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帮助中心知识拓展客服QQ 515224986
查看: 475|回复: 0

大工20秋《操作系统》辅导资料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028
发表于 2021-3-7 15: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操作系统辅导资料二主    题:第二章的辅导资料
学习时间:2020年10月5日--10月11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理论学习:
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内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摘选自《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内    容:第一章
这周我们将学习课件第二章。本章的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
基本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2.掌握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模式
3.了解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4.能够划分主要操作系统的类型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操作系统的类型。
2.难点: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类型。操作系统基本特征
课前问题:
操作系统具备那些特征?
操作系统的特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它们都具有并发、共享、虚拟以及异步等共同特征。1 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地交替执行。倘若在计算机系统中有多个处理机,则这些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被分配到多个处理机上,实现并行执行,即利用每个处理机来处理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这样,多个程序便可同时执行。
2 共享
在操作系统环境下,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由于资源属性的不同,进程对资源共享的方式也不同,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资源共享方式。
(1)互斥共享方式
(2)同时访问方式(1) 互斥共享方式
/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虽然它们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线程)使用,但为使所打印或记录的结果不致造成混淆,应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线程)访问该资源。为此,当一个进程A要访问某资源时,必须先提出请求, 如果此时该资源空闲,系统便可将之分配给请求进程A使用, 此后若再有其它进程也要访问该资源时(只要A未用完)则必须等待。仅当A进程访问完并释放该资源后,才允许另一进程对该资源进行访问。我们把这种资源共享方式称为互斥式共享,而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或独占资源。 计算机系统中的大多数物理设备,以及某些软件中所用的栈、变量和表格,都属于临界资源,它们要求被互斥地共享。
(2) 同时访问方式
系统中还有另一类资源,允许在一段时间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它们进行访问。这里所谓的“同时”往往是宏观上的,而在微观上,这些进程可能是交替地对该资源进行访问。典型的可供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资源是磁盘设备,一些用重入码编写的文件,也可以被“同时”共享,即若干个用户同时访问该文件。
/3  异步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 但只有进程在获得所需的资源后方能执行。在单处理机环境下,由于系统中只有一个处理机,因而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执行,其余进程只能等待。当正在执行的进程提出某种资源要求时,如打印请求,而此时打印机正在为其它某进程打印,由于打印机属于临界资源,因此正在执行的进程必须等待,且放弃处理机,直到打印机空闲,并再次把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时,该进程方能继续执行。可见,由于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使进程的执行通常都不是“一气呵成”,而是以“停停走走”的方式运行。4 虚拟
操作系统中的所谓“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的, 即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是用户感觉上的东西。相应地,用于实现虚拟的技术,称为虚拟技术。在OS中利用了多种虚拟技术,分别用来实现虚拟处理机、虚拟内存、 虚拟外部设备和虚拟信道等。
在虚拟处理机技术中,是通过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让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的方法,来分时使用一台处理机的。此时, 虽然只有一台处理机,但它能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使每个终端用户都认为是有一个CPU在专门为他服务。亦即, 利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把一台物理上的CPU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CPU,也称为虚拟处理机,我们把用户所感觉到的CPU称为虚拟处理器。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模型
课前问题:
操作系统逻辑上可以几个部分?
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是什么?
