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书赠丁玲诗词手迹考述
黄玉杰
[摘要]1937年春,毛泽东在延安与丁玲多次谈自己创作的诗词并随手书写,赠送给丁玲十幅手迹。其中,除一首黄兴的《临江仙》外,九首都是毛泽东本人词作,具体篇目有《归国谣》《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洋场十里明如画》《菩萨蛮·黄鹤楼》《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这些是现存毛泽东诗词手迹中最早的一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全球化
1937年春天在延安,毛泽东与丁玲多次谈论到自己创作的诗词并随手书写,赠送给丁玲多幅诗词手迹。这些诗词数量多,时间跨度近20 年,就质量而言,是毛诗中的上乘精品。这些毛诗手迹,是现存毛诗手迹中最早的一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毛泽东书赠丁玲的诗词手迹中,除一首黄兴的《临江仙》外,九首都是毛泽东本人词作,具体篇目有《归国谣》《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洋场十里明如画》《菩萨蛮·黄鹤楼》《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本文拟就这些诗词手迹进行考述。
书赠《临江仙》和黄兴《临江仙》考述
1936 年9 月,在南京被国民党囚禁三年多的左联著名女作家丁玲逃离虎口,经上海、西安多地辗转,于11月10日到达红区首府保安,住进苏维埃政府外交部。晚上中宣部在一孔大窑洞内举行欢迎会,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出席。15日,丁玲召集文艺座谈会。22日中国文艺协会成立,丁玲当选为主任。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丁玲要求当红军,随军开赴北线定边等地。西安事变后,她又随军南下,中途12 月30 日在陇东前线庆阳收到毛泽东用电报发来的《临江仙》词作。丁玲后到达三原红军总司令部,受命陪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赴延安。1937 年3 月1 日,二人到达红都延安,毛泽东在会见时当场将上次电报上的《临江仙》用毛笔抄写赠送丁玲。1947年5月,萧军在东北哈尔滨创办了《文化报》,6月1日第5期上刊登《毛泽东先生底一首词》,披露了这首《临江仙》全文,文章作者S 大约是萧军。[1](p.215)抄录中有三处词序倒置,一处别字。1980年10月10 日出版的《新观察》第7 期上发表了羽宏《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配发了1937年毛泽东手迹。
这幅手迹系行草字体,分十行横写,无标点,无词牌,再后收录进了线装书局1997 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手迹》。关于《临江仙》一词,毛泽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行楷、行草手迹,1973年还有铅笔手迹,其中有三幅作“今日女将军”。这首《临江仙》在1986 年加题“给丁玲同志”,收录进《毛泽东诗词选》,文本以1937年手迹为权威版本。《临江仙》一词,描绘了秋末冬初红都保安的边塞风光和招待会盛况,肯定了丁玲等左联著名作家和现在红军中的社团活动、创作成就及巨大影响,赞扬了丁玲文武兼备的卓越才华。这是毛泽东作为领袖写给现代作家的唯一词作。
而在前几年,鲁迅也为丁玲写有诗作。1933 年5 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后,蔡元培、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积极营救,杨杏佛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鲁迅悲愤至极,写就《七绝·悼杨诠》。一时间,黑云压城,出处白色恐怖,谣言四起,鲁迅不相信丁玲会变节,认为她极有可能已被杀害,于是在悲愤中写成了《七绝·悼丁君》:“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改诗揭露文化“围剿”的黑暗恐怖,以湘灵比丁玲,哀叹国家痛失女作家。丁玲湖南临澧人,毛泽东也由此联想起帝舜时代湖南历史上湘水女神、湘灵的神话传说典故,调寄《临江仙》。
毛泽东书赠自己所作《临江仙》的同时,还给丁玲抄录了近代杰出革命家黄兴之作《临江仙》,注明“黄兴(北京)”:
十万貔貅驰骋地,那堪立马幽燕?
