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突然联想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这倒不是因为舞剧的上半场是在“行走”中开启并在持续的“行走”中展开,而是想到《西行漫记》的英文原名“Red Star Over China”——直译是“红星照耀中国”。上海芭蕾舞团创排《闪闪的红星》,让人看到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芭坛”!
担任该剧编导兼编剧的是著名舞蹈编导赵明。场刊上赵明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就是将“编剧”放在“编导”之后。或许在他看来,舞剧的“舞”编着编着,“剧”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更何况这“剧”本身就剪裁自四十多年前的同名电影。其实不要说同名电影,掀开本世纪帷幕的首届“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获唯一金奖的舞剧便是赵明的《闪闪的红星》。那部舞剧不是“芭蕾舞剧”,但也不是“民族舞剧”。从其自称“革命现代舞剧”来看,不只是对舞剧题材的某种强调,也意味着舞剧语言的“非类型形态”。
舞剧“前奏”奏响的是我们那个时代耳熟能详的旋律。我们出生于五十年代(至迟包括六十年代初)的一代人会情不自禁地伴着旋律在心中吟唱:“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在铿锵、激昂的旋律中,头戴红军帽、身着儿童装的潘冬子踏着“红星”的节拍向我们走来,他的身后是一支红军小队——队列整肃,步履矫健,意志坚定,神采飞扬……虽然我们知道将要展开的故事同样是耳熟能详的,但这种“行走”中的展开仍会引起我们由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