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三重意蕴和贡献
张云飞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科学结晶和科学范式。在思想观念的层面,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形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政治规定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生态文明的规范和规定作用,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系统观点。在未来理想上,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指明只有社会主义代表着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只有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代表着生态文明的未来方向,形成了对生态文明未来社会愿景的科学观点。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共产主义
在科学回答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自觉和科学自信,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科学结晶和科学范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的思想总和。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领域不是一个意识形态“飞地”,而存在着“黑绿”“蓝绿”“粉绿”“红绿”等复杂光谱。不同的意识形态会导向不同的“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的科学回答,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是生态文明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多次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关于自然界对人类盲目行为进行“报复”的思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作用。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的“八个坚持”,是从马克思主义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原则的科学规定。
(一)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
人类历史是自然界不断向人生成的过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史观看作是研究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恩格斯在一篇札记中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土地荒芜和温度升高以及气候的干燥,似乎是耕种的后果”,“进步的各民族的文化遗留下来相当大的荒漠”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3113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只有这个版本的 《自然辩证法》收录了这段论述——引者注。。显然,生态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原则,展现了唯物史观的生态视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的科学要求。以此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延续的前提和要求,而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单纯超越和简单取代。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人与自然是一个处于辩证互动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系统。人类连同其血肉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重要维度的生态自然观,是对“人—自然”系统的科学把握。恩格斯指出,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类日益“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560、550、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从而使关于人类和自然之间二元分离的观点越发不可能成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展现了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视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无谓争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协调环境和发展、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针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将劳动看作是财富唯一源泉的看法,恩格斯指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560、550、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通过考察自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出了自然富源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维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的科学要求。因此,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走的发展路子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四)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
自然富源是大自然馈赠给全人类的财富,是典型的公共产品。针对普鲁士反动政府将穷人在公共林地捡拾枯枝的传统习惯行为判决为“盗窃”的罪行,马克思义正词严地“为穷人要求习惯法”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进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由多数人进行的维护多数人利益的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以人民性(阶级性)为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人民性立场。生态中心主义回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暴露了其为“西方白种男性专家或企业家”⑤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导言,5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价值观的实质和局限。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
(五)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系统方法论
自然界是一个具有自组织机制的复杂系统。恩格斯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560、550、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在系统自然观的基础上,生态系统方法论成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原则,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生态意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系统方法论的科学要求。生态中心主义倡导的“整体主义”(holism)与种族主义勾连在一起①约·贝·福斯特:《生态革命——与地球和平相处》,60-6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因此,我们不能将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而应该按照系统工程方式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治理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必须将提供生态产品作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通过制度创新和法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前者将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失,后者却会强化。生态环境事务属于社会管理。马克思在讲到分配的问题时指出,应该扣除“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432、433、4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432、433、4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之后,才能进行分配。“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432、433、4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这样,就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治理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生态治理维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治理观的科学要求。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要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作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和方向。
(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⑤《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3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运用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发起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例如,源于反细菌战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其典范。这一运动对人民而言体现了“六亿神州尽舜尧”,对自然而言实现了“春风杨柳万千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生态文明领域社会动员观的意义和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原则,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生态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态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战争。
(八)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全球治理观
普遍交往推动民族历史不断走向世界历史。这样,新的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生态环境问题凭借全球化成为全球性问题,也需要通过全球化加以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具有全球治理观尤其是全球生态治理观的意义和价值。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能源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科学理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生态意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全球生态治理观的科学要求。西方社会通过“生态帝国主义”转向“生态资本主义”,却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美国对待《巴黎协定》的出尔反尔的态度和行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清洁美丽世界建设。
如果说“马克思生态学”的核心是对资本主义造成的物质变换断裂 (新陈代谢裂缝)的批判,“恩格斯生态辩证法”的重点是对自然界的普遍的物质变换的关注⑦John Bellamy Foster.“Engels'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Anthropocene”.Monthly Review,2020 (6).,那么,在此基础上,通过继承和发展以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相关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八个原则,即“八个坚持”。尽管“八个坚持”也借鉴和吸收了古今中外生态智慧的有益成分,但从根本上来看,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创新发展,浓缩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第一重贡献。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规定
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方式尤其是政治建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规定的科学揭示,是对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看法。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提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核心的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明了这一点。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的领导是核心。“党的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政治保证。”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载 《人民日报》,2018-07-1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领导核心。
