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耦合:基于中英家长择园比较的反思
摘要:家长择园是学前教育市场供给背景下的重要活动。通过对中英两国家长择园经历的比较分析发现,家长择园的质量刺激功能具有合理性和事实性,但只有基于全面、客观的质量信息做出的理性择园,才能发挥积极、正向的质量促进作用。此外,家长的质量追求具有有限性、片面性、从众性,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限制。政府在学前教育市场干预中应充分认识家长择园的功能及其限度,创造学位充足、质量稳定、信息公开的择园环境,积极运用其他政策手段激励学前教育机构持续提升保教质量。
关键词:家长;择园;学前教育市场;政府干预;市场机制
一、问题提出
世界各国为幼儿提供的正式的学龄前教育各不相同,我国正式学龄前教育的年龄范围为3-6岁,英格兰则为0-5岁,而有的国家是2-6岁。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统一将其纳入“学前教育”的范畴。学前教育阶段的“择园”指的是家长基于教育选择权,为受教育幼儿自由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活动。学前教育阶段的择园现象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根本的不同。前者基于市场逻辑,即家长选择可以刺激市场竞争进而促进私立机构服务水平与服务多样性的提高;[1][2]而后者侵犯了教育公平,是家长违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跨地域、区域和学区选择学校的行为;[3]此外,由于学前教育机构通常规模较小,因此“择园”并不意味着跨地域,而往往是在本区域内的各个学前教育机构之间进行选择。
在学前教育市场供给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的背景下,许多西方学者对家长择园的复杂性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家长在择园过程中受到了除质量以外的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长工作时间、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市场信息不对等、幼儿性格等。[4][5][6]并且,学前教育消费与商品消费相比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家长作为非直接消费者难以判断教育质量,因而在择园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与焦虑。[7]此外,家长的择园经验还集中反映着学前教育政策体制对市场的影响,如雷克斯(Raikes)等人发现美国家长在择园时会考虑“机构是否有执照”,[8]而这在强制注册的市场环境下便不适用。
因此,家长择园在市场环境下对学前教育质量能发挥多大程度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如何支持其质量促进功能的发挥,是对择园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意义之一。我国与英格兰政府均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鼓励学前教育市场化,如今私立部门已占据两国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2017年英格兰有84%的两岁幼儿、60%的三岁幼儿和19%的四岁幼儿在私立或志愿机构,[9]而我国有56%的幼儿在私立幼儿园。[10]但是,两国政府对学前教育市场的管理方式却各不相同:英格兰采取了强制注册、全面督导和普遍财政支持等措施,而我国却没有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强制注册与督导,其财政投入方式也与英格兰不同。本研究调查了英格兰与我国家长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与体验,并据此对学前教育市场运作机理、家长择园的功能及其限度进行了反思,有助于为我国学前教育市场的科学管理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为了深入理解家长的择园经验,本研究采取了半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英两国0-6岁幼儿家长各15名(n=30)进行了调查。访谈时长为25-45分钟,以面对面访谈、网络视频、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访谈对象的获取采用了滚雪球的方式,并有意识地涵盖了公立、私立、志愿机构和个体式家庭日间托育等各类学前教育供给的家长。英格兰家长以E01-E15进行编号、中国家长以C01-C15进行编号。受访者均为母亲,这体现了女性在择园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1]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数据进行转录并隐去真实人名、地名等信息,共获得中英文访谈转录稿各50000余字/词。随后,对转录文本进行反复阅读,在准确把握访谈对象含义的基础上提炼关键词。最后,对关键词进行抽象与删减,提炼影响家长择园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的提炼参照了关于家长择园的已有研究,如科里(Coley)等人提出了家庭因素、儿童因素、环境因素和幼儿园有关因素。[12]唐(Tang)等人研究了可获得性因素的影响。[13]安德森(Anderson)等人发现家庭结构,例如家庭中成年人的数量也会影响家长选择。[14]
分析发现,家长的择园活动是一个做出一系列决定的复杂过程。家长往往首先根据现实约束排除一部分幼儿园,随后对剩余可供选择的幼儿园进行质量比较,最后根据质量比较的结果做出择园决策。其中,现实约束包括学前教育二元市场、市场供给者信息、地理位置、学位可获得性、择园时间压力以及保教费用;而家长对园所质量的对比通常包括了解市场已有质量信息和亲自进行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观念与认识则发挥着深入、持续的影响。择园影响因素及其在中英两国的具体表现详见表1。
