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
朱小玲
[摘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秉承了中国共产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以解决国际国内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为导向,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调查研究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前提条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和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要求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并提出了领导干部要亲自出马、要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等具体要求,为践履调查研究提供了引领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人民性与党性高度契合、理论性与实践性辩证统一、集中性与常态性有机结合的鲜明特色,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供了认识论、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调查研究;习近平;重要思想;价值意蕴;时代特色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调查研究观为思想基础,以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为历史基础,以解决国际国内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为导向,对新时代调查研究的价值意蕴、问题导向、践履要求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观点,为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密切党群关系、找准突出矛盾、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认识论、方法论指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生成基础
(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调查研究观
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从事的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都是与调查研究分不开的。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马克思就十分关注贫苦群众的生活,“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1](p.31)由此,马克思关注的群体由捡枯枝、采集野果的穷人和摩塞尔地区的贫苦居民转到了无产阶级身上。为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状况,马克思与工人阶级一起生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1880年,马克思为法国无产阶级编制了《工人调查表》,列举了有关工人的生产、工作日、工资所得、工场劳动环境、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反对资本家的斗争等方面99个问题,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自己制定的调查自己状况的表格,对于全面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状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至今仍是社会调查研究表格的范本。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同样注重调查研究,他认为要为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基础,就必须研究无产阶级的境况。因此,在英国期间,恩格斯用了一年多时间对英国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进行了周密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是恩格斯深入曼彻斯特的工厂、贫民区,实地调查工人状况后的科学总结。
列宁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是马克思主义“国别化”的首创者,是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西欧以外国家的社会状况研究的第一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百废待兴,列宁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调查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抓手。为此,他向全党指出:“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一系列的社会调查。”[2](p.349)列宁将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之一,他在采取任何一项重要决策之前,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1921年俄国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就是列宁经过一系列亲自调查研究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论述以及亲身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习近平的调查研究实践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由此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既是认识中国社会基本情况,又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向人民群众负责的最基本方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3](pp.110-111)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4](p.262)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邓小平指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5](p.123)江泽民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6](p.308)的科学论断,胡锦涛强调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便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
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而且善于调查研究,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毛泽东指出,调查研究如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7](p.790)他结合自己开展调查研究的深刻体会,总结出许多重要方法,如调查研究要做到“有的放矢”,要事先准备,定调查纲目;要突出重点,选准典型,从个别问题深入,解剖一两个麻雀;坚持“走马看花”与“下马看花”相结合、个别与一般相结合。邓小平认为调查研究要深入、唯实,指出那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调查研究是发现不了问题的;胡锦涛则强调调查研究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
正是由于坚持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才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就是一部调查研究的历史。习近平指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党的优良传统”,[8](p.88)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正是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他关于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调查研究必须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等相关论述,与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传统一脉相承。
(三)现实基础:解决国际国内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越来越接近国际舞台中心。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国内外环境都处于深刻复杂变化之中。
从国际方面看,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不断加深,但同时大国竞争不断加剧,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使大国关系变得更为微妙和复杂;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各种因素不断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对全球经济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较量、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更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对国际形势做出科学研判,进而根据形势发展而不断调整自我定位并积极应对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挑战。
从国内方面看,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矛盾多,问题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长期向好,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和社会工作上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很多,形成了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的矛盾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正是基于新的时代特点,习近平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处于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涌现,需要我们不断加以认识、加以总结。希望大家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9]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围绕调查研究的价值意蕴、问题导向和践履要求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展开。
(一)调查研究的价值意蕴
