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师《产业经济学》拓展资源(四)
第七章 博弈
产业竞争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作者:臧维????编辑:studa0714
内容摘要:企业能力理论作为企业内生论的一部分,一直被看作产业定位理论的并行理论,管理学界多是进行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了二者的联系,讨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于防御产业内部竞争力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竞争结构 核心竞争力
上世纪80年代,M?E?Porter根据多年来对不同产业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分析产业竞争结构的五力模型,在具有潜在高利润的产业竞争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力量与五种力量的对比情况来选择低成本、差异化或集中化等三种战略之一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培养企业的异质性要比选择产业更为重要,由此诞生了竞争优势内生论。企业能力理论是优势内生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分析产业竞争结构以及选择竞争战略提供了新的角度。
产业结构分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对于产业内单个企业间竞争态势的分析,Porter认为,产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态势主要取决于产业内部的五种市场力量的作用,这五种市场力量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方和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的竞争。通过对产业内部竞争结构的分析,企业可以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
然而,即便企业处于同一产业且面临着同等程度的五种竞争力量,但它们的市场绩效仍然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企业战略理论的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对产业特性的忽视对于阐释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持续性存在较大缺陷,Parahlad和Hamel(1990)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通过分析企业竞争状况,集中有限的资源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不具竞争优势的某些基本能力实行外包或是外购,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Parah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一种能力,但是它们并不是一般或普通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三个特征,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以及延展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特征的企业能力才能被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及作用
Porter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获得超额利润或者说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以更高的效率运作,从而获得定价优势;企业的产品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从而可以享有超出成本的价格。而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同样可以有效地防御来自于产业内部的竞争,这一点是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所决定的:
(一)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客户看重的价值能够做出显著的贡献,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尽管可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作用力,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可以使企业在与同行业竞争者的争斗中受到保护,因为企业相比其它竞争者更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要,并且这种价值能够为顾客所感知,从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价值性同样有利于企业在强大的购买方威胁中保卫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体现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可以为购买方带来收益,客户与企业的合作可以相互提供价值。而与客户企业良好的合作也构成对供应商强大威胁的防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购买方的沟通有效缓解卖方产品涨价的压力,必要时甚至可以将这种压力转移到位于下游的购买方身上。客户的忠诚以及某一竞争对手要创造同样价值需付出的努力就构成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而且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可以为顾客提供可感知的价值,这种价值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具有积累性和存量的特征,会随着企业的经营不断加强,从而防御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二)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能够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长期屹立不倒,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不可模仿性。在同行业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保证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难以被模仿和超越,始终保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歧异性,使企业始终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不可模仿性同时限制了购买者的选择空间,购买者无法在行业中得到同质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使其难以产生对企业产品价格的敏感性,从而削弱了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保证了企业的主动性。
通过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不可模仿性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流程有别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供应方会很难搞清楚在企业经营中所占地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终端产品的差异性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来自供应商的压力。构成不可模仿性基础的一系列有形与无形的模仿障碍,一方面通过建立起强大的进入壁垒,可以有效地将潜在竞争者挡在行业之外;另一方面当企业面对替代品威胁时,其所处地位会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为有利。
(三)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
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之后,可以支持公司向多个产品或服务领域发展,而不是只适用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实际上是为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开辟了后路,一旦竞争环境恶化,企业可考虑在相关行业求得发展。
