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1|回复: 0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0-8-18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全 毅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范围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影响,也对世界经济、政治造成冲击和影响,其程度取决于疫情蔓延的时间和各国防控措施的强度。本文试图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征和蔓延程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并对各种观点进行评析,最后从加强国际协调行动、利用中国率先走出疫情的先机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资源重振产业链、构建内外协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着力营造周边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应对疫情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思路与措施,以供参考。
【关 键 词】新冠病毒疫病 COVID-19 全球大流行 影响与冲击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化扩散
尽管COVID-19病毒最初在武汉发现,但病毒溯源表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2019年12月即开始在美欧等多地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目前,全世界除南极洲外都已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新冠肺炎疫情成为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以来百年未遇的大流行病。
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2019年12月—2020年1月18日的潜伏期和零星发病期,1月20日起进入传播期和高发期,23日中国政府宣布武汉封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10日疫情达到峰值期后开始缓慢下降。进入3月后,我国疫情出现可控态势,病例开始减少,到3月15日武汉方舱医院开始关闭及17日外省援鄂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表明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18日中国境内新增病例为零,疫情被基本控制,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阶段。
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时,国外疫情从早期的潜伏期开始进入暴发期,2020年2月开始在全球扩散。虽然与中国毗邻的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地区国家最早受到疫情传染,但因其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并未呈现大暴发势头。疫情反而在伊朗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巴西等美洲国家迅速扩散。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宣布新冠病毒肺炎为世界大流行病,全球感染人数呈指数级速度增长:确诊病例数达到首个10万用了67天,第二个10万用了11天,而第三个10万仅用了4天,第四个10万则用了不到2天的时间。截至5月底,全球有200多个国家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超过600万人,死亡病例近37万。这是一场全球流行病危机,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可能会造成数百万人丧生。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宣称,如果不采取措施,英国感染人数将超过60%,死亡51万人,美国将会死亡220万人;如果英美两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控制,也有可能会降低一半的病死率,但最终依然会有20多万英国人、100多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曾宣称本国将有70%的人群会感染。[1]MRC for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and Emergency Analysis,“Imperial College London: 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IVD-19 moritu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 Imperial College Response Team,March 16,2020.为应对疫情,继意大利宣布封城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13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国家从3月17日12 时起进入战时状态。G7 领导人当日发表联合声明,誓言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确保全球协调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经济影响。截至目前,已有117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采取严厉的疫情隔离与阻断措施。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虽然密切的国际交往加速了疫情传播,但人类科技的进步也使得研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速度空前提高。据专家预测,如果能够在12—18个月内研发出疫苗和抗病毒特效药,则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将有可能被控制在近二三年内。
二、疫情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COIVD-19是一种难识别、易传染、危害性大和难以控制的病毒。为抗击疫情,中国采取了封城、封村、封路甚至封社区的极端措施。从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到4月8日解封的两个多月内,当地经济与社会活动几乎停摆,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产业下降3.2%,第二产业下降9.6%;第三产业下降5.2%。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我国经济预计从第二季度开始恢复,但受国际疫情影响,中国企业面临外需急剧较少、订单取消等问题,外贸进出口将受沉重打击。亚洲开发银行评估疫情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在1.1—1.6万亿美元之间。国内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2.6%,IMF预测为1.2%,而牛津经济学家预测将萎缩0.2%。[1]Oxford Economics,“The economic impact of COVID-19 on Asia-pacific,” April 2020,https://www.doc88.com/p-10859441511621.html.
