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回复: 0

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7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46
发表于 2021-2-22 2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
□丁媛* 马文飞 韩放
摘要 2019年11月14-1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信息文化建设组主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协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来自12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会议主题“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提升”,11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16所高校图书馆分享了精彩案例,旨在为打造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新生态开拓新思路、探索新举措。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文化 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 研讨会
2018年,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成立了信息文化建设组,旨在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凝聚服务内涵和人文精神,彰显图书馆的文化底蕴,打造图书馆的文化品牌,在校园文化传承、大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交流和探讨信息文化的内涵与建设,以信息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探讨新信息文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模式、实践与创新,2019年11月14-16日,由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文化建设组主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协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全国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来自12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专家报告、案例分享、获奖作品颁奖三个板块,围绕会议主题“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提升”,11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16所高校图书馆分享了精彩案例。现对会议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打造高校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教育新生态开拓新思路、探索新举措。
1 信息文化培育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历史使命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等重要任务[1]。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教授的报告“浅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文化培育使命”,从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图书馆谈起,以北京大学图书馆2035年愿景和行动纲领为例,提出“信息文化培育,担当建设校园信息文化的职业能手”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2],高校图书馆要扎根中国大地,精准采集、揭示、组织、利用、传承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既为学校发展服务,又为文化繁荣服务。
1.1 信息文化的含义
信息文化概念的逐渐形成约在20世纪70—80年代,主要用于分析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学者们对信息文化有不同定义。无论哪种定义,信息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正是陈建龙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信息文化含义的主要观点。他认为:①信息文化是扎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孕育,在信息化进程中成长的新型文化。②信息文化是深度揭示和组织信息资源而形成的产品文化。其操作层面在图书馆表现为信息、文献、数据、知识、智慧等不同形态。③信息文化是调节人与机器、人与信息之间关系的服务文化。④高校图书馆是信息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发祥地。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根基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专业馆员、信息资源、大学校园、文化因缘,高校图书馆信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贡献率、保障率、融合度、支撑度、协同度、创新率等六个方面。
南开大学商学院柯平教授早在2003年就发表文章对信息文化进行论述,他认为信息文化就是一种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并作用于社会的特定的文化[4]。他在以“新信息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为题的报告中,提出新信息文化的概念,并将新信息文化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他认为:①新信息文化是去信息中心化的文化,既要有信息,又要有数据、有知识、有智慧。②新信息文化是功能拓展无边界的文化,信息素养教育应强调学习、创新、交流、文化的交融。③新信息文化是理念迭代的文化,信息素养教育要迎合开放、多元、融合、赋能的理念。④新信息文化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驱动的文化。此外,他还提出在新信息文化背景下,将媒体素养、数据素养、科学素养融入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建立基于课程和非课程的信息素养创新机制、慕课机制和竞赛机制。
1.2 高校图书馆信息文化培育的路径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对知识创新的强化以及对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关注,偏重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培养,而缺乏信息文化的培育[5]。因此陈建龙教授在报告中给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文化培育的路径:其一,注重馆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综合素养培训,如指导高校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学科思想、理论、方法建设和武装;历史传统、先进经验的总结升华;以馆员发展为中心,认定专业馆员和建设馆员队伍等。其二,注重师生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可从素质与素养、全员受益与因需施教、教育形式与内容、专门教育与寓教育于服务等方面展开。其三,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读——“善的阅读服务”,辅导和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主导书香校园建设。其四,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重视革命文化的继承。其五,应当为读者营造融入他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的阅读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刘春鸿的报告“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重点探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其核心观点是: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思想理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图书馆价值观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具有激励、引导、约束、导向等功能,对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增强馆员凝聚力、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文化建设应包括组织文化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建筑文化建设、文化符号建设等。高校图书馆加强文化建设,应借力校园文化,加强对文化的认知,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学术研究,避免功利主义文化观,让文化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细节。
2 重视信息素质教育 推动信息文化培育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强调,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具有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文化相对于信息素质而言,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深入开展信息文化培育是信息素质培育的更高目标。
2.1 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动向