羯奴何处且留连,毡庐迷落照,狼穴锁残烟。
收拾金瓯还汉胤,何殊舜日尧天。
国旗五色正飘然,风随明月影,翻入白云边。
1992年11月,《中国风》创刊号上刊发了毛泽东书录黄兴《临江仙》的手迹。黄兴《临江仙》作于1912年9月北上北京与袁世凯会谈期间,针对沙俄英帝策动蒙藏独立分裂国家民族的政治阴谋,表述“满蒙风云日益危急,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诚今日之要务”。[2](p.324)毛泽东其所以给丁玲抄写黄兴的《临江仙》,意在说明自己词作所用词牌,湘籍革命前辈25年前在北京就曾应用过。黄兴在北京创作,自己在红都保安创作,而今又在红都延安重抄两词。黄兴创作于俄英策动蒙藏独立民族危机存亡关头,自己创作于日寇侵略又当民族危险的关头。再者,毛泽东也化用了黄兴词作中词句。“壁上红旗飘落照”一句,化用了“国旗五色正飘然”和“落照”词意,“三千毛瑟精兵”对应了“十万貔貅”。
书赠《贺新凉》考述
pagenumber_ebook=106,pagenumber_book=101
pagenumber_ebook=106,pagenumber_book=101
pagenumber_ebook=106,pagenumber_book=101
1948 年8 月,丁玲在哈尔滨与儿子祖林谈话时回忆:“1936年11月,我到了保安,我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见我的第一句话是:‘听说你和开慧是同学?’听到这一问话,我心里暗自想:他是个重感情的人哩!我答道:‘是的,我们在周南女中同学,开慧比我高一班,我们又是一起从周南转到岳云中学去的,一共七个人。’”[3](p.66)丁玲母亲蒋胜眉在常德女师时曾与向警予为同学,七人结拜为七姊妹。在长沙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时蒋、向与陶毅(斯咏)同学,蒋退学后由向、陶照管上小学的丁玲。1919年秋,丁母送丁玲到长沙周南女中上学,托当管理员的老同学陶毅照看丁玲。丁玲后与杨开慧为同学,毛泽东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领导驱张运动,此时期,毛泽东与杨开慧热恋结婚。1936 年11 月,丁玲来到红都保安。据美国人里夫写的《女战士丁玲》中回忆,一天晚上毛泽东到外交部同丁玲“谈天说地”,聊叙当年湖南长沙时的峥嵘岁月,他们应该有多少共同话题。因杨开慧是丁玲的同学,里夫提议毛泽东将当年赠别杨开慧的词《贺新郎》抄在丁玲的纪念册上。[4](p.367)1936 年版保安书写的《贺新郎》手迹看来没有保存下来。1937 年春在延安,毛泽东多次叙谈忆旧,往事历历,毛又书写了与杨开慧的爱情诗词《贺新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 世纪60 年代,毛泽东多次书写该词,1961年定题为《贺新郎·别友》。
1937 年版《贺新凉》应是照录1923 年原稿,至少是接近于原稿。这幅手迹一页,行草字体,横写,上书词牌,正文分两栏,各书上下片各十行。同60 年代修订稿相比,有七句不同。上片第三句为“惨然无绪”,加重了别离时的凄惨情绪;末二句为“曾不记,倚楼处?”回忆多年婚恋经历时某次刻骨铭心的楼观盟誓情景,这是否是毛泽东两次赴京期间二人热恋时在北海公园或北大红楼甚或故宫城楼之处?下片后四句全不同:“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引用两个典故,为解决治家育儿矛盾立下誓愿:自己如精卫填海,开慧如翠鸟筑巢于三珠树样育儿管家。抚今追昔,别离时感慨万端,泪雨伤情。
丁玲是开慧的同学,而开慧已于1930年壮烈牺牲,三个孩子流落上海,岸龙病夭,岸英、岸青1936年由张学良委托李杜将军送到法国,再转赴苏联,父子分离十年,天各一方。同丁玲叙谈,怀念开慧,惦念孩子,是情之必然。加上贺子珍长征负了重伤,到延安后一再想去上海医治,为此夫妻争吵,尤其是史沫特莱提倡交谊舞导致贺史发生冲突,毛贺关系出现裂隙。此时此刻,毛泽东不禁回忆起当年与开慧的悲欢离合。书写《贺新凉》忆旧释怀,是这幅《贺新凉》手迹产生的缘由。1937年版的《贺新凉》主旨婉约,极富人情味,系中年毛泽东回忆青年往事,应该更真实。60年代的版本一再修改,更为豪放,已是事过境迁,时光远逝,表述老年毛泽东的感受,更趋理性了。
理解多歧的《归国谣》考述
