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易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回复: 0

西南大学网院[0793]《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资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9086
发表于 2017-7-25 16: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加微信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欢迎您!%E8%AE%B8%E4%B8%80%E8%8D%A3同学学号:W16205701223002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莫顿(RobertK.Merton)将“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这种社会现象称为()。
1.罗森塔尔效应
2.马太效应
3.期望效应
4.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2、下列哪项无法增强学生运用监控策略的能力()。
1.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和做笔记
2.引导学生掌握领会监控
3.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使用的策略
4.促使学生掌握调控自己的注意过程的策略
3、()是指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1.主体性原则
2.尊重性原则
3.全体性原则
4.活动性原则
4、爱情三角理论是由斯腾伯格(R.Sternberg,1986)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爱情都应含有三要素,以下哪项不是()。
1.迷恋
2.亲密
3.激情
4.承诺
5、( )主张“顺其自然”,即引导来访者把注意力放在当前,带着症状生活,扬长避短,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1.森田疗法
2.支持疗法
3.催眠疗法
4.厌恶疗法
6、
()是由个体内在兴趣、愿望、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1.学习动机
2.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策略
4.内部学习动机
7、以下哪项不属于韦斯勒认为人的不合理认知或认知失真的特征为( )。
1.绝对化的要求
2.全或无的思维方式
3.糟糕至极
4.过分概括化
主观题
8、外部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活动之外的原因诸如考试压力、父母奖励、教师赞许、伙伴认可、评优秀学生等激发的动机。
9、健康
参考答案:
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指的是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一般指机能正常(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与其环境能保持良好的适应),没有缺陷和疾病。
10、开放性原则
参考答案:
科技活动的开展一般根据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确定,所以在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开放性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
12、尊重性原则
参考答案:
尊重性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承认学生在人格上有和教育
13、活动程序的最优化安排
参考答案:
活动程序的最优化安排,是指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得到最合理的安排。这是单元设计中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心理辅导课程实施的过程和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结束的每个流程都有周密的说明和细致的安排。
14、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或过程。
15、热身活动
参考答案:
热身活动也称“暖身活动”,是组织一个心理辅导课的起始技术,有点类似于体育运动前的身体预备活动。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引起学生参与后续活动的动机,营造出一种开放、轻松、接纳的气氛。
16、人格障碍
参考答案:
人格障碍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17、学习策略
参考答案: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主动性调控行为。
18、.整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指导教育工作,把学生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的系统的分析,防止教育工作的片面性。
19、内部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内部学习动机是由个体内在兴趣、愿望、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20、同伴心理互助小组
参考答案:
同伴心理互助小组的本质就是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朋友之间进行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心理帮助,提供一种具有心理支持功能的帮助过程。
21、气质
参考答案:
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2、阻抗
参考答案:
阻抗是人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
23、意志品质
参考答案:
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其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与自制力。每个方面的属性都不能太强或太弱,否则将表现为不良的意志品质。
24、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具体地说,从个体横向适应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心理适应(自我适应)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从个体纵向适应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生存适应标准和发展适应标准。这两个维度共同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标准的二维结构。
2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尊重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主体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7)全体性原则;(8)活动性原则。
26、什么是尊重性原则?贯彻尊重性原则必须做到哪几点?
参考答案:
(1)尊重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承认学生在人格上有和教育者一样的地位。
(2)贯彻尊重性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②尊重学生的选择,老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而不是包揽学生发展中的一切。
27、健康交往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一)尊重原则
我们在交往中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二)真诚原则
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
(三)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表现为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以德报怨。
(四)互利原则
互利是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交往关系因此能继续发展。
(五)谦逊原则
谦逊是一种美德。谦虚好学者,人们总是乐于与之交往
(六)理解原则
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条件。
(七)诚信原则
人际交往中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既要相信对方,也要让对方能够相信自己。
28、
影响性技术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1)面质;(2)解释;(3)指导;(4)内容表达;(5)情感表达;(6)自我开放;(7)影响性概述;(8)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29、选择会谈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达到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其兴趣;
(2)直接或间接针对求助者的病因,或有助于深层原因的探索;
(3)对求助者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有助于问题的鉴别判断。
30、
.团体心理训练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参考答案:
1)明确训练主题和目标:中小学团体训练的主题一般从学习、生活和生涯三方面考虑;根据已确定的训练主题来确定训练的具体目标。
(2)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根据确定的主体和目标,查阅资料为心理训练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发现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3)规划训练的整体框架:分析和整理资料后,对心理训练的整体框架进行规划。
(4)规划训练流程:团体心理训练的流程包括团体过程设计和团体活动单元设计。
(5)讨论和修订方案:方案设计好后,应与同行或督导讨论,在听取意见后进行修订;必要时可先试用方案,以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31、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其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1)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过于自卑或自傲;②交往愿望强烈,但心理上存在闭锁性;③缺乏交往技巧;④对异性交往充满困惑。
(2)改善方法:①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惑;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③引导学生适时适度地开放自己;④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懂得倾听、学会真心付出;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32、
青少年学生行为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不良动作行为,如挤眼、咬指甲等;
(2)退缩性行为,如厌学、逃学、欺瞒等;
(3)攻击性行为,如破坏、斗殴等;
(4)特殊行为问题,如追星、爱慕虚荣、迷恋游戏机等。
33、
.团体心理训练有哪些优点?
