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2|回复: 0

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与核计划的推进(1945-1953)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19-11-18 13: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与核计划的推进(1945-1953)*

[摘 要]特殊的管理机构是苏联核计划成功实施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1945年8月2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成立核工业的专门管理机构专门委员会和第一管理总局,为核工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制度和政策保障,确保苏联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专门委员会的权威空前增强,莫斯科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发也由专门委员会监管。但核工业管理机构广泛的动员性和跨部门的行政力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利益,因此,在强有力的领导者贝利亚失势之后,专门委员会退出历史舞台,核工业部门演变成了普通的国家部委。后斯大林时代,国防工业部门领导人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组织管理的新原理,以期在个别方向和部门不享有特惠政策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地发展。
[关键词]苏联核工业;专门委员会;第一管理总局;政治处
一般认为,苏联核计划成功实施是国外核技术情报、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刘玉宝、张广翔:《国外核情报与苏联原子弹的研制》,《历史研究》2015年第1期,第138~151页;刘玉宝:《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史学集刊》2018年第6期,第40~45页。。笔者认为,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是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因为,就国外核情报而言,自1941年从英国收到第一份核情报到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苏联的驻外情报机构共搜集到了近万页的核情报;就科研实力而言,苏联的核物理研究始终与世界同步,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苏联物理学家提出原子核结构假说、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同质异能现象、首创核裂变理论、发现铀核的自发裂变现象、初步确定了核反应的临界质量为10公斤等等,在此期间苏联核物理研究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其核物理研究团队也属世界一流;就爱国主义精神而言,在1941-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更为高涨。但这一阶段核计划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1945年8月20日成立了核工业的特殊管理机构专门委员会、第一管理总局之后,它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苏联时期由于政治原因,与核计划有关的资料都是保密的,相关研究也是严格禁止的。这一时期的相关著作大都是核计划的参与者撰写,仅在核工业部门内部发行,直到苏联解体之后,相关研究才得以进行。首先,政府开始组织出版历史资料集②Л.Д.里亚别夫主编: 《苏联核计划: 文献资料》共分3 卷,第1 卷《原子弹》( 1938-1945) 2 册[Л.Д.Рябев (общ.ред.) ,Атомныйпроект СССР: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Ⅰ,1938-1945,Часть 1- 2],莫斯科: 科学出版社、物理数学文献出版社1998 年( 第1 册) 、2002 年( 第2 册) 版; 第2 卷《原子弹》( 1945 - 1954) 7 册[Л. Д. Рябев ( общ. ред.) ,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 1~ 7],莫斯科: 科学出版社、物理数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 第1 册) 、2000 年版( 第2 册) 、2002 年版( 第3 册) 、2003 年版( 第4 册) 、2005 年版( 第5 册) 、2006 年版( 第6 册) 、2007年版( 第7 册) ; 第3 卷《氢弹》( 1945-1956) 3 册[Л.Д.Рябев ( общ.ред.) ,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 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III.Водородная бомба.1945-1956.Книга 1~ 3],莫斯科: 科学出版社、物理数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第1册) 、2009 年版( 第2 册) 、2010 年版(第3册) 版。Е.П.韦利霍夫主编: 《科学与社会: 40- 50 年代苏联的核计划史》[Е.П.Велихов (глав.ред) ,Наука и общество: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атомного проекта( 40-е—50-егоды) .Т.1~3]第1~3卷,莫斯科: 原子能出版社1997 年版( 第1 卷) 、1999 年版( 第2 卷) 、2003 年版(第3卷) 。,随之核工业部门高度保密的管理机构也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其次,出现了一批依据最新解密档案探究核工业管理机构建立和演变历程的著作①В.В.巴鲁宁:《1945-1953 年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В.В.Полунин,Органы управления атом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ю СССР 1945-1953г.),莫斯科: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М.А.丘布科娃:《1941~1949年内务人民委员会(部)在苏联核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法律依据》[М.А.Чубукова,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о-правовыеосновы участия НКВД-МВД СССР в разработкеи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оветского атомного проекта(1941-1949 годы)],莫斯科:莫斯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最后,核保密城市作为核计划的重要实施基地和核工业所在地,其管理机构的演变也很受重视,尤其突出了政治处在地方核工业发展中的作用②В.Н.库兹涅佐夫:《20 世纪 40 年代下半叶至 50 年代上半叶乌拉尔地区保密城市的社会政治生活》[В.Н.Кузнецов,Обшеств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жизнь в закрытыхгородахУрала(вторая половина1940-х-первая половина1950-хгодов) ],叶卡捷琳堡:后现代出版社 2003 年版;В.Н.库兹涅佐夫:《核保密城市中共青团员》(В.Н.Кузнецов,Комсомол в закрытом городе),叶卡捷琳堡:印刷出版社 2006 年版。。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开始以俄罗斯最新解密的档案文献为依据,研究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演变的历程③刘玉宝、万平:《苏联核计划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基于俄罗斯解密档案的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5期,第195~203页。。但总体来看,国内外史学界相关著述较少,已有成果仍以介绍性为主,遗留了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可研究的空间。
