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回复: 0

欧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与路径研究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3-30 16: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欧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与路径研究
张 辉 姜 峰

内容摘要: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强,欧洲国家产业结构分化趋势明显,技术红利和中心红利逐渐减弱,而金融资本膨胀引发公共债务危机和大规模失业,外商投资大量流失。本文基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内涵及欧洲与“一带一路”合作基础,研究发现欧洲各国融入“一带一路”能够依托中国国内巨大市场能量的不断释放,加速生产资源再分配,推动其技术变革,更新基础设施条件,激发消费潜力,克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稳的状态。因此,完善“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加强金融与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对外投资便利化、构建绿色协同发展平台是欧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一带一路 欧洲 多边合作 协同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欧洲经济体实行的“重消费、轻生产”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全球资本逆向流动趋势难以逆转,欧洲经济体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主权债务问题,全球经济进入转型期,“去福利化”“再工业化”重归各国议事日程。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逐步释放发展中经济体消费需求,为欧洲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新机遇,也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

一、欧洲内部经济发展问题与挑战
(一)经济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10—2018年,西欧① 西欧地区是指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的经济增长较为稳固,平均GDP年增长率为2.22%,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缓步上升,其中爱尔兰、荷兰出现较强的增长态势;中欧② 中欧地区是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东欧③ 东欧地区是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俄罗斯。、南欧④ 南欧地区是指塞尔维亚、科索沃、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圣马力诺、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的经济实现大跨步增长,罗马尼亚、波兰、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立陶宛、摩尔多瓦的GDP年均增长率突破3.0%,且2018年中欧、东欧、南欧的GDP占欧洲经济体GDP总额的57.94%。在宽松的生产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的激励下,中欧、东欧、南欧向欧洲的经济增长输入新的活力。同时,中欧、东欧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7%、4.00%,高于北欧⑤ 北欧地区是指冰岛、丹麦、挪威、瑞典、芬兰。(1.27%)、南欧(1.37%)、西欧(2.04%),显然欧洲经济增长的重心正由西欧向中欧、东欧缓慢移动。

(二)产业结构两极分化
首先,中欧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其他欧洲地区,并且逐年升高,由2010年的17.78%上升到2018年的19.59%,其中斯洛伐克、波兰、捷克、德国、瑞士的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都高于3%。这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政产学研合作框架,推动先进制造理念的发展与成熟,促进技术转化,另一方面来自职业教育与培训体制发达,形成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劳动力,增加了本土对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黏性,并且中欧国家采取集群间竞赛的方式择优培育产业集群,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其他欧洲地区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低于14%。其中,北欧、东欧的制造业占GDP比重都略有下滑,分别由2010年的12.33%、13.28%降至2018年的11.35%、13.22%,芬兰、挪威、乌克兰减少最为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引发消费需求缩减,直接影响制造业出口部门,从而使得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减少。其次,西欧、东欧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长期稳定,而北欧与南欧地区的服务业占比表现出鲜明的增长趋势,分别从2010年的60.92%、64.27%提高到2018年的62.26%、65.61%,其中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冰岛增幅最大(见表1),主要是仓储、物流、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相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为中欧地区制造业再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沿线国家人均收入的提高也为北欧、南欧地区的服务业带来了发展契机。

(三)金融资本膨胀引发公共债务危机和大规模失业
随着自由主义的兴起,欧洲国家逐渐形成了与实体经济并驾齐驱的虚拟经济。根据Eurostat的数据统计,2018年欧盟28国的金融资产规模高达84.30万亿欧元,比15.91万亿欧元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和还高出4倍。经济过度虚拟化、金融化导致欧洲实体经济不断衰落,为了维持高水平的福利制度,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国债和征税的融资手段,从而陷入公共债务危机。同年,欧盟28国的公共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为80.8%,其中希腊的公共债务占比达182.1%,居欧盟国家首位,意大利为133.0%,居第二位。同时,生产服务业、金融业的崛起摧毁了欧洲国家的大工业体系,使得欧洲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根据Eurostat的数据,2018年欧盟28国失业率为6.6%,其中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失业率最高,分别为18.6%、14.3%和10.3%。公共债务危机和失业率的大幅提升加强了欧洲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的不稳定性。

表1 2010年、2018年欧洲经济体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

pagenumber_ebook=72,pagenumber_book=70
注:服务业增加值与GDP都是以2015年不变价美元衡量的。
资料来源:UNCTAD数据库。

