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满分:2)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2.(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 (满分:2)
A. 教学策略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过程
D. 教学原则
3.(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满分:2)
A. 课程大纲
B. 课程安排
C. 课程计划
D. 课程实施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满分:2)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满分:2)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满分:2)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7.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满分:2)
A. 北欧的尼德兰
B. 捷克的夸美纽斯
C. 法国的斯图谟
D. 德国的福禄培尔
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满分:2)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满分:2)
A. 主体
B. 客体
C. 教的主体
D. 学的主体
10.( )是指课程机构的编制,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 (满分:2)
A. 课程安排
B. 课程大纲
C. 课程设计
D. 课程计划
11.( )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满分:2)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学校因素
1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满分:2)
A. 认识活动
B. 教师教的活动
C. 学生学的活动
D. 课堂活动
1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满分:2)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1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满分:2)
A. 六三制
B. 双轨制
C. 分支型
D. 五四制
1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满分:2)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B.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 没有效果的时期
D.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二、多选题:
1.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 ) (满分:2)
A. 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B. 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C. 评价过程是否科学
D. 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2.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 ) (满分:2)
A. 教育的终身化
B. 教育的全民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 教育的现代化
3.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有( ) (满分:2)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环境论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 (满分:2)
A. 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B. 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C. 现代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D. 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5.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满分:2)
A. 幼儿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E. 学历教育
6.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满分:2)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环境
D. 教育影响
7.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满分:2)
A. 认知领域
B. 日常生活领域
C. 情感领域
D. 动作技能
E. 安全领域
8.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 ) (满分:2)
A.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B.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C. 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D.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9.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满分:2)
A. 家庭教育
B. 道德教育
C. 班级教育
D. 学校教育
E. 社会教育
10.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满分:2)
A.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B.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
C. 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
D. 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E. 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11.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原因是( ) (满分:2)
A. 信息技术使远距离教学成为可能
B. 使新时代的因材施教的理想得以成为现实
C.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际互动模式
D. 信息技术促使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 (满分:2)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 课外辅导和答疑
E.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13.课程表的安排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 (满分:2)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14.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满分:2)
A. 核心课程
B. 融合课程
C. 潜在课程
D. 活动课程
E. 广域课程
1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有( ) (满分:2)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6.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 (满分:2)
A.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B.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C.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D.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E. 对学校文化的补助性
17.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类型可以分为( ) (满分:2)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综合型课程
D. 研究型课程
18.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满分:2)
A.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B.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 教育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9.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有( ) (满分:2)
A.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C. 决定教育的目的
D.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0.教学过程的结构是( ) (满分:2)
A. 激发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E. 检查知识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克里文(M.Scriven)为代表,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在布鲁姆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课的类型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共同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而不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教学过程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社会政治的需要是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