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对现代大学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与启示
□丁冬* 张长秀
摘要 郭秉文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他提出“四个平衡”的办学思想,并身体力行,筹资建馆、延揽人才、倡导和促进图书馆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为东南大学图书馆建设和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给创建双一流大学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郭秉文 办学思想 图书馆事业 贡献
中国近现代每一所大学的成长都与大学校长的名字紧密相连,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郭秉文之于东南大学……[1]。郭秉文是民国时期与大学图书馆事业交集最多的大学校长之一。作为大学校长,郭秉文对近现代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回顾郭秉文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以及他的图书馆情结,对研究大学与图书馆的关系、大学如何建设图书馆以及图书馆人精神有重要启示。
1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
郭秉文(1880-1969),字鸿声,江苏江浦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郭秉文1896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年,受庚子赔款资助赴美留学;1911年,取得俄亥俄州乌斯特学院理学学士学位;191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15年,被江谦校长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兼图书、仪器部主任。1918年3月,江谦因病休养,郭秉文代理校长。1919年9月1日,教育部正式委任郭秉文为校长。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开始倾向学习美国,郭秉文认为办好高师,必须要有优秀师资,而获得优秀师资,必须“寓师范于大学”,大学学科的齐备与互补有利于优秀师资的培养。为实现其“寓师范于大学”的理想,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提出建立东南大学的建议,得到张骞、蔡元培等人的支持和响应,随即组织“筹议请改本校为东南大学委员会”。1921年6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郭秉文在其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不遗余力,筹资引才,大展宏图,使国立东南大学迅即走向它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自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到1925年1月被免去校长职,郭秉文在短短的3年半时间里,率先引进美国大学模式,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成了与当时北京大学齐名的国立东南大学,创造了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时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2]之赞誉。其间筹资建成藏书数万册、可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媲美的东南大学图书馆,创造了中国现代大学图书馆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郭秉文关注、推动并影响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思想和实践,对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实践意义。
2 郭秉文的平衡办学思想和图书馆情结
郭秉文晚年总结自己在东南大学的办学方针时说:“《大学》里‘平天下’的‘平’字,乃是治学治事最好的座右铭。就大学教育而言,应该力求:(一)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二)人文与科学的平衡;(三)师资与设备的平衡;(四)国内与国际的平衡”[3]。郭秉文不仅提出四个平衡的办学主张,而且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抓住办学经费筹措和卓越人才引进两大核心问题,大力推进四个平衡的办学实践。凭借他的决策力、活动力、执行力、影响力,短时间内让国立东南大学迅即崛起,并建成了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大学图书馆之一。
郭秉文作为大学校长,与图书馆有难以割舍的情感。1915年9月,他应江谦校长之聘,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其时学校将图书、仪器合为一部,由教务长兼任主任。当时图书室只有五间房。国立东南大学创立后,设文理、教育、农、工、商5科27系,教职员工200余人,学生1600多人,图书室虽已发展到10间房,但还不能满足需要,兴建新馆成当务之急。郭秉文认为,“大学教育当然以师资为第一,但物质条件亦不容忽视”,办学须师资与设备平衡。1921年6月,郭秉文聘任学成回国的洪范五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图书馆学术集要课程教授兼图书部主任。当时洪范五提议建设新馆,郭秉文慨然应允。他聘请杭州之江大学的建筑师韦尔逊任校舍建设股长,拟订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校园建设规划,并亲自说服新任江苏督军齐燮元,募资建馆。新馆落成,他亲书《孟芳图书馆记》。1925年政局突变,又因筹资建馆一事,惹上“易长风波”,离开东南大学。1926年10月,郭秉文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教育改进社代表,出席在美国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图书馆之历史及其在文化上之地位”(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Library and Its Relation to Chinese Culture)的演讲,作为曾经的大学校长,在国外作中国图书馆发展史演讲,在民国时期是第一人。仅从郭秉文与图书馆的关系看,可谓来也图书馆(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兼任图书、仪器部主任),兴也图书馆(建成民国时期一流大学图书馆),去也图书馆(因结纳军阀齐燮元筹资建馆,并以其父之名命名图书馆,由是成为引发“易长风波”的导火索),去职后参加国际交流仍不忘图书馆事业。
3 郭秉文对东南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