(一)消费受到严重冲击。因疫情防控导致营业网点关门、消费者禁足,我国消费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商品零售业、影视业和旅游业所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2020年1—2月,我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疫情期间民众外出机会骤然减少,致使国内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经营惨淡。我国汽车消费大幅下降,第一季度汽车销售整体降幅为45.4%。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受到控制,虽然从3月份开始湖北以外地区的商业零售先行陆续恢复营业,但因国外输入病例开始增加,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消费市场的恢复任重道远。好在国内生活必需品和网上销售出现逆势增长:2020年1—2月,我国粮油、食品、中西医药分别增长9.7%、3.1%和0.2%,食物网上零售额增长3.0%。未来网络销售等新兴商业业态有可能得到快速增长,以弥补国内服务业因疫情防控及社会生活习惯改变而失去的机会。
(二)投资与生产出现严重下滑。据统计,2010年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因复工复产缓慢及延迟,今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7.9%,股份制企业下降1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1.4%,私营企业下降20.2%。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出现断崖式下跌,今年1—2月总投资额为10115亿元,同比下降16.3%。虽然3月份以后我国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复工复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复工率高达90%,但效率很低,由于没有订单,产能只恢复了30%。我国基础工业和防疫物资生产受疫情冲击较小、基本没有中断,乙烯、粗钢、生铁、有色金属等产品生产还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生活必需品和公共用品确保了供应充足。尤其是因我国疫情防控需要和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对呼吸机、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幅增长,带动了我国这些产业和产能的急剧扩张。
(三)企业倒闭导致就业形势堪忧。疫情导致需求萎缩,对交通运输、餐饮、旅游住宿、文体娱乐等以基于人流为商业模式的服务行业的就业形势造成严重冲击。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影院倒闭2996家,教育培训机构关闭1.2万家,尤其是大量旅游景点停业,境外游受到限制,旅游公司倒闭1.1万家,全国旅游损失5400亿元,208万家旅游企业和3300万就业人员面临生存问题。由于订单被取消,外贸企业被迫关门歇业,导致失业大量增加,农民工春节后返城务工比例只有40%,所受冲击要远远大于2008年金融危机。今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失业率为5.7%,我国今年失业人数预计将达到1500—2000万人。
(四)疫情蔓延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和财政收入锐减。抗疫需要花费巨额财政支出。我国已经注入1000多亿元财政资金投入抗疫,同时还减免中小企业税收和企业三险一金缴纳,减轻企业负担。延迟复工复产导致企业营收和我国各地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今年1—2月的全国一级财政预算收入为35232亿元,同比下降9.9%。疫情重灾区湖北省2月份的财政收入下降98.5%,旅游强省海南省下降59%,多数省份财政收入下降都在20%以上,只有浙江省微降1.28%,此外北京下降6.6%,上海下降11%。
(五)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严重恶化。在遭遇中美贸易战后,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的外贸发展可以说是雪上加霜。疫情暴发以来,已有130多个国家对中国采取禁航措施和暂停履行自由贸易协定,外贸订单出现大幅下滑,导致出口严重受损,中国也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停止履行部分外贸协定与投资项目。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回落17.2%,进口回落4%,外贸逆差70.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414.5亿美元。3月份由于中国医药及医疗物资出口大幅增长,带动总体出口出现反弹。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实现贸易顺差983.3亿元,同比减少80.6%。疫情下半场的更大难题是需求降低、订单减少,2020年我国外贸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六)产业链中断和转移。据推测,如果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延续3个月以上,多数企业都会出现现金流和库存告急问题甚至破产,供应链转移等第二次冲击也会发生。2019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2%,是世界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加之中国目前处于制造业中心地位,因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会产生强烈的外溢效应。中国汽车零配件2018年出口额为725亿美元,出口市场主要是美日德韩等国的汽车厂家,主要汽车零配件正加速融入跨国汽车企业OEM 采购体系这一全球供应链。中国汽车厂商延期复工,会影响到外国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厂商,导致其临时停产。消费类电子产品也感受到中国厂商引发的协整效应,如富士通工厂的复工情况影响到苹果公司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另外,中国既是原材料进口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中国约占全球铜、铁矿石、煤炭和镍需求量的50%—70%,中国生产停滞导致原材料进口大幅减少,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