操作系统逻辑上可以划分为内核和核外程序两部分。
核外程序主要是一些支撑程序和实用程序,完成与硬件无关功能。
操作系统内核是最紧挨着计算机硬件的一组程序模块,提供支持进程并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并具有访问硬件设备和所有内存空间的权限。
操作系统内核运行在核心态,是唯一能执行特权指令的程序 。
/1.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1)单内核结构
单内核结构即内核在结构上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虽然有些内核的内部又划分成若干模块或层次,但系统运行时,内核形成一个整体的二进制大映像。单内核结构中,模块间的交互通过直接调用相应模块中的函数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消息传递,所有模块都在相同的内核空间中运行,内核代码是高度集成的。单内核结构的优点是效率较高。
(2)微内核结构
操作系统仅将系统的一些核心功能放入内核,因此称为微内核,而其他功能都在内核之外,由在用户态运行的服务器(进程)实现。2.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
操作系统本身是一组程序,这组程序按照什么方式运行称为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操作系统有以下三种运行模型:
(1)独立运行的内核模型
操作系统有自己独立的存储空间,有独立的运行环境,其执行过程不与应用程序(进程)发生关联。若操作系统具有这种运行模型,则当用户进程被中断或发出系统调用时,被中断进程的现场被保存到该进程的运行现场区,内核接收控制权并开始执行,且内核程序总是运行在自己的核心栈上。
在这种模型下,操作系统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在内核模式下运行,因而内核程序要并发执行很困难,进程概念只适合应用程序。独立运行的内核模型出现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中。
(2)嵌入应用进程中执行的模型
为了提高内核程序的并发性,操作系统在创建应用进程时,同时为它分配了一个核心栈,该核心栈用来运行内核程序,以形成操作系统程序嵌入应用程序内执行的方式。若操作系统具有这种运行模型,则当用户进程发出系统调用或遭遇中断时,处理机转到核心态下运行,控制转移给操作系统,用户进程的现场被保护,并启用刚被中断进程的核心栈作为内核程序执行过程调用的工作栈。需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只发生了处理机的状态转变(从用户态转变为核心态),进程的现场切换并没有发生,即认为内核程序嵌入在在当前用户进程中执行。
(3)作为独立进程运行的模型
操作系统的小部分核心功能(进程切换和通信、底层存储管理、中断处理等)仍然在核心态下运行,而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功能由一组独立的服务器进程提供,这组服务器进程运行在用户态。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课前问题:
操作系统是如何发展的?
操作系统是如何发展的?
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一个简单的批处理操作系统,60年代中期产生了多道批处理系统,不久出现分时系统。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随着微机、计算机网络、多处理机系统的快速发展,微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多处理机操作系统以及分布式操作系统亦形成并迅速发展。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 人工操作方式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5年)到5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属于第一代,这时还未出现OS。这时的计算机操作是由用户(即程序员)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直接使用计算机硬件系统,即由程序员将事先已穿孔(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输入机),再启动它们将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 然后启动计算机运行。当程序运行完毕并取走计算结果后, 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这种人工操作方式有以下两方面的缺点:
(1) 用户独占全机
(2)CPU等待人工操作2 监控程序阶段
随着第二代晶体管数字计算机出现,计算机运行速度显著提高,人工操作方式将导致大量处理机时间浪费,严重影响处理机的利用率。为了减少作业转换的时间,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监控程序干预下的单道批处理系统。
/3.操作系统成熟时期
第三代计算机是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运行速度更快,内存容量以及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为了更好地发挥硬件的功能,更好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监控程序(管理程序)来控制系统的所有操作,管理系统的所有软、硬件资源。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断技术和通道技术的实现,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成为现实。借助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人们成功设计出了具有一定并发处理能力的监控程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功能更加强大的系统程序集合,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系统。第一个通用操作系统是在IBM System 360计算机上运行的OS/360,它实现了真正的资源管理,建立了相应的资源管理机制。后来,陆续出现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以及实时系统。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内存中仅有一道作业,它无法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所有资源,致使系统性能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在60年代中期又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由此而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Multiprogrammed Batch Processing System)。在该系统中, 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在OS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带来以下好处:
(1)提高CPU的利用率
(2)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
(3)增加系统吞吐量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
重要考点
一、名词解释
1.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2.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3.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4.临界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5.操作系统内核:是最紧挨着计算机硬件的一组程序模块,提供支持进程并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并具有访问硬件设备和所有内存空间的权限。二、选择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硬件支持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
A.RISC技术
B.通道和中断技术
C.集成电路
D.高速内存
答: B
注:概念题2.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A.CPU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答:B本内容由易百教育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7-1 22:15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