参考答案:
(1)影响广泛:团体间成员可以相互模仿相互适应,形成广泛的影响;
(2)效率高:多个团体成员可同时接受一个辅导员的辅导,节约时间和人力,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不足的难题;
(3)效果易巩固:提供类似真实生活的情境,活动效果容易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得到巩固;
(4)适用于人际交往训练:团体中成员相互包容、相互关注,为成员提供真实而又无害的人际交往环境,可改善成员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
34、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
从儿童出生后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这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意识,是对自身与外界相区别的意识,包括对他物的占有感、对他人的支配感与对自身的爱护感及满足感。这个阶段称为生理自我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至青春期)
从三岁到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他的兴趣的中心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个体通过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这个阶段也称作社会自我时期。
(三)自我意识的成熟(青春期到成人)
从十四五岁到成年,在大约十年期间,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使个体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35、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是婴幼儿接触和认识社会的桥梁,父母在抚养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还提供了心理的需要。
(2)同伴的影响。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社会交往日益扩大。除父母和家庭成员之外,与儿童交往最多的可能是同伴,包括幼儿园的朋友、学校的同学、邻居的小孩、团体中的成员等。
(3)学校和老师的影响。学校生活是大多数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人们不仅从学校获得文化知识,还获得了社会知识,促进了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
(4)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因素。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中的一员。人与社会相互影响
(5)生活事件和大众传播媒体等因素。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其人格的形成
36、
合理情绪疗法分为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1)心理诊断阶段:根据ABC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
(2)领悟阶段:深入寻找和确认来访者不合理信念,并对理论进一步的解说和证明。
(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
(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效果。
37、传统健康观与现代健康观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1)传统健康观认为健康是疾病的反面,它将没有身体疾病称之为健康;
(2)从现代健康观角度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和谐统一;
(3)两者的联系在于都强调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区别在于现代健康观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纳入健康的范畴。
38、
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角色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角色对心理和行为有着强大的塑造作用。
(2)“期望效应”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期望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
(3)尽量避免“马太效应”: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以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代价,换取换取少部分学生的心理满足感。
39、
当前常用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统计学标准:利用统计方法确定心理健康常模,与常模相近则为正常,偏离常模越远,异常越严重。
(2)社会学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生活,能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划分心理正常和异常。
(3)医学标准:在长期临床基础上,对各种心理障碍的典型症状做出概括和归纳后,以是否存在致病因素或异常症状作为参考依据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否。
(4)心理学标准:同一发展阶段的人具有该阶段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就是他们所具有的共性;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能和同龄人相符,就说明其心理发展出现了问题。
40、焦虑的种类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般可以将焦虑分为:反应性焦虑与神经质焦虑。
反应性焦虑是一种暂时而波动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可以知觉到的外在危机引起的,具有客观性、情境性与意识性,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一种体验。反应性焦虑常常会不治而愈,随着情景的变化而消失。
神经质焦虑是因为长期的焦虑体验的累积,在人格特质中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成分,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格特质。
41、
如何理解意识?