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在一般意义上,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显著优势。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目标的历史重任。因此,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首要的显著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②《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载 《人民日报》,2019-11-06。其所以如此,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确保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在具体意义上,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由于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党的使命和宗旨。第二,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中必须推进的伟大斗争。由于需要举国行动,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按照系统工程的方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夺取这一伟大斗争的胜利。第三,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协调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积累起了生态环境治理的丰富经验。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将这些经验更有效地转化为生态文明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要之,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和巩固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还必须改进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和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一起来,形成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总体设计,提高了我们党领导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建立和完善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在政治建设方面,必须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指示精神,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和坚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统一起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在思想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在生态文明研究的学术领域,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将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统一起来。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我们要反对新自由主义向生态文明领域的渗透,严防以单纯市场化之名主导的“改革”导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贬值和流失。我们要警惕生态中心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误导,严防以生态文明之名阻挠现代化建设。三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责任体系,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对党政干部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考核问责。四是在作风建设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公权力不能充当造成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保护伞”,我们必须站在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上来正确处理维稳和维权的关系,切实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统一。五是在纪律建设方面,必须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规定融入党的各项纪律之中。六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原则体现在各项党内法规制度上。七是在反腐败方面,必须切实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一系列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一领域极易发生消极腐败。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要坚持制度反腐和法治反腐,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作用,有效切断利益输送关系,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生态文明建设铁军。要之,我们既要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党的建设之中,又要用生态文明领域的党建成果引领和促进生态治理。
总之,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的治国理政的全部工作中,大力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之引领和推动生态治理现代化。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发挥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两个原则,明确造福人民群众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路线。这样,就确立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原则,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自觉。
1.坚持造福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这在于: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保证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作为社会存在基础和发展动力的物质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二,实现共同富裕和坚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为了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事业。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更不代表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始终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据此,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将人民性价值取向贯彻和落实在全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按照人民性价值取向,必须坚持将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本主义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充其量只能转型成为绿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民生福祉,因此,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①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载 《求是》,2019 (3)。。第一,坚持生态惠民。要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坚持生态利民。要大力发展生态金融,加强绿色投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实现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综合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第三,坚持生态为民。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转化为政策设计和制度设计,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造福人民群众,才能保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路线
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保证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西方社会,“反对世界商品化和保卫环境,抵抗跨国公司的独裁和为了生态斗争的运动,都和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世界运动的反思和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②Michael Löwy.“What Is Ecosocialism? ”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2005,16 (2).,但西方社会通过新社会运动策略对之进行了“招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作用。第一,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又是人工生态产品的生产者。例如,在长期农耕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模式、建造的都江堰等生态水利工程,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事业。例如,在社会主义新中国,“义务植树是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12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推动了中国绿化,影响了世界绿化。只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任何风险和困难都可以战胜,任何奇迹和成就都能够创造出来。我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战略性成果再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必须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全民行动体系。“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④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载 《求是》,2019 (3)。第一,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引导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第二,坚持用制度和法律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充分落实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权利,尤其是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动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疫情防控、全民义务植树、爱国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人民战争。第三,坚持推进人民群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化,以此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从而倒逼形成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推动全部社会生活的绿色化。这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之道。
在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分析和批判中,“一开始就隐含着一个所谓的环境无产阶级的概念”⑤John Bellamy Foster.“Engels'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Anthropocene”.Monthly Review,2020 (6).,集中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阶级性(人民性)。在西方生态治理中,新自由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追求的是依赖少数有产者的精英路线,环境运动追求的是不问阶级性的草根路线,它们都不能改变绿色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性质。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要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造福人民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统一。
(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
社会主义代表着人间正道,开启了科学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进程,开启了科学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制度规定和属性,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自觉。
1.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由于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有机体的可持续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主的社会,商品、货币、资本等物化力量成为支配一切的力量,导致了人和社会的“单面性”。这种单面发展同样割裂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通过将交换价值凌驾于使用价值之上,资本主义必然会牺牲自然的系统价值,造成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5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这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本质根源。与之不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协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既要科学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又要科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和战胜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超越绿色资本主义,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显然,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事业。生态文明是其不可或缺的方面。第一,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这“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②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载 《人民日报》,2012-11-19。。这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社会的有机性和永续性。第二,生态文明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载《人民日报》,2020-11-04。。同时,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大力加强生态文明领域法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加强和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最终,这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系统构成。只有坚持对生态文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才能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
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不同的生产关系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和面貌。一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割裂了生产资料和工人阶级的联系,导致了作为劳动两大要素的人和自然的分裂,结果酿成了生态危机。我们必须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人与自然更好地统一起来。二是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为了实现剩余价值,建立在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既剥削工人又掠夺自然。社会主义必须建立新型的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同志关系,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处于平等地位的人们,会以一种公平的姿态和情怀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保证这种同志关系。三是从产品分配方式来看,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采用按资分配的方式,造成“生态环境恶物”的资产阶级却享受“生态环境善物”,生产“生态环境善物”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却要遭受“生态环境恶物”造成的各种破坏性影响。社会主义必须采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式。按照这种分配方式,大家才有可能平等地享受劳动成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显然,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和保证。