毛泽东手书的《归国谣》手迹一页,行草字体,横写,词牌1行,正文6行,有标点符号。这幅手迹1992年11月在《中国风》创刊号上发表时,配发了臧克家文章。臧谓:“体味再三,我个人倾向它是毛主席之作。这是从字句上,表现手法上,和其他诗词比较之下得出的这个看法。”臧的结论不很肯定,论据未见详列。公木、萧永义、刘汉民等基本都持臧说。笔者曾撰有《毛泽东早期词作〈归国谣〉考辨》一文,①本文刊发于2001年7月《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专辑,后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清样本,2011年延安)收录。从毛泽东书赠手迹原委、词作遣词用语以及同《娄山关》词的对比几个方面考辨,确定《归国谣》为毛泽东早期词作。1937 年,毛泽东在延安书赠丁玲的手迹共十幅,并不只是《中国风》发表的三幅。二人是当面谈论,边谈边写,毛对自己词作已有谈论,书写时就无须署名,唯有黄兴《临江仙》非己作,故详注作者地点:“黄兴(北京)”。其他九幅一律都是毛词,《归国谣》概莫能外。也有人说《归国谣》是黄兴之作或古人之作,但都无确凿证据,属无稽之谈。关于这首诗词内容本事,笔者根据历史资料,结合青年毛泽东的活动行踪、诗语世界和韶山山水风物,认为是写1919 年10 月毛泽东在安葬母亲后夜别韶山的返程情景。母亲“头七”过后的下半夜到天亮,毛泽东领着小弟离别韶山冲,思接天涯,注目青山,一路迤逦赶来,天亮到达银田寺码头,欲上航程。词作上下片选取“一天夜半满月山乡行”和“拂晓马嘶到长亭”两个场景片段进行描绘,朗月清光青山、鸡声清溪青滩、马嘶人语长亭,是典型的韶山冲到银田寺的月夜环境氛围。《归国谣》其中的韶山山水是毛泽东对家乡风光的生动描绘。臧克家讲《归国谣》词内容是赠别友朋,“是否他第二次来北京与亲友分手话别之作”。臧对青年毛泽东生平事迹不甚了解,讲述中张冠李戴,错讹甚多。毛泽东12月到京,4月离京,与词中韶山中秋山水月明毫无联系。刘汉民揣测是毛泽东与蔡和森四县游历考查夜间行路所见景色与感受亦不确,四县考查时山乡湖畔冷月凄清,春夜不胜寒,人们春眠熟睡,不宜考查,不合词作情境。张仲举揣测似写一对恋人十五月圆时夜间相会的情景,可能是1919年写给杨开慧的一首爱情诗。毛泽东3月离京到上海,4月回长沙,到12月返京,两头在京时时令景物与词作中大相径庭,没有联系,恋人半夜到天明相会也悖于常情。
pagenumber_ebook=108,pagenumber_book=103
pagenumber_ebook=108,pagenumber_book=103
pagenumber_ebook=108,pagenumber_book=103
革命者也有婚姻家庭,同开慧的同学谈心聊天,毛泽东回忆同开慧的婚恋,回忆家庭母爱,都是切近的话题。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撰写了长篇的《祭母文》,还拟了两幅灵联。而再后离家重返长沙纪程抒怀的《归国谣》,精短含蓄,谈论中顺手书写于笔端。这首词当年可能书赠过开慧、陶毅、向警予,而今又书赠予丁玲,留存下这首宝贵的词作。
《归国谣》创作至今已一个世纪,1937年书赠至今也已83年了,1992年面世亦有28年,学术界深入研究探讨,经审定确认为毛泽东词作,收编进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年版《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增订本)之中。
手迹仍未公开的《菩萨蛮·黄鹤楼》和《菩萨蛮·洋场十里明如画》
丁玲爱人陈明2001 年讲述毛泽东书赠的手迹中有《菩萨蛮·黄鹤楼》,但手迹至今未见公开,据说最后一句是“举酒酹滔滔”。吴正裕主编《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在考辨中介绍:“这首词作者留存的手迹,现在所见有四件。其中有三件将‘把酒酹滔滔’写作‘把酒酎滔滔’,显系笔误。”郭思敏主编《毛泽东诗词辨析》,王颖在简介中介绍:“这首词现在所见作者存留五件手迹”,均作“把酒酎滔滔”。吴王都工作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所提及手迹中均为新中国成立后书写,无1937年版本。新中国成立后手迹中除“酎”字别字笔误后来做过纠正外,文字上仅一字之差,看来是照录或接近于1927年创作到1937年书赠时文本的。