延展性为企业提供了进入相关行业的可能,可以有效防御来自供应方和购买方的威胁,因为企业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通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纵向一体化实现对产供销的控制。而竞争优势的可以转移,使企业在面临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时,具有更加灵活的选择。
综上所述,集中资源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以作为企业的另一种有力的竞争战略加以实施。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能够通过实现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延展性三方面的特征,有效防御行业内五种竞争力的威胁,建立起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条件
成功地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技能,在组织安排、控制程序和创新体制上都要做出改变,总体来说有三方面内容:
(一)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
企业要了解顾客的需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只有当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时,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才可能建立起竞争优势。除了关注现有产业结构和产业规则中的竞争,满足顾客现时需求之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地要求企业关注顾客的潜在需求。通过预见未来的竞争能力,引导和创造需求,并设法让顾客感知这种需求,才能为顾客创新最大的价值。
(二)具有关键技能和技术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至少有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能和技术,这是整个核心竞争力系统中的主导和中枢,是企业独具的超越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关键技能可以是资源维度上的,包括强于其他竞争者的资本积累能力和控制能力等;也可以是能力维度上的,包括企业有别于他人的、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积极的组织和行动能力等。获得单项技能的方式不仅包括自行开发,还可以从外部引进,通过消化和吸收转变为企业内部的技能。
(三)整合能力与资源
任何单个要素都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构建中,要形成以一个或若干关键环节为主导、能对各种要素不断进行有机整合的机制。随着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价值链的组合越来越复杂,只有通过持续的内部组织变革,调整资源配置,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积累相关必要的技能与知识,才能最终形成与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所需要的技术、市场、组织等相适应的企业基础结构。
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的实例分析
(一)索尼(SONY)公司在手掌游戏机行业中的竞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掌上游戏市场就被任天堂(Nintendo)一家所把持,接连推出GAMEBOY、GAMEBOY ADVANCE等产品击败了诸多对手,保持着行业垄断地位。作为电子行业,多数企业直接寻找零售商,购买方的力量并不强。手掌游戏机行业的主要供货商是SHARP、SUMSUNG、NVIDIA等大型公司,具有很大的影响。替代品威胁来自于其他便携娱乐设备,如MP3播放机、便携式CD机等。Nokia等厂商也在推出加入游戏功能的手机,可能成为潜在的进入者。
索尼公司在设计、制造以及销售微型电子技术产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在微缩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由其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芯片、微型电源和包装等多种技术和技能的整合。经过细致的调研,索尼公司于2004年12月推出了一款集游戏、音乐、电影等多种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掌上游戏机Play Station Portable(PSP),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索尼的微型化能力使其为PSP设计了微型光盘系统,相比任天堂的卡带式游戏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得益于索尼的制造能力,PSP的大部分配件都由本厂生产,在压低售价的同时,也削弱了配件供应商的力量。PSP综合微缩了MP3音乐、MP4电影以及JPEG图片浏览功能,几乎集合了替代品的主要功能。索尼公司的9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每年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5亿美元。在时间、资金和其它组织资源上的投资以及技术积累优势为潜在进入者设置了相当大的障碍。
(二)丽华公司在快餐行业中的竞争
近年快餐业发展迅速,肯德基、麦当劳、永和豆浆、马兰拉面等海内外企业各展其能,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餐行业的团体客户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集体,这类客户通常较稳定,但一旦流失对企业影响很大。大规模的连锁快餐店都有自己固定的原材料供应商;而中小规模的快餐企业原料选购通常经由农贸市场,供应者数目众多,讨价还价能力不强。替代品主要是传统的餐饮服务店,除正规的快餐连锁店外,许多依托周边写字楼的顾客资源进行经营的小业主成为快餐行业的潜在竞争者。
针对行业竞争特点,丽华快餐公司定位于为散户提供送餐服务,集中资源培育高质高效送餐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抵御了产业内的竞争力。丽华快餐公司在送餐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延续现有快餐业竞争对手增设连锁店的经营模式,避开了来自洋快餐的正面竞争。丽华快餐为了保证送餐的及时,在硬件上加大了投入,建立电脑接线高度系统,从原来的手工操作改为电脑接线。同时为了配合快速服务,丽华快餐推出统一的送餐电话,并将原来四门的中继线增容到几十门。以个人用餐为主要目标,为散户提供服务的送餐定位,可以有效满足顾客的需要,送餐服务的灵活性也可以削弱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一网络还采用电子化智能管理,不论顾客在任何地方,只要拨通丽华快餐的送餐热线,客户的要求就能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送餐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快餐送到顾客手中,这种快捷到位的送餐服务也是难以被替代的。而投入大量资本铺设的送餐信息网络,也为潜在的竞争者设置了进入的经济壁垒。
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概念一直被看作是对企业成长内生论的丰富和发展,强调行业内单个企业的异质性,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能力与资源,较少关注行业环境。实际上,通过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可以防御五种竞争力量的威胁,从内而外地建立竞争优势。
第八章 竞争
一、竞争概述
竞争是生物学的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之一(无论是同种或非同种,有时也可能是以族群为单位)、化学的化学反应中有时具有的一种效应、社会科学上的基本关系之一,也是经济学上的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关于竞争的概念问题,早在1907年德国法学家罗伯在其著作中对竞争作过这样的解释:竞争是各方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施展自己的能力,为达到各方共同的目的而各自所作的努力,而且竞争行为仅存在于同类商品的供应之间。综合各家学说,可对竞争赋予一个一般性定义,竞争主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有意识的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机制、规则下,为达到各方共同的目的而作的较量,并产生各主体获取不同利益的结果。
竞争一种社会互动形式,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竞争分为两种:
(一)正式竞争,即有组织的竞争,如体育比赛等。
(二)非正式竞争:不是有组织地明确宣布的竞争,但实质上可以比出水平高低的某些社会活动,如学生升学考试等。
二、竞争的特点
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