3.1 亲力亲为,心系图书馆
国立东南大学成立伊始,适逢中国高等教育学校升格与大学新建兴盛之时。“十一年高等教育上兴革之最足注意者,有两端焉:曰,专门学校之升格;曰,新建大学之增多。”“至新建大学,筹备已将就绪者,有云南之东陆大学,其预科将于十二年三月始业。其次,杭州大学董事会亦已组织成立。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均在计划中。至河南之中州大学,有以赵氏私产拨充基金之说,政潮不定,恐无可恃也”[4]。此外,1919年还有人发起成立西南大学等。但与此同时,由于政局不稳、国库枯竭,酝酿建立东南大学时,曾有财政部批文,因是年国家预算已超支甚巨,碍难照准的插曲。且时有诸多大学新建,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只有靠筹资募集。郭秉文作为校长,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致力于筹措资金和广揽人才。郭秉文认为,“盖孟禄视吾国之教育经费,绝非财力问题,乃办法与组织问题而已”,“常人往往自居悲观,谈及教育,不委诸经费困难,即托之人才缺乏,以为其事业停滞不进之原因。此曰无法改善,彼亦曰无法改善,而教育事业即隳于因循潦倒之中。此须是今后教育界之勇往奋发如何,不能再以人才经济为推诿矣”[5]。筹资建馆得到了董事会大力支持。校董会拟具《东南大学图书馆募捐启》和《募捐章程》,说明有愿独资捐建者,可以其名号命名图书馆。张骞领衔发出募集呼吁:“古代大学一图书馆也,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学礼则执礼者诏之,读书则典书者诏之。”而国立东南大学之设,“筚路蓝缕,万事草创,而建馆购书,为万事中尤急之一”。“是故上稽古制,远揽异国,近式邦人之先型,内觇本校之急务,莫切于图书馆。而创建图书馆,舍同人力求将伯捐资倡导,其道无由”[6]。呼吁兴建图书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由古至今,从我国到异国,侃侃道来,其词之雅,理之真,情之切,志之坚,颇有鼓动力和感召力。
郭秉文不辞辛劳,多方奔走,筹资募款。最终说服江苏督军齐燮元,募得建图书馆资金。1922年1月4日,举行建馆立础仪式,1923年春,孟芳图书馆落成,为典型的爱奥尼亚式建筑,耗资16万银元。其中,齐燮元捐资15万银元,另为他劝捐的1万银元,其父字孟芳,故命名“孟芳图书馆”。张骞题写馆名。郭秉文书《孟芳图书馆记》石碑立于门廊左侧。记中除记述齐燮元捐资建馆及馆舍建设情况外,论及图书馆的文字有:“古代大学多藏书,所谓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即学校之图书馆也。近世学术昌明,书籍愈繁,则搜集庋藏之事,愈益重要。东南大学由南京高等师范改建,实溯源于两江师范。两江师范旧有藏书,经辛亥癸丑兵燹,荡为劫灰。民国四年高等师范成立,费绌用宏,分年添置。插架渐富。惟学科日广,需要愈殷,教特书籍供不应求,即藏书之室,亦无扩充之余地,于是有建筑图书馆计划”。“此馆成立不特本校学子,得所诵习,即地方人士亦有以为参肄考订之资。”《孟芳图书馆记》共三百七十四字,浓缩了郭秉文校长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建馆计划反映出郭秉文“师资与设备平衡”的办学思想,同时也确立了新馆办馆理念,不仅服务学子,也面向社会人士。郭秉文是最早主张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的大学校长。当年4月开馆,郭秉文致辞。时任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蒋复璁评价说:“馆厦新建,擘画精详,设备完善,为继清华学校图书馆之后之第二新式图书馆”[7]。被称为中国20年代图书馆建筑代表作之一。郭秉文从规划馆舍、募集资金、书写馆记、开馆致辞,自始至终,亲力亲为,高起点,大手笔,可见作为大学校长,他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孟芳图书馆至今仍是校园一景,它的建成给中国大学图书馆建设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郭秉文师资与设备平衡办学思想的历史印记。
郭秉文一向重视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自兼任仪器、图书部主任到离任校长的10年间,图书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15年,学校有图书室5间房,1918年发展到10间房,馆员3人,馆藏图书中文860余本、西文730余本、中外杂志100余本[8],图书校产6200元[9]。1923年,孟芳图书馆建成,馆员8人,馆藏图书中文27025本、东文196本、中文杂志22种、农业专刊9116册、西文4912本、中文译本2412本、西文杂志95种[10],图书校产25780元[11],并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图书委员会[12],设立图书部,下设借书、杂志、典藏、编目、参考、购书、装订7个股。1925年,馆藏图书中文36000本,西文12000册[13]。不仅新建馆舍,而且图书数量快速增长,在他国内与国际平衡办学思想的影响下,馆藏增加偏重于专科西文书籍,中文书刊和西文书刊趋于均衡。
3.2 延揽人才,重视图书馆
郭秉文深知人才对大学的重要性,他把延揽人才作为校长的首要职责。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是东南大学短时间内汇集一批学界精英的引才之道。他延聘名师的主要方式是亲自在国内外考察调研,农学教授邹秉文就是出差旅途中巧遇继而聘任的。郭秉文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期间,对图书馆人才就十分重视。1919年,图书部独立建制,化学教授张准(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主任,此后英文教授张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接任。1921年,洪范五学成回国,即被郭秉文聘为图书部主任,1924年任孟芳图书馆馆长。
1921年3月16日制定的《国立东南大学大纲》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五条规定:“各部设主任一人,由校长延聘之”,“各部职员由校长延聘之”,“各部于必要时得设事务员若干人,由校长函聘之”[14]。东南大学的人事权由校长掌握,如何进行人才布局,以求平衡发展,都在校长的权衡考量之中。图书馆的人事安排,亦渗透着郭秉文“四个平衡”的办学思想。郭秉文不仅广揽教学人才,也十分重视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从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部人事布局上就可见一斑(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1923年1月国立东南大学图书管理、教育人员一览表[15]
