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回复: 0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逻辑探研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9-16 12: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逻辑探研
刘永贤

(天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天津 300072)

[摘 要] 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事关全局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回答好“为何改革”“为谁改革”等重大价值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基础、动力来源、根本遵循。作为一种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系统性地影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效果和方法。只有紧密联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纽带,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才能判明改革的方向、抓住改革的重点,不辜负历史赋予的使命,不枉负人民的殷殷期盼和艰苦奋斗。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价值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p1),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事关全局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回答好“为何改革”“为谁改革”等重大价值问题,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人民群众和改革的关系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与改革的关系有着清晰的界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是系统的、深入的、全面的。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承担着重要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改革行动脱离不了在具体的时空条件,要依托具体的环境进行;但同时,社会主义改革同样需要统筹协调,必须要具有一贯的哲学根基与价值基础来处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导向性问题。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处理好“一”和“多”的关系,即遵循的价值内核的“一”和具体的根据时代发展的改革理论、改革实践、改革评价的“多”之间的关系,从先置的价值来统筹推进改革,通过具体的改革发展丰富其内在的价值内涵。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本身就将“人”放置于其价值核心的位置之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实践的推进,“改革”与“人的价值”的内涵、关系和系统都有了新的、具体的发展和变化。体现在新时代中国,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以人民为中心”,并且重新构成了历史发展基础上的新的价值逻辑。

在中国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人民价值深刻地根植于历史、现实的客观发展和理论探索的进程。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改革行动的基础价值地位随着改革理论和实践探索日渐巩固,内涵日益丰富,构成改革行动围绕的价值共识和价值内核。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直接架构起了“人民的事业”和“干事业的人民”之间的关系,深刻回答了改革的推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使改革发展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充分的力量支持、智力支撑;深刻回答了改革目的何在问题,规定着全面深化改革行动的基本方向,以强烈的问题导向催促着各项制度体制的自我革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深刻回答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价值遵循,时代是出卷人,共产党人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一切改革行动包括理论发展、政策制定、政策推行等等都明确置于人民中心导向之下,着眼于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的全面、充分落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继续书写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依托于人、作用于人的事业,离不开一定的价值遵循。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来看,改革本质上是发展过程中对不适应新环境部分的不断扬弃,是发展过程中新要素进行量变、质变过程的不断交替;从一种社会历史过程来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推动生产力的改革方案才能切实有效,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力量,更是改革的价值底色。历史、规律和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将改革事业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改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由人民共享,改革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一)历史经验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让世界所瞩目,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的改革史。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立场”置于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的高度,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解放生产力,让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具体的时代机遇与挑战,需要具体的时代的人来把握和克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让一切创造生产力的物质充分涌流,从人民中凝聚力量吸收智慧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无论是经济发展领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社会治理领域的“枫桥经验”等等,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还是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国改革从未离开人民群众、从未脱离群众。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既注重发挥中央在战略设计和宏观布局方面统筹全局的作用,又注重发挥地方基层一线的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始终将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协调联动推进改革发展。历史证明,没有人民群众支持,没有人民导向的政策,忽视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充分汇聚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诉求,充分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才能顺利推进。以人民为中心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二)理论探索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标,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置于最高理想的位置之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要求我们重视并不断提升和满足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需要。体现在实践上,要求我们改革发展等等行动要把握好历史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将一切社会历史活动都立足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中——生存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改革实践与理论探索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且正在稳步走向“强起来”的道路上。邓小平将评判我国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总结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p372)这三项标准层层递进,揭示了改革发展工作的价值标准,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将改革与人民联系起来的价值追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从而认识到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人民群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与人民群众一道促进人民福祉,得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科学发展观更是将“以人为本”列为科学发展的核心,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强烈的人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同样论述了改革实践与人民的关系:“改革必须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改革回应社会关切、顺应人民期待,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为推进改革开放凝聚共识、激发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探索,深刻地把握了改革的价值导向,将“以人民为中心”和改革深深地联系到了一起,找到了改革的价值根基。

(三)现实依据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中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对应,发展的平衡性与充分性问题已经逐步凸显出来,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并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是以当前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解决正在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土地、科技、生态、司法、医疗卫生等等领域都可以推动改革来实现新的发展。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不断扬弃体制机制中的弊端,防范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解决人民身边的大事小事,充分展示改革“含金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日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认可。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改革实践要求改革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发展。40余年来,改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不断地攻坚克难、甚至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过程。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的利益格局更加复杂,面对的各类壁垒和阻力更加坚固,各类利益主体、行业、地区都想在改革的过程中分得“一杯羹”,意图影响具体的改革政策。面对这样实际,务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才有能力在处理和协调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中,找到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平衡点,改革号召才更加令人信服,改革的“正气”才能压得住“邪气”。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底色。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改革行动围绕的价值共识和价值内核,随着改革理论和实践探索,被人们所认识并且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让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有了稳定的价值根基,让全面深化改革的贡献人、执行人、受益人等各类主体都统一于稳定、协调的价值指南中,凝聚起磅礴力量。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来源
以人民为中心从三个方面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动力。首先,人民群众本身就是改革的推进力量,决定着改革的推进力度;其次,能够让人民更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是改革的目标指引,牵引着改革的推进方向;最后,以人民为中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体制机制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根本遵循,促进着改革发展内在的矛盾运动。三者相互作用,以社会动力、目标牵引力和价值动力共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着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期待的方向发展。