(二)这个追求的目标必须是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对于数量很多、轻而易举即可得到的目标的追求,不能构成竞争。
(三)竞争的目标主要在于获取目标,而不是反对其他竞争者。竞争虽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排斥或相互反对的关系,但是一种间接的反对关系,而不是直接的反对关系。
(四)竞争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为了防止竞争发展成为人们之间的一种直接反对关系,就必须制定一些各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涉及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些大规模竞争,往往需要法律、制度来维持,否则就会变成暴力或战争,导致社会动乱。
三、竞争的基本特征
竞争有以下基本特征:
1、竞争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如果在特定的市场里只有一个企业想参与竞争,则不成其为竞争。在特定的市场里虽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可以参与竞争。在特定的市场里虽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可以参与竞争,但由于其中一个企业实力过强,其他企业无法与之匹敌,则该企业即独占整个垄断,就在于让特定的市场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使两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2、竞争必须发生在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首先,在生产或经营同类商品的企业之间,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之间发生竞争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竞争必须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争夺。
3、竞争必须发生在同一个特定的商品市场或劳务市场上。
竞争还有卖方竞争和买方竞争之分,前者是作为卖方主体的商品和劳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后者则是作为买方主体的商品和劳务的接受者之间的竞争。
四、竞争的基本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这一款规定,就是竞争的基本原则。
竞争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在市场交易行为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适用于一切市场中的交易行为,适用于一切市场经济的主体,既是衡量市场经济主体交易行为的善恶、是非、美丑的道德标准,也是带有法律强制性的法律准则。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才予以保护;否则法律不承认其相应的合法性,自然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都相应地把这些基本原则列为自己调整的领域的基本原则。一切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是违背这些基本原则的行为。当这些原则适用到反不正当竞争这个特殊领域时,呈现出它特有的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
五、竞争力
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竞争力是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出来,笼统地说竞争力有大有小或强或弱。但真正要准确测度出来又是比较难的,尤其是企业竞争力。
竞争力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要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
要评价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比较竞争力的群体,根据目标时间在竞争群体中的表现评价它。测定和评价竞争力可以采用未来研究方法,但竞争力测定的是对象“现在”中包含的“未来”。
六、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产生威胁,也不断产生机会。对企业来说,如何检测竞争环境的变化,规避威胁,抓住机会就成为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目前,在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行业结构、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技术发展等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确定性增强。任何企业都必须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才能趋利避害。任何对环境变化的迟钝与疏忽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打击。这是催生企业对营销信息管理需求的外部原因。
竞争环境分析是通过一切可获得的市场信息掌握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发现其劣势,制定恰当的策略发起进攻;发现其优势,制定恰当的策略进行回避。通过竞争对手的情况以便于公司正确的进行市场策略的定位并在市场中更好的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七、竞争情报
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以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SCIP)的成立为标志,迄今虽不足20年,但其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应被视为经济学、管理学与情报学领域中的重大发展,是人类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向情报(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征兆,将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Kirk W.M. Tyson先生在1998年就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工业时代经信息时代而将进入情报(智能)时代(Intelligence Age)。他论述了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作业研究、战略规划、日式管理后,90年代正向认知管理(Cognitive Management)迈进,强调思考、学习和知识获取、信息和情报管理。20世纪末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一些深谋远虑的企业已经预见到下一个浪潮:情报(智能)时代的到来。
八、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是指在正确界定和分析竞争对手和竞争形势后,企业计划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采用的主要竞争手段。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部战略专著中指出,企业一般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中选择其一,形成竞争优势。
传统战略形成的环境基础是行业市场边界清晰、信息闭塞不对称和较高的企业进出壁垒。行业的周期与行业的区分越清晰,竞争战略越有用;信息越不对称或越不完全,竞争战略的重要性越突出;企业进入与退出某行业的壁垒越高,企业战略的地位越有用。
按波特的说法,基本竞争战略包括三种: 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低于同行业中最低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企业要突出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有产品、服务、人事与形象四种基本途径。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组织要求。实行差异化战略,可以培养顾客对品脾的忠诚,降低其对价格的敏感性;即使价格高于同类产品。顾客也会产生偏爱。差异化战略也包含一系列风险。
集中化战略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集中化战略一般有两种变化形式,一种是低成本集中化,另一种是差异化集中化。具体来说,集中化战略可以分为产品线集中化战略,顾客集中化战略,地区集中化战略。集中化战略的实施需要一定条件,同时也是收益与风险并存。 本内容由奥鹏易百网整理发布
网址www.openhelp100.com
QQ 5152249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