从图书管理、教育人员名册看,有几个特点:①图书管理、教育人员学历普遍较高。可见校长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和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图书馆没有成为学校难以安排人员或其他岗位不受欢迎人员的派遣地,而是较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②所学专业各有不同。郭秉文“通才与专才平衡”的办学思想,虽指人才培养两种不同目标,但也有意无意地体现在校长延聘人才时的人事布局上。郭秉文认为:“一个综合大学的好处,在于通才与专才互相调剂,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流于狭隘”[16]。正是这种多学科人才的汇集,才使得图书管理与教育人才队伍显得厚重而博学。③人才队伍文理交叉。曾任图书部主任的化学教授张准,以及学地质和图画专业的图书教员,总能让人体悟到人文与科学平衡的意味。④图书馆员队伍人才齐整,每人都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为日后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人力资源基础。到1929年12月,全馆已有职员21人。从这支民国初期的图书馆人才队伍,可见校长用人之格局,对图书馆发展之希冀。由是东南大学图书馆馆藏日益丰富,公开任人参阅。是谓“罗列群书,供众研究,以辅教育之不逮”[17]。
3.3 服务社会,开培训先河
郭秉文强调大学教育要注重实用,服务社会。他多次强调大学服务社会的必要性,认为:“教育必裨实用,他国所风行而收功之实际教育,当加意提倡之”[18]。“我国教育上之政策,亦应注意是否适合于世界趋势,是否适应国家社会需要,如其未敢自信,则于教育上之改革,宜应极力研究”[19]。虽然没有明确论及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但其服务社会的观念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正是在这种办学理念指导下,1920年,郭秉文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暑期学校,他不仅亲自授课,而且还请来北京大学的胡适、陈衡哲和南开大学的梅光迪,学生达到2000人,开大学服务社会风气之先。此后,每年开办暑期学校,美国的杜威、孟禄、推士,德国的杜里舒等都受邀来讲学。他还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办商业夜校、补习学校。1922年7月,洪范五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上提出“中学及师范应添设教学用图书方法课程”的议案,获得通过。为更好地普及图书馆学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新馆落成不久,1923年7月15日,洪范五就在东南大学开办为期一个月的图书馆学暑期讲习班,自编讲义并担任主讲,每日授课两小时,并在孟芳图书馆实习,入学者逾八十人”[20]。到1928年共开办4期图书馆学、目录学暑期讲习班,洪范五与袁同礼、杜定友等讲授图书馆分类法等课程,为社会培养图书馆人才。这正是对郭秉文大学应以社会需要为宗旨思想的响应与践行,也推动了一向封闭的图书馆开始向社会敞开门户,显示了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3.4 倡导国际交流,互换馆藏信息
郭秉文认为:“在英、法、美、意诸国,咸注意以教育辅助外交,如交换教员、派员考察教育等”,“此种办法,似较之派遣公使,效力多矣”[21]。他主张大学应在促进国际交流和友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相互交换教授、学生、教育代表团和考察团等。图书馆“应该将相互交换大学的出版物作为相互交换教授讲师、相互交换教育代表团的补充。”“世界多数国家著名大学在图书馆里都有大量出版物,如论文、目录、报告、期刊和书籍的副本。它们不仅含有大学工作的信息,还有艺术、历史、文学和科学发展的大量信息。如果能做出安排,系统地交换这类出版物,不同国家的学生和教授就能够熟悉世界各个知识中心所发生的事情,给予他们一个了解和关注的群体,为促进未来世界和平奠定基础”[22]。
1926年10月4日至9日,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美国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召开,郭秉文以中国教育改进社代表身份与会,并应邀作题为“中国图书馆之历史及其在文化上之地位”演讲。他介绍了中国图书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当时国内图书馆和图书馆协会的状况。他认为影响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迅速普及。大众化的教育运动使得教育在群众中的传播成为可能。受过教育的人数的大幅增加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有了建设更多更好图书馆的新需求。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中国新文化和新思想运动。白话文的兴起创造了新文学;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批判研究的存在,产生了包含现代解释和评论的新文学;西方文化的引入,鼓励编写新书、翻译西方作家作品以及其他公众阅读需求巨大的作品。第三个因素是出版社的成就。到1925年8月,商务印书馆已经出版了14523本中文、英文和其他语言的书籍,并出版了20多种不同类型的杂志[23]。郭秉文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和专业性的敏锐见解,也可说从他兼任仪器、图书部主任的那一刻起,就是敬业、用心、博学的图书馆人。自5间房的图书室始,到募资建馆、延揽人才、服务社会、国际交流,是他一以贯之的图书馆情怀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图书馆精神的自然展现,也反映出他从大学建设层面,以一个校长的眼光对大学图书馆事业价值的理性审视。
4 郭秉文办学思想和图书馆实践的启示
在国立东南大学创建的历史上,图书馆的建设只是一个局部,但却是国立东南大学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的一个缩影。也是郭秉文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的真实写照,今天看来,依然能给创建双一流大学背景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一些有益的启示。
4.1 平衡的办学思想