三、疫情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为百年一遇的全球大流行病,并以多种方式重创世界经济。普遍预计,此次疫情的影响会超过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甚至堪比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IMF今年6月对世界经济展望进行了修正,认为全球经济目前已进入衰退,2020年全球增长预计为-4.9%,且在2021年前不大可能复苏;全球将有7500万人口可能陷入赤贫;这场“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预计将超过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4.8%。2020年5月15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在5.8万亿至8.8万亿美元之间,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4%至9.7%。而世界银行6月8日宣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迅速且巨大的冲击,将引发150年来最广泛的经济崩溃,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5.2%,全球人均GDP将平均下降6.2%,远高于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2.9%的降幅。
表1 IMF全球经济形势预测(2020—2021年)

(一)全球旅游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很多地区的商务旅行和旅游业几乎完全停止,全球航空公司取消了大批航班,邮轮旅行线路也取消了大部分地区的行程,这对交通运输业、餐饮酒店业等造成致命打击。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近20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停止国际航线,对国际贸易采取限制措施。受入境禁令影响,欧洲许多航空公司停飞其75%的运输能力。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估计,此次疫情危机导致的全球航空业损失将高达1130亿美元。[1]《法媒:全球航空业“停摆”陷入生存危机》,参考消息网,2020年3月18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200318/2404952.shtml。由于全球各地航空公司停飞了大部分航班,航空业者呼吁政府提供支持以帮助其度过难关。
(二)国际贸易遭受严重冲击。亚洲开发银行(ADB)报告指出,为遏制疫情扩散而实施的关闭边境、限制旅行等措施,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额减少1.7—2.6万亿美元。IMF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下降11%。而世贸组织(WTO)《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对世界贸易的预测则更为悲观:2020年将萎缩13%—32%。
(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遭遇挑战。因控制疫情蔓延而采取的限制措施重创全球产业链生产系统。目前,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全球三大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心均遭受严重破坏。中国处于纺织品、钢铁、汽车、计算机、电子、化学制药等行业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的25%,中国生产停摆,世界多国产业链供应会受影响,反之亦然。比如,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制造业率先感受到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影响,韩国现代汽车工厂不得不从2月7日暂时停产,日产九州工厂和雷诺釜山工厂也宣布临时停产。美国苹果、耐克和通用汽车等公司都受到严重影响,东南亚地区的纺织服装原料进口和农产品出口也受到冲击。
(四)全球资本市场大跌,居民财富严重缩水。受疫情影响,金融市场表现出焦躁不安:3月份美国股市出现恐慌情绪,下降1万多点,跌幅超过42%,3月9、12、16、18日接连4次熔断,世所罕见,几乎将特朗普执政以来的股市业绩全部抹平。欧盟、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新型经济体资本外逃超过1000亿美元。全球投资遭受重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数据,2020—2021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可能会下降30%—40%。疫情也导致多国货币疯狂贬值。截至4月24日,今年以来各国货币对美元贬值幅度为:南非货币兰特26%,巴西雷亚尔24%,墨西哥比索22%,俄罗斯卢布19%,土耳其里拉15%,澳大利亚元10%,阿根廷比索9%,泰国泰铢8%,英国英镑7%;印度卢比7%。阿根廷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成为在疫情冲击下第一个倒下的国家。
(五)全球就业和收入持续遭遇严重冲击。国际劳工组织(ILO)3月18日发布报告认为:此次疫情导致的失业人数将超过2008—2009年金融危机(约2200万人失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莱德表示,“新冠病毒不仅对健康构成危机,还对劳动市场和经济构成危机”。该组织预测,劳动时间和工资减少、劳动条件变差的“不完全就业”将大幅扩大,从而导致劳工收入减少。据该组织推算,2020年底之前将产生860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损失最多可达3.4万亿美元。[1]《国际劳工组织:新冠肺炎疫情获致2500万人失业》,新浪网,2020年3月20日,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 ... mxxsth0430984.shtml。IMF宣布,全球经济目前已进入衰退,多达7500万个工作岗位可能消失,这场“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预计将超过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4.8%。[2]“IMF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萎缩3%,遭遇“大萧条”以来最糟糕一年”,参考消息网,2020年4月15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200415/2407571.shtml