(四)贫富差距日益突出
贫富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尤其是处于工资层级顶端群体的超高薪水的出现。欧洲占据资本优势的银行家、企业主的收入与最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犹如天壤之别。根据OECD发布的数据,欧洲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社会总财富的50%以上,而最贫穷的40%人口仅拥有社会总财富的3%左右。此外,2010—2018年,欧盟①欧盟具体指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奥地利、丹麦、芬兰、爱尔兰、希腊、保加利亚、西班牙、拉脱维亚、葡萄牙、爱沙尼亚、比利时、塞浦路斯、卢森堡、捷克、匈牙利、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等27个成员国。的基尼系数从30.2增长到30.4,其中保加利亚、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增长幅度最为突出,并且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基尼系数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35.6、36.9。从欧洲地域层面看,南欧地区基尼系数先升后降,总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基尼系数提高0.9;西欧地区基尼系数保持稳定的增长,年均增加0.1;北欧地区却大幅下降;东欧地区基尼系数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年均基尼系数为34.5(见图1)。

(五)外商投资大量流失
2010—2018年,欧洲持续动荡,特别是债务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乌克兰危机等令欧洲陷入发展困境,民族主义、本土主义盛行,导致欧洲外国直接投资大幅流失,由4468.55亿美元减至3779.02亿美元,其中中欧、东欧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较大,瑞士、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减少了830.27亿美元、184.40亿美元和41.40亿美元。这一方面是在难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刺激下,欧洲福利开支激增,社会心态日益保守,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减弱,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崛起,其经济发展的活力及长期增长潜力与中欧、东欧的经济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众多跨国公司将资本从欧洲转入新兴经济体市场。2010—2018年,欧洲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快速减少,由40.40%减至36.44%。其中,中欧、南欧地区减幅最大,分别减少了1.94个百分点和1.69个百分点(见图2)。

(六)技术红利、中心红利逐渐减弱
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现代化”,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欧洲高新技术类投资以及并购欧洲高新技术产业,掌握了最新的技术,从而导致仅部分欧洲国家还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10—2018年,欧洲居民申请专利数快速减少,从14.62万件减至13.27万件(见图3),年均减少1.16%。其中,黑山、白俄罗斯、爱沙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希腊、拉脱维亚专利数缩减程度最大,减幅均超过40%。此外,在部分数字经济的重点前沿领域和企业培育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麦肯锡2017年12月发布了《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其中提到中国电子商务额占全球交易额的40%,个人消费移动支付额是美国的11倍,全球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中有1/3是中国企业。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群体性崛起,欧洲的中心地位被逐渐蚕食。根据UNCTAD公布的数据,2008—2018年,发达国家贸易额全球占比由59.12%减至53.77%,而发展中国贸易额全球占比从36.96%提高至43.26%。OECD预计,到2060年,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之和将超过所有OECD成员国的总和。

pagenumber_ebook=73,pagenumber_book=71
图1 2010—2018年欧洲基尼系数

资料来源:Eurostat。

pagenumber_ebook=74,pagenumber_book=72
图2 2010—2018年欧洲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比重

pagenumber_ebook=74,pagenumber_book=72
图3 2010—2018年欧洲居民申请专利数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二、欧洲国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
(一)可以推动技术变革
欧洲国家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增加与“一带一路”的贸易往来,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生产率改善,尤其是贸易壁垒的减少能有效提高技术创新的数量。

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竞争能提高欧洲幸存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效率。欧洲企业面对“一带一路”沿线高水平的出口竞争,倾向于增加研发支出,优化管理质量及技能水平,降低价格和盈利能力,从而研发更多的技术专利,强化IT的应用水平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05—2018年,随着欧盟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占对全球贸易比重从3.51%提升至6.14%,欧盟每个居民研发支出从257.0欧元增长至438.2欧元(见图4),并且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且欧盟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占比达5.25%以后,与中国贸易往来对欧盟研发支出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出口竞争重新分配劳动力与资源,强化技术创新基础,减少专利数少、生产率低的欧洲低技术企业的雇员数和生存概率,并将低技术企业的雇员和资源转移到高技术企业。2008—2018年,随着欧盟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占其全球进出口贸易比重逐年提高,欧盟25岁至64岁就业人数由1.96亿增至2.07亿。同时,受过高等教育并供职于高科技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高科技服务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也由1.52%提高到2.17%(见图5)。因此,欧洲各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向高新科技产业转移,优化国家整体技术水平。