表1 中英家长择园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性质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一部分家长在进行质量对比之前就做出择园决策,而还有一部分家长在进行质量对比之后仍旧根据现实约束做出决策,进一步增加了择园的复杂性。择园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1 家长择园流程
三、反思:市场机制的质量刺激功能及其限度
(一)家长择园质量刺激功能的合理性
虽然英格兰已有较为成熟的质量督导与信息公开体制,而且大部分家长确实将督导评价结果作为择园的重要参考,但同时也认为督导“只是幼儿园质量的快照”(E15),不能反映机构质量的全貌,因此择园过程中亲自对质量进行评价非常必要。此外,很少有家长阅读督导报告,因为报告不呈现儿童的经验、“很枯燥”(E04),甚至有家长认为只看督导报告“是危险的”:
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私人选择,你需要认识这些人、感受他们如何对待你的孩子,知道他们的理念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只看督导报告是危险的,因为你无法获得完整的图像。(E14)
大部分英格兰家长都描述了他们在机构内参观、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并且,在描述其质量评价时,家长频繁使用“感觉”一词,如“这个机构给我的感觉很不错”(E03)、“就是一种感觉”(E05)。通过追问与分析,发现其“感觉”主要与以下几个质量因素有关:儿童的情绪体验,如“安心”、“放松”、“高兴”等;教师的工作状态,如“友好”、“礼貌”、“对工作有激情”、“感觉不投入”等;师幼互动,如“孩子哭了没人管”、“孩子喜欢老师”等;物质环境,如“材料开放给幼儿使用”、“尺寸适宜”、“感官材料丰富”、“明亮通风”、“干净温馨”等;其他,如热菜热饭、安全措施到位等。并且,受访者普遍表示这些质量特征“很容易观察到”(E08),“一进幼儿园就能看到”(E14)。可见,家长视角的质量评价是整体的、感性的,儿童的情绪体验是英格兰家长最为重视的因素。
李克建和胡碧颖在综述了国际上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重要研究后认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分为结构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其中过程性要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但更加难以评估。[15]本研究发现,英格兰家长对幼儿体验、家园关系等过程性要素十分重视,尤其是温馨、愉快的氛围。这就体现了家长视角的质量评价能够发挥对专业性质量督导的补充作用。并且,英格兰许多研究描述了机构在督导日是处于高度紧张和“全面备战”的状态,往往向督学呈现“督学希望看到的状态”。[16]相比之下,家长则更能看到机构的日常情况,对其日常质量进行监督。
(二)家长择园质量促进功能的前提性
1. 质量信息公开是家长理性择园的前提
家长作为学前教育服务的非直接消费者,往往难以对服务质量进行准确判断,因此学前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7]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水平尚不稳定,许多私立幼儿园尤其是小型私立幼儿园的质量令人堪忧。[18]而且评级评类制度尚不成熟,评级工作的覆盖面有限。[19]在访谈调查中观察到由于质量信息不公开,许多家长的择园行为缺乏理性,往往追求“公立幼儿园”或者“品牌私立幼儿园”的标签而非幼儿园的质量本身:
其实很多家属都选择了私立的幼儿园,因为公立的孩子太多、老师疏于管理。但外面的(家长)不了解情况,都觉得公立的好。(C06)
我们附近有几家私立幼儿园,大概都是集团加盟的,比如说香港伟才啊,哈佛摇篮,红黄蓝啊。还有一些小的私人办的,我们也就不考虑了。(C09)
相反的,由于所有供给者都要接受强制注册与督导管理,英格兰家长对小规模机构甚至儿童照料者等家庭式托育的信任度也非常高。并且,共有14位英格兰家长表示教育标准局督导评价结果是其择园的重要参考,肯定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教育标准局的体系给了家长信心,因为你知道所有的事情都受到监管,所以我不必……如果没有教育标准局这样的机构,我可能就会选连锁幼儿园因为他们会有更成熟的内部标准……但现在我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甚至还觉得小型机构的管理者会在幼儿园里投入更多的情感,是一个优势。(E09)
我首先会看它的督导评价,因为作为一个家长我完全没有概念。你需要有个东西来参考、给你一点信息,不然的话你怎么知道?(E13)
可见,家长理性择园的基础是对所有供给者的质量水平“心里有数”,即通过政府或第三方力量提供全面、可靠的质量信息平台是学前教育市场良性运转的前提。
2. 科学的教育观是家长正确择园的前提
家长对幼儿园质量的判断往往与其学前教育观念紧密相关,其所重视的质量因素有可能并不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真正有益的因素。例如,在对中国家长的访谈中,一些受访者非常重视幼儿园提供“双语”教学,却不理解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第二语言启蒙,而只根据双语课程的时间、外教等外在因素进行判断;还有一些家长对“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有失偏颇,希望幼儿园培养“听话”的孩子,而不理解正确的师幼互动应当如何进行。家长的学前教育观念往往会促使私立幼儿园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强化家长所重视的质量特征。
我们当时选的是双语幼儿园,带英语的这种。(C03)
我看很多家长都比较注重英文环境,就是这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外教啊,一周能上多少次外教课啊。(C14)
我去过一个幼儿园的公开课,老师让两岁的孩子坐好吃水果。我非常吃惊那些孩子一点声音都没有,排成一队等待洗手。我当时就纳闷其他家长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不会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C10)