1958年12年21日,毛泽东在广州时,曾对文物出版社线装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加以批注。在《菩萨蛮·黄鹤楼》原文后,他批注如下,“一九二七年偕两个女友游黄鹤”。这一句未写完又圈掉了,改成了在天头上关于“心潮”的注。[5](p.5)圈掉的一句介绍了是三人同游,1927 年春季同游的两个女友是谁呢?有可能是向警予和陶毅,杨开慧4 月4 日在武昌生第三子岸龙,月子中大不可能去同游。毛和向、陶二人学潮中风雨同舟,同是新民学会会员,毛还去上海送蔡和森、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向归国后先后出席党的二大、三大、四大,1926年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六大,1927年4月回到武汉,出席党的五大,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共同与反动势力和党内右倾路线进行斗争。陶毅长期致力于中国妇女教育,1920年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21年8月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后曾到南京看望周世钊、陶毅等,他们之间常有书信往来,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毛泽东在31年后还能清楚回忆起三人同游的情景,那么1937 年同丁玲谈论该首词作时更应记忆犹新。丁母与向、陶同学,二人对丁玲热心照管,言传身教。毛、丁与向、陶的密切关系应是谈论书赠《菩萨蛮·黄鹤楼》的重要缘由。
清末再建的黄鹤楼毁于大火,为张之洞另建的风度楼后改奥略楼,附近建有西式的警钟楼。1927 年春,毛泽东登临的实际是奥略楼,习惯也叫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作者密切关注当时长江流域和南北铁路沿线的政治风云,并非一般的观赏风景。长江下游沪宁一带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迅即在南京建立反动政权,当地大革命彻底失败,附近九江、南昌反动势力也气焰嚣张。京汉铁路北端,张作霖4月28日残忍绞杀了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粤汉线南端的广州也是黑云压城。毛泽东已上十次过武汉,早已看惯了黄鹤楼,在这革命危难关头有多少闲情逸致去楼上看风景呢!实际上,他是在看东西南北的政治风云。风云际会的武汉正当革命反革命斗争的风口浪尖,反动势力蠢蠢欲动,真是“龟蛇锁大江”!龟山、蛇山已比兴用之政治化了。多少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李大钊先生——毛泽东的建党领路人惨遭绞杀,“举酒酹滔滔”已不是泛词,而是痛心疾首地祭奠誓志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远自三国以来,黄鹤楼这个制高点见证了多少成功失败和王朝兴衰,黄鹤楼的屡毁屡建凝聚着多少历史沧桑。抬望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兴亡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长夜难明赤县天,如磐夜气压重楼,妥协退让实难忍,万方多难此登临。政治风云的剧烈变幻,党的五大错误路线导致了严重后果,此时此景,毛泽东“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站立在黄鹤楼(奥略楼)这个中国政治风云的观象台上,他痛心疾首,郁闷难平,犹如浩浩长江,“心潮逐浪高”!大革命失败后,当时在大武汉同毛泽东一起抵制党内右倾路线的向蔡同盟,向警予于1928年5月1日在武汉英勇就义,蔡和森于1931年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而著名的女性教育家陶毅也于1932 年因病在长沙病殒,终生未婚。1937年春夏间,国共两党酝酿二度合作,毛泽东回顾十年前国共反目,怀念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陶毅等烈士师友,提笔再书《菩萨蛮·黄鹤楼》,应是再一次“举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pagenumber_ebook=110,pagenumber_book=105
pagenumber_ebook=110,pagenumber_book=105
《菩萨蛮·黄鹤楼》尽人皆知,当年书赠的另有一首《菩萨蛮》却鲜为人知。2015 年丁玲晚年的秘书王增如在所著《丁玲传》里引述了正文:
洋场十里明如画,灯前走笔难成话。
也得一长篇,风来听我宣。
繁花三月暮,人在春深处。
不要问繁花,单单送彼家。
