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满分:1)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满分:1)
A.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一切知识的总汇
C. 智慧
D. 各门科学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满分:1)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是统一的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满分:1)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 辩证的否定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5.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满分:1)
A. 血缘亲族关系
B. 政治思想关系
C. 阶级压迫关系
D. 社会生产关系
6.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满分:1)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 ) (满分:1)
A. 绝对的一致
B. 完全的平衡
C. 无差别的统一
D. 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8.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 ) (满分:1)
A. 生产劳动发展史
B. 阶级斗争发展史
C. 国家政权更迭史
D. 宗教信仰变迁史
9.认识客体是指 (满分:1)
A. 一切客观事物
B. 自然界
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
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10.概念、判断、推理是( ) (满分:1)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满分:1)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2.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是( ) (满分:1)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矛盾是反映( ) (满分:1)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
B.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
C.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14.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 (满分:1)
A. 不可改变的
B. 可以改变的
C. 可以任人创造的
D. 完全与人无关的
15.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满分:1)
A. 劳动对象系统
B. 信息传递系统
C. 生产工具系统
D. 能源动力系统
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满分:1)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1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 (满分:1)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C.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D.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18.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满分:1)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19.人脑是( ) (满分:1)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
20.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 (满分:1)
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21.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 (满分:1)
A. 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
B. 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C.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
22.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 (满分:1)
A. 世界的统一性
B. 世界的运动变化
C.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满分:1)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 (满分:1)
A. 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 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 (满分:1)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可知论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26.“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 (满分:1)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2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 (满分:1)
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C. 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D. 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
28.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满分:1)
A. 自然科学
B. 哲学和宗教
C. 政治思想
D. 道德和艺术
2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满分:1)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唯一动力
D. 最终动力
3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满分:1)
A. 是否显著、激烈
B. 是否迅速明显
C. 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 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31.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满分:1)
A.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农民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所有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3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 (满分:1)
A. 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 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3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满分:1)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人和世界的问题
C. 人和自然的问题
D.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34.所谓实践,指的是( ) (满分:1)
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
35.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 (满分:1)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 (满分:1)
A. 思想
B. 物质
C. 意识
D. 实践
3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满分:1)
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8.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 ) (满分:1)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
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
39.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满分:1)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
40.世界观就是( ) (满分:1)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4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满分:1)
A. 人和世界的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 (满分:1)
A.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 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
C. 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
D.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统一
4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满分:1)
A. 客观规律性
B. 客观实在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44.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 ) (满分:1)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思想范畴
D. 广泛的社会范畴
4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满分:1)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4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 )边 (满分:1)
A.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47.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 ) (满分:1)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48.“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 (满分:1)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9.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满分:1)
A. 真理是有用的
谬误是有害的
B. 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 真理是相对的
谬误是绝对的
D. 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50.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 (满分:1)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
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 (满分:1)
A. 立足必然性,防止和预防偶然事件的发生,增强对偶然性事件的预见性
B. 抓住偶然性,由偶然性入手研究必然性
C. 以必然性客服偶然性
D. 以偶然性修正必然性,补充必然性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满分:1)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满分:1)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满分:1)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 (满分:1)
A. 经验论的错误
B. 唯理论的错误
C.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D. 工作中教条主义的错误
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满分:1)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 (满分:1)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C. 康德的认识论
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满分:1)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有( ) (满分:1)
A. 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认为英雄创造历史
C. 承认人的自觉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10.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国家的显著特征有( ) (满分:1)
A. 按地域划分居民
B.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C. 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 维护社会秩序
11.就哲学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指 (满分:1)
A. 以人为目的的发展
B.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
C. 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基本适应的发展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满分:1)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物是感觉的集合
C. 理在事先
D. 心外无物
1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满分:1)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满分:1)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15.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 ) (满分:1)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的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16.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 (满分:1)
A. 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17.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 (满分:1)
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
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C.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D.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联系的有( ) (满分:1)
A. 森林覆盖率的大小影响气候
B. 人口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 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
D.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1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满分:1)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0.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满分:1)
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21.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的斗争性表现的有( ) (满分:1)
A. 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B. 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C.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
22.一切哲学都是( ) (满分:1)
A.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为( ) (满分:1)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体,各门具体科学是部分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实现了( ) (满分:1)
A.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2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满分:1)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满分:1)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 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
D. 产品的分配方式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 (满分:1)
A. 渔猎社会
B. 原始社会
C. 农业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满分:1)
A.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 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观点
C.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9.下列选项中,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有( ) (满分:1)
A. 《红楼梦》
B. 《物理学》
C. 《本草纲目》
D. 《汉语语法》
3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满分:1)
A.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
C.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31.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满分:1)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32.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满分:1)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满分:1)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满分:1)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 (满分:1)
A.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B.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6.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满分:1)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3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满分:1)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8.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的有( ) (满分:1)
A. 自然辩证法
B. 朴素辩证法
C. 唯心辩证法
D. 唯物辩证法
39.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满分:1)
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 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D. 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40.交往的社会作用包括( ) (满分:1)
A. 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三、判断题:
1.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矛盾就是事物的斗争,因此不存在同一性。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它不是社会的产物。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不具有重复性。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发展观。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