可见,家长视角的质量评价在理论上能发挥补充作用、能够通过市场力量对机构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但这以家长拥有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为前提。因此,有必要进行家长教育,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家长择园质量刺激功能的有限性
1. 家长的质量追求具有有限性
正如前文所示,家长学前教育观念对其择园有着重要影响,一部分家长不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加上质量与价格的正向关系,质量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可能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范围。因此,家长对教育质量的追求是有限的。英格兰家长在访谈中表示,幼儿园的教督导结果“不需要杰出,良好就够了”(E10)。在中国家长的访谈中也能见到类似现象:
我对我家孩子的期望没有那么大,所以我就觉得上幼儿园不用特别特别好的,只要觉得各方面还可以就行吧。(C04)
什么级什么类的,大家不太清楚也不太了解。而且孩子上幼儿园也就几年的时间,就上学了。所以大家可能都不太在意这些,主要看看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的素质怎么样。(C07)
此外,从地理位置因素对家长择园的影响可以看到,只有当家长重视学前教育时才会愿意“为了正确的质量”(E09)花费一定的交通时间;反之则会根据地理位置做出择园决策。
我不可能花很多时间接送孩子然后还要付很高的学费,因为最终还是家庭教育最重要。我有很多朋友专门得去他们从心里比较认可的,有那种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比如华德福。我家亲戚孩子就是,他给我发照片,他孩子在路上都是睡的。(C01)
2. 家长的质量追求具有片面性
不论是英格兰还是我国家长都侧重教师的性格、工作态度而非专业资格水平,即使在被询问后也表示不认为教师专业资格很重要:
我希望她们友好、对孩子很温暖的感觉,这与专业资格水平关系不大……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正关心我孩子的人,而这更多的与性格有关。(E15)
然而,教师专业资格事实上是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专业资格水平高、学历高的教师更能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20][21]家长显然不理解学前教育教师专业资格及其专业水平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见,家长对幼儿园质量的认识存有偏见,其质量追求具有片面性。
3. 家长的质量判断具有从众性
理论上而言,便利的市场信息会使得家长,尤其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长在择园时采取更加理性、全面的策略。[22]但本研究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英格兰的家长、无论其处于中等收入还是低收入水平,都对口耳相传的经验信息表现出较高的信任度,个别家长甚至完全基于朋友推荐来做决定。这就意味着家长可能不会对可供选择的幼儿园进行逐一理性比较,在择园时具有从众心理。
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我的邻居过来告诉我:你需要知道一些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你的孩子必须去A幼儿园。那个幼儿园太棒了!所以我就来看了一下,并报了名。(E14)
我听到好多人在那儿读的,我同事他们都说这个幼儿园比较好,这种也容易让人相信。(C08)
这种从众性同样使得家长在择园过程中难以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制约了家长择园对幼儿园质量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
4. 家长的质量追求受到诸多约束
调查发现,质量评价并非家长择园的必然过程,家长可能会在进行质量判断之前就做出择园决定(如从众心理的影响),或者在一开始就将一部分幼儿园排除在外。例如,英格兰的公立幼儿学校遵循8:30到15:30左右的作息时间,通常不提供2岁以下托育服务。此外,公立幼儿学校所提供的学位以每周15-30小时免费学位①为主,家长通常只能在上半日学位(8:30-11:30左右)和下半日学位(12:00-15:00左右)之间进行选择。这样一来,全职工薪家庭不得不将公立幼儿学校排除在外,而只能在服务时间更长、服务年龄更小的私立幼儿园中进行选择。
范铸是先秦时期最主要的铸造方法,尤其盛行于西周。范铸法是用陶范组合成铸型,然后进行浇铸。范铸工艺又可分为“浑铸法”和“分铸法”①,浑铸法是一次浑铸而成;分铸法又称为“多次铸造法”。虽然分铸法在商代就已被使用,但并未盛行于西周,浑铸法仍占据着主流。
大部分人把孩子送到(私立)日间托育机构是因为他们要工作。附属在学校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基本上上午12点就结束了。如果你在工作的话,(送孩子去那里)是不可能的。(E05)
我国由于公立幼儿园学位数量有限、质量相对较高,许多公立幼儿园不得不对家长户口、工作性质进行限制,一些家长在择园时也只能将公立幼儿园排除在外,同样产生了公立、私立二元市场。
本来是想考虑去X大(某大学附属幼儿园),因为我们不属于子弟,X大不好进。(C14)
我们家附近没有公立幼儿园,即便有公立幼儿园的话,我们也没有户口进不去。所以我压根就没考虑公立幼儿园。(C09)
二元市场的现象使得私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的服务群体产生了分化,二者之间的直接竞争减少。这反过来又降低了家长对于私立机构的质量期待,限制了择园对私立机构的质量促进功能。
你的孩子会得到餐食、保持干净和安全,这就是你能期待私立日间托育机构所做的事。(E11)