大学是一个有机体,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强大内生力。郭秉文“四个平衡”的办学思想,不仅对创建双一流大学有积极启示,对创建双一流大学过程中图书馆建设亦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首先,平衡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事物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到平衡,从平衡到再平衡,不断递进的规律运动。平衡是矛盾运动的动态稳定,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法则和客观要求[24]。平衡即事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大师、一流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要追求馆藏与师资平衡、信息资源服务与科研平衡,教育职能实现与人才培养平衡,唯如此,才能科学发展,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和影响力。其次,平衡是图书馆发展定位的坐标系。图书馆对学科发展的支撑、对人才培养的支持,都要秉持平衡理念。寻求平衡无疑是图书馆发展定位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就是一个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寻找再平衡的过程,不断调试与大学创建双一流目标的匹配程度,在服务和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形成自身特色,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大学的发展。再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信息服务的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也应遵循平衡理念,在寻求矛盾运动的动态稳定中,形成和谐的内部机制。
4.2 人才第一位思想
郭秉文认为“办学之道首在广延名师”。图书馆的发展,人才也是第一位的。首先,敬业专业的图书馆人才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郭秉文兼任图书部主任,到其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始终关注和致力于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这期间东南大学图书馆不仅在学校层面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且有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图书馆馆长的积极推进,才出现了一个现代大学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图书馆人才引进和培养,关系未来的发展。没有国立东南大学建校初期图书馆人才的引进和布局,不仅不能迅即支撑起孟芳图书馆的正常运转,也不能为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打下人才队伍基础。如孟芳图书馆西文书籍杂志的迅速增加,依靠的是具有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的馆员队伍。双一流大学建设也需要有一支与学科建设相匹配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学科馆员队伍。图书馆的人事安排和用人理念,蕴含着领导者对图书馆发展的希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图书馆服务呈现出数字化、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泛在化和高效化的发展趋势,要支撑一流大学建设,要有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再次,图书馆事业需要有专才与通才平衡的馆员队伍,更好地服务社会,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国际交流等。
4.3 抓住机遇,创造机会
双一流大学建设,对大学和大学图书馆都是一次历史性机遇。郭秉文在当时政府财政枯竭的环境下,没有“等靠要”,而是发现机会、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同样,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给大学带来了发展的新导向,也给图书馆支撑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图书馆应主动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寻找并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在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同时,为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国立东南大学,从5间房的图书室到孟芳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也许难以复制,但只要有追求卓越与创新的理念,有机遇意识,有殚精竭虑、千方百计、有所作为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就能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提升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4 开放的办馆理念
郭秉文提出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想法,既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也基于对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同时也蕴含最初募资建馆来之于社会服务社会的回馈意识。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大学的建设和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服务。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社会开放程度较高,对入馆者要求和限制较少。开放是双向的,包括向社会开放,主动用馆藏特色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服务社会。同时,大学的建设和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这不仅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包括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参与社会文明建设,进行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帮助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等等。
