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17.有机体能否做出反应,取决于是否有动机准备,是指( ) (满分:5)
A. 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B. 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
C. 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D. 行为指个体所表现出的外显的变化
2.40.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 (满分:5)
A. 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奖惩
B. 自我指导、自我监督、自我奖励
C. 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惩罚
D. 自我指导、自我监督、见我奖惩
3.13.系统脱敏疗法的开创人是( ) (满分:5)
A. 行为分析
B. 应用分析
C. 功能评估
D. 效果评估
4.7.无需学习、第一次呈现即能诱发反应的刺激成为( ) (满分:5)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应用律
D. 准备律
5.34.暂时隔离属于( ) (满分:5)
A. 正强化
B. 差别强化
C. 负强化
D. 外部强化
6.12.成语“风声鹤唳”体现的是( ) (满分:5)
A.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B. 动机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C.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机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D. 动机过程、动作再现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
7.26.学习对厌恶刺激出现的预示信号做出反应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厌恶后果是( ) (满分:5)
A. 间隔程式
B. 比率程式
C. 连续强化程式
D. 部分强化程式
8.21.根据反应的数量多少来确定的强化程式是( ) (满分:5)
A. 外部强化
B. 替代强化
C. 他人强化
D. 自我强化
9.15. 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与减弱受反应之后效果的支配,是指( ) (满分:5)
A. 消费性强化物
B. 社会性强化物
C. 活动性强化物
D. 反馈性强化物
10.18.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 ) (满分:5)
A. 行为变态
B. 行为不足
C. 行为过度
D. 行为不当
11.10.在经典条件作用建立初期,不仅条件刺激可以引发条件反应,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初次出现时,也可引起条件反应。这种现象是( ) (满分:5)
A. 惩罚
B. 正强化
C. 负强化
D. 消退
12.4.冯忠良根据学习内容将学习分为( ) (满分:5)
A. 巴普洛夫
B. 沃尔普
C. 斯金纳
D. 华生
13.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的是( ) (满分:5)
A. 传统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B. 新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C. 认知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D. 人本行为主义学派对行为的界定
14.25.行为疗法所根据的学习原理是( ) (满分:5)
A. 负强化
B. 惩罚
C. 消退
D. 逃避
15.39.仿效成功人士的某些行为方式的社会学习策略属于( ) (满分:5)
A. 行为延伸
B. 行为泛化
C. 行为分化
D. 行为消退
16.16.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使用而增强,因不使用而减弱,是指( ) (满分:5)
A. 有时会干扰正在进行的行为
B. 有时难以立即实施
C. 食物等消费品的使用涉及法律和伦理问题
D. 效果不明显
17.29.满贯疗法采用的学习原理是( ) (满分:5)
A. 负惩罚
B. 正惩罚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18.31.给予个体所不想要的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厌恶刺激或痛苦事件,是( ) (满分:5)
A. 体罚
B. 斥责
C. 矫枉过正
D. 体力劳动
19.19.根据强化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 (满分:5)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联结律
20.14.厌恶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根据( ) (满分:5)
A. 18—10次
B. 10—15次
C. 15—20次
D. 20—25次
更多免费学习资料请登录www.openhelp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