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错误的人生道德观促成暴力犯罪,下列不属于错误人生观的是()。
A. 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B. 极端宗教主义思想
C. 享乐主义思想
D. 野蛮凶残的所谓“英雄观”
标准资料:
2. 目前,世界各国犯罪的高发年龄期为()
A. 儿童期
B. 青少年期
C. 中年期
D. 老年期
标准资料:
3. 在严重暴力犯罪中,数量最多,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爆炸案件和()。
A. 抢劫
B. 强奸
C. 凶杀
D. 持枪犯罪
标准资料:
4. ()我国的犯罪率下降为2.4,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犯罪率的最低值。
A. 1956年
B. 1966年
C. 1988年
D. 1976年
标准资料:
5. 下列不属于根据犯罪主体犯罪目的不同而划分的财产犯罪的犯罪类型是:
A. 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
B. 以挪用或移作他用为目的的财产犯罪
C. 暴力型财产犯罪
D. 以毁坏财物为目的的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6. 犯罪现象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
A. 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B. 犯罪事实构成现象
C. 个体犯罪现象与总体犯罪现象
D. 法定犯罪现象
标准资料:
7. ()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
A. 有组织犯罪
B. 恐怖活动犯罪
C. 暴力犯罪
D. 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8. 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口年龄构成以哪个阶段最多()
A. 1825岁
B. 2530岁
C. 2635岁
D. 1625岁
标准资料:
9. 根据责任能力的不同,不属于社会危险行为现象划分的是()。
A. 无责任能力人
B. 限制责任能力人
C. 有责任能力人
D.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标准资料:
10. 很多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黑客在作案是具有()
A. 目的性
B. 随机性
C. 系统性
D. 针对性
标准资料:
11. 在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计算机犯罪应为()
A. 与计算机有关的一切犯罪
B. 利用计算机的犯罪
C. 违反计算机职业道德的犯罪
D.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的犯罪
标准资料:
12. ()是预防犯罪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
A. 统计调查
B. 犯罪现状
C. 犯罪预测
D. 犯罪对策
标准资料:
13. 根据犯罪人分布特点,在年龄方面,大部分暴力犯罪由()实施。
A. 青壮年
B. 未成年
C. 老年人
D. 中年人
标准资料:
14.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3年
B. 10年
C. 5年
D. 7年
标准资料:
15. “流动人口”的核心要素是()
A. 流动性和活跃性
B. 无序性和波动性
C. 随机性和贪婪性
D. 结伙性与黑恶化
标准资料:
16. 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学术著作的作者是
A. 拉斐尔.加罗法洛
B. 切萨雷.龙勃罗梭
C. 保罗.托皮纳尔
D. 贝卡利亚
标准资料:
17.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A.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B. 打击青少年犯罪
C. 法制宣传
D. 主题班会
标准资料:
18. ()是指性科学知识、性道德伦理和性法律观念的教育。
A. 性解放
B. 性自由
C. 性本能
D. 性教育
标准资料:
19. 下列不属于财产犯罪的是()。
A. 诈骗罪
B. 侵占罪
C. 盗窃罪
D. 传播淫秽物品罪
标准资料:
20. 邻里亚文化可能成为一些青少年()
A. 追求上进的动力
B. 精神联系的纽带
C. 成材的生活路标
D. 提高自律意识的促进因素
标准资料:
1. 从作案手段来看,暴力犯罪不具有()的特点。
A. 突发性
B. 残酷性
C. 团伙
D. 冒险性
标准资料:
2. 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在()。
A. 50年代初
B. 60年代初
C. 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后
标准资料:
3. 不良的人生观不包含如下哪一选项()
A. 拜金主义思想
B. 勤劳致富
C. 道德滑坡
D. 法律意识淡薄
标准资料:
4. 防治性犯罪,必须遏制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恶性传播。以下不属于遏制网络淫秽色情信息恶性传播的措施是()
A. 严厉打击淫秽网站
B. 加强学校的教育和监督
C. 加强网络管理与监控
D. 切断不法利益链条
标准资料:
5. 被尊称为“犯罪学”之父的是()。
A. 保罗.托皮纳尔
B. 切萨雷·贝卡利亚
C. 费尔巴哈
D. 菲利
标准资料:
6. 6.如下,哪一个选项不是社会化的内容()。
A. 学习价值观念
B. 社会规范
C. 生活技能
D. 人格的形成
标准资料:
7. 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以科学方法进行犯罪预测的是比利时统计学家()。
A. 阿道夫.凯特勒
B. 荷莱
C. 沃纳
D. 布鲁斯
标准资料:
8. ()是指犯罪行为人运用各种手段非法占有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对社会治安秩序构成严重影响的犯罪行为。
A. 暴力犯罪
B. 白领罪
C. 女性犯罪
D. 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9. 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原因的文化要素()。
A. 社会群体
B. 精神内容#意识价值
C. 制度规范
标准资料:
10. 计算机犯罪形式的隐蔽性与复杂性表现为()
A. 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B. 使传统的地理疆界对它毫无意义
C. 低龄的人在整个犯罪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D. 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
标准资料:
1. 不属于引起暴力犯罪的家庭方面原因的是()。
A. 家庭结构不完整
B. 家庭教育不当
C. 校内外教育管理脱节
D. 家庭经济状况
标准资料:
2. 犯罪数量的大幅度升降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相依存是()。
A. 犯罪起伏律的表现
B. 犯罪辐射律的表现
C. 犯罪消长律的表现
D. 犯罪恒比律的表现
标准资料:
3. 抢劫和抢夺犯罪受季节和时间的影响比较大,多发生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标准资料:
4. 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人的、目的在于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方法是()
A. 保护性预防
B. 疏导性预防
C. 堵塞性预防
D. 控制性预防
标准资料:
5. 不属于“无被害人”的犯罪的是()
A. 卖淫嫖娼
B. 聚众淫乱
C. 通奸
D. 强奸罪
标准资料:
6. 美国著名犯罪学家()所提出的文化冲突理论,是犯罪在本质上是文化对立的表现这一理论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
A. 沃尔夫冈
B. 米勒
C. 科恩
D. 索尔坦斯.塞林
标准资料:
7.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干扰数据处理过程,由此影响数据处理结果,达到为自己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而使别人受到经济或财产损失的行为”。上述观点是哪个地区或国家的学者提出的()
A.
B. 美国
C. 欧盟
D. 中国
E. 日本
标准资料:
8. 大部分流动人口来自()
A. 城市
B. 农村
C. 外省
D. 本地区
标准资料:
9. 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 刑法学
B. 社会学
C. 统计学
D. 生物学
标准资料:
10. 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犯罪预防工作体系()。
A. 整体性
B. 层次性
C. 综合性
D. 静态性
标准资料:
11. 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从犯罪人的年龄来看,占比例较大的犯罪类型是()。
A. 老年人犯罪
B. 女性犯罪
C. 在校生犯罪
D. 青少年犯罪
标准资料:
12. 4.我国第一次“严打”是在什么时候?()
A. 1996年
B. 1986年
C. 1983年
D. 1978年
标准资料:
13. 哪一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标准资料:
14. 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中后期
C. 80年代初期
D. 2000年以后
标准资料:
15. 以下哪一选项不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因素()
A. 经济因素
B. 失业与流动人口问题
C. 腐败现象
D. 文化因素
标准资料:
16. 新中国成立后,犯罪案件发展、变化的历史现状,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
A. 三个时期
B. 四个时期
C. 五个时期
D. 六个时期
标准资料:
17. ()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A. 向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展
B. 装备更趋现代化
C. 反社会心理更加严重
D. 数量上呈增长之势
标准资料:
18. 首次提出“犯罪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 杰立米·边沁
B. 切萨雷·贝卡利亚
C. 亨利·麦凯
D. 保罗·托皮纳尔
标准资料:
19.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A. 14周岁至16周岁
B. 14周岁至18周岁
C. 12周岁至18周岁
D. 16周岁至18周岁
标准资料:
20.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干扰数据处理过程,由此影响数据处理结果,达到为自己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而使别人受到经济或财产损失的行为”。上述观点是哪个地区或国家的学者提出的()
A.