第一,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前提条件。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二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相对而言,调查更多地带有感性色彩,重在搜集材料为研究做准备;研究则更多地带有理性色彩,重在对通过调查得来的孤立和零碎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量占有材料是必须的,但不是目的,对调查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结论,为解决问题、作出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才是真正目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领导群众、服务群众是通过具体的方针政策来体现的,党的一切政策和决定是否正确,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符合群众的利益与要求,是否能够得到群众拥护并动员群众积极起来去奋斗去实行。正确的决策绝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间里冥思苦想就能产生的,何况“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多方面转型的阶段,与过去相比,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决策的时效性增强,决策的风险增大。我们作出一项科学合理的决策,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看到第一手材料,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10](p.556)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所说,“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总结基层经验,为作出正确决策创造条件,为检查决策的偏差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10](p.533)他要求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调研,与真正了解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这样才能为谋划全局、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党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要在群众实践中贯彻落实,进而指导群众工作。因此,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一项决策作出后,光靠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是不行的,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领导干部要在作风上作示范,方法上搞帮带,落实上抓督查,必须沉下去加强调查研究。”[10](p.534)他将调查研究看作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第二,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不仅是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11]他还提出中青年干部必须具备七种基本能力,而调查研究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项,并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12]
习近平之所以将调查研究作为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将调查研究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是因为我们所肩负的任务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查研究;二是因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进行新老交替和工作岗位调换,老干部学习和调查研究的经验可以为新干部提供借鉴,但不能代替新干部的学习和调查研究;三是因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客观形势在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和加强调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好新矛盾新问题。他告诫领导干部,如果成天忙于应酬,甚至白天黑夜都陪吃陪喝陪逛陪玩,而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不仅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身心健康和素质能力,而且会严重损害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如何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过程中,出现和组建过无数的主义、派别、政党,大都因为选择的是一条“精英路线”,最终只能昙花一现而不能尽显芳华。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诞生的,她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认识的来源,既是调查研究的对象,也是群众工作的对象,向社会作调查,就是向群众作调查,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他指出:“下基层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是办实事;帮助基层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办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8](p.19)他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第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
在世界各国政党中,将党的作风问题提到世界观的高度——认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来认识的,首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不仅要求全党加强调查研究,而且将其作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这一思想,不仅高度关注党的作风建设,强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做到一丝都不放松、一刻都不停顿,才能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而且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他指出:“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11]他认为只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才能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保持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二)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
调查研究必须有明确的问题导向,这是确保调查研究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指出:“调查可围绕各阶段中心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失误不足,要求愿望,意见建议,都可列入调查范围。”[13](p.153)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不同,中心工作和突出问题也就不同。因此,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14](p.218)
第一,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习近平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15](pp.3-4)这样,才能做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第二,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习近平指出,要“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比如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等问题”。[9]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认为,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有加强调查研究,“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16](p.5)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风险和考验。然而,随着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不断推进,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风险社会阶段,各种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风险因素不断增多、相互叠加和交织涌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各种风险因素极其带来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17](p.82)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习近平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18](p.191)
第三,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但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现实问题如脱离群众、腐败等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要求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调查研究,以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他指出:“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19](p.29)他希望全党“紧紧盯住全面从严治党不力这个症结,坚持发扬我们党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创造新的经验”。[20](p.2)
(三)调查研究的践履要求
正确的态度方法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21](p.166)他结合亲身体会,对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做了系统论述,为践履调查研究提供了指导。
第一,领导干部要亲自出马,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
当今时代,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这一切都不能取代领导干部直接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与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因此,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方面工作,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里,不能嫌麻烦、图省事,满足于在会议上听汇报、看书面报告或靠报表来了解情况,应该亲自出马,经常走出领导机关,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22](p.208)他希望当县委书记的能够跑遍每一个村,当市委书记的能够跑遍每一个乡镇,当省委书记的能够跑遍每一个县市区,“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14](p.218)
第二,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
习近平秉承毛泽东的教诲,指出:“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10](pp.2-3)他认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所以,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做群众的学生,做群众的朋友”,[10](p.534)“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14](p.143)对毛泽东当年把作为调查对象的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称为“我的可敬爱的先生”,给他们当学生,以恭谨勤劳和同志态度对待他们,从而使他们能够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做法,习近平极为赞赏,并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与三教九流、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交朋友,通过他们来接触社会,了解实情。
第三,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21](p.1)
求深,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11]
求实,即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11]他认为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因此,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必须轻车简从,不要虚张声势、前呼后拥;下去了,不要走马观花,不要蜻蜓点水,而是要深入基层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