(二)能够加强资本流入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中国资本输出战略也日渐清晰。若欧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将更快、更好地向欧洲输出资本,降低欧洲外商资本流失引起的产业结构不稳定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2013—2018年,欧盟吸纳中国直接投资存量从228.20亿欧元增长到630.40亿欧元,年均增长率达25.96%,占欧洲以外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也由12.72%提升至62.03%。并且中国直接投资流量长期高于55亿欧元,占欧洲以外国家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于2018年突破100%(见图6),这主要是因为2017—2018年欧洲以外的国家纷纷大幅减少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导致欧盟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出现负值。

2013—2018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的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制造业和采矿业逐渐取代以往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成为直接投资的支柱产业,占中国直接投资存量的45.40%,增加了15.22个百分点,并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所占份额也显著提高,从1.91%增至3.50%,投资规模扩大约1倍(见图7)。因此,欧洲国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优势,能够有效刺激欧洲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活力,巩固欧洲经济增长的基础。

(三)可实现以基础设施革新带动就业
pagenumber_ebook=75,pagenumber_book=73
图4 2005—2018年欧盟28国(含英国)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占比与每个居民的科研支出

资料来源:Eurostat。

pagenumber_ebook=75,pagenumber_book=73
图5 2008—2018年欧盟28国(含英国)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占比与高科技产业就业占比

资料来源:Eurostat。

pagenumber_ebook=76,pagenumber_book=74
图6 2013—2018年欧盟28国(含英国)吸收中国直接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Eurostat。

欧洲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系统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多数已接近使用年限,急需大修大补或重建。2009—2018年,欧洲22个国家①22个欧洲国家具体为: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科索沃、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北马其顿、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道路基础设施支出总额快速增长,从1472.68亿欧元增至7398.41亿欧元(见图8),年均增长率达22.84%,其中匈牙利、瑞典、土耳其增长最为显著。由于欧洲公共债务高筑,各国资本匮乏,其融入“一带一路”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困扰。2018年年末,中国外汇储备30727.1亿美元,而且每年经常账户顺差为491.0亿美元,这些可以作为欧洲基础设施投资的种子基金,带动欧洲国家的商业性贷款或主权基金。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的就业创造潜力十分显著,且不局限于建筑行业。根据麦肯锡公司的估算,每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带来1.3万个至2.2万个

就业岗位。2009—2018年,欧洲16国① 欧洲16国为上文欧洲22国剔除法国、科索沃、北马其顿、西班牙、瑞士、土耳其等6个国家。道路基础设施投资额与就业人数年增长率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道路基础设施投资由1003.43亿欧元增长到5785.62亿欧元(见图9),年均增长率是26.78%,而就业人数从7459.47万人提高到7834.75万人,增加了375.28万人。因此,欧洲各国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基础设施更新换代,不仅能减轻政府的公共债务危机,还能大幅增加就业岗位,为欧洲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产基础。

(四)有助于激发巨大消费需求
2009—2018年,欧洲从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体指: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不丹、波黑、文莱、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埃及、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拉脱维亚、黎巴嫩、立陶宛、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蒙古、黑山、缅甸、尼泊尔、马其顿、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兰、卡塔尔、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巴勒斯坦、叙利亚、塔吉克斯坦、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进口额由2009年的1.49万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40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99%,占欧洲全球进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8.56%上升到33.60%(见图1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欧洲居民消费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因而欧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优化欧洲居民的消费增长动力。此外,2013年中欧班列正式创立,使得从中国出发经由欧亚大陆中部直达欧洲的铁路交通网络呈现爆发式拓展;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境内开通中欧班列城市达52个,到达欧洲15个国家的44个城市。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营进一步改善了“一带一路”沿线质优价廉的产品流入欧洲的渠道,搭载的货物商品种类逐步拓展,从最初的日用百货、电子产品扩大到化工产品、机械制品、纺织品、食品、木制品等200多个品类,能够有效降低欧洲消费价格指数,切实提高欧洲居民购买能力,挖掘欧洲的消费潜力。

pagenumber_ebook=77,pagenumber_book=75
图7 2013年、2018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pagenumber_ebook=77,pagenumber_book=75
图8 2009—2018年欧洲22国道路基础设施支出总额