私立幼儿园普遍让4岁的小朋友开始做作业。因为首先他们无法与公立幼儿园竞争……绝大部分家长会想我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来是学习读写、数学、背诗,这样我花的钱才值。而大部分公立幼儿园还是游戏为主的。(C12)
此外,在伦敦工作的全职工薪家长表示,择园过程的时间压力导致他们在对多个幼儿园进行质量判断和比较之前就做出了仓促的决定,同样是制约家长质量追求的因素之一。
我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这个幼儿园,回家路上就进去预约了参观……其实那是一个紧急决定,我必须承认。(E10)
四、破局:切实履行政府责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从以上研究结果与讨论反思可以看到,家长择园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表现,具有刺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作用。但是,这种刺激作用的正向发挥是以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前提。这就需要政府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对学前教育市场进行有效干预。
(一)确保学位充足质量稳定,保障市场有效运转
根据英格兰教育部和教育标准局的最新数据,2018年有92%的3岁儿童、95%的4岁儿童和72%的2岁儿童受益于受政府资助与监管的早期保育教育;有76%的私立供给者质量达到良好水平,17%达到杰出水平。可见英格兰已经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市场学位充足和质量稳定。而本研究对中英家长的比较分析显示,英格兰家长在择园过程中更加理性,几乎不以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收费、品牌等为主要依据判断机构质量。据此可以推论,学位充足、质量稳定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家长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择园,将选择的重点放置于机构的质量本身,而不受学位可获得性或虚假质量标签的干扰。这就有赖于政府积极确保学位供给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实行强有力的监管制度落实最低质量标准。
(二)探索全面可靠的学前教育质量信息服务平台
英格兰建立了全国教育督导制度,教育标准局不仅对所有学前教育供给者进行质量督导,而且要求供给者必须将督导结果向家长公开,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前教育市场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等”问题。从本研究对中英家长的比较分析也可以看到,英格兰家长普遍将督导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择园参考,而我国由于幼儿园评级评类制度尚不完善,家长在择园中所获得的可靠的质量信息更少,幼儿园之间的良性质量竞争也相对较弱。虽然英格兰的教育标准局制度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但质量信息平台的必要性却显而易见。
(三)做好家长教育,深入普及科学学前教育观念
我国和英格兰家长中都存在忽视教师资格水平和保育教育水平的重要性的现象,我国家长则更加明确地表示了在择园过程中重视幼儿园知识教学、行为习惯培养、第二语言课程内容等。家长的这些观念刺激了私立机构进一步强化家长重视的质量标签、弱化教师资格水平,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学前教育市场形成良性的质量竞争。因此,政府应承担家长教育的责任,深入普及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帮助家长识别正确的质量要素,进行科学择园。
(四)运用政策手段激励私立幼儿园持续提升质量
中英两国家长的比较与分析体现出家长的质量追求具有有限性、片面性,其质量判断具有从众性,另外市场结构和时间压力也限制了家长的质量追求。因此,应充分认识家长择园质量刺激功能的限度,不能依赖家长择园作为唯一质量刺激因素。应当积极采取专项投入、表彰奖励等政策手段激励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私立机构持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注释:
① 英格兰政府学前教育的一种财政投入制度,政府为满足条件的2岁幼儿和所有3、4岁幼儿提供每周15或3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免费学位由所有供给者共同承担,政府提供免费学位的机构进行补贴。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Nursery Education Scheme: The Next Steps.1996.
[2]Baldock, P.Regulating Early Years Service [M].David Fulton Publishers.2013. p.13.
[3]叶芸,陈丽,兰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治理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8,(4): 44-47.
[4]Plantenga, J. Local providers and loyal parents: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hoice in the Dutch childcare market [M]. Childcare markets: Can they deliver an equitable service, 2012:63-78.
[5]Blau DM. The child care problem: an economic analysis [M].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New York. 2001.