求细,即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深入分析各种问题,全面掌握客观情况。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要身入心入,不要蜻蜓点水,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全面分析情况,见一斑而窥全豹,不要盲人摸象”。[10](p.534)习近平严肃批评了调查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浮夸现象:“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23](p.369)他反复强调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作秀式调研。
求准,指的是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目的,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抓住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做到“有的放矢”,事先准备,“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11]
求效,即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出实招,见实效。调查研究既不是单纯的实地考察,也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必须强调“研以致用”,“调研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10](p.538)
习近平认为,中国共产党有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当前调查研究中仍应坚持和完善。同时更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时代特色
(一)人民性与党性高度契合
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主要阶级基础的政党,因此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特性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党性;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忠实代表,是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的党,因而有着广泛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契合,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
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10](p.535)他将调查研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重要途径,要求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实际、调查群众,真正了解群众的期盼,最需要党和政府为他们做些什么,使各项决策能够广泛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这是人民的整体利益需求、集体意志表达以及权利诉求的具体化,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同时,他又将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要求领导干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4](p.5)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党风的内在思想基础,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党建形态三者紧密结合、互为作用的历史建构,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对宗旨目标和行为风范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和具体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比较的最大政治优势。习近平强调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促进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民性与党性的高度契合。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辩证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他从地方到中央长期调查研究实践的理论总结。如习近平从自己在河北正定调查研究的经历中感受到:“在正定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17](p.145)由此,他提出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搞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出马,要眼睛向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党的十八大以后,他多次到贫困地区调查研究,由此提出如果不到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精准扶贫。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立足时代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社会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什么、如何进行调查研究,为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再次,习近平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的新要求,而且身体力行深入调查研究。无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主政中央,他始终坚持调查研究开路,一贯轻车简从,深入基层、对群众嘘寒问暖,为广大领导干部做好调研工作树立了典范。正是有了深入多样的调查研究,我们党才有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符合实际、揭示规律的理论思考,才提出了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方针政策,才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实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三)集中性与常态性有机结合
所谓集中性,就是在重要或紧要关头,围绕特定时期的中心工作不定期地开展集中调查研究活动。这种集中性调研对于明确战略目标和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因此,习近平要求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集中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如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了明确时代特点、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在习近平的亲自领导下,我们党进行了长达8个多月的集中调查研究,因此有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务、新征程这六个“新”的科学判断,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时代,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课题所做出的探索和创新。
所谓常态性,就是“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25](p.10)为了推动调查研究常态化,习近平指出:“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11]对此,习近平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以及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加以规范,调查研究才能确保集中性与常态性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9]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9-01-29.
[10]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11]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11-16.
[12]习近平.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0-11.
[13]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5]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0]深入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员干部读本编写组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4]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5]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Promoting the Trend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Studying President Xi Jin-ping’s Important Remarks on Investigation and
(Zhu Xiao-ling)
Research:In a new era,Xi Jin-ping adheres to the CPC’s fine tradition of stress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attache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 governance to solve promin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ontradictions and major issues.He emphasize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sa prerequisite for making and implementing decisions,a basic skill forgood leadership,an important way to closely contact the masses,and an entry point for strengthening work style construction.The Party,especially the leading cadres,is required to promote the trend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Providing leading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Xi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leading cadres of investigating and researching in person,holding a down-to-earth style,be as studious as students,asking good questions,and working hard for depth,truth,detail,accuracy and efficiency.President Xi Jin-ping’s important remarks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embody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high agreement between the people’s spirit and the party spirit,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oncentration and normality.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20)10-0011-09
作者:朱小玲,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图 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