丁玲生前可能没有谈论过,所以王增如书中发问:“不知出自谁手?”[6](p.172)词作中,繁花三月花季,作者在洋场十里上海参加极其重要的活动,感受深刻强烈,迫切需要长篇书写宣示,送达“彼家”收悉。反复查证,这分明是青年毛泽东1919年3月在上海的活动,核心事件是欢送两批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事后急需向在北京的恩师杨昌济先生汇报请教。回眸1918 年,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加重,民族危机加深,为了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兴起。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一师期间对他们影响最深的恩师杨昌济先生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教,极力引导他们很快汇入这一运动。八月到十月,毛泽东、萧子升、罗学瓒、罗章龙等两批50多人到北京,经杨先生联系,大家分赴三处留法预备班学习,毛泽东与萧子升在北京统筹主持。十月经杨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去当助理员。在京期间,毛同杨先生的女儿杨开慧志同道合,确定了恋爱关系。1919年3月毛母病重,毛泽东离京,绕道上海欢送赴法勒工俭学的湖南同学。14日到达上海,15日参加寰球中国学生会欢送第一批赴法同学,百人合影照上,毛在后排站得最高,17 日送走他们。29 日参加又一批同学欢送会,31 日送别。组织了多半年的这场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成功起程,莘莘学子辞祖国,艨艟巨舰万里征。半月来十里洋场上海春和景明,欢送会一场接一场。黄浦江畔的外滩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海关大钟奏鸣,十六铺码头邮轮启程。穿越灯火辉煌的不夜城,毛泽东坐在窗前灯下,心潮起伏,下笔千言,倾吐不尽,激情荡漾,难以终章。春深夜长,悠思难忘,微风拂煦,迎着朝阳,长篇书信,华美乐章,慷慨激昂,纵情唱响。十里洋场,春江浩荡,暮春时节,繁花似锦幛,春深似海洋。航船远去的同学们,湖南家乡的乡亲们,北京的杨先生和霞姑娘,大家都沐浴在无尽的大美春光里。毛泽东送走了同学们,急需返乡,母亲病重,亲侍药汤。归心似箭,无心赏花,这封飞鸿书信尽快寄达北京,答谢杨先生,告慰霞姑开慧。一年前的四月,罗章龙要远去日本留学,新民学会聚会平浪宫饯行,毛泽东赠送了《七言古诗·送纵宇一郎东行》壮行,详陈长风破浪、东风吹愁、雄视宇宙、善理世事、理想新美、英才辈出的哲理,抒写了自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彰显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毛泽东前后两年为留日留法送别活动相继创作的这两首诗词,以诗纪史,珠联璧合,传为佳话。毛泽东组织的这次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破天荒的重大事件,18年之后在圣地延安的凤凰山下,延水河畔,毛泽东春夜怀友叙旧,留下了这首《菩萨蛮·洋场十里明如画》的珍贵词作手迹。这首毛泽东早期词作已经沉寂百年,鲜为人知,它的披露石破天惊,是毛泽东诗词研究史上的大事件,是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的生动课题,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深入钻研,使之回归毛泽东诗词之林,传承发扬。
丁玲爱人陈明讲到毛泽东书赠丁玲的诗词时曾说:“现在几首手迹原件都在丁玲的儿子那里。”[7](p.41)我们期盼这两首词作手迹早日面世,以飨读者。
两首《沁园春》考述
毛泽东书赠丁玲写长沙的《沁园春》手迹一页,行草字体,横写,上书词牌名,正文两栏分写上下片,有标点符号。同1957年定稿本只差一字,“向中流击水”,定稿上改“向”为“到”。“向”是正游中,“到”是已达目的地。