在核工业的发展担负着赶超美国的任务且国内经济衰败的情况下,苏联政府成立了核工业的特殊管理机构——专门委员会和第一管理总局,把核计划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号计划”,在物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无条件地优先供给。本文以俄罗斯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为基础,旨在回答如下问题:在传统意义上僵硬的斯大林体制下建立的核工业管理机构是如何在短期内实现科学、技术和生产等方面取得巨大突破,以满足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的需要的?核工业管理机构取得了哪些成就,其优缺点是什么?核工业部门的这种高效、优越的管理机构是否适用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
一 核工业部门中央管理机构的成立及演变
1945年8月20日第9887cc/оп号密令《国防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出台,苏联核工业的特殊管理机构(专门委员会和第一管理总局)成立,全权负责与核工业发展相关的一切事宜,这是一套跨部门的、紧急性的管理机构。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之后,专门委员会的权威空前提高,其权限也扩大;但是,随着核工业部门不断发展成熟,其实验性特征逐渐消失,专门委员会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 中央管理机构的成立
在特殊管理机构成立前夕,斯大林就筹备方案组织讨论。贝利亚提议,在内务人民委员会之下成立一个专门管理局总揽与核计划相关的一切事宜。Б.Л.万尼科夫则认为,关于核能利用和研制原子弹的问题是困难的、复杂的和大规模的工作,它所需动用的资源超越了任何部门所拥有的资源,包括内务人民委员会,因此,他提议模仿雷达委员会建立跨部门的管理机构,这十分符合斯大林“分而治之”的领导原则。斯大林不希望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权力过大,因此,他接受了Б.Л.万尼科夫的提议,组建了一个由贝利亚领导的专门委员会。
(1)专门委员会
专门委员会是核计划的权力机构,根据第9887cc/оп号决议成立,它最初隶属于国防委员会,1945年9月之后是人民委员会,1946年3月之后是部长会议。专门委员会主席是内务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贝利亚,负责侦察信息和反间谍工作,内务人民委员副主席А.П.扎维尼亚金负责核工程的建设工作,他们二人是国家安全机关的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Г.М.马林科夫负责党政和人事问题,是党政机关代表;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Н.А.沃兹涅先斯基负责提供经济保障,原弹药人民委员会主席Б.Л.万尼科夫负责核工业企业的相关问题,原弹药人民委员会副主席В.А.马赫涅夫是专门委员会秘书,化学工业人民委员会主席М.Г.别尔乌辛负责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这四人是国防工业领域的代表;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主任И.В.库尔恰托夫、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П.Л.卡皮察院士负责科学问题,他们二人是科技精英代表。可见,这一阶段专门委员会的成员以政界人士为主,暂无军界代表。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前,专门委员会的直接下属机构有:执行机构第一管理总局,咨询机构技术委员会、工程技术委员会,以及第2局①第2局主要负责翻译、整理和处理相关文件材料。。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专门委员会权限范围扩大。过去负责提供经济保障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第1局于1949年12月被撤销,其全部职能和工作人员移交给它,1949年12月成立的第二管理总局、1951年2月成立的第三管理总局也处于其监管之下。
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程序是由专门委员会或第一管理总局拟定草案,然后在专门委员会的会议上讨论,或者是提交给国防委员会(后来是人民委员会、部长会议)讨论、修改、批准或拒绝,然后呈报给斯大林审批,最后以国防委员会(后来是人民委员会、部长会议)决议的形式颁布,形成了“斯大林-专门委员会-各管理总局”这样一条管理链。在这个链条中,斯大林处于最顶端,可直接监督专门委员会的各项活动,是核计划的最高领导人;专门委员会取代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各项事宜,但政府部门并未完全被排除在核工业管理活动之外,专门委员会委员通常由政府主要部门的领导人兼任。
专门委员会作为核工业管理的最高中央权力机构,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专门委员会委员是党和政府部门的重要领导人,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有权力对任何级别的官员施加影响,以敦促其为核工业的发展而努力,专门委员会的活动还可以直接向斯大林汇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简化部门间官僚主义的审批程序,大大缩短核工业建设时间,还可以不作任何解释就获得核工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材料和设备,最大限度地确保工作的保密性。
(2)第一管理总局
第一管理总局是专门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也是根据第9887сс/оп号决议成立的,第一任局长是Б.Л.万尼科夫。它最初隶属于人民委员会,自1946年3月之后是部长会议。它具体负责铀矿的勘探、挖掘和加工,仪器、设备和工具的生产、购买和研发,下属企业的人才选拔和培训,以及核武器的验收、试爆、保存和维护等工作。就其地位而言,它与普通部委具有同等的地位,与普通部委不同的是,它拥有十分广泛的跨部门权力,充当着订货商、设计师、生产者、看管人和指挥者的角色,这在苏联行政管理系统中是很罕见的。