(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来源于赢得“人民支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一切行动,包括改革实践,都应当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首要位置,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感受着社会发展变迁的整个过程,对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物有着最为直接的反应,决定着改革推进的速度。全面深化改革拥有的强劲的动力来源于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本质上在不断维护人民群众发展过程中的根本利益,不断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等等,最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始终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汲取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始终以人民为基,投身人民群众的事业,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以人民为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群众的支持与认可是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扎实推进的最强大的社会动力。正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支持,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不符合历史和时代规律的阻力和困难能最终被克服,改革实践才势如破竹、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克服着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走在时代潮头。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来源于落实“人民享有”
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结构性,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取得了极大增强。经过努力,在经济总量上,中国经过长期奋斗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发展的结构性变革上,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做大改革红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调整,要更加注重改革红利的分配,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落实人民更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牵引力。全面落实“人民享有”不是简单地要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而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促进机会平等,让中国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构建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让人民过上“有保障”“有盼头”“有奔头”的好日子。

(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来源于贯彻“人本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行动的自我实现,是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的价值依托。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更不是资本运动的附庸。习近平总书记细致地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重点,“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行动自身就包含着对人民群众的尊重与敬畏,和对改革力量源泉的清醒审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行动紧紧围绕着人民所思、人民所需,去思考和判断改革政策演进方向;面对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体小事,不忽视不放过,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面对事关人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等宏观问题,要统筹全局系统解决,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价值逻辑,决定着改革行动的价值方向。

“人民的事业”和“干事业的人民”有机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里。全面深化改革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引下成为全民的一项事业,人民支持干事创业,人民服务于干事创业;干事创业也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种价值为全面深化改革找到了不竭的社会动力,找到了改革的直接推动力量;另一方面,改革体系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内生动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具体的问题都有价值导向进行指引,能够不断促进服务于改革体系的人推动改革自身向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演化。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
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改革之路没有尽头,任重而道远,未来改革将要面对的问题与境遇无法预测,许多问题也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是改革的根本遵循是一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理论遵循、行动遵循和评价遵循三个方面,明确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了谁”“围绕谁”“倾听谁”的重大问题。

思想理论学习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全面深化改革“为了谁”的问题。人民是改革的初衷,在初心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习近平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4](p154)。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作为思想理论学习的价值主线,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党必须要强化思想理论学习,牢固站稳人民立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凝聚党内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持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纽带巩固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活动,做大“最大公约数”[5]。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做好表率,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站好每一班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具体实际,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贡献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一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策略方法,勇于自我革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为了人民群众,将思想凝聚在人民的旗帜之下。

改革行动落实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围绕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民群众具体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于群众的公共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具体而言就是解决和协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的现实困难,顺应人民的期待。十八大到十九大之间短短五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总共召开38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成立以来,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功能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更加显著。改革蹄疾步稳,从各方面回应群众期待。《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6]等等,都是在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关切群众所需。一些社会热点、群众痛点问题,从户籍改革到养老保险改革,从企业税费改革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等,都受到了中央的关注。“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述深化改革实践方向问题,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改革厚植发展优势、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行动指南[7]。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人民群众,将改革行动落实在人民心坎。

改革评价维度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倾听谁”的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评价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最好的勋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评判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即:“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遵循“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把增加获得感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之中。要经常听取人民声音、考虑人民意见,将发展成果向人民展示,把发展举措同人民知晓。同时,要注意同人民群众双向互动。一方面,要将改革原则细化、实化、具现化,把改革举措落实,打通改革成果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群众同改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要重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脚步踩在泥土里,把视线放在观察群众身上,积极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改革的制度、行动更接地气。全面深化改革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贯彻“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身就包含着将这种价值落实的因素,找到了落实这种价值的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从理论到实践到治理参与都能被人民切切实实所感知和体会到,有着具体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落实方案。改革发展行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行动息息相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正是顺应这种切身相关性来推动改革进程的,更加有利于改革在前行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获得源源不断的改革的动力。

四、结语
改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行动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重托。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全方位的伟大历史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抉择[9]。全面深化改革怎么改?全面深化改革向何处去?哪些问题能够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去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一支怎样的队伍去攻坚克难、要求怎样的力量来支撑改革行动……无数关于改革的问题都非常实际的摆在我们面前。路漫漫其修远兮,改革发展的路途永无止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改革的最高价值标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逻辑,就是将改革和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找到改革的价值基础、动力来源和根本遵循,找到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原则、契机和出路。它们三者各有侧重又互有联系,共同为改革提供价值支撑,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历史和事实证明,只有紧密联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纽带,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才能判明改革的方向、抓住改革的重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深化改革乘时代之机遇、解时代之难题而行稳致远,一定能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不辜负历史赋予的使命,不枉负人民的殷殷期盼和艰苦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臧乃康,张士威.人民性: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价值归依[J].党政研究,2018(6).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EB/OL].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8-11/15/c_137607377.htm,2019-06-14.

[7]让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三次会议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28907371.htm.

[8]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23/c_1118135058.htm,2019-06-14.

[9]朱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实践意蕴[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1).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020.03.002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44(2020)03-0016-06

作者简介:刘永贤(1970—),男,福建泉州人,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生。

责任编辑 罗雨泽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5 00:29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