四、各国疫情应对措施对全球化的影响
疫情给全球经济生活按下暂停键,其影响取决于疫情蔓延的范围与时间。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只有4个国家没有发现新冠病例,据专家推断,疫情影响很可能会长期化,除非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特效药和疫苗。各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禁航等限制措施,导致人流、物流中断及全球产业链断裂,国际贸易与服务业遭受严重冲击,全球化出现逆转。尽管二十国集团(G20)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特别会议呼吁各国加强合作,保护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但实际收效甚微。各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延续多久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成效与进展。如果疫情发展成常态化,就很难看到解除边境与海关管制的时限。各国寻求自救自保和经济安全,将会强化世界的去全球化趋势。加拿大思想家罗尔斯顿·索尔甚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是压垮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3]约翰·罗尔斯顿·索尔:《这可能会终结新保守主义运动》,参考消息,2020年4月15日。
(一)疫情的全球流行将迫使各国反思全球化,强化逆全球化措施。由于疫情造成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断而导致跨国公司停产,以及一些国家防疫物资过度依赖境外供应等风险,迫使各国政府和企业反思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问题。企业考虑将其供应链本地化和区域化,使生产和采购与最终客户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美国的再工业化进程早已开始,疫情将加速其供应链的本土化与北美化进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3月24日白宫发布会上指出:“我们永远不应该依靠外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我认为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场危机凸显了拥有牢固边界和建立边界的重要性,以及强劲的制造业的重要性。现在两党必须团结起来,把美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独立而繁荣的国家。”[1]英国《卫报》2020年3月25日报道。逆全球化当然不是所有生产制造都回归本国,而是将事关国计民生以及有竞争力优势的领域掌握在本国手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郑永年所长认为:“疫情冲击或超越大萧条,全球化可能退回到经济主权时代。疫情会让更多的国家注重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全球化会退回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经济主权的全球化时代。”[2]郑永年:《疫情冲击或超大萧条,全球化可能退回“经济主权时代”》,人民日报海外网,2020年3月30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575747577700128。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一些国家将敏感经济部门的生产搬回本国境内和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美国启动国防生产法案,迫使本国企业生产医疗物资,迫使思科公司撤退及其研发机构从中国无锡迁回美国本土。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罗2020年4月9日在福布斯电台指出:对于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所有支出,美国政府将给予100%直接报销,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费用。特朗普总统5月14日威胁对在境外生产的美国企业加征关税以迫使其迁回国内生产。日本和韩国也将较单一的供应链进行本土化或多元化。4月7日,日本表示将从空前的刺激计划中拔出22亿美元,以帮助制造商将集中在一国的生产基地迁回日本或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化,以减少供应链中断的风险。[3]《日本宣布东京等地进入紧急状态》,人民网,2020年4月8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408/c1002-31664820.html
(二)新冠肺炎疫情将改变经济全球化范式。疫情蔓延导致民族主义、仇外情绪、保护主义盛行,这虽不至于改变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但却可以放慢全球化的脚步和改变其发展范式:即经济全球化更加向邻近国家和价值观相近国家的区域化方向发展。著名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首席执行官尼布利特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所熟悉的全球化模式在走向终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主导的单极化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消退,而主权国家得到强化,区域性大国地位上升,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形成区域化的新格局,这导致地缘政治经济秩序重构:共同文化与价值观及邻近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因疫情中断,将加快本土化和区域化步伐,向接近市场的地区迁移和聚集,形成北美、欧洲、东亚三大区域性价值链中心,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南非共同市场等若干次区域性中心。目前,东亚供应链处于全球供应链的重心,但依赖中国生产和供应的局面将会改变,“中国+1”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首选。