第一管理总局的中央机构几经变化。截至1945年10月5日,它的在编人数为415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5人、董事会成员3人,即领导层有9人,其余人员分布在下属的8个管理局、4个处及总会计室②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2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2],莫斯科:科学出版社、物理数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2~44 页。。第一管理总局的领导可以根据执行任务的变化对部门结构进行调整,但不能擅自改变在编人员的数量。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合作单位的增多,1946年4月9日第一管理总局重组,重组后的部门结构包括8个管理局、8个处、总会计室、检查机关、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在编员工人数增加到762人③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2册,第197页。。1949年12月1日,它再次进行改组,以集中管理、消除机构重叠的弊端,只保留了2个管理局,其余的部门转变为处,改组后中央机构有1746人④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4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 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4],萨罗夫:俄罗斯联邦核中心暨全俄实验物理研究所出版社;莫斯科:物理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01、701~710页。。
第一管理总局下属的研究所、设计院和工厂,除了少数是新建的之外,大多是从内务部等转移过来的,它们奠定了新工业部门的基础。截至1949年9月1日,其下属有18家工厂、7家科研机构,工作人员数量分别为230671人(包括建筑工人)、5439人⑤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4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 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4],萨罗夫:俄罗斯联邦核中心暨全俄实验物理研究所出版社;莫斯科:物理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01、701~710页。。其中,817、813综合厂等核裂变材料生产厂是新建的,第6、第7综合厂等铀矿开采和加工厂是从内务部移交过来的。随着下属企业的增多,第一管理总局减少了对分包商的依赖,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第一管理总局享有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其他部门要无条件地予以配合。第一管理总局所需财政拨款是通过财政部下属国家银行直接划拨,资金用途不必具体说明建造工程和特殊设备的名称,而是以“货物”“服务”等笼统记录,但如此一来不便于管理。1948年2月22日,在财政部长A.H.柯西金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专项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为第一管理总局和参与特殊工程的部委拨款,并监督资金的支出情况。此外,苏联科学院、农业机械制造部、武装部、电力工业部、航空工业部、有色冶金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都协助了第一管理总局的工作,截至1946年4月1日,这些部门共有103个下属机构、企业和组织实际参与第一管理总局的工作,由第一管理总局承担相关费用。后来,第一管理总局通过把分包企业转移到自己结构体系范围之内或在自己体系范围内新建相关企业等形式,进一步减少对其他部门的依赖。
总体来看,在核工业发展初期,只有专门委员会有权监督第一管理总局和参与核计划特殊部委的活动,其他机构不得插手与核工业发展相关的一切事宜,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其活动的保密性并简化了官僚主义的审批程序。
2. 中央管理机构的演变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苏联核工业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批量生产核武器以及研发新式核武器与热核武器,核工业管理机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满足核武器批量生产的需要,必须加强铀矿的勘探、开采和加工,1949年12月27日第二管理总局成立,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其中央机构包括第1管理局(分管采矿厂、精矿厂和化学厂)、2处(分管境外企业)、3处(分管地质勘探工作)、4处(分管警卫和保密问题)、技术处、规划处、人事处、供应和运输处、基建处、财务处、会计处、采矿技术检验处、总务处、秘书处。董事会成员有11人,第一任局长是П.Я.安德罗波夫,第一副局长1人,副局长5人。截至1953年,第二管理总局的中央机构在编人员共有490人①转引自В.В.巴鲁宁:《1945-1953年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第149页。。
第一管理总局将所有的铀矿开采和加工企业都移交给了第二管理总局。截至1949年12月27日,第二管理总局下属企业有:第6、第7综合厂,8号矿务局,叶尔马科夫矿务局,北方矿务局,906厂,48厂;之后,又新增吉尔吉斯伊塞克湖矿井、第11综合厂。截至1951年1月1日,下属企业共计52230人②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5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5],萨罗夫:俄罗斯联邦核中心暨全俄实验物理研究所出版社;莫斯科:物理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53~654、274、537页。。第二管理总局的成立促使铀矿开采量急剧增加,1946-1951年苏联境内外的铀矿总产量分别是 113.4、362.5、636.5、1269.4、2080.7、2321 吨③А.К.克鲁格洛夫:《苏联核工业是如何建立的》(А.К.Круглов,Как создавалось атомна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в СССР),莫斯科:核情报中央科学研究所出版社1995年版,第263页;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5册,第680页。。
1951年2月3日第三管理总局成立,装备部副部长В.М.里亚比科夫任局长,其中央机构在编人数为139人④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5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5],萨罗夫:俄罗斯联邦核中心暨全俄实验物理研究所出版社;莫斯科:物理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53~654、274、537页。,主要任务是负责建立莫斯科防空导弹系统。第二、第三管理总局享有第一管理总局同等的特权和优惠政策,都接受专门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第三管理总局由专门委员会领导,标志着其权限已经超过了核工业的范围,这表明其权限扩大、影响力增强。
但在斯大林时代的后期,专门委员会失势。1952年11月22日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立国防事务委员会,H.A.布尔加宁任主席。1953年1月26日组建“三驾马车”领导国防事务委员会,监督第一、第二、第三管理总局的工作。“三驾马车”成员包括贝利亚(主席)、Г.М.马林科夫和H.A.布尔加宁。这一时期,专门委员会停止活动,但并没有被撤销,只是贝利亚的绝对权力削弱,H.A.布尔加宁的权力增强。
不久后,专门委员会又历经重新得势及被彻底清算。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当天,国防事务委员会被撤销;3月16日专门委员会改组,将第一、第二管理总局合并为第一管理总局,A.П.扎维尼亚金任局长,Б.Л.万尼科夫被调到专门委员会工作,总在编人数是1850人⑤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5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5],萨罗夫:俄罗斯联邦核中心暨全俄实验物理研究所出版社;莫斯科:物理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53~654、274、537页。。专门委员会仍直接领导第一、第三管理总局,但好景不长,6月26日贝利亚被捕,随之专门委员会也被撤销。
