益越低,投资规模会缩小。反之,低利率则会减少投资成本,使投资量增加。
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目标,利息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用借入资本进行投资的企业将利息支出计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要求获得一个平均的或更高的利润率。用自有资本进行投资的资本家,要将存款的利率作为自己投资的最低利润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因而,利率的高低就对投资的多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利率低时,投资便增加,反之则减少。
(三)利率可以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利率是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正因为利率可以影响投资的多少和社会资金的供给,各国政府也就利用利率来调节宏观经济。当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各国中央银行就会提高再现贴现率,以此影响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抑制投资需求。从而使经济降温。当一国经济增长缓慢或衰退萧条时,中央银行往往降低再贴现率,以此影响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并刺激社会投资,刺激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利率对经济有较大的调节作用。
(四)利率影响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安排
当代金融机构的资产运作形式呈多样化趋势,贷款不是唯一的资产运用方式。由于政府债券信誉好、流动性强、安全性高,因此成为金融机构的主要的流动性资产。当利率变动后,金融机构的资产调整就会在企业贷款和政府债券之间转移。政府债券利率由中央银行根据金融政策要求确定,企业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等来确定,这样,政府债券利率与企业贷款利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正是金融机构对利率存在弹性的可能。金融机构根据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使得中央银行利用利率作用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和有效。
(五)利率影响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中,经济是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联的,利率的变动将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提高,出口竞争能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从面会引起一国对外贸易的逆差。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在复杂的经济关系中,众多的因素都对利率的变化产生影响,但决定和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态、国家经济政策、物价水平和国际利率水平。
(一)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高低的最基本因素。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率仍取决于利润率,并受平均利率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利率以平均利润率为最高界限,且利率最低也不会等于零,否则就不会有借贷行为。
(二)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的高低决定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供求情况。这是因为,借贷资金同其他资金一样,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运动,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三)国家经济政策
利率对社会再生产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国家把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利率不能完全随借贷资金的供应状况自由波动,而必须受到国家的调节,因此而产生的一些代表国家意向的经济政策就对利率产生直接的干预和影响。
(四)物价水平
利率的变动与物价的变化有密切有关系,一方面,物价的高低影响着银行吸收社会资金的成本大小,从而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往往同货币贬值互为因果,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就必须考虑保持货币的实际价值。
(五)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为国内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本国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进而对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产生影响。当国际利率水平较低而国内利率水平较高时,会使外国货币资本流入国内,从而有利于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反之,当国际利率水平较高,而国内利率水平较低时,会使本国的资金外流,不利于本国的国际的收支平衡。
本内容由易百教育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6-1 21:47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