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法15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在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 ),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代替原先的 分科教学法。 (满分:3)
A. 《奏定学堂章程》
B. 《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C. 《修正师范学院规程》
D. 《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2.1904~1906年之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满分:3)
A. 《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 《史籀篇》
C. 《最新国文教科书》
D. 《千字文》
3.应认真细读,仔细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 (满分:3)
A. 默读
B. 朗读
C. 精读
D. 略读
4.经过初步的生字教学,学生对汉字这一具有复合性的刺激物的字形轮廓建立了模糊的暂时联系,这是掌握字形的( ) (满分:3)
A. 初步分化阶段
B. 泛化阶段
C. 精确分化阶段
D. 巩固阶段
5.( )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包括思维训练型、技能训练型、跳摘训练型等。 (满分:3)
A. 发展训练型
B. 感知体验型
C. 引导启发型
D. 跳摘训练型
6.“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第( )次课程改革中首次被正式提出。 (满分:3)
A. 五
B. 八
C. 三
D. 二
7.在( )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提出了“听话、说话”内容。 (满分:3)
A. 1985
B. 1987
C. 1990
D. 2001
8.为了规范普通话语音,国务院于( )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满分:3)
A. 1949年
B. 1939年
C. 1958年
D. 1978年
9.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简称为( )。 (满分:3)
A. 交往主体
B. 语境
C. 交往客体
D. 交际载体
10.在学习的基础上,“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这是语文综合性第( )学段目标。 (满分:3)
A. 五
B. 八
C. 三
D. 二
二、多选题:
1.语言与言语的区 别表现在 (满分:3)
A. 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 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2.语言与言语的根本区别表现在 (满分:3)
A. 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 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3.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有( ) (满分:3)
A.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在选择交际话题的时候,要关注学生所熟悉的、喜欢的话题;要努力创设一种生动的情境
B. 双向互动,实现全员参与
C. 开放空间,拓展交际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D.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学兴趣,要编报自学提纲,设计自学程序,并适当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学法,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4.写作教学的定位不准确表现在( ) (满分:3)
A. 写作教学不能与其他的领域融合
B. 目标定位过高
C. 把写作当为应试的工具
D. 写作教学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 ) (满分:3)
A. 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过程研究”发展
B. 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
C. 从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表现形式看,由一维取向向多维取向发展
D. 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上看,由教学方法被动依赖教学手段,向二者积极配合发展
6.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包括( ) (满分:3)
A. 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 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C. 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D. 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7.口语交际的心理过程总体上包括( ) (满分:3)
A. 思维过程
B. 记忆过程
C. 听话的心理过程
D. 说话的心理过程
8.语文课程的功能可以归纳成哪几个方面? (满分:3)
A. 知识教育功能
B. 审美教育功能
C. 智能教育功能
D. 文学教育功能
9.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以下基本理念( ) (满分:3)
A.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B.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C.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0.关于拼音书写的教学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 (满分:3)
A. 对字母的整体有一个笼统的印象
B. 对字母的笔画及其组成有比较清晰准确的感知
C. 要进行书写记忆
D. 音节形体的掌握,重点应放在音节的复韵母和鼻韵母部分
三、判断题:
1.语音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小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难易,与汉字的形体、笔画数目、笔画种类和结构有重要关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3.通过增加背诵量和拓展阅读面来增强学生语感的培养,但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漫长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4.领导管理型型以钱梦龙等为代表,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四种训练形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5.按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社区活动、校园活动、家庭活动、同伴生活等。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6.《俗语难字》市委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目。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7.历史比较法就是指研究者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作为一般性指导,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8.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使学生接受认真 、严格的操作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9.精读要求我们按照习惯的分析模式去阅读,从时代背景到作者介绍、分段分层、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一路下去。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0.通过增加背诵量和拓展阅读面可以增强学生语感的培养,但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漫长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1.口语交际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听话的心理过程。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2.言语动机是推动人说话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人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想说,爱说。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3.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模式主要包括讲授模式、渗透模式和实践模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4.造字法多样不是汉语言文字的一般特点之一。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5.诊疗模式就是在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治疗,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模式。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6.新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来说要求降低了,对汉语拼音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位。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7.音义联系法就是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8.言语知觉阶段主要是对分析出的意思进行记忆或利用分析出的意思进行思考,进行应答。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19.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动乱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中有所发展,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20.文学创作是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满分:2)
A. 错误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