上一届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原馆长邓景康教授以“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规划探索”为题,回顾了上一届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的过程,重点介绍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规划的核心体系构成。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于2000年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2015年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替代了上述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2001和2004年发布了《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与实践》第1版和第2版;2013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2005年,北京高校图工委组织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研制、发布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在上述国内外背景下,上一届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工作组成立了起草小组,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由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形式、教育条件、教育评估等四方面构成核心体系,为新环境下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提供方向指引和发展思路,全面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长、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的报告以“大馆藏、大服务与大平台——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之路”为题,以突破边界、共建共享、构建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观点,对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也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未来动向提供了思考空间。他认为,后信息社会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外部世界的“智能化”,用户个性化需求和特征更为凸显,信息的获取、传播以及各种信息元素之间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多元立体。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应将共享能力、服务能力、资源发现与揭示纳入馆藏体系,通过资源共享和多层面融合,构建大馆藏与大发现;要从“文献数据”走向“全数据”,从“文献服务”走向“用户服务”,从“机构服务”走向“社会服务”,构建大服务与大数据;以搭建大平台、建立大联盟为途径和依托,通过实现大馆藏与大发现、大服务与大数据,构建图书馆新生态。最终实现后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智能化与智慧化。
2.2 以阅读为引领,加强信息文化建设与信息素质提升
信息文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它产生并形成于崭新的信息时代,引起了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变革,同样也引起了阅读文化的变革。培养推进信息文化的阅读理念,使阅读沿着理性的轨道前进,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6]。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张怀涛教授以他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出了报告“阅读文化的建设策略”,提出阅读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推进器、是校园文化的生力军、是学习文化的核心区、是创新文化的铺路石、是信息文化的重头戏,阅读文化与信息文化密不可分。阅读文化建设的策略包含本体、主体、客体、环体四个方面,应从本体上促进阅读价值的共识化和长效化、从主体上促进阅读人口的最大化与自觉化、从客体上促进阅读内容的丰盈化与优质化、从环体上促进阅读条件的充足化与便捷化,加强阅读文化建设,实现书香社会的目标。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王宇的报告“全民阅读视阈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与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内容为切入点,从国际社会倡导、法律法规保障、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担当等方面阐释了推动全民阅读是图书馆的初心和使命。从阅读推广的本质内涵、工作特点、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阅读推广工作主体逐渐多元化、协作化、联盟化;阅读空间逐渐多元化;活动内容呈现品牌化、纵深化、形式多样化等特点;阅读推广工作逐渐常态化、纵深化及流程标准化。未来高校图书馆以阅读为引领的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将在工作机制上更加规范科学,在参与主体上更加开放多元,在空间、技术、评估体系等各项支撑上更加融合共享。
2.3 以多元的信息素质教育深化信息文化培育
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数据素养、元素养、媒体素养、研究素养等多元化内容进入了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范畴[7],推动着信息文化培育的深化与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出版运营总监、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初景利教授在题为“泛信息素养教育——科研与创新素养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报告中,提出了泛信息素养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泛信息素养教育是在信息素养的基础上,面向科研与创新素养能力培养的新型信息素养教育。“泛信息素养教育”提出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单一的文献检索培训,突破固有信息概念框架的局限,突破单纯地培养用户查找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信息素养能力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促进信息素养与“情境”(特定任务、场景、需求)的有机契合,为用户提供基于实际情境、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素养教育。他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介绍了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泛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主任季淑娟用科研评价研究来强调提升信息素质的重要性。科研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对科研活动中的相关要素进行价值评定,以获得对多数人来说可以接受的评价结果。图书馆界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各类科研排名等工作来进行科研评价。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科研评价需要信息咨询馆员提高对不同形态数据的敏感性,这就对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等数据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素养提升需要脚踏实地以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路径持续下去。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党委书记高凡再论嵌入式教学,先后阐述了嵌入式教学的场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分析了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嵌入形式单一、嵌入师资不足、缺乏专职的嵌入团队、专业覆盖面窄、融合度低等不足,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在突破现有不足方面取得的成效:在机制建设上成立了阅读与写作中心;打造了以教师+馆员+助教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对嵌入内容进行了拓展;开展了“分级”嵌入式教学实践;建立了机构辅导和非机构辅助相结合的支持机制;着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探索嵌入服务效能评价体系;采取“模块化+定制化”相结合的嵌入策略。有效推动了信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马震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自1982年起面向校内本科生开设选修课“文献检索与利用”,面向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至今已发展为包含研究生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分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立体式课程群;包含信息素养大赛、专利信息培训、信息素养网课、信息素养小讲堂、微信专题推介等活动的多模式互补、多渠道推广的培训体系;包含阅读引领、资源推广、文化传播的阅读培养体系;并始终就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模式、效果等问题不断思考与探索。
3 信息文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实践
信息时代引发了信息素养教育新的研究及实践活动,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育模式和方法更趋多元。众多新颖而独到的观点及理论激活了信息素质教育领域,丰富了研究的话语,拓展了研究的视角[8]。围绕以“信息文化与信息素质提升”为主题的案例征集,各馆紧扣会议主题积极挖掘参赛作品,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展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3.1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创新性探索
在新技术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论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洪跃在案例分享中介绍了该馆开展的创客素养教育。在“双创”背景下,开辟包含“创”资源、“创”空间、“创”教育、“创”项目的创客素养培育路径。引进“双创”资源库,建立创新、创业、学习、就业全过程知识体系,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性资源;依托空间改造,为“双创”建立交流空间和展示平台;参与学校“双创”课程教学,建立线上教学、线下教师辅导+实践训练+交流评估+知识测试的教学模式;指导大学生申报“双创”项目,收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励,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质。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案例中,提出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融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意在通过多维度、分阶段的教育,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
