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50道,总分:5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满分:1)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
D. 无产阶级世界观
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满分:1)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 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满分:1)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4.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满分:1)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5.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 (满分:1)
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6.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 (满分:1)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
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
7.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满分:1)
A. 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8.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 (满分:1)
A. 间接经验
B. 社会实践
C. 人的意识
D. 客观事物
9.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满分:1)
A. 自然科学
B. 哲学和宗教
C. 政治思想
D. 道德和艺术
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满分:1)
A.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1.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 (满分:1)
A. 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
B. 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C.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
1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满分:1)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3.世界观就是( ) (满分:1)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14.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 ) (满分:1)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思想范畴
D. 广泛的社会范畴
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满分:1)
A. 事物的普遍联系
B.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C.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D. 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16.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满分:1)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
17.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 ) (满分:1)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
1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满分:1)
A. 人和世界的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1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满分:1)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是统一的
20.生产关系是指( ) (满分:1)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D.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1.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 ) (满分:1)
A. 普遍矛盾
B. 内部矛盾
C. 主要矛盾
D. 次要矛盾
22.否定之否定规律( ) (满分:1)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满分:1)
A. 血缘亲族关系
B. 政治思想关系
C. 阶级压迫关系
D. 社会生产关系
24.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 (满分:1)
A. 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 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25.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 (满分:1)
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C. 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
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26.概念、判断、推理是( ) (满分:1)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2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满分:1)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8.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 (满分:1)
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
B. 各种力量之和
C. 各种知识之和
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29.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 (满分:1)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 (满分:1)
A. 思想
B. 物质
C. 意识
D. 实践
3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 (满分:1)
A.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 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
C. 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
D.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统一
32.认识主体是指 (满分:1)
A.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 认得主观精神世界
33.认识的本质是( ) (满分:1)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34.人脑是( ) (满分:1)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
3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满分:1)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6.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是( ) (满分:1)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满分:1)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3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满分:1)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39.假象是指( ) (满分:1)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40.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 (满分:1)
A.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B.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
C.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
D.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41.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满分:1)
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
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4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满分:1)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4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满分:1)
A. 是否显著、激烈
B. 是否迅速明显
C. 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 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4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满分:1)
A. 实践—认识—实践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45.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 (满分:1)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46.“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 (满分:1)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47.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满分:1)
A. 真理具有相对性
B. 真理具有客观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具体性
48.发展的实质是( ) (满分:1)
A. 事物的一般变化
B. 运动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量变
49.社会改革实质上是( ) (满分:1)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5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满分:1)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二、多选题:【40道,总分: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实现了( ) (满分:1)
A.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2.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满分:1)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3.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基本思想的有( ) (满分:1)
A. 世界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独立的本原
B. 世界具有统一性
C. 世界统一于物质
D.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满分:1)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5.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满分:1)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物是感觉的集合
C. 理在事先
D. 心外无物
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满分:1)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 (满分:1)
A. 经验论的错误
B. 唯理论的错误
C.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D. 工作中教条主义的错误
8.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满分:1)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满分:1)
A.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
C.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10.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满分:1)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1.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 ) (满分:1)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的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满分:1)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满分:1)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满分:1)
A. 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B.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C. 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D.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 ) (满分:1)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高下相顷,长短相形
C.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 千里之堤,潰于蚁穴
16.生产资料包括( ) (满分:1)
A. 劳动者
B. 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
D. 运输设备
1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满分:1)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8.交往的社会作用包括( ) (满分:1)
A. 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19.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 (满分:1)
A. 感觉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20.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 (满分:1)
A. 渔猎社会
B. 原始社会
C. 农业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1.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满分:1)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 (满分:1)
A. 文学艺术
B. 自然科学
C. 语言学
D. 政治法律思想
23.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 ) (满分:1)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B. 阶级和国家的关系
C.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2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满分:1)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 (满分:1)
A.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B.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6.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满分:1)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满分:1)
A.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B.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C.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它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28.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有( ) (满分:1)
A. 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认为英雄创造历史
C. 承认人的自觉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29.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满分:1)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30.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满分:1)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发展
D.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满分:1)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满分:1)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3.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有( ) (满分:1)
A. 渔猎社会
B. 原始社会
C. 农业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34.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满分:1)
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3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为( ) (满分:1)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体,各门具体科学是部分
36.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满分:1)
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37.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 (满分:1)
A. 立足必然性,防止和预防偶然事件的发生,增强对偶然性事件的预见性
B. 抓住偶然性,由偶然性入手研究必然性
C. 以必然性客服偶然性
D. 以偶然性修正必然性,补充必然性
38.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 ) (满分:1)
A. 绝对主义
B. 相对主义
C. 教条主义
D. 思想僵化
39.一切哲学都是( ) (满分:1)
A.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40.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 (满分:1)
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
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C.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D.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三、判断题:【10道,总分:10分】
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2.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发展观。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4.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6.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7.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它不是社会的产物。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8.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不具有重复性。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9.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10.矛盾就是事物的斗争,因此不存在同一性。 (满分:1)
A. 错误
B. 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