参考答案:
迄今为止,对于意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一是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1)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42、
成熟自我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自我同一感
达到了“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的同一,“我”就是“我”,一个完整的我。所有关于“我”的认知、体验与控制都是身心合一的体现。
(二)现实责任感
能将自身的愿望与社会责任相互协调,走出不符合年龄的自我中心和盲从状态,体验到你的行为与结果间的“自我”的直接责任。
(三)主动控制感
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愿意为此负责,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的力量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相信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可以由“自我”控制,相信“自我”是一个不断发展、可以发展的过程。
43、自我防卫的种类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压抑。指的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把引起焦虑的事物、痛苦或不舒服的东西从意识中去除。
(2)投射。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
(3)否认。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
(4)合理化。合理化是指用一种个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减少对自己的威胁。
(5)替代。替代是指将本我冲动由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对象或不可获得的对象上,转移到一个可获得的对象上。
(6)理性化。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此既“理性化”。
(7)幽默。采用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处理尴尬,自我解嘲,用轻松的方式坦然承认错误。
(8)升华。升华是指将受挫的动机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来提升表达,即改变本我的冲动,转向其他渠道释放。
44、
自我意识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存在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生理特征(如容貌体重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
(2)自我意识的三大支柱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①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它涉及诸如“我是怎样一个人”之类的问题;②自我体验是伴随着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要回答的是“对自我是否满意”等这类问题;③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它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地调控自己”等问题
45、爱情的三角理论
参考答案:
爱情三角理论是由斯腾伯格(R.Sternberg,1986)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爱情都应含有三要素: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
亲密:是指彼此依附亲近的感觉,是爱情的情感成分。
激情:是指在爱情关系中带来强烈情绪体验的驱动力,是爱情的动机成分。
承诺:是指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是爱情的认知成分,是最理性的成分。
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面积越大,代表爱情的程度越深。若三角形的形状越不像正三角形,则表示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要素被特别凸显,这种爱情越不均衡。
46、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科学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答案: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次级目标”或称为“副目标”、“辅目标”;
(2)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
(3)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客观针对性;
(4)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
47、
引起抑郁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般而言,引起抑郁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这也是最容易引发抑郁情绪的因素。
第二是内源性的,与遗传有直接关系,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发病,有时候与季节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吃药为主。
第三种是药源性的,如同吃药过敏,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服药。
48、
.团体心理训练有哪些缺点?
参考答案:
(1)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如依赖性过强、社交焦虑过高或过分自我中心的学生;
(2)活动过程中可能伤害到某些成员:如成员秘密被泄露;
(3)难以照顾成员间的个别差异:团体训练只能从大众的角度出发,难以照顾到特殊人员的特殊需要;
(4)成员的个人深层次问题不易暴露;
(5)对辅导员的要求高:辅导员必须有健全的人格,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的训练。
49、选择会谈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达到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其兴趣;
(2)直接或间接针对求助者的病因,或有助于深层原因的探索;
(3)对求助者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有助于问题的鉴别判断。
50、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是婴幼儿接触和认识社会的桥梁,父母在抚养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还提供了心理的需要。
(2)同伴的影响。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社会交往日益扩大。除父母和家庭成员之外,与儿童交往最多的可能是同伴,包括幼儿园的朋友、学校的同学、邻居的小孩、团体中的成员等。
(3)学校和老师的影响。学校生活是大多数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人们不仅从学校获得文化知识,还获得了社会知识,促进了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
(4)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因素。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中的一员。人与社会相互影响。
(5)生活事件和大众传播媒体等因素。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其人格的形成。
51、自我防卫的种类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压抑。指的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把引起焦虑的事物、痛苦或不舒服的东西从意识中去除。
(2)投射。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
(3)否认。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
(4)合理化。合理化是指用一种个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减少对自己的威胁。
(5)替代。替代是指将本我冲动由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对象或不可获得的对象上,转移到一个可获得的对象上。
(6)理性化。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此既“理性化”。
(7)幽默。采用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处理尴尬,自我解嘲,用轻松的方式坦然承认错误。
(8)升华。升华是指将受挫的动机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来提升表达,即改变本我的冲动,转向其他渠道释放。
52、传统健康观与现代健康观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1)传统健康观认为健康是疾病的反面,它将没有身体疾病称之为健康;
(2)从现代健康观角度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和谐统一;
(3)两者的联系在于都强调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区别在于现代健康观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纳入健康的范畴。
53、
四、论述题(30分)
不良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54、
四、论述题(30分)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参考答案:
55、一、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强化理论建立适当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参考答案:
56、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57、
健康交往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58、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59、简答:简要描述自我意识的三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大约到八个多月时,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生理自我开始萌芽了。以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自我意识才逐渐稳定、成熟,这期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二)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至青春期)(三)自我意识的成熟(青春期到成人)
60、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区别:
气质和性格同属于人格,但各有侧重。
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联系:
气质类型并非性格,但气质是性格发展的基础。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粘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
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粘液质的人就较困难。
  其三,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更多免费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openhelp100.com ( 冀ICP备19026749号-1 )

GMT+8, 2024-11-26 21:41

Powered by openhelp100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5u.studi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