此外,“一带一路”促进区域经济联结,激发沿线新兴市场国家的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如电网联结、物流联结、能源系统联结,给欧洲电气化系统、交通、电力、能源领域等行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有助于加速欧洲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2018年,欧洲对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突破7.40万亿美元,其出口产品结构如图11所示,年均增长率为4.52%,占欧洲出口总额的份额达到38.56%。其中,高科技电子、电气产品和汽车出口额为5312.27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71.73%,占欧洲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同步提高了1.44个百分点。

pagenumber_ebook=77,pagenumber_book=75
图9 2009—2018年欧洲16国道路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人数年增长率

pagenumber_ebook=78,pagenumber_book=76
图10 2009—2018年欧洲从“一带一路”沿线进口额

资料来源:UNCTAD。

pagenumber_ebook=78,pagenumber_book=76
图11 2018年欧洲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UNCTAD。

三、欧洲国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国家合作日趋成熟
目前,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启动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16+1合作”,经贸、人文、教育、科技、青年等20个领域的合作实现了机制化。截至2018年共开展、达成了313个活动、会议、文件(见图12),亚得里亚海众多港口城市也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卢森堡、瑞士和中国相继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并且荷兰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西班牙马德里、德国杜伊斯堡和汉堡争相成为“一带一路”的区域枢纽。根据德国汉堡港口营销协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德国汉堡港每周到北京、长沙、大连、合肥、深圳、天津、青岛、武汉、长春等20个中国目的地的运输线路为204条,每年在汉堡港转运处理的中国海运货物约260万标准箱。

(二)“一带一路”建设周期长、基建投资需求大
“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回报时间长,利润稀薄,公共属性强。201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需求指数长期处于130的较高水平。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GIH)估计,2019年全球交通行业投资需求达1.6万亿美元,能源行业需求为0.9万亿美元,通信行业需求为0.3万亿美元,水务行业需求为0.2万亿美元,并且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然而,目前“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多数源自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中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而单一的资本来源会减弱“一带一路”发展后劲。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国家的融入具有迫切性,并且由于“一带一路”倡议被广泛认可,部分欧洲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逐渐开始探求“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英国渣打集团长期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合作,2018年参与了1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其中一半以上是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已形成“1+1+1”的投资模式,即中国的资本、技术、产能、人才等优势加上欧洲国家的标准、人才、经验等优势共同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极大地降低了欧洲国家的投资风险,提升了“一带一路”基建投资效率。

pagenumber_ebook=79,pagenumber_book=77
图12 2012—2018年中国与东欧16国合作成果

资料来源:根据外交部及2012—2019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纲领整理所得。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的产业发展战略关联密切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法国“未来工业计划”、英国“工业2050”的战略对接,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国家的具体实施。德国“工业4.0”、法国“未来工业计划”、英国“工业2050”旨在融合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加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而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从全球制造大国转型升级为制造业强国,开展智能化生产。中国拥有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势,而德国、法国、英国则掌握先进的电子制造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双方合作能够实现“强强联手”,形成互补优势,切实优化双方乃至“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和技术实力。

四、欧洲国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
在经济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日益增强的国际格局中,“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全球,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构建桥梁,化冲突为合作,变隔阂为包容,转分歧为互信,对于解决欧洲对外投资困境、抵御全球系统性风险具有深刻意义。

(一)完善“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进程的加快推进,对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日趋明显。在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确保基本发展权利的前提下,建设多边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应吸纳对“一带一路”感兴趣的欧洲国家,参与到更紧密的联合分析和监督中来,加强规则的制定和对接。从注重贸易往来转向生产价值链合作,形成照顾各方利益的柔性联动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稳定各方预期,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从共商共建中受益,从而保障“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持久深入推进。

(二)联合编制合作愿景规划
基于欧洲二元结构困境,欧洲国家可以与中国联合制定合作愿景规划,加强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构建制度性经济合作框架。首先,深化战略对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英国“工业2050”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法国“未来工业计划”等战略衔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与法国在航空航天、化工产业方面加强合作,与英国、瑞典、德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职业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与爱尔兰、葡萄牙在食品加工方面互助协作,推动中国与欧洲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其次,落实经贸合作。中国要积极推动与欧洲国家达成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除了涉及服务贸易、传统的货物贸易和投资等议题外,还可纳入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体现发展导向的内容,尝试扩大“一带一路”自贸协定覆盖范围,建设经贸合作区,以便于拉动经济增长、克服下行压力。再次,加速创新合作进程。中国可在5G网络、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与欧洲国家开展试验性合作,支持更多欧洲城市同中国开展智慧城市点对点合作,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合作。最后,畅通人文交流。中国与欧洲国家应不断扩大智库、科技、卫生、文化、教育、青年、体育等领域合作,夯实双方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讲好共谋发展、共促和平的故事。

