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航《钢结构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三
一、单选题:【20道,总分:80分】
1.结构钢材最易发生脆性破坏的应力状态为( ) (满分:4)
A. 三向同号等值拉应力作用
B. 两向异号等值正应力作用
C. 单向拉应力作用
D. 三向等值剪应力作用
2.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的关系为( )。 (满分:4)
A. 失效概率越大,可靠指标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差
B. 失效概率越大,可靠指标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 失效概率越大,可靠指标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好
D. 失效概率越大,可靠指标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好
3.轴压柱腹板局部稳定的保证条件是h0/tw不大于某一限值,此限值( )。 (满分:4)
A. 与钢材强度和柱的长细比无关
B. 与钢材强度有关,与柱的长细比无关
C. 与钢材强度无关,而与柱的长细比有关
D. 与钢材强度和柱的长细比均有关
4.刚才的伸长率用来反映材料的( )。 (满分:4)
A. 承载能力
B. 弹性变形能力
C. 塑性变形能力
D. 抗冲击荷载能力
5.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计算的内容为( )。 (满分:4)
A. 强度
B. 强度和整体稳定
C. 强度、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
D. 强度,刚度
6.对于承受均布荷载的热轧H型钢简支梁,应计算( )。 (满分:4)
A. 抗弯强度、腹板折算应力、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B. 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C. 抗弯强度、腹板上边缘局部承压强度、整体稳定
D. 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整体稳定、挠度
7.见图 (满分:4)
A. 见图
B. 见图
C. 见图
D. 见图
8.下列因素中( )与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无直接关系。 (满分:4)
A. 钢材屈服点的大小
B. 钢材的含碳量
C. 负温环境
D. 应力集中
9.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工字型截面悬臂梁,为了提高其整体稳定承载力,需要在梁的侧向加设支撑,此支撑应加在梁的( )。 (满分:4)
A. 上翼缘处
B. 下翼缘处
C. 中和轴处
D. 距上翼缘h0/4~h0/5的腹板处
10.摩擦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在杆轴方向受拉时,承载力( )。 (满分:4)
A. 与摩擦面的处理方法有关
B. 与摩擦面的数量有关
C. 与螺栓直径有关
D. 与螺栓的性能等级无关
11.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大跨结构,这是由于( )。 (满分:4)
A. 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B. 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C. 钢结构自重轻而承载力高
D. 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性能和力学计算结果最符合
12.焊接残余应力不影响构件的( )。 (满分:4)
A. 整体稳定性
B. 静力强度
C. 刚度
D. 局部稳定性
13.跨度l为30m的梯形屋架的起拱高度应为( )。 (满分:4)
A. l/1000
B. l/500
C. l/100
D. l/20
14.梯形屋架端斜杆最合理的截面形式是( )。 (满分:4)
A. 两不等边角钢长边相连的T形截面
B. 两不等边角钢短边相连的T形截面
C. 两等边角钢相连的T形截面
D. 两等边角钢相连的十字形截面
15.钢结构对动力荷载适应性较强,是由于钢材具有( )。 (满分:4)
A. 良好的塑性
B. 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C. 良好的韧性
D. 质地均匀、各向同性
16.材的标准应力-应变曲线是通过下列哪项试验得到的( )。 (满分:4)
A. 冷弯试验
B. 单向拉伸试验
C. 冲击韧性试验
D. 疲劳试验
17.题目和选项见下图: (满分:4)
A. 见图片中的选项
B. 见图片中的选项
C. 见图片中的选项
D. 见图片中的选项
18.最大弯矩和其他条件均相同的简支梁,当( )时整体稳定最差。 (满分:4)
A. 均布弯矩作用
B. 满跨均布荷载作用
C. 跨中集中荷载作用
D. 满跨均布荷载与跨中集中荷载共同作用
19.确定轴心受压实腹柱腹板和翼缘宽厚比限值的原则是( )。 (满分:4)
A. 等厚度原则
B. 等稳定原则
C. 等强度原则
D. 等刚度原则
20.不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为保证主梁腹板的局部稳定,( )。 (满分:4)
A. 需配置横向加劲肱和纵向加劲肱
B. 不需设置加劲肱
C. 需设置横向加劲肱
D. 需配置纵向加劲肱
二、判断题:【5道,总分:20分】
1.普通螺栓连接受剪时,限制短距e≥2d,是为了避免钢板被剪切破坏。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2.为了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性,设置横向加劲肋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3.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抗剪连接以连接板件间的摩擦力刚被克服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4.试验证明,钢材的疲劳强度与其静力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5.每个分离式柱脚按分肢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力作为承受轴向力的柱脚设计。其中锚栓由构造要求即可确定。 (满分:4)
A. 错误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