客观地说,1953年3月专门委员会重组不是局势的需要,当时核工业已经度过了实验性组建期,发展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行业。专门委员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它强大的行政和指挥力不被需要,通过紧急机构绕过官僚主义的审批程序迅速解决问题的做法也不再需要,因为管理总局本身就拥有较大的权力,核工业部门可以像普通部门一样正常运行,专门委员会的重新得势及被清算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领导层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
综上所述,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专门委员会的权威空前提高,几乎成为了无权力下限的领导机构,随着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大其部门结构也发生变化。但核工业管理机构广泛的动员性和跨部门的行政力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利益,因此,在强有力的领导者贝利亚失势之后,专门委员会也退出历史舞台,核工业部门也逐渐演变成了普通的国家部委。
二 核工业地方管理机构的成立及演变——以乌拉尔地区为例
鉴于核工业企业繁多、分布广泛,而本文篇幅有限,故核工业的地方管理机构以乌拉尔地区为例进行阐释。选择以乌拉尔地区为个案的原因,一是该地区核工业部门种类发展齐全,不仅有金属铀的加工工厂(718厂),还有核裂变材料生产厂(817综合厂、813综合厂、814厂),既有核武器的研发中心(第1011研究院),也有核武器的批量生产厂(933厂),是一个集“理论研究、新式核武器和热核武器的研发、核裂变材料的生产、**头的制造和储存”为一体的核武器综合体,可以透过这一个地区窥视整个苏联核工业地方管理的情况。二是该地区建有苏联的第一批核工厂,其发展之路是苏联核工业的破局之路,被视为核时代发展的典范,其他地区无论是在工业生产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该地区的经验。由此可见,乌拉尔地区的确具有代表意义。
乌拉尔地区核工厂所在地最初被称之为禁区,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升格为核保密城市,它拥有自己的中央管理机构(先是第一管理总局,后是中型机械制造部)和独立的地方管理机构,不受直属地方政权的管辖,是块“飞地”。
1945-1953年禁区的行政管理权主要集中在核工厂的领导手中,即便是有关生活保障的问题也由其负责。直到1954年禁区升格为核保密城市之后,城市出现了严重的行政管理问题,第一管理总局不得不同意建立特殊的地方政权机构。1945-1953年在缺少地方政权机构的情况下,工厂建立了行政调度处和公共住房处。1954年4月28日通过选举产生地方权力机构——市苏维埃,在市苏维埃第一届会议上选举代表成立执行机构——执行委员会。此后,行政调度处和公共住房处被撤销,它们的职权全部移交给了市苏维埃执行委员会。
1945-1953年政治处对核工程建设和核工厂生产进行政治领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政治处分为建筑单位政治处和核工厂政治处,它的存续时间较短,从1947年2月第一批政治处开始工作到1956年被撤销,其存在的时间不足十年。在乌拉尔地区核工业发展初期,既没有苏维埃政权机构,也没有城市党委,又因高度保密而不受地方直属政权管辖的情况下,政治处在核工程建设和核工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政治处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7年2月至1953年7月是第一阶段,该阶段核工厂政治处没有首脑机关,名义上隶属于第一管理总局系统的政治局领导,但是直到中型机械制造部成立之后政治局才组建,建筑单位政治处隶属于内务部工业建设管理总局政治局,两个政治处同时并存,容易出现工作重复,进而出现工作冲突的现象。1953年7月至1954年7月是第二阶段,从中型机械制造部政治局建立到禁区升格为核保密城市以及市苏维埃产生。1954年7月至1956年8月是第三阶段,为了简化和改进党的工作,避免工作重叠,1955年6月建筑单位政治处被撤销,它的职能移交给了核工厂政治处,合并后的政治处协助市苏维埃、市党委的选举,选举出基层权力机构之后,核工厂政治处也被撤销。
政治处在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开展群众性的教育工作。教育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第二,开展职业教育,针对不同工种,制订不同的培训科目,使工人更加符合核工程建设和核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加强纪律监督。对于消极怠工、未经允许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政治处工作人员先进行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无效者则被强制逮捕,通过这些措施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锐减。第三,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由于核工业生产的严格保密性,政治处无权干涉具体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只有政治处主任可以进出核工厂,其余工作人员一律禁止。可见,政治处在核工业生产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斯大林去世和贝利亚被捕。
在实际工作中,党组织负责人和工厂生产领导之间相互合作,但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分歧、发生冲突。例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列斯诺伊城418厂的厂长А.Я.马里斯基和工厂政治处主任A.B.罗曼诺夫。1955年9月A.B.罗曼诺夫指出,工厂的储存和运输严重违反特殊产品相关规定,于是他召开政治处会议,论证此事件的真实性,要求厂长制定消除缺陷的措施,并以私人身份监督它的实施;而А.Я.马里斯基表示,政治处无权干涉生产活动,拒绝了他的建议;A.B.罗曼诺夫针锋相对建立了一个拥有特殊权力的苏共专门委员会,对特殊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A.B.罗曼诺夫向中型机械制造部政治局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建议撤销А.Я.马里斯基的厂长职务。同时,А.Я.马里斯基也向政治局汇报,指责A.B.罗曼诺夫涉嫌干涉生产领导的更换或任命,根据相关规定,厂长应独立地开展生产工作,即便是撤销厂长,他也无权干涉,他的行为违反既定程序。上级机关查实情况之后,两位领导人都被传唤到政治局。厂长被批评和警告说,如果你再犯类似的错误后果自负。政治处主任被指责歪曲报告工厂的经济活动①转引自В.Н.库兹涅佐夫:《20世纪40年代下半叶至50年代上半叶乌拉尔地区保密城市的社会政治生活》,第21页。。鉴于此,政治局要求领导人之间建立党务联系,最常见的形式是一年举行两次党务会议,商讨有关企业建设、组织社会主义竞赛、人才培训和安置,以及生产计划的实施等工作,并在会议上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党组织在核工业发展过程中仅起辅助作用早已引起中央政治领导层的不满。1953年苏共中央委员会7月全体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就指责贝利亚的工作降低了党的作用,使党在核计划中退居二线。苏联部长会议规定,苏共中央委员会从事人事和宣传工作,贝利亚表面上同意了,但他在实际活动中的行为彰显了反党的本质,表现出了野心家的立场②А.Н.雅科夫列夫:《拉夫连季·贝利亚在 1953年 7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员的报告及其他文件》[А.Н.Яковлев(Под ред.),Лаврентий Берия.1953.Стенограммаиюльского пленумаЦК КПСС и другиедокументы],莫斯科:国际文献联合会出版社1999年版,第91、93页。。贝利亚过于捍卫自己的权力,使得党组织在核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变得十分复杂。
