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2002年,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所下发的文件是( )。 (满分:2)
A.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B.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C.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D.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 (满分:2)
A. 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 家校共同研究
C. 家校共同探索
D. 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注意( )与防治性目标的统一 (满分:2)
A. 发展性目标
B. 基本目标
C. 基础目标
D. 终极目标
4.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 (满分:2)
A. 副目标
B. 首级目标
C. 主目标
D. 第一级目标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满分:2)
A. 心理咨询
B. 心理辅导
C.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 全面渗透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 ) (满分:2)
A. 学生个人情况
B. 学生学习成绩
C. 学生的既往史
D. 学生的自我评定
7.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 ) (满分:2)
A. 显性课程
B.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 隐性课程
D.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8.从心理素质结构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 )。 (满分:2)
A. 认知、情感、意志、品德
B.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C. 认知、情感、意志、个性
D. 认知、情感、意志、记忆
9.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 )。 (满分:2)
A. 情绪情感的良好调控
B. 正确的自我意识
C. 远大理想的确立
D. 未来发展的潜力
10.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 (满分:2)
A. 禀赋
B. 天资
C. 资质
D. 天赋
11.性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 (满分:2)
A. 性健康教育
B. 性道德
C. 性意志训练
D. 增进学生的性心理健康
12.( )是通过采用心理量表 ,通过干预前测和后测 ,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作出评估 (满分:2)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13.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 (满分:2)
A. 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 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 了解自己跟职业的关系
D. 了解社会的需求
14.作为学校,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内容包括:( ) (满分:2)
A.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 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C. 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
D. 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5.( )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他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满分:2)
A. 个性
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1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 (满分:2)
A.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 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 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17.在多数情况下,( )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 (满分:2)
A. 权威型
B. 人际关系型
C. 民主型
D. 放任型
二、多选题:
1.迄今为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主要有( )理论取向 (满分:2)
A. 行为取向
B. 认知取向
C. 人格取向
D. 人本取向
2.从教育效应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满分:2)
A. 普及目标
B. 基础目标
C. 基本目标
D. 终极目标
3.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 (满分:2)
A. 发展迅速,但地区差别大
B. 理论研究不尽人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定型
C. 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D. 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
E. 专业人员匮乏
4.生涯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满分:2)
A. 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能力的辅导
B. 了解自我状况和澄清个人价值观的辅导
C. 升学和就业的辅导
D. 开发自我潜能的辅导
5.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有( ) (满分:2)
A. 依赖心理
B. 应付心理
C. 合作心理
D. 目标心理
6.贯彻教育性原则必须做到( ) (满分:2)
A.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B.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C.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D. 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7.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有( ) (满分:2)
A. 直接咨询与辅导
B. 书面咨询与辅导
C. 集体咨询与辅导
D. 报栏咨询与辅导
8.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包括( )。 (满分:2)
A. 了解自己的职业或专业兴趣
B. 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
C. 了解自己的职业要求
D. 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
9.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 )。 (满分:2)
A. 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B. 以家长为主的策略
C. 以学校为主的策略
D. 中立性策略
E. 客观性策略
10.学校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目标和任务有( ) (满分:2)
A. 帮助家长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增强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B. 帮助家长认清角色,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
C. 帮助家长系统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原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D. 帮助家长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11.发展性学习辅导实际上是解决学生( )等问题。 (满分:2)
A. 能不能学
B. 想不想学
C. 爱不爱学
D. 会不会学
12.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有( ) (满分:2)
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提供了“ 空间”
B. 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类课程,学生对此有很高的认同度
C.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师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D.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13.贯彻教育性原则必须做到( ) (满分:2)
A.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B.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C.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D. 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14.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有( ) (满分:2)
A. 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方向
B. 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C. 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D. 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受到( )的制约 (满分:2)
A.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B.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C. 社会中其他人的态度
D. 当前形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6.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 (满分:2)
A. 生理因素
B. 家庭因素
C. 学校因素
D. 社会因素
E. 个人心理因素
F. 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17.行为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 (满分:2)
A.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C. 斯金纳的社会学习理论
D.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8.从教育效应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满分:2)
A. 普及目标
B. 基础目标
C. 基本目标
D. 终极目标
19.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 )。 (满分:2)
A. 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B. 以家长为主的策略
C. 以学校为主的策略
D. 中立性策略
E. 客观性策略
20.行为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 (满分:2)
A.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C. 斯金纳的社会学习理论
D.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1.对于个人现代化的研究侧重于从哪两个因素关注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改变? (满分:2)
A. 文化
B. 政治
C. 经济
D. 心理
三、判断题:
1.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想象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智力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教师角色的认同,指对自己的行为很满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智商是一个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智力(IQ)是评价智力水平的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指标。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人的心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是否健康。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焦虑,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淡漠等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心理辅导的含义是指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当事人进行帮助,以消除和缓解当事人的较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 ,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恢复其心理健康的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