(三)世界政治有可能会出现疫情前后的断层,使疫情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分水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美国《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预言,世界政治将分为疫情前和疫情后两个阶段。美国亚洲问题智库专家库尔特·坎贝尔和拉什·多希近期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认为,疫情使美国面临“苏伊士时刻”,成为美国衰落的标志性年份。[1]乔纳森·马库斯:《新冠病毒:中美幕后之战》,载《参考消息》,2020年3月26日。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政治学家马凯硕也认为,疫情“将加速业已开始的变化:从面向美国的全球化过渡到面向中国的全球化”。[2]基辛格:《新冠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环球网,2020年4月5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3xiMoRmW5cV。中国也有学者认为,疫情是中国崛起的机遇,是中国世纪和亚洲世纪启动的元年。我国外交家袁南生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对世界秩序的改变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化一定程度上转向逆全球化;中美战略合作关系转向美国所说的中美竞争对手关系;持续数十年的中国战略机遇期转向一定程度的去中国化时期;优势互补的国际分工转变为以价值观认同的国际合作;随着美国不断‘退群’,WTO、WHO 等国际组织很可能趋向于弱化、虚化,美国和盟友可能另起炉灶,图谋将中国排除在外,以联合国为标志的国际体系的运转受到挑战。”[1]袁南生、马国川:《疫情改变世界秩序,防止发生战略误判以避免最坏的局面发生》,钝角网,2020年4月26日,http://dunjiaodu.com/top/2020-04-26/5898.html
五、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中美关系恶化
全球疫情需要中美合作抗疫,这本来是两国关系转圜的一次机会,可不幸的是,虽然两国民间彼此为对方抗疫提供了无私援助,但因中美战略猜疑加深,中美关系很快因为特朗普出于选举的政治需要,急于推卸疫情责任和“甩锅”中国而变得更加糟糕。美国在疫情上掀起的一波波抹黑中国的舆论战,导致中美关系出现自由落体式下滑。
疫情期间,美国加快了“去中国化”步伐,加紧与中国高技术脱钩。2020年4月10日,美国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商务部等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撤销并终止授权中国电信提供往来于美国的国际电信服务。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一项新出口管制措施,旨在防止中国、俄罗斯和委瑞内拉的实体通过民用供应链或在其下获取发展武器、军用飞机或监视技术方面的美国技术,然后应用于军用和军事最终用户,并对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电信设备、雷达和高端电脑等在内的技术产品启动“无限追溯”机制,无限追责将军民两用技术用于军事用途。5月15日,美国商务部颁布企图全面封杀华为的新规,要求全球使用美国软件和设备的所有半导体(包括晶圆代工、IDM)厂商,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证后才能为华为提供芯片。另外,美国还在国内迫害与中国合作的华人科学家,注销中国留美理工科学生的入境签证。
美国同时加强了对华投资审查。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今年5月强令美国艾科索仿生机械公司终止与中国浙江优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公司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这是CFIUS首次叫停美国企业在华合资项目,未来开展类似合作将变得更加困难。[1]胡定坤:《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首次叫停美企在华合资项目》,搜狐网,2020年5月29日,https://www.sohu.com/a/398445031_612623。5月2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中国公司监督法案》,除加强对中概股的审计外,还将要求中国公司证明没有外国政府的控制,这可能会迫使224家中概股退出美国股市。为推动美国企业“去中国化”,特朗普政府还推出一个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越南等国家及有关组织和企业组成的“经济繁荣网络”,企图说服美国公司脱离中国转向与该“网络”成员国合作,以减少美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为此,美国政府于5月15日恢复对中国部分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的措施。特朗普发表声明称,切断与中国所有经济联系,美国可以节省5000亿美元。
美国还加快“去人民币化”步伐。3月19日,美联储宣布新增9家协议央行:澳大利亚联储、巴西央行、丹麦央行、韩国央行、墨西哥央行、挪威央行、新西兰央行、新加坡货币局、瑞典央行。3月20日美联储宣布提高与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等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频率。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这些动作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动向:一是签约的央行中没有中国央行,二是互换网络中的货币没有人民币。李扬认为,国际上,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国的同盟正在形成,这在重要性上绝对不亚于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去中国化。[2]易典:《一个针对人民币的同盟已形成,该如何突围?多位省部级官员建言》,凤凰网,2020年5月9日,http://finance.ifeng.com/c/7wKzisG5A12。这有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巨大阻碍作用。