地方核工业的运行全程接受中央机构的监督,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苏联部长会议的全权代表(以下简称“全权代表”),这是在贝利亚授意下成立的一个深度监督机构。最初是由于对跨部门分包机构不了解,派全权代表实地了解情况,后来这一制度被推广。全权代表与党组织一样不干涉具体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其职权范围:一是监督核工厂的工作进展,直接向贝利亚汇报,帮助专门委员会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以便遇到问题时快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二是负责监督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使其免受破坏活动、间谍和奸细干扰。总而言之,全权代表在迅速满足核工业发展的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过度干预的情况,引起工厂行政领导的不满。
三 核工业管理机构组织工作的开展
核武器的研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专门委员会和第一管理总局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以第二实验室为首的科研机构负责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开发和引进新技术;内务部工业建设管理总局负责核工程建设;817综合厂等诸多核工厂负责核裂变材料的生产,以第11设计院为首的设计单位负责原子弹的结构设计等,专门委员会制订月计划、季度计划和年度计划,将各个模块的任务层层分解。为了如期完成任务,核工业管理机构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1. 人员配套
人才决定一切,为此核工业管理机构吸引了各种类型的人才。第一梯队是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专门委员会成员、第一管理总局董事会及其下属核工厂的领导、工业建设管理总局领导班子及其下属核工程的领导以及全权代表,这部分人的数量较少,截至1949年8月29日共有230人③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4册,第718~741、701~710、736页。。此外,参与核裂变材料的生产、核武器的研发和设计的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四五百人,他们与领导层组成第一梯队,这部分人主要采取特殊任命制,第一梯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核工业发展的命运。
第二梯队是工程师、科学技术人员、中下层领导等。他们的选拔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从各部委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选拔。国家安全机关对候选人进行政治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人被派遣到第一管理总局,然后再经第一管理总局统一下派到各单位。第二,委托莫斯科国立大学、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等17所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专家,1948-1950年间共培养了4600人①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5册,第675、72页。。在此基础上,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专家的做法得以推广,一些大学新设特殊的系和部,毕业生派往第一、第二管理总局,20世纪50年代初每年毕业生在1000人以上。第三,改派。例如,1948年2月7日专门委员会把派往煤炭和黑金属工业领域的2700名工人学校毕业生改派到817、813综合厂②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1册,第251页。。第四,过去的工程兵。动员即将退役的工程兵去他们自己建造的工厂和机构工作,当然很多人都不愿意留下,故需要物质刺激。例如,1951年1月专门委员会表示,愿意留在817综合厂继续工作者,每人发放3000卢布的津贴,三个月内解决住房问题,入职手续办理完毕之后,允许其家人到禁区工作和生活④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5册,第675、72页。。其他工厂也采取类似措施,以确保人才最快实现配套。
第三梯队是勤杂工或服务人员等非工业工人,主要在公共住房处、商店或生活服务部工作。这部分人主要在禁区附近的居民点招募,为了减少周围村民的关注,他们的数量受到限制。这类工人的选拔也要经过严格的监督,如果被发现有不合规矩的行为,会被立即辞退。
此外,古拉格囚犯、特殊移民、战俘和被遣送回国者等也广泛参与核工业部门的工作。首先,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德国战败后,苏联政府在德国搜寻、招募到了一批核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如,冯·阿登、尼古拉乌斯·里尔、古斯塔夫·赫兹、彼得·蒂森等知名科学家。为了便于集中管理,有效地开展工作,1945-1947年间内务人民委员会(部)第9局先后新建А和Г研究所、В和Б实验室,截至1948年7月1日,这四个机构的德国专家分别是168、101、41、14人⑤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3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3],莫斯科:科学出版社,物理数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91~699页;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4册,第465~466页。,共计324人,他们参与了乌拉尔地区核裂变材料生产厂的设备和技术研发。其次,参与铀矿的挖掘和加工。截至1949年8月29日,在东德的“铋”股份制公司,总人数是140119人,德国战俘有136733人;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合股公司,总人数是13296人,捷克和德国籍战俘9695人;苏联-保加利亚采矿公司,总人数是2341人,保加利亚籍公民是2250人⑥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4册,第718~741、701~710、736页。。最后,参与核工程建设。截至1949年8月29日,参与核工程建设的建筑工人共234250人,囚犯113600人⑦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4册,第718~741、701~710、736页。,占一半左右,其余的是工程兵、特殊移民、自由雇佣工人。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囚犯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逐渐被工程兵、自由雇佣工人取代。
2. 资源供给
核工业部门可以无偿征用企业和土地。例如,新乌拉尔斯克市813综合厂征用了航空工业部正在建设的261厂,而萨罗夫市第11设计院也是在农业机器制造部550厂基础上改建,如此便可以节省时间、节约资金。为了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求,还从地方政府征用了大片土地。例如,第11设计院在1946年征用了莫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自然保护区内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和高尔基州巴雷科沃村以南10平方千米的土地⑧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 2 卷第 6 册[Л.Д.Рябев(общ.ред.),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Т.Ⅱ.Атомная бомба,1945-1954,Книга6],莫斯科:科学出版社、物理数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34~456 页。。奥焦尔斯克市817综合厂1949年征用了周边的梅特里诺村,该村的工厂和农用地都被纳入征用的范围⑨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3册,第370页。。