长沙时期是青年毛泽东求学和早期革命活动时期。丁玲是开慧的同学,冲破女禁男女同校的女子闯将,管护过丁玲的向警予、陶毅又是毛泽东的战友,丁玲也参加过五四风潮和驱张运动,回忆起长沙时期的生活,话题源源不断。《沁园春》对于湘江岳麓美景的描绘和峥嵘岁月火热斗争的描绘,形象生动,凝练概括。“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既是五四和大革命时代的课题,更是抗战前夕的时代命题。此时此刻的谈论书写,既能忆昔怀旧,又能激励斗志,迎接新的时代的挑战,去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去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毛泽东书赠丁玲的咏雪词《沁园春》手迹一页,行草字体,横写,上书词牌名,正文两栏分写上下片,有标点符号。同后来定稿本对比,“原驰蜡象”为“原驱腊象”,“驱”“驰”同义同平声,差别不大,“蜡”“腊”学界久有争议,“蜡”是作者所改还是臧克家改动,众说纷纭。最大的差别是“成吉思汗”前的定语,37年版为“绝代姿容”,应合于36 年原作,描述惊世的相貌英姿;而定稿的“一代天骄”讲述“天之骄子”征战称雄的武功,符合五位帝王文采文治不足的共性。1937 年版的《沁园春》至少为受赠者丁玲和保管原件长达41 年的胡风梅志夫妇所熟知。
1937 年春丁玲到延安,担任文协副主席,朱毛通知编辑红军十年征战史和《长征记》征稿,丁玲、成仿吾、徐梦秋等编选《红军长征记》。毛泽东结合丁玲编稿工作实际,讲述前一年的红军东征,书写在清涧县袁家沟时观大雪创作、飞渡黄河在山西改定的《沁园春》,赠送丁玲以利工作。再者,毛泽东词中评述五位帝王尚武少文,应对了他常讲的开国帝王都是军事家,即马上得天下,总结了治国大略在于文治武功兼顾并用,不可偏废。而后他阐述革命大业也是文武两条战线、彼此配合、缺一不可。《临江仙》一词中,对丁玲“文小姐、武将军”的褒奖,反映了毛泽东全新的人才观。丁玲从前线回到延安后,担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抗战开始后率西北战地服务团到山西前线宣传演出,随军征战,成绩卓著,实践了毛泽东的期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抗战年代里,从领袖将士到作家民众,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无愧五千年民族奋战史的风流人物,创造着新时代的辉煌功业。先一年东征时已创作的《沁园春·雪》在抗战前夕又书赠丁玲,可能大家忙于征战和事务,未见反响。孰料八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过后,该词作一发表,就石破天惊,轰动山城,波撼全国,成为佳话。
《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手迹考述
结合丁玲1937年编辑红军征战史和《长征记》的工作实际,毛泽东回忆红军长征,随手抄录了长征诗词并赠送丁玲。《念奴娇·昆仑》同1957 年定稿相比,有多处不同。开头是“试问昆仑:为谁来装点许多银物?”诗人把巍巍昆仑拟人化了,红军统帅同历史见证人昆仑对话,把茫茫积雪比拟为银饰,在为谁打扮?“夏日销镕”,金属镕化为“销镕”,积雪化水为“消溶”,以后做了改动。“安得倚天挥宝剑”,改“挥”为“抽”,“抽”是拔剑。“把你挥为三截”,“一截留中国”,再后都有修改。“环球同此凉热”改为“一样凉热”。红军长征突破天险腊子口,登上岷山,毛泽东眺望亚洲脊梁巍巍昆仑,评说千秋功过,历数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略的滔天罪恶,描绘重新擘画世界格局的宏伟蓝图,表达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线装书局的《毛泽东诗词手迹》收录了《清平乐·六盘山》七件手迹,手迹之七就是书赠丁玲的,书体趋势呈侧势结构,抑左扬右,行草字体,横写,九行,有标点符号。标题词牌名3 字偏右,字小,上下片各4 行,中间稍空。下片两处同后来定稿稍异,“漫卷”作“漫捲”,“捲”是当年繁体,“卷”是后来简化字;“何时”作“他年”,“他年”是肯定句,“何时”是疑问句。下片二句原本就是“红旗”,以后多件手迹中改作“旄头”,最后定稿又恢复了原本的“红旗”。