我们必须使共有共建共治共享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规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本质,我们必须将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统一起来,规范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第一,坚持生态共有。由于“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①《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中国》,载 《人民日报》,2020-04-04。,因此,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我们必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的原则,确保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财富的共有者。第二,坚持生态共建。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生态文明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的事业,确保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第三,坚持生态共治。我们必须在生态治理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形成“多方共治”的生态治理格局,确保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治理的治理者。第四,坚持生态共享。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尤其是生态共享,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确保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只有坚持共有共建共治共享四者的统一,才能切实保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总之,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方式展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和特征。资本主义具有反自然和反生态的本质,绿色资本主义仍然未改变这一点。因此,不可能存在资本主义生态文明。
综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作用、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规范,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三项最为基本的政治规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和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科学阐明了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规定,而且指明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第二重贡献。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共产主义理想愿景
从历史大势来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未来走向的科学阐明,是关于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观点的总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在生态文明问题上也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这样,就从社会发展大势的高度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自觉。
(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明确要求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进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要求。这样,完整地勾勒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态目标和生态愿景,集中体现出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要求。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构想,与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和模式存在着原则区别。第一,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和模式是一种维护剩余价值的绿色资本主义理论和模式。“不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扩张特征推断为环境衰退的主要原因,相反,生态现代化派将问题定位在引导生产和消费上,独立于其所建立的政治体制之外。”①Renato J.Orsato,and Stewart R.Clegg.“Radical Reformism:Towards Critical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5 (13).与之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将生态文明看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目标和追求,是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发展的科学选择。第二,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和模式是一种自反式现代化理论和模式。这种理论和模式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生态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试图在生态维度再次实现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补救性特征。与之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预防性和前瞻性的意义上将生态目标嵌入现代化目标体系中,要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不仅意味着生态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而且意味着中国现代化始终要遵循生态化的原则和方向。这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发展观上提升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想境界。
(二)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从现实发生来看,生态文明理念确实是在反思和批判工业文明的生态弊端中提出来的。但不能由此推断出生态文明是取代和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必须看到工业文明的不可跨越性。第一,工业文明第一次把生产过程变成一个自觉运用科技的过程,使其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第二,工业文明是在克服农业文明时代的资源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其固有的生态属性和功能。“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529、567页,人民出版社,2009。。当然,工业文明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第三,工业文明第一次将人类历史转变成为世界历史,促进了普遍交往。第四,工业文明创造出了无产阶级这一最为先进的革命阶级。当资产阶级仍然保持着其特殊的民族利益的时候,“大工业却创造了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同样的利益,在它那里民族独特性已经消灭,这是一个真正同整个旧世界脱离而同时又与之对立的阶级”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529、567页,人民出版社,2009。。这就是无产阶级。否认工业文明必然会“告别”无产阶级。根据世界现代化经验和教训,我们已经做出了坚持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从历史走向来看,蒙昧、野蛮、文明构成了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文明看作是与蒙昧和野蛮相对的范畴。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生态蒙昧和生态野蛮的状态和成就,而不是取代和超越工业文明的阶段和产物。由于人匍匐于自然面前,前资本主义社会往往陷于生态蒙昧当中,不可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由于坚持“人为自然立法”,资本主义陷于生态野蛮当中而不能自拔。“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损失巨大,震惊世界,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①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载 《求是》,2019 (3)。 因此,就生态危机的形成原因来看,工业文明只是表层原因,资本主义才是深层根源。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启了自觉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之旅。这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尤其是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等方面的制度前提和保证。就后一点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在个体层次上还是在社会层次上,都存在着生态蒙昧、生态野蛮、生态文明的分野。生态蒙昧表现为天人不分甚至是以天灭人,生态野蛮表现为以人灭天,生态文明表现为天人和谐。生态文明是不断克服生态蒙昧和战胜生态野蛮的过程、状态和成果。这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社会主义观上提升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想境界。
(三)坚持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 《人民日报》,2016-07-02。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将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差别,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促进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185、187页,人民出版社,2009。,“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185、187页,人民出版社,2009。。只有在实现了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会存在真正的彻底的完全的生态文明。显然,这是生态文明领域的“普照的光”。有哪一种生态文明理论和模式能够超越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普照之光?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第一,坚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在先进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⑤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载 《人民日报》,2015-12-17。因此,智能文明将会成为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当然,智能文明同样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智能化和生态化的统一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因此,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工业化、智能化、生态化统一起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的新课题之一,将推动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第二,坚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是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内在地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载 《人民日报》,2012-11-19。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统一起来,在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理想而奋斗。显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共产主义观上提升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想境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统一,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号召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努力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这样,就从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大势的高度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高度的科学自信和自觉。这是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第三重贡献。
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消灭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超越绿色资本主义的科学抉择和现实行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高度自觉和科学自信,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科学结晶和科学范式。
Triple Implication and Contributions of Xi Jinping's Concept on Social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HANG Yunfei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 and scientific paradigm of the Concept on Social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t the ideological level,according to the Marxist stand,viewpoint and method,it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d forms the Marx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s in the 21st century.In the terms of political regulations,it further clarifies the regulating role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rule by the people,and the socialist system i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d finally forms systematic view on how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a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way.In the future ide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ccording to the law of social development,it scientifically points out that only Socialism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only the Communism ideal of the unity between Humanitarianism and Naturalism re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forms a scientific view on the social vis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uture.
Key words: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concept on social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Marxism;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Communism
[作者简介]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项“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18VSJ006)
(责任编辑 林 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