4.5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图书馆的发展要与大学的发展相适应,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与之发展匹配的世界一流的图书馆。郭秉文提出的图书馆国际交流,受到时代的局限,注重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但其国内与国际平衡的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国际交流仍有指导意义。国际交流是取得国内与国际平衡的重要途径。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在国际化语境下提出的,必须加强国际化学习和交流,包括图书馆员国际交流,馆藏交流,高校之间或国家间中外文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图书馆工作交流等等。交流是取长补短,跟踪前沿,引领潮流,是建设一流图书馆的必由之路。图书馆的国际交流,既有增进了解、促进和平的任务,也有互相学习,促进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涵。图书馆建设需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办馆理念和实践。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相互学习与竞争、推进图书馆资源共享、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4.6 职业精神
郭秉文紧紧把握住影响大学发展的最关键的经费与人才问题,并成功破题,成为职业校长的典范。郭秉文作为图书馆人,也留下了老一代图书馆人敬业、专业、平和的图书馆精神。郭秉文明知政府财政困难,没有经济来源,仍坚持要建图书馆,千方百计,四处筹资,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不畏艰难困苦、矢志不渝的精神,为图书馆人树立了敬业的榜样。专业是郭秉文治学做事的风格,他任图书部主任时间不长,但他在筹资建馆时对图书馆重要性却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参加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时所作的演讲中,谈起图书馆的渊源和发展,如数家珍;论及近代图书馆的变迁,颇有见地,可见其作为曾经的图书馆人的专业精神。平和是郭秉文做人的座右铭,“他自称:生平为人为事,终是本于平和二字。平乃能和,和乃能进”[25]。唯其平和,才有包容,唯有包容,才引来精英云集、人才荟萃。唯有平和,才有多方相助和图书馆面貌的迅即改观。东南大学学子回忆校长郭秉文:“出则戴黑礼帽,乘旧马车,正襟危坐,志念深沉,每值生徒,则高举其帽,微笑示意;见之者,则伫立答礼候其去。斯诚君子之风,足以表率群伦者”[26]。图书馆的服务,亦倡导平和,公平服务,平等对待,不失君子之风,亦足表率群伦。
参考文献
1 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6.
2 王成圣.郭校长秉文传[J].校庆筹备委员会.“国立中央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纪念特刊,1985:70.
3 张其昀.郭师秉文的办学方针[G]//“中华学术院”.郭秉文先生纪念集.台北:“中华学术院”,1971:1-3.
4 郭秉文.民国十一年之高等教育[J].新教育,1923(2):110-112.
5 郭秉文.对于孟禄中国教育讨论之感想[J].新教育,1922(4):676-677.
6 东南大学图书馆募捐启[G]//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南大百年实录中央大学史料选:上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7-188.
7 顾建新,田芳.洪有丰先生对东南大学、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卓越贡献——纪念洪有丰先生诞辰120周年[EB/OL].[2018-05-28].http://seuaa.seu.edu.cn/4f/69/c12785a20329/page.htm.
8 东南大学图书馆.书林望道[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
9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郭秉文与东南大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93.
10 同9:259-260.
11 同9:256.
12 同9:203.
13 同8:3.
14 同9:256.
15 同9:262-274.
16 同3.
17 洪范五.东南大学图书馆述要[G]//洪余庆.图书馆学论文集.台北:台北华联出版社,1968:25.
18 郭秉文.中国现今教育问题之一:职业之指导[J].东方杂志,1915(1):7-11.
19 郭秉文.战后欧美教育近况[J].新教育,1919(4):8-28.
20 同8:4.
21 同19.
22 郭秉文.太平洋各国大学如何最能增进国际了解与友谊[J].教育与人生,1923(5):2-3.
23 Kuo P W.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library and its relation to Chinese culture[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26,20(10):189-194.
24 邹力行.平衡论[J].经济研究参考,2016(20):3-15.
25 同3.
26 同9:165.
The Contrib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Guo Bingwen on the Modern University Librarianship
Ding Dong Zhang Changxiu
Abstract:Guo Bingwen is one of the famous educators in modern China,who has an indissoluble bond with library.H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four balances for the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such as fund raising and library construction,talent recruiting,advocacy and promotion of library serving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which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library.His thoughts and practices also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the librar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stablishing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Keywords:Guo Bingwen;Management Thought;Library;Cause;Contribution
分类号 G259.29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2.015
* 通讯作者:丁冬,ORCID:0000-0002-2188-0559,邮箱:dingdong@seu.edu.cn。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96
收稿日期:2018年8月6日
修回日期:2018年10月29日
(责任编辑:支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