除了发动贸易战外,美国在其他各领域也都强化了与中国的竞争态势。美国强化了对台湾、香港及新疆和西藏问题的干预政策,对南海问题的干预政策将长期化和常态化,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干预也将更加频繁。美国在疫情前推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企图根据香港的自治状况决定是否给予香港特殊地位;疫情期间推出《2019台北法案》,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及巩固邦交国;今年5月28日国会众议院通过《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干涉中国的新疆反恐和反分裂政策。美国还通过了太平洋舰队司令《重新获得优势》的印太慑止战略倡议,计划未来6年投资200亿美元用于印太战略前沿军事部署,强化针对中国的现实威慑。正如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李克·斯科特(Rick Scott)今年2月28日在哈德逊智库所言:“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一点,结果都是中美已是最新冷战状态。”因此,疫情大暴发令中美关系进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最坏的状态。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目前66%的美国人对华持负面看法。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被视为一项标志性成就,但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美国在核心领域与中国脱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虽然美国与中国直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对华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金融战不断,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经济制裁和封锁。中美政治对峙、经济切割的新冷战正在日益成为新时代特征,这个过程虽然漫长,但对中国影响极大。
六、中国的政策选择与发展前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以及中美竞争和新冷战对抗加剧带来的各种风险,中国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深入评估此次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国际协调行动。目前正在进行的逆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去中国化”,本质上是中美关系变局带来的副产品。因此,全球化的未来主要掌握在中美两国手中。关于当前美国推动的逆全球化和去中国化能走多远,波士顿咨询(BCG)在《对华贸易限制如何结束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报告中称,“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对其半导体企业施加的广泛的单方面出口限制可能事与愿违”,“如果中美事实上技术脱钩,将可能导致美国半导体行业全球市场份额下降18%,行业收入下降37%,研发支出减少60%,就业岗位减少12.4万个,从而打破半导体行业创新循环,美国最终将因此失去全球领导地位”。[1]波士顿咨询:《对华贸易限制如何结束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黄伟东等译,https://www.sohu.com/a/397421673_825950。美国学者兰普顿认为,中美合作对两国利益并非不足挂齿,它对双方的福祉和更广泛的利益,无论是人道主义、经济发展还是安全问题,都至关重要;在我们都在努力建设的互联世界中,“脱钩”或“自立”都是危险的幻想。[2]张涓、汤杰:《新冠肺炎疫情证明美中无论是“脱钩”还是“自立”都是幻想》,大国策智库网站,2020年3月18日,http://www.daguoce.org/article/12/1051.html。因此,美国商会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发出警告,告诫其切勿将中美关系推入新冷战。当然也有学者对中国发出同样的警告:“现在全球化处于关键时刻,留给中国的时间窗口很有限,中国应该抓紧时间窗口,推进市场导向的改革,以阻止经济全球化发生蜕变和倒退。否则,中国百年未遇的发展机遇必然消失,1978年以来比较顺利的现代化进程将因此中断乃至逆转。”[3]文贯中、马国川:《若错过时间窗口,中国现代化进程将中断》,网易网,2020年04月11日,https://3g.163.com/3g/article_ca ... m=history-back-list。因此,中美在进行舆论战、法律战、外交战等斗争的同时,也应加强沟通协调。面对此次全球疫情,无论是联合抗疫,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究,还是复工复产,保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全球经济恢复需要全球协调。
(二)利用率先走出疫情的先机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资源重振产业链。在恢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的经济方面,中国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中国应利用率先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活动的先机,采取扩大内需和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保护产业链和价值链,营造国际资本避风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经营。全球疫情延缓了欧美跨国公司从中国转移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步伐,为我国留住产业链和供应链创造了难得的窗口期。