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秋学期《法学概论》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20道,总分:100分】东北大学
1.冬季某日,爆破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满分:5)
A. 间接故意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意外事件
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 (满分:5)
A. 判决确定
B. 判决公布
C. 判决执行
D.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3.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 ) (满分:5)
A. 犯罪着手以前
B. 犯罪着手之后
C. 犯罪预备阶段
D. 犯罪完成之后
4.累犯从重、自首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满分:5)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D.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5.犯罪的法律特征是( ) (满分:5)
A. 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 道德谴责性
6.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满分:5)
A. 物质关系
B. 思想关系
C. 人际关系
D. 权益关系
7.甲持刀闯入乙家,威逼乙在2日内把3万元钱送到甲家,否则将乙全家杀死。甲的行为属于( ) (满分:5)
A. 抢劫罪既遂
B. 抢劫罪未遂
C. 敲诈勒索罪既遂
D. 敲诈勒索罪未遂
8.为某一个具体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客体称为( ) (满分:5)
A. 犯罪的同类客体
B. 犯罪的一般客体
C. 犯罪的直接客体
D. 犯罪的间接客体
9.为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客体称为( ) (满分:5)
A. 犯罪的一般客体
B. 犯罪的直接客体
C. 犯罪的同类客体
D. 犯罪的复杂客体
10.“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句话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满分:5)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责自负原则
C. 罪刑相称原则
D.
11.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满分:5)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12.从最终决定意义上来说,法的内容是由( )决定的 (满分:5)
A. 政治条件
B. 经济条件
C. 文化条件
D. 道德条件
13.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法院应( ) (满分:5)
A. 认为原告撤诉
B. 缺席判决
C. 中止诉讼
D. 终结诉讼
14.现行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 (满分:5)
A. 主导力量
B. 领导力量
C. 核心力量
D. 中坚力量
15.甲遗失一块瑞士表,被乙拾得。依照我国民法规定,甲与乙之间产生( ) (满分:5)
A. 不当得利关系
B. 无因管理关系
C. 财产所有权关系
D. 侵权关系
16.甲、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乙害怕未去。甲到现场后,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电脑二部,价值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甲分300元给乙,乙推脱后分文未取。乙的行为属于( ) (满分:5)
A. 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B. 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 与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D. 不构成犯罪
17.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是( ) (满分:5)
A. 法律规范的规定
B. 法律事实的出现
C. 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D.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 (满分:5)
A. 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B.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法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D. 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A. 民事诉讼法属于公法、实体法
B. 民事诉讼法属于公法、程序法
C. 民事诉讼法属于私法、实体法
D. 民事诉讼法属于私法、程序法
20.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 (满分:5)
A. 法律的认识错误
B. 对象的认识错误
C. 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 行为差误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