B. 美国
C. 欧盟
D. 中国
E. 日本
标准资料:
犯罪学17春在线作业2
1
1. 提出“自然犯罪”概念的是()。
A. 贝卡利亚
B. 边沁
C. 菲利
D. 加罗法洛
标准资料:
2. 西方发达国家较我国计算机犯罪突出,主要是因为()
A. 计算机犯罪不易被及时发现
B. 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
C. 我国计算机总体普及较低
D. 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
标准资料:
3.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A. 14周岁至16周岁
B. 14周岁至18周岁
C. 12周岁至18周岁
D. 16周岁至18周岁
标准资料:
4. 以下哪一选项不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因素()
A. 经济因素
B. 失业与流动人口问题
C. 腐败现象
D. 文化因素
标准资料:
5. 被尊称为“犯罪学”之父的是()。
A. 保罗.托皮纳尔
B. 切萨雷·贝卡利亚
C. 费尔巴哈
D. 菲利
标准资料:
6. 以犯罪原因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A. 广义犯罪学
B. 刑法学
C. 刑事侦查学
D. 狭义犯罪学
标准资料:
7. 4.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按照整体和部分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
A. 综合预测、类型预测、单项预测
B. 宏观预测、微观预测
C.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D. 整体预测、个体预测
标准资料:
8. 美国犯罪学家路易斯.谢利,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了()的专著,成为在这一领域方面研究的重要代表,也在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A. 《犯罪与现代化》
B. 《现代化的动力》
C. 《比较现代化》
D. 《社会变迁》
标准资料:
9. 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
A. 狭义犯罪学
B. 广义犯罪学
C. 犯罪原因学
D. 犯罪预防学
标准资料:
10. 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A. 经济犯罪
B. 暴力犯罪
C. 毒品犯罪
D. 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11. 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开始的
A. 黑社会犯罪
B. 青少年犯罪
C. 反革命罪
D. 暴力犯罪
标准资料:
12. 在严重暴力犯罪中,数量最多,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爆炸案件和()。
A. 抢劫
B. 强奸
C. 凶杀
D. 持枪犯罪
标准资料:
13. 在流动人口所犯罪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 财产型犯罪
B. 暴力型犯罪
C. 黑社会组织型犯罪
D. 人身危害型犯罪
标准资料:
14. 如下哪一选项不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A. 限制流动人口
B. 促进城市化建设与推动农村经济化改革并举
C.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并重
D. 强化基本培训辅导
标准资料:
15. 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从犯罪人的年龄来看,占比例较大的犯罪类型是()。
A. 老年人犯罪
B. 女性犯罪
C. 在校生犯罪
D. 青少年犯罪
标准资料:
16. 新中国成立后,犯罪案件发展、变化的历史现状,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
A. 三个时期
B. 四个时期
C. 五个时期
D. 六个时期
标准资料:
17. 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 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 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 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 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标准资料:
18. 遏制计算机犯罪的首要一环是()
A. 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B. 加强人事制度管理,重视安全监察工作
C. 组建反计算机犯罪机构,加强执法力量建设
D.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构筑多边网络安全体系
标准资料:
19. ()我国的犯罪率下降为2.4,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犯罪率的最低值。
A. 1956年
B. 1966年
C. 1988年
D. 1976年
标准资料:
20. ()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
A. 有组织犯罪
B. 恐怖活动犯罪
C. 暴力犯罪
D. 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1. 首次提出“犯罪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 杰立米·边沁
B. 切萨雷·贝卡利亚
C. 亨利·麦凯
D. 保罗·托皮纳尔
标准资料:
2. 防治性犯罪,必须遏制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恶性传播。以下不属于遏制网络淫秽色情信息恶性传播的措施是()
A. 严厉打击淫秽网站
B. 加强学校的教育和监督
C. 加强网络管理与监控
D. 切断不法利益链条
标准资料:
3. 6.如下,哪一个选项不是社会化的内容()。
A. 学习价值观念
B. 社会规范
C. 生活技能
D. 人格的形成
标准资料:
4.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下限是()岁
A. 14
B. 16
C. 18
D. 28
标准资料:
5. 4.我国第一次“严打”是在什么时候?()
A. 1996年
B. 1986年
C. 1983年
D. 1978年
标准资料:
6. 我国主要城市中流动人口犯罪率最高的是()
A. 北京
B. 上海
C. 深圳
D. 广州
标准资料:
7. ()是指性科学知识、性道德伦理和性法律观念的教育。
A. 性解放
B. 性自由
C. 性本能
D. 性教育
标准资料:
8. 不属于根据行为侵害法益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法定犯罪现象的是()。
A. 侵害个人法益
B. 侵害社会法益
C. 侵害国家法益
D. 侵犯组织法益
标准资料:
9.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干扰数据处理过程,由此影响数据处理结果,达到为自己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而使别人受到经济或财产损失的行为”。上述观点是哪个地区或国家的学者提出的()
A.