美国的特斯拉投资上海、美孚石油投资惠州炼化厂等逆势操作充分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逻辑。中国应将巨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战略资源吸引跨国企业投资。比如,中国芯片市场规模高达3200多亿美元,美国公司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正是发展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黄金时机。中国应加快引进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实现合作共赢,振兴国内半导体产业。我国应加快在高端芯片制造和光刻机两个领域取得突破,补齐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短板。因此,美国半导体协会(BCG)认为,美国对中国限制出口将会使美国失去半导体产业的领导地位,短期内可能让韩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最大赢家,长远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经过短期痛苦调整,最终会发展成为世界领导者。
(三)构建内外协调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阻止经济全球化蜕变与倒退。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构建应从国内市场化改革与自由贸易区战略两方面加快进度。一是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竞争性政策为基本原则,构建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民间经济的活力。要吸取苏联因改革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僵化而衰败的教训,对内加快市场化改革;吸取近代以来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失败的教训,注重经济体制改革。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尤其要更多地培育像华为这样的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二是扩大开放,以阻止经济全球化蜕变和倒退。无论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消化中国过剩的产能,还是吸收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资源,都需要我国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反对逆全球化现象。我国对外开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共同建设以规则为导向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倒逼国内高质量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也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以发展为导向的国际经贸规则,为我国国有企业和过剩产能输出构建稳定和可预见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快教育与科技文化改革,构建创新型科技体制。教育应以培育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的方法为主,而非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科技创新应减少论文评价指标,建立创新成果价值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提升科学家的社会地位,营造中国崇尚科学技术的创新环境。在美国种族主义盛行之际,加紧吸引美国华裔科学家回国效力。四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建设,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有序的社会环境。只要经济发展不停滞、社会阶层不固化,中国经济社会就能够充满活力,利用不断增长的内部消费市场加快与世界市场的融合,对冲失去的美国市场份额,美国遏制战略终会失效。
(四)对外着力营造周边环境,打造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要更加注重“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将战略资源用于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其周边市场,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在国际问题上要多与日韩和东盟等周边国家沟通协商,特别是与日本协调争取尽快达成RCEP协议及推进中日韩与东盟自贸区磋商,巩固东亚产业链和供应链,共建亚太经济共同体。要落实“清迈倡议”,强化东亚金融合作,维护东亚地区经济稳定和发展环境。对于领土领海争议要冷静沉着应对,避免矛盾激化。本次疫情危机对东亚地区的合作具有复杂影响,一方面可能影响东亚产业链和价值链重组,比如日本考虑将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产业回迁或实现“中国+1”,达到产品供应多元化;另一方面,美国对华脱钩推动了亚洲经济稳步融合,特别是美国对华为的技术脱钩,必然导致中国企业转向日本和韩国开展半导体产业合作,为亚洲半导体产业价值链融合创造难得机会。事实证明,中美贸易战及美国对华技术脱钩促进了亚洲区域投资与贸易发展的步伐。今年4月,越南、泰国和印尼购买的中国产品同比增长50%左右,日本和韩国从中国进口增长20%。中国从亚洲国家的进口也大幅增加。日本现在向中国出口的半导体数量已超过对美国的出口量。2020年以来东盟已取代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作者简介】全毅,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所所长、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20)03-0001-17
【收稿日期:2020-05-27】
【修回日期:2020-06-27】
(责任编辑:李万胜)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5 03:04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