[6]Emlen, A. C. Solving the childcare and flexibility puzzle: How working parents make the best feasible choices and what that means for public policy [M]. Boca Raton, Florida:Universal-Publishers. 2010.
[7]Huff, A. D., & Cotte, J. Complexities of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childcare [J].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2013, 47(1), 72-97.
[8]Raikes, H., Torquati, J., Wang, C., &Shjegstad, B. Parent experiences with state child care subsidy system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choice and quality in care selected [J].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2012, 23(4), 558-582.
[9]DfE. Provision for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f age in England, 2017. [2018-1-18].
[10]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07-19,[2018-8-19].
[11]Vincent, C., & Ball, S. J. A market in love?Choosing pre-school childcare [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1. 27(5),633-651.
[12]Coley, R. L., Votruba-Drzal, E., Collins,M. A., & Miller, P. Selection into early education and care settings: Differences by developmental period [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4, 29(3), 319-332.
[13]Tang, S., Coley, R. L., & Votruba-Drzal, E.Low-income families’ selection of child care for their young children [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12, 34(10), 2002-2011.
[14]Anderson, S., Dawn, R., & Scott, J. Illinois study of license exempt child care: Final report [R]. Illinois: Springfield: Department of Human Services. 2005.
[15]李克建,胡碧颖,国际视野中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兼论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观的重构[J],比较教育研究,2012,(7):15-20.
[16]Perryman, J., Maguire, M., Braun, A., & Ball,S. Surveillance, governmentality and moving the goalposts: the influence of Ofsted on the work of schools in a post-panoptic era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18,66(2), 145-163.
[17]Morris, R; Helburn, W, Child care center quality differences: The role of profit status, client preferences and trust [J],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00(9): 377-399.
[18]王伟,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的敌府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9]刘昊,史瑾,政府监控和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挑战及其应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的个案剖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8,(2):104-115.
[20]Nutbrown, C. Foundations for quality: The independent review of early education and childcare qualifications (Nutbrown Review)[R]. London: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12.
[21]虞永平,以质量为导向的卓越幼儿园教师计划[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3):47-55.
[22][22] Vincent, C., Braun, A., & Ball, S.Local links, local knowledge: Choosing care settings and schools[J].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10, 36(2), 279-2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