B. 美国
C. 欧盟
D. 中国
E. 日本
标准资料:
10. 5.我国观点,对于现代化与犯罪的关系,我国学者提出()观点。
A. 肯定论
B. 否定论
C. 同步论
D. 直接关系论
标准资料:
1. 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是()。
A. 为朋友两肋插刀
B. 不自由毋宁死
C.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 唯利是图
标准资料:
2. 就青少年犯罪而言,建国后第一次高峰出现在()
A.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 文化大革命及徘徊时期
C. 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
标准资料:
3. 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原因的文化要素()。
A. 社会群体
B. 精神内容#意识价值
C. 制度规范
标准资料:
4. 广义的有组织犯罪是指()
A. 组织严密的犯罪
B. 内部分工明确的犯罪
C. 有计划的犯罪
D. 地区性或跨国性的有组织犯罪
标准资料:
5. 犯罪学史上,最早提出“暴力犯罪”概念的是()。
A. 加罗法洛
B. 纽曼
C. 马丁·R.哈斯凯尔
D. 刘易斯
标准资料:
6. 哪一年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标准资料:
7. 不属于引起暴力犯罪的家庭方面原因的是()。
A. 家庭结构不完整
B. 家庭教育不当
C. 校内外教育管理脱节
D. 家庭经济状况
标准资料:
8. 以下选项属于计算机安全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的是()
A. 应用于各个网络的软件自身并不完善
B. 机犯罪的行为性成本很低
C. 信息阻隔技术、加密保密技术等相对滞缓
D. 计算机犯罪方面的立法差强人意
标准资料:
9. 5.我们国家共进行过几次“严打”()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标准资料:
10. 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中后期
C. 80年代初期
D. 2000年以后
标准资料:
11. 从作案手段来看,暴力犯罪不具有()的特点。
A. 突发性
B. 残酷性
C. 团伙
D. 冒险性
标准资料:
12. ()是指犯罪行为人运用各种手段非法占有或者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对社会治安秩序构成严重影响的犯罪行为。
A. 暴力犯罪
B. 白领罪
C. 女性犯罪
D. 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13. 在犯罪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环节中,采取的有别于成年人的、目的在于挽救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的方法是()
A. 保护性预防
B. 疏导性预防
C. 堵塞性预防
D. 控制性预防
标准资料:
14. 不良的人生观不包含如下哪一选项()
A. 拜金主义思想
B. 勤劳致富
C. 道德滑坡
D. 法律意识淡薄
标准资料:
15. ()是最原始最典型的性犯罪方式,一直是刑罚惩处的重点。
A. 通奸
B. 强奸
C. 聚众淫乱
D. 卖淫
标准资料:
16. 根据责任能力的不同,不属于社会危险行为现象划分的是()。
A. 无责任能力人
B. 限制责任能力人
C. 有责任能力人
D.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标准资料:
17. 抢劫和抢夺犯罪受季节和时间的影响比较大,多发生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标准资料:
18.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 男性犯罪的成因
B. 女性犯罪的成因
C.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 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标准资料:
19. 与嫖宿幼女罪法定刑相同的罪名是()
A. 引诱幼女卖淫罪
B. 协助组织卖淫罪
C. 强奸罪组织淫秽表演罪
D. 传播淫秽物品罪
标准资料:
20. 大部分流动人口来自()
A. 城市
B. 农村
C. 外省
D. 本地区
标准资料:
犯罪学17春在线作业3
1
1. 根据犯罪人分布特点,在年龄方面,大部分暴力犯罪由()实施。
A. 青壮年
B. 未成年