财政部要不惜一切代价满足核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1943-1945年核计划的准备阶段基建资金共计2000万卢布,而第9887сс/оп号决议出台后,仅1946年就达16亿卢布①В.Н.诺沃肖洛夫:《乌拉尔地区核工业的建立》(В.Н.Новосёлов,Созданиеатом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наУрале),车里雅宾斯克: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1999年版,第412页。,1946-1950年累计达81.38亿卢布,1950-1954年第一、第二管理总局共计269.96亿卢布②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5册,第635、673页。。在设备投资方面,截至1949年8月29日,813综合厂的设备价值7.3亿卢布,814厂的电磁设备及满足其运行扩建发电厂所耗总成本达10亿卢布③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5册,第649页;В.В.阿列克谢耶夫、Б.В.李特温诺夫:“苏联核计划作为罕见的动员型经济发展模式”(В.В.Алексеев,Б.В.Литвинов,“Советский 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как феномен мобилизационной экономики”),《俄罗斯科学院学报》(Вестн.Рос.акад.наук.)1998 年第 1 期(1998 年 1 月),第 6 页。。1945-1949年间核计划的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分别是0.9%、2.0%、3.0%、3.6%、4.1%④转引自Р.Б.科捷利尼科夫、В.А.杜姆巴科夫:“苏联核计划:目标、资源、代价和结果一览表(1945-1950年)”[Р.Б.Котельников,В.А.Тумбаков,“Атомный проектСССР – дерево целей,ресурсы,усилия,результаты (1945-1950 гг.)”],Ю.В.加博诺夫主编:《20世纪40-50年代科学与社会:苏联核计划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第 2卷[Ю.В.Гапонов,Наукаи общество: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атомного проекта(40-50 годы)/Труд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симпозиумаИСАП-96(том 2)],莫斯科:原子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页。;据历史学家Н.С.西蒙诺夫1999年考证的数据,1947-1949年间苏联核计划的总开支达145亿卢布⑤Н.С.西蒙诺夫:《20世纪 20-50 年代苏联军工综合体:经济增长速度,生产结构、组织与管理》(Н.С.Симонов,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СССР в1920-1950-егоды:темп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оста,структура,организаци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и управление),莫斯科:俄罗斯政治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2页。这一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实际花费应该更高。一是因为得出这一数据时很多数据资料仍未解密,官方已公布的档案文献规避了大量重要的、关键性的数据;二是生产核裂变材料的仪器设备很多都是由其他部门的分包商完成的,以及为了保障核生产的间接投资,这部分耗费难以统计。。
装备部、汽车拖拉机部、机械和仪器制造部等部门及其下属企业参与制造和生产核工业部门所需的仪器和设备。截至1949年8月29日,装备部92厂和运输机械制造部下属工厂共生产了1.065万台各种型号的扩散机;硬质合金公司生产了1320万个扁平滤光片、40万个滤管;第一管理总局第12厂生产了100万个滤管;汽车拖拉机工业部生产气体扩散机所需的专门轴承8万个;机械和仪器制造部生产了1500台化学设备和4.4万套特殊配件。各部门生产仪器共计12.47万台,其中航空工业部6.25万台、通信工业部2.12万台、机器和仪器制造部3.87万台、装备部2300台⑥Л.Д.里亚别夫:《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5册,第674页。。此外,苏联还从德国运回了回旋加速器、强磁体、高压装置、电子显微镜和示波器等精密仪器设备。其中,回旋加速器3台,分别安装在第二、第三实验室和А研究所;高压装置4台,分别在第11设计院5号实验室、Б实验室、Г研究所和化学物理研究所。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核工业发展之初精密仪器设备不足的缺陷。
由于当时苏联国内存在物资短缺的情况,因此,核工业领域实行了特殊订单制度。在服饰供应方面,以第11设计院为例,政府委托纺织工业部向其供应丝绸、羊毛、布、棉线、纺织品、针织品、缝纫品、毛织品,战靴、皮袄、短皮外衣、棉服、人造胶革,橡胶工业部提供橡胶鞋、长筒橡胶靴,轻工业部提供皮草等。在食品供应方面,为了保障核工业部门的食品供应,第一管理总局要求附近农场所生产的蔬菜、肉类和牛奶的一半配给核工厂和科研机构,20世纪50年代核工业部门的人均基本食品消费量稳步增加。乌拉尔地区核保密城市的人均消费量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和车里雅宾斯克州的2~2.5倍⑦В.Н.诺沃肖洛夫:《乌拉尔地区核工业的建立》,第61页。。国家还为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制定了粮食配给标准。以第11设计院为例,苏联商业部负责为其领导、科学家、技术工程师、行政人员提供三餐,其中领导、科学工作者按照“A”类标准提供定额粮食配给,其他工作人员按照“Б”类标准供应,额外分配给科学家每月50种价值约300卢布的限额产品,每季度50种价值约750卢布的工业品⑧“A”类和“Б”类标准具体内容没有公布。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1册,第438页。。
在住房方面,核工程建设初期工作人员的住房条件较差,只能住板棚、营房和杂物间,20世纪60年代乌拉尔地区核保密城市的住房问题已经不再像国内其他城市那样严峻,80年代中期住房问题基本解决,人均住房面积也略高于全苏平均水平。例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4在1975年人均住房面积是全苏平均水平的105.2%、1976年是105.9%、1977年是106.4%①转引自С.А.里斯科夫:《20世纪40年代下半叶至80年代中叶乌拉尔地区核保密城市的社会文化发展》[С.А.Рисков,Социокультурноеразвитиезакрытыхгородов Урала(вторая половина1940-х-середина1980-хгодов)],叶卡捷琳堡: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2004年版,第51页。。住房条件也得以改善,从营房变成独立公寓。此外,林业部还向其提供家具,纺织工业部提供地毯等。
3. 安全和保密工作
鉴于美国核情报的大量泄密,苏联核计划一开始就采取严格的保密政策,美国情报机关对此只能搜集到点滴消息,甚至有些报道只是道听途说。第一,为了保守核工厂及其产品的秘密,对核工程、工厂和产品都实行掩护编号和名称,并定期更换。例如,第一管理总局的掩护名称是苏联矿山建设总局;其下属的各企业事业单位也以“基地”“仓库”“办事处”的掩护名称,817综合厂的工程代码是859工程,817综合厂的代称有10号基地、苏联工业建设管理总局南乌拉尔办事处。核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也采用代称,如,铀的代称有锶、铅、树脂、硫、磷、铋、“铋”股份公司的产品、钛、硅化物。相关文件中禁止使用“放射性”“钚”“铀”“辐射”等字样。第二,核领域的主要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如И.В.库尔恰托夫、Ю.Б.哈里顿、И.К.基科因、Л.А.阿尔齐莫维奇、А.И.亚历山大罗夫、Н.Н.谢苗诺夫等都要配备贴身保镖,保镖名义上是他们的私人秘书,主要职责是他们的人身安全、限制可疑人员与其接触。第三,进入核工业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签订保密协议,严禁向任何人泄露自己的位置信息和生产的产品信息,一旦有破坏保密协议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
4. 监督工作
核工业发展的每个步骤都制定了工作计划,计划有长有短,如,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明确各个机构或个人应履行的职能,各下属单位每月要向专门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并派专人监督计划的实施,核工程延期交工或者是核工厂运行出现障碍时,核计划的学术领导И.B.库尔恰托夫、第一管理总局局长Б.Л.万尼科夫、专门委员会委员М.Г.别尔乌辛甚至专门委员会主席贝利亚都会亲自前往。上文提到的第一管理总局下属单位以及分包机构都有全权代表常驻,监督生产工作的相关事宜,一旦发现负面情绪,他们会出面整顿甚至直接上报贝利亚。例如,817综合厂的石墨反应堆运行遇到故障时,全权代表就怀疑有人蓄意破坏,多亏И.В.库尔恰托夫从中斡旋,从技术角度解释事故出现的原因,才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免受调查甚至惩罚。
总而言之,苏联核工业在担负着赶超美国的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种种发展困境的情况下,核工业管理机构为其提供所需的各类资源和各种制度保障,使得苏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生产方面的巨大突破,保障了核工业的快速发展。
四 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的整体特征和优缺点
总体来看,在1945-1953年间核工业管理机构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签署《国防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第9887cc/оп号密令至1949年8月29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是确立和完善阶段。政府委托专门委员会和第一管理总局全面负责与核计划相关的一切工作,优秀的政治家和经验丰富的国防工业管理人领导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第二阶段自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至1953年6月26日中型机械制造部成立,这是曲折发展阶段。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专门委员会的权威空前提高,但核工业生产不再有实验性,其管理机构不应再具有紧急动员性,而应成为普通的国家部门,专门委员会历经垂死挣扎淡出历史舞台,最终核工业与导弹工业合并成立中型机械制造部,核工业部门演变成普通的国家部委。
核工业管理机构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采取集体领导与个人独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核工业的管理一直采取的是专门委员会委员集体领导和主席贝利亚一人独裁相结合的模式。专门委员会成立的最初三年半会定期召开会议,频次约是每2~3周1次,后来大部分会议是在多数委员缺席的情况下召开,再后来召开会议的频次越来越少。1952年专门委员会共召开了8次会议,集体领导的权力过渡到贝利亚手中,贝利亚逐渐独揽了与核计划相关的所有权力,直至专门委员会被撤销。贝利亚不仅拥有管理权,还掌握监督权,上文提到的苏联部长会议全权代表,实际上是兼任部长会议副主席贝利亚(主席是斯大林)的私人代表,贝利亚集管理和监督职能于一身,这在斯大林管理体制中前所未有。
实际上,在专门委员会存在期间,集体领导的原则并未完全丧失,贝利亚一直依靠委员制机构的权威进行领导,这样可以及时修正部门与整体方针背道而驰的某些行为,最有力的体现是一些重要的决议都是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通过的,甚至有些问题可以在核工业部门全体在编人员内部进行讨论。
第二,跨部门协作。由于核工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如果所有的工作都在本部门内部完成,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第一管理总局将部分任务委托给分包机构。一般需要各个部委协助第一管理总局选拔相关分包单位,被选中的分包单位一方面享有第一管理总局下属企业的特殊政策,另一方面,它不能拒绝向第一管理总局供应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被选定单位的负荷程度不是考虑的因素,如果有的分包机构以此拒绝合作,贝利亚会要求它们无条件执行党和政府的所有命令以尽快研制出核武器。
第三,党和政府双重领导。党和政府双重领导是苏联政权体制的基础,核工业的管理体制亦是如此。1945—1953年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一直以政府为主导,党组织为辅。1953年贝利亚被捕、专门委员会被撤销,新成立的中型机械制造部隶属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和部长会议,这是党和政府双重领导的二元体制。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1955年Г.М.马林科夫被解除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后,核工业的最高领导权被转移到党机关,但是无论未来核工业管理机构历经何种变化,再也没有一个管理机构的权威可以与专门委员会相媲美。
第四,计划管理与人为操纵相结合。核工业部门采用的是“垂直型”管理结构,它有权让任何执行者参与核工业发展相关的任务,扩大对资源配置的操纵,而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管理。换言之,它不仅是以计划的方式管理,还以人为操纵的方式管理。虽然拟定了核工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计划,但专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些计划,不断修改计划已经成为当时核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再如,以私人的方式解决一些重要问题。贝利亚一贯主张灵活解决问题,他经常责备下属说:“难道就不能在部长会议之外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私下碰下面商量一下”①И.В.贝斯特洛娃:《20 世纪 30 至 80 年代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形成和发展中的问题》[И.В.Быстрова,Советский 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проблемы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1930-1980-егоды)],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史研究所2006年版,第179页。。各部门领导之间密切的私人关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跨部门管理的障碍。总而言之,核工业部门的管理程序具有一种随意性,所以可以人为操作,可以说,核工业部门逐渐变成了“国中之国”,贝利亚及其下属就是这个小国家的领导人,在斯大林逝世和贝利亚被捕后,“核工业帝国”开始衰败。
苏联核工业部门的管理模式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第一,节省经费。核工业部门可以无偿征用其他部门的土地和企业,吸收其他部门的企事业单位参与核生产,这比专门为核工业建设一套独立的生产线所需的费用要少得多。众所周知,美国曼哈顿工程花费了20亿美元,如果按照上文提及的历史学家H.C.西蒙诺夫考证的数据,1947-1949年间苏联核计划的耗资总额为145亿卢布,以苏联官方1936年公布的汇率1美元等于10卢布来计算,美国曼哈顿工程项目的花费要高于苏联核计划。
第二,节约时间。核工业管理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机构的作用,为核工业发展节约了时间。核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科技、军事、工业、劳动、教育、外交、情报等诸多方面,专门委员会和第一管理总局利用自己的特权动员这些领域的资源以满足核工业生产的各项需要,成为全国总动员体制的最佳代表。在战后面临种种困境的情况下,苏联与美国一样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彰显了苏联中央集权运行机制的高效性。
第三,保护苏联核物理领域的科学家免受迫害。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苏联再次掀起意识形态斗争的浪潮,在文化艺术界、语言学界、法学界、政治经济学界、哲学界、遗传生物学界展开批判,尤其是给遗传生物学界带来的损失最大,这种威胁也笼罩着核物理学界。在此情况下,贝利亚利用自身的威信和职务之便,直接向斯大林汇报,让斯大林意识到如果批判量子力学家和核物理学家将对核工业的发展造成非常消极的后果,他们也因此免受迫害。
第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专门委员会集中巨额资金和丰富的资源在核工业发展领域,有利于基础科学和自然科学问题的解决。在核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科研机构都赢得了较高的地位,为它们提供的资金,配套的工作人员、仪表仪器设备,以及可参与的工作范围都大幅度增加;同时,还在通讯工业部、装备部、化学工业部和地质部新建了20多家设计院和科研机构,这一切都促进了相应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得益于科技水平的提高,苏联科学家对稳定性同位素命名,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以及世界上唯一的核破冰船,也因此苏联的核物理领域以及邻近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然,不可否认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决策失误。专门委员会在拟定计划时把竣工时间压缩到最短,而往往没有考虑到故障情况。因此,核工程往往在施工技术文件完成之前就动工,经常会出现施工建设工作已经完成而施工技术文件仍在变化的情况,以致不得不将已经建成的建筑拆毁重建,这又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造成浪费,例如,第一座生产武器级钚的817综合厂;也存在新研发的设备没有完全通过调试就着手安装,以致在运行过程中设备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例如,第一座生产武器级铀的813综合厂。总之,专门委员会决策失误时常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核工业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但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压缩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集中命令的管理模式所导致的后果。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迅速集中资源到需要的领域,这是苏联核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管理的人为操纵性致使不允许事先计算出投资和收益对照表,不能保障动员的所有资源都被分配到指定的用途上。实际上,尽管核工业的领导人希望监督一切,但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按照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有些执行者为了减轻压力可能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他们的最终产品也并不总是符合实际需求。
第二,部门间利益冲突。专门委员会作为一个跨部门的机构,各个部委都参与完成核计划的相关任务,而各部委的领导为了捍卫自己部门的利益,采取一些手段转移某些“他们自认为”损害本部门利益的订单。如,М.Г.别尔乌辛保护化学工业部的利益,Н.А.沃兹涅先斯基维护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利益,因为他们分别是这些部门的领导。核工业发展之初,常常因争议致使某些计划被搁置,导致完成任务的期限被延迟。后来,贝利亚开始强制各部门无条件地完成政府和党交给它们的与核工业发展相关的任务。当然,也存在某些领导人继续坚持本部门利益的情况,表现是递交给苏联部长会议的草案以附件的形式增加以下条款:决议草案存在反对意见,由于必须要无条件地完成任务,我们应要求提交决议草案,同时附上分歧情况。①Л.Д.里亚别夫主编:《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第2卷第3册,第683、684页。后来,随着集体领导原则的弱化,部门分歧不再被重视。
第三,权力过度集中。一方面,导致官僚主义作风愈演愈烈,出现一切唯领导人的意见是从,忽视科学家的意见,这不可避免地会制约核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权力过度集中在贝利亚一人之手,以致贝利亚被捕之后,短期内找不到一个真正了解核工业工作的接班人,一时之间核工业部门竟成了无人监管的“孤儿”。尤其是正值氢弹即将测试的关键时刻,相关科学家没有接到新任领导人关于此的任何指示,为此,В.А.马雷舍夫、И.В.库尔恰托夫立即飞往莫斯科向 Г.М.马林科夫汇报情况,Г.М.马林科夫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感到非常的震惊,紧急召集了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人询问,他们对此也是一无所知,Г.М.马林科夫在无人可以咨询和讨论的情况下,最终批准了氢弹测试。
总体来看,本文研究时期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有优点也有缺点,但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其他领域也试图借鉴核工业的经验以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火箭技术和无线电探测技术,它们于1946年分别成立了第二、第三专门委员会,只是没有赋予它们核专门委员会在资源动员和组织工作领域的特权,也没有成立类似第一管理总局这样一个跨部门的执行机构。因此,它们并没有做出特殊贡献,故1949年被撤销,火箭技术和无线电探测技术课题都被转移到专门委员会之下。但核工业管理机构这种资源的动员性和跨部门的行政力在一定程度上了触犯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利益,国民经济不可能无限期地承受不受监督的优先发展某一领域或部门。因此,在后斯大林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国家领导人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国民经济组织管理的新原理,其中包括国防工业组织管理的新原理,其目标是在个别方向和部门不享有特惠政策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地生产。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4 11:44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