1982 年,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40周年,丁玲著文回忆:“我记得党中央初到延安时,我去看毛主席,他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我很钦佩他的旧学渊博。他常常带着非常欣赏的情趣谈李白,谈李商隐,谈韩愈,谈宋词,谈小说则是《红楼梦》。那时他每周去红军大学讲唯物辩证法,每次他去讲课,警卫员都来通知我去听。在露天广场上,他常常引用《红楼梦》中的人、事为例,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听课的人都非常有兴趣。他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填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丢,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他把《娄山关》那首词抄给我时,还问我印象怎么样?我虽觉写得雄伟有力,却一下说不清,只说‘苍山似海,残阳如血’是一幅多么好的图画呵!他当时的秘书周小舟同志也是喜欢旧诗的,常常从对面窑洞里跑过来参加谈话。……那时我听他谈话,常常感到自己的旧文学底子太薄,不足为他谈话的对手,因此多半是我听,他讲,我以能作为他的听众而感到高兴。”[8](pp.160-161)丁玲这段回忆,尽管是1945年之后,却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关于毛泽东1937 年文学活动的史料。毛泽东谈论中国古典文学,唐诗二李,宋词,散文中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明清小说经典《红楼梦》,在抗大讲哲学《辩证法唯物论》三个月110 多小时,大量引用《红楼梦》中的人和事进行哲理分析,谈论抄写古诗词和自作诗词,这些谈论讲述,如果当时能够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部《毛泽东谈文说艺实录》。
丁玲这段回忆,单就毛泽东诗词而言,也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研究史料。首先是毛泽东自述诗词创作。多首词作的时代背景、创作缘由、人物事件、构思谋篇、遣词用语、掌故佳话等,如果详细记录下来,可就是一本《毛泽东谈论毛泽东诗词》。其次是毛泽东诗词文献结集编纂。曾传延安时期毛泽东诗词结集过《风沙诗词》,但至今仍如海市蜃楼,无法考订。而上文确知的毛泽东自己书写的就有九首词作,还有《忆秦娥·娄山关》,再有先一年斯诺访谈讲述红军长征史提及的《七律·长征》,还有丁玲讲随抄随丢的篇目,这无论如何可以结集不下十首的一部《毛泽东诗词集》。重庆谈判后一首《沁园春·雪》石破天惊,不只轰动了重庆山城。当年抗战将起时如果认真编纂已知这些词作,该书的轰动效应不会亚于1937 年10 月斯诺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其后中文译本《西行漫记》。再次是毛泽东诗词手迹的版本文献价值。从1915 年《五古·挽易昌陶》算起,至今已过百年,存留的毛泽东诗词手迹中,《五古·挽易昌陶》因《致湘生信》原件而得传世,此后20年间毛泽东创作了大量诗词却无有手迹存留,就连先一年的《沁园春·雪》也无当时手迹。而1937 年毛泽东同丁玲几次谈论中书赠的自作诗词手迹就达九件,的确可以结集为1937年版《毛泽东诗词手迹》了。
毛泽东1937 年在延安谈论并书赠丁玲诗词手迹,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愿为引玉之砖,期待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京:南京出版社,2003.
[2]石彦陶,石胜文.黄兴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蒋祖林,李灵源.我的母亲丁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4]周良沛.丁玲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5]毛泽东批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李向东,王增如.丁玲传[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7]陈明.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8]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A].丁玲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20)06-0100-06
作者:黄玉杰,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澄 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