C. 老年人
D. 中年人
标准资料:
2. 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以()定罪处罚
A. 拐卖妇女、儿童罪
B. 绑架勒索罪
C. 偷盗婴儿罪
D. 绑架妇女、儿童罪
标准资料:
3. ()是指性科学知识、性道德伦理和性法律观念的教育。
A. 性解放
B. 性自由
C. 性本能
D. 性教育
标准资料:
4. 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A. 经济犯罪
B. 暴力犯罪
C. 毒品犯罪
D. 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5. 5.我国观点,对于现代化与犯罪的关系,我国学者提出()观点。
A. 肯定论
B. 否定论
C. 同步论
D. 直接关系论
标准资料:
6. 不属于引起暴力犯罪的家庭方面原因的是()。
A. 家庭结构不完整
B. 家庭教育不当
C. 校内外教育管理脱节
D. 家庭经济状况
标准资料:
7. 家庭教育不当与暴力犯罪密切相关,不属于家庭教育不当的主要表现形式的为()。
A. 溺爱型
B. 放任型
C. 粗暴型
D. 管教过严型
标准资料:
8. 建国后,我国第四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在()。
A. 50年代初
B. 60年代初
C. 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后
标准资料:
9. 4.我国第一次“严打”是在什么时候?()
A. 1996年
B. 1986年
C. 1983年
D. 1978年
标准资料:
10.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干扰数据处理过程,由此影响数据处理结果,达到为自己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而使别人受到经济或财产损失的行为”。上述观点是哪个地区或国家的学者提出的()
A.
B. 美国
C. 欧盟
D. 中国
E. 日本
标准资料:
11. 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是()。
A. 为朋友两肋插刀
B. 不自由毋宁死
C.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 唯利是图
标准资料:
12. 遏制计算机犯罪的首要一环是()
A. 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B. 加强人事制度管理,重视安全监察工作
C. 组建反计算机犯罪机构,加强执法力量建设
D.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构筑多边网络安全体系
标准资料:
13. 再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为()
A. 对于犯罪的教育、矫治
B. 生活技能的学习
C. 同伴结交不良
D. 司法记录
标准资料:
14. 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口年龄构成以哪个阶段最多()
A. 1825岁
B. 2530岁
C. 2635岁
D. 1625岁
标准资料:
15. 错误的人生道德观促成暴力犯罪,下列不属于错误人生观的是()。
A. 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B. 极端宗教主义思想
C. 享乐主义思想
D. 野蛮凶残的所谓“英雄观”
标准资料:
16. 在流动人口所犯罪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 财产型犯罪
B. 暴力型犯罪
C. 黑社会组织型犯罪
D. 人身危害型犯罪
标准资料:
17. ()是预防犯罪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
A. 统计调查
B. 犯罪现状
C. 犯罪预测
D. 犯罪对策
标准资料:
18. 在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计算机犯罪应为()
A. 与计算机有关的一切犯罪
B. 利用计算机的犯罪
C. 违反计算机职业道德的犯罪
D.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的犯罪
标准资料:
19. “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干扰数据处理过程,由此影响数据处理结果,达到为自己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而使别人受到经济或财产损失的行为”。上述观点是哪个地区或国家的学者提出的()
A.