(3)相比于传统的PSCOPF,本文所提模型考虑了换流站在设备故障后的快速校正调节能力,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3.2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多样化设计
3.3 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探索
对于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各馆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阅读马拉松——打造立体化阅读体验”活动,采用“线上讨论+线下沙龙”的形式,利用互联网打造立体化阅读模式,解决快餐式、碎片化、娱乐化阅读问题。从2017年至今已举办十五期,引导青年学子通过深入交流探讨,达到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自主阅读、形成健康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形成知识共同体的目的。浙江大学图书馆以科学和技术教育硕士实践项目为例,打造信息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打散成小的知识单元和模块,根据不同专业特色、不同培养阶段进行重组和制作。其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实训项目嵌入信息素质教育,并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学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实训和就业帮助。郑州大学图书馆介绍了该馆助力教学科研的成功案例“信息素养教育助力医学学术研究”。为配合学校医学学科的发展,分别对刚入校的新生、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以及附属医院的医疗一线医护人员,以入馆教育、学分课程、嵌入式教学和讲座的形式深入院系和附属医院进行教学,探索针对不同新人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根据因时而变、因人而宜、不断创新的原则,开展适合本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安徽大学图书馆以“1+KM+OM”①企业培训模式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由一名馆员指导十余名学生培训师,学生培训师培训新生,对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各环节进行合理的分解、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并重,提升新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激发其了解及认识图书馆的兴趣,进而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甚至参与图书馆建设,为提升学生信息素质奠定基础。
3.4 学术研究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支撑
近年来,信息素质一直是图书馆界学术研究的热点。学术研究对信息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积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针对不同对象分阶段开展信息素质教学工作,努力使信息素质教育成为支撑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手段。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分享的案例是“学术研究对信息素质教学的支撑”,介绍了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学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该馆由23人组成的信息素质教学团队中,有正高级职称者6人,博士14人,团队通过学术研究提升课程教学研究、助力信息素质教学上水平。截至2019年10月,该教学团队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4项、国家级教学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的报告“科学计量学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历程分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合作比较松散,尚未形成高凝聚力的研究群体;通过对高产作者和关键词的历时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凝练研究主题,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及智慧服务或成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新的研究热点。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8位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发展中积累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文化、科学文化、信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为学校使命服务、为文化繁荣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使命[9]。信息文化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而产生与发展,并建立在扎实的信息素质基础上。图书馆信息文化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进行信息文化建设,以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素质教育为主导方向,最终展现卓然的信息文化大观,树立图书馆独具特色的信息文化观念。此次会议是新一届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文化建设组探索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文化建设、提升信息素质教育的新起点,正如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信息文化建设组组长崔波在大会总结中所说,各位专家的报告和同行的案例分享阐述了信息文化建设组目前所承担的所有任务和内容,将对未来的工作起到十分有益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① KM是KeyMinority(关键少数)的缩写,OM是Ordinary Majority(普通多数)的缩写。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20-0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2 陈建龙.大学图书馆的本来、外来和未来——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6):7-12.
3 董焱.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3.
4 柯平.信息文化论[J].晋图学刊.2003(1):1-5.
5 秦殿启,张玉玮.三层面信息素养理论的建构与实践[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6):13-17.
6 张怀涛.大学阅读文化的内涵与地位[J].图书情报研究,2011(2):2-7.
7 陈晓红,高凡.近五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及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8(5):136-142.
8 同7.
9 陈建龙.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力推善的阅读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5):10-11.
Summary of the 2019 Nation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eminar
Ding Yuan Ma Wenfei Han Fang
Abstract:Cohosted by the Inform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Group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for Academic Libraries of China,the jour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brary,the 2019 Nation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eminar was held on november 14-16,2019 and more than 200 representatives from more than 120 university libraries attended the meeting.11 expert reports and 16 cas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had been shared,with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mprovement.The purpose is to open up new ideas and to create new measures for building a new ecology of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Culture;Information Quality;Information Literacy;Seminar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2.003
* 通讯作者:丁媛,ORCID:0000-0002-5503-860X,邮箱:dingyuan@dlut.edu.cn。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4
收稿日期:2020年1月31日
修回日期:2020年2月19日
(责任编辑:王波)
奥鹏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专业提供网络教育各高校作业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5 13:49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