(三)开启欧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洲国家可以在金融机构网络化布局、投融资、金融科技、金融监管等领域开展合作。一方面,欧洲国家鼓励本国金融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在自愿基础上加强投融资合作,创新融资工具,通过银团贷款、股权融资、PPP、债权融资、出口信用保险、银企联动、装备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并探索人民币融资及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充分调动中国储蓄资源,降低企业换汇成本和汇率波动,从而优化欧洲国家抵御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持本国与欧洲国家相关银行之间加强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的网络化布局,为“一带一路”企业更好地开展对外投资业务提供资金结算和清算、银团与代理行贷款等配套金融服务,深化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推动中国与更多的欧洲国家签署双边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巩固金融监管合作,有效减轻和防止投机和套利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形成金融与对外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对外投资公平化
对外投资自由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携手APEC、WTO等国际和地方机构解决投资布局碎片化问题,进一步加快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推动以规则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探讨建立更加包容、开放、透明、非歧视的双、多边贸易投资机制,并在多边制度和规则基础上出台各类对外开放政策,确保全球经济共同繁荣,破除增长与分配的结构性障碍。同时,欧洲国家在多边体制框架下,按照相关争端解决机制,合理、公平、公正地处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摩擦,鼓励欧洲企业向“一带一路”开发新市场、寻求新合作伙伴。

(五)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合作
由于项目影响深、周期长,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是欧洲与“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点。中国应加强与欧洲国家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力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探索制定多国参与的市场合作协议,鼓励欧洲大型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并且改善基础设施项目评估和遴选制度,优先支持既能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又具有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且加强项目合法合规经营的制度建设,规范企业投资行为,积极回应当地的社会诉求,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合作,打造网上、天上、海上、陆上互联互通网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六)构建绿色协同发展平台
欧洲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强化科技创新与生态环保标准合作,统筹并充分发挥双边、多边环保国际合作机制,引导适用、先进、绿色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建设绿色发展社会组织、智库、企业、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绿色协同平台,打造环保合作网络,创新绿色合作模式。一方面,欧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生态环保数据服务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生态环保信息公开与畅通,促进环保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及实践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提升双方对合作项目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评估的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欧洲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环保技术银行,倡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协会与环保技术银行合作,制定发布与欧洲标准接轨的行业生态环保指南、规范及标准,并加强双方绿色技术人员交流,激励智库、科研机构之间联合打造技术研发平台。这不仅扩大了欧洲技术咨询服务的消费市场,推动欧洲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促进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快国际环境治理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郭周明.美日对外投资分析及其对中国启示——基于“一带一路”视角[J].国际贸易,2017(6):42-47.

[2]李兵,颜晓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公共安全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1):183-197.

[3]苏庆义.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联系的政策思考[J].国际贸易,2017(4):10-14.

[4]王桂军,张辉.“一带一路”与中国OFDI企业TFP:对发达国家投资视角[J].世界经济,2020(5):49-72.

[5]熊丽.中欧班列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J].经济日报,2018-10-17.

[6]杨盼盼,徐建炜.“全球失衡”的百年变迁——基于经验数据与事实比较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4(2):625-646.

[7]张辉,易天,唐毓璇.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研究[J].经济科学,2017(3):5-18.

[8]张辉,易天,唐毓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型全球化格局[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3):201-217.

[9]张辉,闫强明,唐毓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及合作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9(1):75-83.

[10]张辉,李宁静.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全球贸易双环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10):17-36.

[11]张辉,闫强明,唐毓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0(2):1-11.

[12]Bloom D,Draca M,Van Reenen J.Trade Induced Technical Change?The Impact of Chinese Imports on Innovation,IT and Productivity[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6,83(1):87-117.

The Feasibility and Specific Path of Europe’s Integration into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ZHANG Hui JIANG Feng
(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Due to the increasing uncertainty of the global economy,the tre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ifferentiation in European countries is obvious,the technological dividend and the central dividend are gradually weakening,and the expansion of financial capital has triggered a public debt crisis and large-scale unemployment,and a large amou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has been lost.Based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basi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Europe and the Belt and Road,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European countries into the Belt and Road can rely on the continuous release of China’s huge domestic market energy,accelerate the re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resources,and promote its technological change,update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stimulate consumption potential,and overcome the uneven and unstable st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improving the Belt and Roa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trengthening financial and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on,promoting foreign investment facilitation,and building a gree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latform are effective ways for Europe to integrate into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Europe;multilateral cooper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5 11:06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