B. 美国
C. 欧盟
D. 中国
E. 日本
标准资料:
20. 犯罪数量的大幅度升降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相依存是()。
A. 犯罪起伏律的表现
B. 犯罪辐射律的表现
C. 犯罪消长律的表现
D. 犯罪恒比律的表现
标准资料:
1. 提出“自然犯罪”概念的是()。
A. 贝卡利亚
B. 边沁
C. 菲利
D. 加罗法洛
标准资料:
2. 中国内地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大多是由()犯罪演化而来的
A. 下岗工人年
B. 团伙年
C. 农民年
D. 流动人口
标准资料:
3. 抢劫和抢夺犯罪受季节和时间的影响比较大,多发生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标准资料:
4.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于()成立
A. 198061
B. 1981年6月
C. 1982年6月
D. 1983年6月
标准资料:
5. 与嫖宿幼女罪法定刑相同的罪名是()
A. 引诱幼女卖淫罪
B. 协助组织卖淫罪
C. 强奸罪组织淫秽表演罪
D. 传播淫秽物品罪
标准资料:
6. 计算机犯罪形式的隐蔽性与复杂性表现为()
A. 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B. 使传统的地理疆界对它毫无意义
C. 低龄的人在整个犯罪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D. 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
标准资料:
7. ()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
A. 有组织犯罪
B. 恐怖活动犯罪
C. 暴力犯罪
D. 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8. 下列不属于根据犯罪主体犯罪目的不同而划分的财产犯罪的犯罪类型是:
转载请注明易百网www.openhelp100.com
A. 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
B. 以挪用或移作他用为目的的财产犯罪
C. 暴力型财产犯罪
D. 以毁坏财物为目的的财产犯罪
标准资料:
9. 新中国成立后,犯罪案件发展、变化的历史现状,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
A. 三个时期
B. 四个时期
C. 五个时期
D. 六个时期
标准资料:
10. 城市流动人口的人员成分大多是()
A. 农民
B. 白领
C. 服务员
D. 工程师
标准资料:
1.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A.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B. 打击青少年犯罪
C. 法制宣传
D. 主题班会
标准资料:
2. 6.如下,哪一个选项不是社会化的内容()。
A. 学习价值观念
B. 社会规范
C. 生活技能
D. 人格的形成
标准资料:
3. 我国的犯罪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
A. 20世纪6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末
D. 20世纪90年代末
标准资料:
4. 根据责任能力的不同,不属于社会危险行为现象划分的是()。
A. 无责任能力人
B. 限制责任能力人
C. 有责任能力人
D.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标准资料:
5.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3年
B. 10年
C. 5年
D. 7年
标准资料:
6. 4.犯罪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按照整体和部分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
A. 综合预测、类型预测、单项预测
B. 宏观预测、微观预测
C.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D. 整体预测、个体预测
标准资料:
7. 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犯罪预防工作体系()。
A. 整体性
B. 层次性
C. 综合性
D. 静态性
标准资料:
8. 被暴力加害的重点群体的年龄段是()。
A. 14—16周岁
B. 16—18周岁
C. 18—26周岁
D. 26—35周岁
标准资料:
9. 不属于根据行为侵害法益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法定犯罪现象的是()。
A. 侵害个人法益
B. 侵害社会法益
C. 侵害国家法益
D. 侵犯组织法益
标准资料:
10.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下限是()岁
A. 14
B. 16
C. 18
D. 28
标准资料:
1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A. 14周岁至16周岁
B. 14周岁至18周岁
C. 12周岁至18周岁
D. 16周岁至18周岁
标准资料:
12. 以下选项属于计算机安全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的是()
A. 应用于各个网络的软件自身并不完善
B. 机犯罪的行为性成本很低
C. 信息阻隔技术、加密保密技术等相对滞缓
D. 计算机犯罪方面的立法差强人意
标准资料:
13. 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
A. 狭义犯罪学
B. 广义犯罪学
C. 犯罪原因学
D. 犯罪预防学
标准资料:
14. ()我国的犯罪率下降为2.4,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犯罪率的最低值。
A. 1956年
B. 1966年
C. 1988年
D. 1976年
标准资料:
15. 大部分流动人口来自()
A. 城市
B. 农村
C. 外省
D. 本地区
标准资料:
16. 广义的有组织犯罪是指()
A. 组织严密的犯罪
B. 内部分工明确的犯罪
C. 有计划的犯罪
D. 地区性或跨国性的有组织犯罪
标准资料:
17. 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 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 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 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 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标准资料:
18. 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原因的文化要素()。
A. 社会群体
B. 精神内容#意识价值
C. 制度规范
标准资料:
19. ()是指一切违反性道德规范,破坏人伦传统和社会秩序,受到相关法律、道德、风俗、等惩罚,禁止和谴责的性行为。
A. 广义的性犯罪
B. 性越轨行为
C. 狭义的性犯罪
D. 性罪错行为
标准资料:
20. 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对财产犯罪共有14个条款规定,涉及()个罪名。
A. 12
B. 13
C. 14
D. 15
标准资料: