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航《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满分:4)
A. 法有赖于国家;
B. 国家有赖于法;
C. 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都与国家直接相关联;
D. 法为实现国家职能所必需,这体现了法有赖于国家
2.关于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的说法,不正确的 (满分:4)
A. 主要依靠氏族成员自觉遵守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维持;
B. 没有国家强制性;
C. 违反这种规则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D. 没有强制性,因为那时没有暴力国家机器的出现
3.关于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分类是哪位法学家对正义的分类 (满分:4)
A. 亚里士多德;
B. 罗尔斯;
C. 庞德;
D. 凯尔森
4.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分类是哪位法学家对正义的分类 ( ) (满分:4)
A. 亚里士多德;
B. 庞德;
C. 罗尔斯;
D. 凯尔森
5.法与道德的关系是 ( ) (满分:4)
A. 法与道德一致;
B. 法与统治阶级道德一致;
C. 法与道德无关;
D. 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
6.法与原始习惯的相同点是 (满分:4)
A. 都有相同的经济基础
B. 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
C. 都在相同的范围内起作用
D. 都有保证实施的相同方式
7.对于那些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涵义或作补充规定的,由( )负责解释 (满分:4)
A. 最高国家司法机关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国务院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8.根据效力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 (满分:4)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实体法和程序法
C. 一般法和特别法
D. 公法和私法
9.下列哪一方面的立法反映了高技术领域立法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特点 ( ) (满分:4)
A. 有关基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立法;
B. 有关技术评估制度的立法;
C. 有关技术市场和贸易方面的立法;
D. 有关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
10.按照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划分为字面解释以及 (满分:4)
A. 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B. 自由解释和目的解释
C. 扩充解释和文义解释
D. 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
11.将经济法和民法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准是 ( ) (满分:4)
A.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B. 法律调整的方法;
C. 法律调整的对象;
D. 法律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和关系
12.法系划分的根据是 (满分:4)
A. 法的阶级本质
B. 法的经济基础
C. 法的地域分布
D. 法的历史传统
13.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满分:4)
A. 宪政制度的建立
B. 法制原则的确立
C. 注重保护社会利益
D. 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
14.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是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因素 (满分:4)
A. 假定
B. 处理
C. 制裁
D. 奖励
15.法律调整过程中的机动性要素是 (满分:4)
A. 法律规范
B. 法律关系
C. 实现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D. 法的适用
二、多选题:
1."一国两制"不仅涉及当代中国法的本质问题,也必然影响到当代中国( )等一系列问题。( ) (满分:4)
A. 法律体系
B. 法的渊源
C. 立法制度
D. 法律解释
2.二战后资本主义法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表现为 ( ) (满分:4)
A.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普遍有所扩大;
B. 加强对实施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C. 立法重点从私法转向公法;
D. 两大法系逐步靠拢,国际立法增多;
E.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法在调节利益矛盾时所需要遵守的标准和原则是 (满分:4)
A.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B. 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C.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 善于选择最佳方案;
4.地方性法规不得同( )相抵触 (满分:4)
A. 宪法
B. 行政法规
C. 法律
D. 司法解释
5.关于法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满分:4)
A. 法有赖于国家
B. 法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C. 法相对于国家权力有相对独立性
D. 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需要法
6.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哪些方面? (满分:4)
A. 它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浑然一体
B. 它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 它不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
D. 它不是依靠法院、警察、监狱等机关来保证实施的
7.下述部门法中体现着公私法混合性质的部门法有 (满分:4)
A. 经济法
B. 环境法
C. 劳动法
D. 社会保障法
8.在下列措施中,属于行政制裁的有 (满分:4)
A. 吊销营业执照
B. 责令停产、停业
C. 劳动教养
D. 罚金
9.《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选举细则"的规定属于 (满分:4)
A. 确定性规范
B. 任意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
D. 积极义务性规范
10.法的作用可分为 ( ) (满分:4)
A. 整体作用和部分作用;
B.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C. 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D. 预期作用和实际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